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精编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精编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精编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精编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精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复习试题精编知识网络 一:生活中常见的盐学名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俗称物理性质色固体、溶于水,水溶液有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色固体溶于水色固体溶于水色固体溶于水化学性质水溶液呈性AgNO3+NaCl=_水溶液呈性Na2CO3+HCl=_Na2CO3+Ca(OH)2=_水溶液呈性 NaHCO3+HCl=_CaCO3=高温CaCO3+HCl=_用途生活中常用作;医疗上制;工业上制氯气、烧碱、纯碱等化工产品,消除公路积雪等。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烹制糕点的的主要成分。医疗上治疗大量用于建筑业二:粗盐提纯的方法。1、 粗盐提纯的步骤主要有: 。2、 过滤操作的要领:一 :二 :三 。3、 操作注意事项:(1)粗盐提纯操作中多次使用玻璃棒,但作用不同。溶解,玻璃棒起 作用;过滤,玻璃棒起- 作用;蒸发结晶,玻璃棒起的作用。(2)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呈浑浊的原因可能有: 、 、 等。三:复分解反应1、 定义: ,叫复分解反应,可用下式表示:AB+CD=AD+CB2、 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的条件。类型规律发生条件复分解反应酸+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由于有水生成,所以一般都能发生。酸+碱=盐+水反应物可有一种不溶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1、盐一般用可溶性盐,但也可用难溶性碳酸盐2、生成物中可有沉淀、气体或水碱+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1、 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 生成物中可有沉淀,气体或水盐+盐=两种新盐1、 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 生成物中可有沉淀四: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1、常见化肥的作用化肥常用化肥(括号内为作用氮肥NH4HCO3(17.7%) (NH4)2SO4(21.2%)NH4NO3(35%) NH4Cl(26.7%)CO(NH2)2(46.7%)等(叶)磷肥Ca3(PO4)2 Ca(H2PO4)2等(根)钾肥KCl K2SO4等(茎)复合肥KNO3 NH4H2PO4等2常见的化肥的简单鉴别氮肥钾肥磷肥看外观(颜色)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加水(溶解性)灼烧(可燃性)加熟石灰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有关于某物质的谜语,“原从水中来,不敢水中行,人人都要我,无我事不成。”这则谜语所指的一种物质是 ( )A、氯化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2、在溶解、过滤、蒸发三种实验操作中均要使用玻璃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中使用玻璃棒是为了捣碎块状固体B、 过滤中使用玻璃棒是为了加快过滤速度C、 蒸发中使用玻璃棒是为了加快蒸发速度D、 称量精盐时把精盐转移到天平托盘使用玻璃棒是作为转移固体的工具3、人的汗液的成分中会有食盐,法医做指纹实验用溶液喷洒指纹,你认为选用的试剂是( )A、食盐溶液 B、酒精 C、碘酒 D、硝酸银溶液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NaHCO3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 D、氢氧化钠、火碱、NaOH化学试剂:碳酸钠 化学式:Na2CO3相对分子质量:1065、下列物质中,因为有毒而不能用于烹调食物的是(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A、乙醇 B、氯化钠 C、亚硝酸钠 6、碳酸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其俗名为( )A、苏打 B、小苏打 C、烧碱 D、消石灰7、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A、NaOH B、Na2O C、Na2SO4 D、Na8、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Cl B、NH4HCO3 C、NH4H2PO4 D、Ca3(PO4)29、荔枝快成熟的时候特别需要磷肥和氮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A、NH4NO3 B、KCl C、NH4H2PO4 D、KNO310、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置生理盐水 D、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1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是(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12、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Cu与NaNO3溶液 B、CuO与稀H2SO4C、稀HNO3与Mg(OH)2 D、Na2CO3溶液与CuCl2溶液1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1)蒸发 (2)测密度 (3)测导电性 (4)测PH (5)加入氯化钠 (6)加入食醋 你认为可行的是( )A、(1)(2)(3)(5) B、(1)(3)(4)(5) C、(2)(3)(4)(6) D、(2)(3)(5)(6)1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通过一反应实现的是( ) A、CuOCu(OH)2 B、KNO3NaNO3 C、CuCuCl2 D、NaHCO3NaCl15、下列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HCl Na2SO4 Ca(OH)2 B、Ba(NO3)2 KCl H2SO4C、NaCl BaSO4 KNO3 D、CuSO4 NaOH Na2SO4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Cl OH B、K+ Ca2+ CO32-C、H+ Cl CO32- D、Na+ Fe2+ OH二、填空题及简答题1、下图是实验室中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1)该物质的俗称是 ,(2)该物质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盐)(3)该物质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 (4)该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有 。 2、下列各组内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1)氯化钠和硫酸铜 (2)氢氧化铜和盐酸 (3)碳酸镁和硫酸 (4)氯化钠和硝酸银 3、在医疗上,许多化学物质用于治疗或辅助诊断疾病。(1)用X射线检查肠胃疾病时,要让患者用“钡餐”(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硫酸钡)。硫酸钡属于 (填酸、碱、或盐)它是由钡离子和 (填离子符号)构成。(2)硫酸钡可由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钡(BaCO3)也难溶于水,但不能用碳酸钡制“钡餐”,这是因为碳酸钡能与胃液里的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的BaCL2是重金属盐,易溶于水,会使人中毒,若有人误服BaCO3而造成BaCl2中毒。可服用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解毒,这是因为 -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 、Ba2+ 、Cu2+ 、OH 、NO3 、CO32六种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 、Cu2+ 、OH 、CO3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夜来浇灌农田,清澈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填化学式)。(2)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3)KNO3和Ba(OH)2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 ? ,理由是 。(4)写出一个有碳酸钡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O3、Na2CO3、Na2SO4、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2)向(1)中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 (2)原白色粉末中可能的组成是 或 或 6、关于“复分解反应发生得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 、Ba(NO3)2 、NaOH 、K2CO3四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探究。取废液少许,测得其PH为12(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有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呢?(理论分析):废液是由四种盐混合而成的。这四种盐电离出的8种离子(H+、SO42-、Ba2+、NO3、Na+、OH、K+、CO32-)之间会相互发生反应。废液的PH为12,呈碱性,废液中一定不存在的一种离子是;有三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它们是NO3、K+和【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SO42-、CO32- 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SO42- 、CO32-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 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我选择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7、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猜想设计的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与结论猜想一: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 滴入两滴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猜想成立。若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不成立。猜想二:?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滴入适量的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猜想不成立。猜想三:?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加入适量盐酸酸化,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猜想不成立。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小宏的猜想二是:_ 。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小宏的猜想三是: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4)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证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你补充的猜想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