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质 冯杰飞 (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通辽0 2 8 0 0 0 ) 摘要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个性化手法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心态,通过诗歌描绘的原生态田园风光给 人们带来了田园诗歌的崭新的艺术境界,自然、朴素的审美追求使得充满诗情画意的陶诗在内容上呈现出质性的自然和 情韵的真淳,在形式上表现出语言的古朴典雅和画面的清新别致。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自然;审美特质 中图分类号】 1 2 2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0 0 9 - 5 4 8 9 ( 2 0 1 0 ) 0 1 - 0 0 4 5 - 0 2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诗作以田园诗居多,他的田园诗也最 能体现诗人的审美特征,故历代诗论家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 诗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到陶渊明时代才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艺 术境界,这不能不说是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审美的个性化开创。 l 、自然与心境的融合 陶渊明通常被称为“自然之子”。他打破了切身利害相关的小 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以及人与我的分化都已化除只是一 团和气,普运周流,人我物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如庄 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运贯注于外物, 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 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运。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 “千灯相照”,互映增辉。回归自然是陶渊明一贯的追求,也是他个 性气质使然。当我们考察陶渊明之前的文学作品和田园生活的关 系之后,就能对陶渊明发现的田园美的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陶 诗中的田园诗,是对诗歌题材崭新的开拓,创造出一片前所未有的 新境界。这是中国诗歌史和中国美学史上值得一书的重要变化。 陶渊明抒写自然“续积而群言之,而真景、真味、真意,如化工 之元气自然现象著明”。他的这种自然追求确实使得其诗歌尤其 是田园诗呈现出了自然之韵味。在田园诗中,陶渊明总是能使其 自然之性得到充分舒展,由此而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所 以许多诗歌都将陶渊明自身的心境与言行流露出来,以此来展现 诗人的质性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 - - ) ,在“樊笼”里不得自由亦不自然,归园田居后才复得自由。而 心性的自然与生活的自然的合二为一也必须到自然中去才能达到 自然而然的状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写出了自 然界日出日落周而复始,飞鸟眷恋山林,晨出夕还,宇宙万物莫不 顺乎自然,也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 也应顺应自然之理回归 自然。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文本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类 诗歌中尽是自然,自然之物自然之情,周围田园的南山、平泽、斜 川、山涧等自然山水,秋菊、青松、幽兰等花草树木以及冷风微雨等 天然景象都成为其所爱,在他眼中这一切都成了审美对象,被他随 时写进诗中,具有了诗意。 2 、情韵真淳的美感 其一,陶渊明对眼前的景致或心理反映总是“直书胸臆。无一 字客气”,也因此故常被人看作“性情中人”。“春秋多佳日,登高赋 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 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 ,将诗人率真的田园生活和与人之 间淳朴的关系以及自己当时那种情态与心情真实地表露了出来。 当然,陶渊明除了这些直抒胸臆、表达欢愉的心情的田园诗外,还 有一些抒写个人情怀的作品。( 移居二首其一) 写出了求友的心 情和得友的乐趣。诗中“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表现了诗人求 友心劳力拙的情怀,从而使人们感觉得到诗人情感上的满足。 其二,诗人除了叙述乡邻情感于诗中外,也写了些自己的心理 感触,像( 归园田居其一) 中反映的是归田后心情的愉快,“开荒 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将痛恨出仕和思念归田的感情表达得很真实。 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是对自己个性明析的坦露。诗中 还提到了“误落”、“尘网”形象而贴切,一句“一去三十年”感情色彩 十分浓重,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坦然描述也使田园诗渗透出了真淳 的格调。 其三,诗人在诗中抒写了他对劳动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显示出 他思想审美内涵的又一侧面。陶渊明虽熟读“六经”,但他并不恪 守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他赞美躬耕,偏要“种豆南山下”,自食其 力:“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事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 西田获 早稻) 诗中他写劳作及较长时间对劳作的体验,描绘了一幅幅农 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使他的作品沾有“夕露”,散发着泥土的香味。 3 、古朴典雅的语言美 陶渊明田园诗自然、真淳的特质是通过语言等外在形式来表 现的。在当时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之际,陶渊 明却形成了自然质朴中偶见典雅之词的语言风格。严羽在沧浪 诗话中说陶诗语言“质而自然”,秦观在淮海集卷十二中说陶诗 语言有“冲淡”之气,东坡说陶诗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 辙书) ,十分精辟。陶渊明诗歌语言几近口语,既朴质又精炼,但 往往带来的是高超的技巧效果,从而显示出了语言上的特有品质。 在田园诗之中,陶渊明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在 诗中也是将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等如实写出。很少用 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归园田居五首 其二) 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等 用一些浅显古朴的“田家语”真切形象地写出农村生活的气氛。类 似的例证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这种古朴典雅的审美特质还表现在其叠字的使用上。首先, 这些运用于摹写状貌的叠字写得无不自然贴切。(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暖暧”,隐蔽不明貌,状远方淡 淡的、若明若暗的村庄:“依依”,轻柔貌,状山村袅袅上升的炊烟。 两个叠字的运用确实将“远人村”和“墟里烟”所含有的所有的视觉 属性包揽无余,直叙景物原貌,生动而逼真,将山村的恬静风光写 得如此形象入神也与这叠字的运用有相当大的关系。其次,除了 运用叠字外还常用偶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造夕思鸡鸣,及晨 愿乌迁”(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同时陶渊明大多数田园诗都采用五言诗, 这种“二一二”式音节又给作者抒情作好了形式上的铺垫。不仅在 音节上给人的感觉轻松、自然,而且中间字的迭旬更是点睛之笔。 ( 归园田居五首其- - ) 中“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读起来舒缓 自如,而且“罕”、“寡”用在中间音节上相当准确,形象地说出了自 己脱离官场,无拘无束。 4 、清新别致的图画美 清人方东树指出:“吟咏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如展开一幅写意 的田园生活画卷。”陶渊明诗歌总会给人一种清新而别有韵味的视 觉美感。诗人总是善于通过语言工具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接近 外面的世界,将外在自然的各种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调动读者的 各种感官,将本色的自然诗意化。虽在陶渊明笔下的景色常为农 家生活场景,但在他不经意地简单勾勒下却使自己的情感自然而 然地从形成的图画意象中渗透出来。大自然或诗人自己亲历亲为 的生活都能让人获得美感。陶渊明的每一首诗都可以说是把他身 体的生活和心灵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作者简介:冯杰飞( 1 9 7 4 - _ ) ,男,通辽职业学院助理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 万方数据 4 6M a g n i f i c e n tW r i t i n g 章节 诗人将宁静朴素的乡村和平淡无奇的劳动场面表现得栩栩如 生,借助于白描手法及平淡而精雅的语言将田园勾勒成了一幅幅 充满情感的生活I 母j 面,无f i 使人在感觉里顿生一种细腻的审美。 (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中诗人将自己视线内的景物不着色的加以 描绘。一片宅地草房稀疏,堂前桃李后檐榆柳,远处隐约的村舍, 近处升起的炊烟,深处犬吠。桑上鸡鸣,这些常物在陶渊明笔下有 情有意,组合而成一幅朴实无华的乡居图画。( 归园田居五首其 五) 更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图画。“长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 清且浅,可以濯我足”。给我们呈现在眼前的是草木丛生崎岖的羊 肠小道,溪水清清,可以濯足。这又是多么和美的一幅江南夏日生 活画面呀! 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这种由诗带来的画面美感无不为 其诗内容上的真淳自然在形式上增添了意蕴。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谓诗坛上不可多得的瑰宝,陶渊明以其独 特的审美风格开创了田园诗的新境界。他的田园诗在内容上形成 了自然、真淳的风格,在形式I 二体现出古朴典雅的语言美和图i 田J 美。 正因如此,陶渊明扩大了田园诗的境界和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 审美内容,为后人开辟了一片广阔而情味独特的天地,对中国古典 诗歌美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也造就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 上不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于东新陶渊明讲疏【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 0 0 5 【2 】朱光潜诗e d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马银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论陶渊明的自然人生【J 】潍坊 学院学报,2 0 0 5 5 ( 上接第4 2 页) i si nE r m i t a I ti se a s y t of i n da tP a d r eF a u r a ,1w i l l b et h e r e0 nS u n d a ye v e n i n ga ts e v e n I ti sad a t e ? 译文:“好吧,那么,我最中意的地方是在埃米尔塔的那家日本 餐馆,那里很容易找,在帕得莱? 法奥拉,星期日晚七点我到那儿去, 这个日子怎么样? ” 这里,d a t e 一词理解错了。英语中d a t en ( 1 ) 日期( 2 ) ( 尤指男 女之) 约会,这里的d a t e 实应按( 2 ) 义理解才对。 【最后一句改】这样约定了,好吧? ” 8 、介词 英语里的介词的用法多半出于习惯,没有一定的规则,其意义 常随所结合的词而变动。 如:女译员因事清假,主任很爽快的批准了,她想, 原文:A f t e ra l l ,t h ec h i e fh a db e e np a r t i c a l a r l yn i c et oh e r ,T h i s a t t e r n o o no f f ,f o ri n s t a n c e 。t h el e a v ew i t hp a y 译文:毕竟,这位主任对她一直都特别好。例如,今天下午就 给了她假,还付了工资。 讨论:这里,介词w i t h 的意思弄错了,不应是“付”的意思,而应 为“保留”之意。 改译:不论怎样,这位主任对她一直都特别好。例如,今天下 午准了假,还不扣工资。 9 、感情色彩 文章中,有些词、句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或者本身便具有某种 感情,或者上下文结合衍生出某种感情。都应深入体会,在译文中 准确表达出来,不宜仅按词典意义直译,还需区分话语的褒贬,恰 如其分的表示出来。 如:一个老工人退休后什么也不想再干,妻子生气了,说她也 要退休,不干家务了。 原文:”W h a td oy o um e a n ,y o u 、r er e t i r i n g ,t o o ? ”h es n o r t e d 译文:“你说什么,你也退休? ”他鼻子翕张着说。 讨论:s n o r tv ( 表怀疑、愤怒等) 喷鼻息。这里,将“s n o r t ”译为 “鼻子翕张着”,丝毫没有把当时内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改译:“什么,你也要退休? ”他气冲冲地说。 结语:翻译不是逐词逐句把原文变成中文便可以了,必须下一 番苦功,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译好。 首先,翻译需要熟悉两种语言,任何两种语言都存在极大差异, 语种不同结构不同,语序不同,词汇所包含的概念也不同。其次, 一种语言必须反映本民族的民族的意识与文化特色、本民族的地 理生态环境、民族心理状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物质生活、习俗宗 教信仰等息息相关,翻译时对俚俗谚语、联想比喻充分了解。最后, 文章内容多种多样,作家风格千差万别,一定要熟练掌握,把握分 寸,翻译时才能分析透彻,准确达意。 【参考文献】 【l 】E u g e n e A Ni d a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M 】S h a n g h a i : S h a n g h a i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 ,1 9 9 9 【2 】黄宪西,闫兴伯商务英语函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 上接第4 3 页) 现象,以表现社会对人的敌视、主宰。变形记作 为表现主义流派中颇有代表性的佳作通篇采用荒诞变形、象征暗 示的手法,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非人”的现象,人被挤压的生存状 态和苦闷彷徨无奈的心理状态,是西方精神荒原出现的状态下人 们反叛传统,寻求艺术突围的一种成功尝试。 【参考文献】 【l 】卡夫卡变形记【M 】韩耀成,李文俊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5 【2 】杨思聪,邓阿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M 1 四J 1 1 人民出版社,2 0 0 4 【3 马克斯勃罗德叶挺芳等译卡夫卡传【M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7 【4 袁可嘉读卡夫卡变形记) 卜对人的生存的深邃透视【J 】2 0 0 8 【5 】林亚光简明外国文学史 M 】重庆出版社,1 9 8 3 【6 】6 张英伦,吕同六,钱善行,胡堪参外国名作家传( 上) 【M 】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7 9 【7 】黎奇卡夫卡初探【J 】外国文学研究,1 9 8 0 ( 上接第4 4 页) 的伟力。顺境,往往使人自满自足,消磨意志,轻忽 进取;逆境,又常常使人自悲自馁,丧失意志,无力进取。然而,作 为强者,于顺境,则乘风直上;于逆境,则乐于搏命。文学人才,尤 其需要意志和勤奋。鲁迅先生说:弄文学的人,只要坚忍,认真,韧 长,就町以了。而此三者,似乎于萧红兼而有之。 萧红最可宝贵的品质,在于她的“坚忍”和“韧长”的精神。从 两方面谈谈。第一,勇于自拔,乐于搏命。萧红,欢乐之时有限,感 伤之情无已。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心就象被浸在毒计里那么黑 暗,浸得久了,或者我的心会被淹死的,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我时时 在批判着自己,但这是情感,我批判不了。”(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 录) 可见,萧红内心的块垒是不可轻易排遣的。然而,她终究还是 有自拔的勇力。第二,热切憧憬,执着追求。萧红忍“和”韧”的恒 力,源于她的热切憧憬和执着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萧红向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民主和社 会进步:她的作品中,时时闪现着忧国忧民的赤诚。正如一九五七 年八月三日曹聚仁在萧红骨灰迁葬时所写的祭文中描绘的那样。 综上所述,萧红禀赋聪颖,天性敏感;良师益友,多方相助:凭 着她那多磨不拔的韧性,孜孜以求,辛勤创作,终于成长为现代文 坛的知名文星。 万方数据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质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质 作者:冯杰飞 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刊名: 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10,(1)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 1.于东新.陶渊明讲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2.朱光潜.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马银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论陶渊明的自然人生J.潍坊学院学报,2005.5.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胡波.王华 自然观与宗教信仰对中西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田园诗浅议 -文教资料 2006(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的田园诗进行对比研究,从二者的写作特点,写作对象以及写作手法及背景上的 同异等角度着手,来研究中西方两种田园诗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特别是来自宗教信仰的差异和自然观的不同是造成陶渊 明和华滋华斯的田园诗不同的根本原因. 2.期刊论文 李开明.LI Kai-ming 玄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诗歌风格探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2(3) 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 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 、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深深烙下了东汉“玄学“的印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静穆“的美学境界. 3.期刊论文 黎鲜.LI Xian 储光羲田园诗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吸收和创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6(1) 本文的田园诗主要指描写农村的田地、园圃、人事风物的诗歌.储光羲是盛唐最重要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有他自己的特点,在写作内容、写作 对象、生活情趣、对农民态度以及艺术风貌等方面都有对陶渊明的吸收,并有创新处,使田园诗更有田园美和人情味. 4.期刊论文 李雷.LI Lei 陶渊明,诗意的栖居者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探微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29(2)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生成及其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陶渊明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诗处处彰 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所以,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再读有着深远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5.学位论文 徐瑞祥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比较研究 2006 华兹华斯(1770-1850)和陶渊明(365-472)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选择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作 为诗歌创作的题材,极力赞美自然的伟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拯救人类的心灵。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弥尔顿和莎士 比亚之后最为重要的诗人。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歌一派。他质性自然,由于厌倦东晋腐败喧嚣的官场而退居田园。并在坚持躬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 人生之道的认识。他倾心歌颂田园生活,在回归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平静。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虽然华兹华斯和陶渊明 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彼此之间也无影响,但他们的田园诗歌却有着相通之处。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本文试从两位田园诗人的“回归田园之路”、“诗歌创作题材”和“诗歌创作语言”三方面探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的相通之处,并试从两位诗 人的“田园诗歌意境营造”、“独特的自然观”和“蕴含在田园诗中的精神追求”三个层面上分析两位诗人诗歌的相异之处。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和陶 渊明的田园诗歌的初步分析比较,不仅要探寻两位诗人的创作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二人的田园诗 创作对当今诗歌发展的启示,借以为东西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作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共分引言、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结语五个部分。 引言简要介绍了两位田园诗人的生平及前人对两位诗人及其田园诗歌的研究,交代了本论文在比较其诗作时的切入点,以及论文的写作目的。 第一章“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田园诗在西方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状况。西方的田园诗可追溯到古西腊罗马时代 ,并以描写牧羊人的生活为主题;中国的田园诗也可以追溯到时诗经中的个别诗篇。第二部分简要叙述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对田园诗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相似的回归田园之路,两位诗人都在对现实失望 、对理想幻灭之后,才走上了回归田园的道路,开始了以回归自然为主体的诗歌创作。第二部分比较了两位诗人田园诗中的三类共同题材:赞叹美丽的 大自然、歌颂静谧的田园生活、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第三部分阐述两位田园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的共同之处:语言清新简练平淡,是人们真正使用的 语言。 第三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营造田园诗歌意境方面呈现出的巨大差异,这主 要源于二人所传承的东西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华兹华斯在其田园诗中重在个人对大自然的沉思,从而表现出西方“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陶渊明在 其田园诗中注重物我两忘,从而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精神。第二部分探讨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在其田园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独特 的自然观:华兹华斯把“童年”作为重返自然的中介;陶渊明则通过躬耕实践深化了他对自然的认识。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田园诗中所表现 出的相异的精神追求:华兹华斯的田园诗赞美自然的神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拯救人类的心灵;陶渊明则通过歌颂田园生活来寻求精神自由和完善 自我人格。 结语部分在总结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异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当今诗歌创作仍然要借助朴素的语言风格来高扬“回归自然”的主题。无 论是西方文化陶冶出华兹华斯,还是东方文化蕴育出的陶渊明,都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他们欣赏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安慰,净化受污染的 心灵。在当今自然被日益破坏、工业社会对人性严重异化的形势下,两位田园诗人的这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现实意义尤为重大。 6.期刊论文 陈燎宏.CHEN Liao-hong 从美的逻辑建构看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 试从美的逻辑建构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来进行互证,认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渊明,才开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尿毒症甲状旁腺术后护理
- 婴幼儿肛周脓肿护理查房
- 药剂师的述职报告
- 服装店长的培训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野生动物追踪生物传感技术创新报告
- 2025-2030钻石行业市场现状供需特点及投资价值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化学酒精测试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体检中心护理培训
- 公司出纳工作汇报
- 4.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智能化升级研究报告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考试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集输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珠江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流程管理某省市场营销MPR+LTC流程规划方案
- 2025年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新)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加速康复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课件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