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8 卷 2 0 0 9 年第3 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m a l0 fH e n 粕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o n (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8 ) V 0 1 2 8 N o 3 2 0 0 9 文章编号:1 0 0 6 2 9 2 0 ( 2 0 0 9 ) 0 3 一0 0 4 3 一0 5 红楼梦人物“红”的服饰特征及其 ,I 青性复义探析 杜娟 摘要:红楼梦不仅于自然景观而且就人物形象都凸显出“红”的意象特征,表现出曹雪芹明显的爱“红”情 结。仅就对红楼梦中“红”的服饰特征描写及其内在情性表达,探求红楼梦中“红”的情性复合意味,以为红 楼梦开掘出新的文化精神意蕴。 关键词:红楼梦;服饰描写;情性;复叉 作者简介:杜娟,揭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揭阳5 2 2 0 5 1 ) 。 红楼梦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 欢,展示出民族文化的洋洋大观和千百奇境,在这个 始而万艳千红、百花齐放,终而万木凋零、众芳芜秽 的大观园中,不仅于自然景观而且就人物形象都凸 显出“红”的意象特征,表现出创造者曹雪芹明显的 爱“红”情结。仅就人物的服饰描写,就显豁地呈现 出红色这一视觉形象,红色成为众多红楼人物身上 的亮点,曾一度演奏着他们生命里程中的华彩乐章, 构成可赞而又可叹的社会人生的光彩片段,并渗透 出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复合精神意味。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堪称中国古代小说 中人物服饰美的大观园。徜徉于其中,可以体味到 其所展露的雍容华贵、色彩纷呈的服饰韵味,以及创 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感意象。其中主要人物的服饰描 写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与人物性格特点 相贴合,而且也是读者透视作品的审美取向、时代精 神及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红楼梦中不同人物 身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服饰风格,仅就色彩组合就 竞相纷呈,曲调各异,而其中的主调则是红色。笔者 曾汇集红楼梦前八十回共4 0 处的服饰描写,发 现至少有3 0 处突出呈现出红的色调。 黛玉喜穿红服,特别是在雪天里,如一次到梨香 院看宝钗,碰巧宝玉在那里,“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 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 地下婆子们 说: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另有一回是“黛玉 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 白狐狸里的鹤氅”,与宝玉“一齐踏雪行来”。 红色是大观园小姐们极为醒目的服饰色调,如 第四十九回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只见众姊妹 已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 其中,湘云戴着一顶“大红猩猩毡昭君套”,上身里 面穿着“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作者着 笔较多的穿着是大红猩猩毡斗篷,宝玉、探春等众儿 女都时常穿用,是大观园贵族女性和公子最寻常的 流行服装。第五十一回作者还借平儿之口描绘大观 园众儿女集会的场景:“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着 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 雪好不齐整。”再次呈现了琉璃世界中这群脂粉香 娃如雪中红梅一样姣美的形象。 红色服饰当然不仅为大观园清明灵秀的小姐们 所独有,也呈现在其他女性们的身上。凤姐服饰中 的红色最为抢眼,她在黛玉刚进贾府时的第一次亮 相就是“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显露出个性张扬的气质;后来刘姥姥来见时是“穿 着桃红撒花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 文中有关红楼梦的引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的曹雪芹著红楼梦。 4 3 一派富贵气象。尤三姐在戏弄嘲骂贾珍、贾琏兄弟 时,曾是“大红袄子半掩半开绿裤红鞋”。尽显 风流情态;新婚中的“尤二姐只穿着大红小袄”,惹 得贾琏情意绵绵。香菱也有条醒目的石榴红绫裙 子,玩耍时弄了一身泥水,宝玉怜香惜玉。让袭人把 恰好一模一样的裙子给她替换下来,这方有“呆香 菱情解石榴裙”一幕。曹雪芹写到丫头们的服饰也 大多带红,黛玉刚进贾母院时,见“台阶之上,坐着 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袭人在宝玉屋里曾“穿着银 红袄儿”,后来回娘家时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 子”,凤姐为了她体面,临行时把自己一件半旧的大 红猩猩毡的褂子送给了她;写晴雯在宝玉屋内和芳 官戏耍时穿的是“红小衣,红睡鞋”,最后在病床上 与宝玉诀别时把贴身穿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送给宝 玉以示清白;写鸳鸯有“水红绫子袄儿”,麝月是“红 绫抹胸”,“红绸小棉袄儿”,芳官是“海棠红的小棉 袄”,“水红撒花夹裤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 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这些可爱的丫头们因“红” 而增色,也显露出创作者对她们的由衷喜爱。 服饰的红并不只是女性的专利。宝玉身上的 “红”更是光彩照人。黛玉进贾府时他的第一次亮 相是身着“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后来又 换上“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头上周 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这是这位 怡红公子的典型形象。简直就是一个“红孩儿”。后 来一次到黛玉屋里借黛玉眼睛写他“脱了蓑衣,里 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不仅内夹衣是红的,连里 面的裤子通常也是红的。一次从外面回来的路上, 天热脱衣,“只穿着一件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 点般大红裤子”。并借麝月之口,有意味地说出这裤 子是已逝晴雯的针线。宝玉对红色服饰的偏爱异乎 寻常,不仅里外服装尽显红色,也红及一些小的饰 物:汗巾子喜欢大红的,喜欢以红丝绦结发,系玉的 络子也要红的。第三十五回写求莺儿打络子时有这 样一段对话: 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呢? ”宝玉道: “大红的。”莺儿道:“大红要是黑络子才好看, 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配 什么? ”莺几道:“松花色配桃红。”宝玉道:“这 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 “葱绿、柳黄,我是最爱的。”宝玉道:“也罢了。 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这段对话清楚地显露出宝玉对红色的偏爱。打络子 本是要配大红汗巾子,但如此只能配以黑色或石青 色的络子,宝玉显然不喜这两种颜色,宁肯不要,所 “ 以就拿出松花色的汗巾子来配,这样就可以打成娇 艳的桃红色络子了。除服饰上的红之外,曹雪芹还 赋予主人公贾宝玉与“红”更多的不解之缘,如他把 自己的花园居所命名为“怡红院”,把书房题名为 “绛云轩”,爱看的是冰雪中的红梅,爱惜的是身着 红袄的村姑,爱不释手的诗句是自己赋得的“红香 绿玉”。曹雪芹似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展示宝玉 对“红”的特殊喜好,这无疑是浸透了创作者自身的 情感意念。 红楼梦中的女性服饰也并非都与“红”结缘, 如对李纨、宝钗、尤氏,以及邢、王二夫人等的服饰描 写,就不着一丝红色。第四十九回写大观园众女儿 园林集会时,“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 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宫裁穿一件青哆罗呢对 襟褂子”。作者这样写应当不无用意。李纨虽并非 确如书中所说“心如死灰槁木一般”,但在夫为妻纲 的封建宗法制家族中,“寡妇失业的”她能保有尊贵 地位,就不得不做出一味奉亲养子、节情制欲的表 率,曹雪芹自然不会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添加亮丽 的红色。“红楼”中另一位对封建礼教亦步亦趋的 女子是宝钗,这位蘅芜君身居异草吐芬、藤蔓掩映的 院落,住在如“雪洞”一般素朴的房屋里,从不像其 他姑娘那样喜好红妆花饰,曹雪芹在对红楼闺中女 子衣饰的描摹上,独她从未带一抹红彩,这该不会是 无意为之的。这样看来,作者笔下的红色服饰并没 有赐给红楼世界中的每一位女子,他似乎更钟情于 那些不拘礼法的任情使性者。 从符号学意义来看,“红”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中 一个富有意味的语码,是具有普遍联想意义的。周 汝昌的“红楼三纲”说把“红”作为其中的一纲,认为 “红,对我们来说,是七彩之首,是美丽、欢乐、喜庆、 兴隆的境界气氛的代表色。它还代表鲜花,代表少 女中华人的审美眼光,是以红为世界上最美的 色彩”4 。就女性而言,“十五六七岁,那正是青春 与活力的象征,在这个豆蔻年华里,少女们的容貌有 如初绽的蓓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美丽绝伦。 而她们的心灵也有如春天里刚刚复苏的嫩芽,纯洁 清新,富有生机。这是少女一生中梦一般的最美妙 的年代,她们有理由而且应该比任何时候都生活得 更幸福”旧1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思意念,曹雪芹才 把他最为敏感、最美丽也最富有包孕意味的红色服 饰赋予他所钟情和爱戴的红楼女儿们,以其美好的 外部形象,尽情地展示她们多姿多情的美丽人生。 当我们关注红楼儿女“红”的服饰描写特征时, 自然也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呈现的其他关涉“红” 的人物旨趣和景物形象。曹雪芹写宝玉天生一种爱 脂粉的癖好自是不在凸显他的怪癖,而是让人领悟 到蕴于其中的隐喻色彩和象征意味。红楼梦中 的红、花和女儿总是构成一个意象整体。如宝玉展读 会真记时的“落红成阵”,沁芳闸桥下的“花落水 流红”的景象,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 谁怜”的葬花诗谶,红香圃中湘云“香梦沉酣”、“红 香散乱”的场面,都会唤起人们对于形容姣俏的女 儿以红颜、红妆、红花的美感意象。红楼梦对怡 红院中那棵西府海棠有一段颇有意味的议论,贾政 说:“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 女儿国中”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 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 以以女儿命名。”在古代以花比喻美人已是屡见 不鲜,但曹雪芹对红楼女子的以花为喻不限于花容 月貌的美人譬喻,而是凸显其花开有时、终至败残的 可悲命运。这种情感倾向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日 本学者合山究曾引用许多明清言论:1 红颜易衰,处子自十五以至二十五,能有 几年容色。如花自蓓蕾以至烂漫,一转瞬耳。 过此便摧残剥落,不可睨视矣。( 卫泳悦容 编) 美人艳处,自十三四岁以至二十三,只有十 年颜色。譬如花之初放,芳菲妖媚,全在此际。 过此则如花之盛开,非不烂漫,而零谢随之矣。 ( 徐震美人谱) 以红花易谢为喻,象征千红万艳的青春少女最 终是同悲一哭的结局,应是当时一种较为普遍的社 会意识,而曹雪芹的独特贡献,在于他于“悼红轩” 中寄托的丰富感伤,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蕴蓄在对红 楼女儿们“红”的服饰描写中,使得历代无数读者为 红颜女儿之薄命而凄恻叹惋。虽说花红易衰唤起的 是红楼梦作者和读者对于悲剧人生伤怀泯灭的 情绪,而其中服饰的“红”则以不凋的色彩妆裹着红 楼女儿们在读者心中永久美丽的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儿红装所呈现的当然不只限 于人体形象的装饰之美,服饰上红的有无不仅显露 出创作者的情感意向,也牵。连着人物的性格特征。 综观“红楼”中身着红服的人物特征,能够看出他们 都有着歌哭笑骂本能的个体性格,透显出某种不合 正统理念的叛逆情性。英国批评家伊格尔顿认为: “语言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符号则就是意识 形态的物质媒介”。 4 】1 0 2 “红”作为红楼梦文本显 豁的符号特征,其意涵并非是冻结的铁板一块,而是 具有着“多重音的州4 】1 意识形态意义。“红”是情 性女子的标志,也是红尘世界的表象,而充盈于其中 的便是“情”。红楼梦开卷不久,即言“此书大旨 谈情”,天界的那块石头因情投胎,正值一批“情鬼” 下凡历劫,它被“夹带”在内,一同落入红尘,于是, 一块顽石、一干“情鬼”便沉埋于人世间的滚滚红尘 中。曹雪芹则以超凡出尘的眼光参透这人世间的繁 华之景,他以“为闺阁昭传”的精诚之心,驾驭着奇 思妙想,追念曾经生活在他身边的这些红颜女子光 艳可人的形象,并为红颜终将化为枯骨而痛洒一把 辛酸之泪。可以说,“红”展示的是富有灵性的生命 之美的群像,提取的是人的情性之根本。“情”为何 意? 红楼梦曲引子的开头一句就是“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这便使“情”具有了形而上的本体意味, 是曹雪芹深度意识或无意识的汇集之处,也是红装 最为丰满的内蕴所在。“情”具有多重意味,余国藩 在释情一文中认为:“红楼梦之所以会谈到 情或欲,一大原因是书中写道天地不全,有赖 弃石予以修葺。天亦有缺,神瑛侍者有需求,有 不满,也有渴望。”“神瑛侍者乃仙界灵石,但凡他的 起源、他和僧道的对话,以及他终于撞入红尘,惊天 动地等事,莫不和情欲有关。即使他幻形变成一颗 石头,上錾的故事和经历也都环绕着情字而转, 涉及了情之生与情之验。广涉我们如何再现、如何认 识这个情字。”他对“情”的多重意味给予揭示,认 为一情字的意蕴会因情境与内涵而改变,端视其 用法而定。决定的因素还包括情况、情实、情事、情 感、情理与情欲等等”。4 “情”的多重意味透射出“红”的复合意象特征。 对于“红”与“情”的关系,“甲戌本”卷首题诗表达 得很清楚:“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红袖”和“情痴”虽然一般在人们看来是分述一对 情偶,但无疑也是从内外两个层面构成相融相合的 符表和符旨,形成“红”这一意象整体的复合意味。 曹雪芹对红楼儿女服饰的红色点染和凸显,一方面 源于内心深处对纯洁爱情和美好灵性的咏叹,同时 也是在伸张青春男女的生命欲望和情感渴求。当我 们穿越人物服饰的表象去探测“红”的情性意旨时, 自然不会满足于仅是某种内在情性的表达,事实上。 这种“红”的意象更具有深度的传统文化底蕴。 俄国符号学家洛特曼提出,语言文字符号的社 会文化背景是重要的,每一个语言符号都会在特定 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一定的效果。红楼梦产 生于清康乾盛世,作为虚构小说,一方面它反映了本 4 5 朝本代的社会历史面貌,另一方面它更体现出超越 特定历史情境的普遍性文化意义。单就人物服饰而 言,体现的就不仅仅是满清时期的服饰特征。宝玉 的一身打扮,颇似明代少年公子的装束;黛玉身上的 大红鹤氅也是明朝宫中穿用的一种衣袍,勋臣贵族 之家亦效仿。这种服饰形象特点一方面可能意味着 清初的贵族阶层汉化的程度已经很高,在服饰上本 就满汉不分;另一方面更可能是创作者赋予人物理 想美的主体情感色彩,不单纯是本朝本代服饰特征 的写实再现。当我们试图超越历史时空寻找与红 楼梦“红”的服饰情韵相呼应的时代精神质素时, 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的思潮会浮出历史地表。伴随 着当时个性解放的时代呼声,明代的世情小说、人情 小说乃至色情小说大行其道,“情学”大盛,情学家 冯梦龙就辑撰了一部情史类略,将古今“情”的故 事广搜博积,按类分情,各有史例或传说为佐证。至 清初又出现了一位写情的高手洪异,他在其剧作 长生殿中把“情”提升到一切的顶峰,第一次放言 无忌地大声呼唤: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 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 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 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 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 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p ” 明清时小说、戏曲大多都张扬情感,充分舒展性 灵,其情的价值在于扯破所谓伪善的道德面纱,还人 以本来面目。从社会学角度看,个性解放乃至性解 放实际上是一股颠覆社会规范的反社会力量,这种 力量总是或显或隐地传续着,对后世发生深远的影 响,即便是在官方正统理学统治森严的清朝康乾时 期,仍然有着它崛起的人文空间。曹雪芹便是以 “荒唐”隐曲的形式,借他笔下的“一干情鬼”表达他 的历史情怀,倾洒出源自历史深处的悲叹和酸辛。 无论是宝黛纯真爱情的“心”路历程,还是贾雨村善 恶同体的“奇人”之论,我们都可于明代阳明心学一 脉闻其先声。宝黛爱情的心心相印与李贽的“童心 说”、“唯情论”。公安“三袁”的“性灵”、汤显祖的 “真情”可谓遥相呼应;明时徐渭的张狂放纵、怪诞 任情,也在动辄性情乖张、痴狂的宝玉那里得到了承 接。透过红楼梦“红”的服饰特征,可触摸到明代 个性解放的精神脉搏,并会体味到具有传统文化生 命底蕴的某种普世意味。 穿越历史风尘,会发现红楼梦人物服饰的 “红”首先具有一种“洁”的品质,“质本洁来还沽 4 6 去”就体现出创作者对与自然之质同生同化而不与 世俗世界同流合污的原初生命本质的认识,这可追 溯至老庄哲学的“赤子”观念,老子曾言: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 其未兆,如婴山之未孩。( 老子第二十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老子第十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 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老子第二十八章) 这里是说赤子婴儿依本性而存在,天真淳朴而 至于大智。复归于赤子健康自然之心,在本质上就 是要人们从丧失赤子之心的异化心态中,回归赤子 之心的本源生机。这里显示出生命哲学的核心取 向,关注的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明代思想家王畿主 张“不学不虑,天则自然”0 7 J4 1 6 ,认为只要顺着本心, 即赤子良心去顺应事物,就自然会符合“天理”之 善。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天理”与“人欲”相对 立观念的否定,即是强调“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主张顺天勿违时,张扬自然本性。而红楼梦人物 服饰描写上对红色的用意点染和铺陈,即凸显出这 种追寻原初生命本质的文化意蕴,并表现出人物真 淳自然的精神品质。这种“洁”的人格特征突出呈 现在黛玉身上,服饰的红是对如黛玉这般具有真性 情之人“赤子之心”的外在呈现,也是对这个“赤子 家族”清水出芙蓉般的自然呈现。由此,我们可以 理解,在压抑性情的正统理学所控制的特殊社会背 景下,曹雪芹何以对他所塑造出的众多女性形象凸 显“红”服饰特征,何以会把主人公贾宝玉塑造成具 有爱“红”癖性的一位“奇人”,而“奇”则是“红”的 服饰形象又一文化寓意。 对于“奇”这一意味的探究不可不携来红楼 梦中的“奇人”之论,曹雪芹曾借贾雨村之口传达 了对历史上情痴情种、逸士高人的看法,把贾宝玉等 人归为不仁不恶、亦善亦恶的“奇人”一族。“奇人” 究竟是怎样一种人? 刘再复先生对此曾有过这样的 看法:“贾宝玉身在贾府,在精神上并不属于贾氏家 族。他属于诗人部落与思想者部落,属于普世性精 神家族。这些人追求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但缺少诗意的大地并不能珍惜他们。这一部落的天 才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发出的声音都属天籁,其创 造的形式不同,但都如同婴儿的呢哺。”“ 8 刘氏的 这番议论与贾雨村的“奇人”之谈相比照,前者的 “赤子家族”之说更强调纯粹诗性的人格特征。并未 体现完全的人性本质;贾雨村之谈则显示出“奇人” 灵肉同体、善恶共生的情性复义本质,认为此种人既 具有清明灵秀的“天地之正气”,又具有残忍乖僻的 “天地之邪气”,两气相交,“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 不相下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对于红楼梦 里不合正统的人格特征,余英时认为:“源泉所自乃 情与礼教的对立,情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之质,如魏晋 向秀在难嵇叔夜养生论中言:有生则有情,称情 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何贵于有生哉? 且夫嗜欲,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且 生之为乐,以恩爱相接。天理人伦,燕婉娱心,荣华 悦志,服飨滋味,以宣五情。纳御声色,以达性气。 此天理之自然,人之所宜,三王所不易也。”引余英 时引上文,不仅表明他对人的自然本质情性复合意 味的理解,还认为魏晋情思不论是否已遭扭曲穿凿, 必会影响到千百年后红楼梦的作者。 在笔者看来,红楼梦中“红”的服饰意象所寓 含的“赤子之心”这一文化意义,并不仅仅指向一个 至纯至善的一群空前精彩的诗意生命,而是有着人 性复杂的多面性,往往也呈现出源自生命本真的 “丑怪”之相。被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视为“狂奴”、 “疯子”的李贽,就坚决反对把“理”和“欲”对立起 来,为“欲”正名,他把这种千万人的心和欲概括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l 钊6 2 6 的命题,把后天形成的欲也 看成是人的本性,即是包括感情和情欲的“自然之 性”。这种“自然之性”生发出的就不单纯是一种清 俊灵秀的精神气质,而且还具有一种乖僻邪谬的人 格特征,即是红楼梦中不仁不恶、亦仁亦恶的“奇 人”之性。当我们以此视角来透视红楼梦“红”的 服饰表象下人物的内在情性时,无不显露出美丑相 杂、善恶同体的复杂面目。如黛玉的“红”既呈现出 她的纯洁美丽、才气超绝的品貌气质,又流露出清高 自许、且下无尘的孤傲情性;宝玉的“红”既彰显他 的惜花护花,又表明他的任性使气;凤姐的“红”既 红得风华绝代,又红得恣情肆意;而尤氏两姐妹的 “红”,则是妩媚与轻薄、刚烈与柔情的复合表征。 面对人物情性的复杂面目,曹雪芹贵在以生命的体 验、历史的感悟和文化的心性,来充分把握种种鲜活 的生命存在,并予以自然呈现、张扬各具本真面目的 个体性格,这当是红楼梦人物“红”的服饰特征所 深藏的意蕴所在。 由此,富有寓意的“红”这一服饰色调,最为形 象而有力地彰显了一群富有活力、充满生命质感的 青春形象一群不合正统的、有着谲怪超逸品格 和叛逆质素的生命存在。一种源自历史文化深层的 “红”的服饰形象,就这样妆裹着情性复杂的“红楼” 儿女血肉丰满的生命躯体,雕塑出她们永不褪色的 生命群像。 参考文献: 【1 周汝昌红楼艺术的魅力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2 杨俊才红楼梦姑娘丫鬟年龄之谜试解 J 】红楼梦学刊 2 0 0 3 ( 3 ) 3 合山究红楼梦中的女人崇拜和它的源流【J 红楼梦学刊, 2 0 0 0 ( 1 ) 4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M 】伍晓明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 5 】余国藩红楼梦、西游记与其他余国藩论学文选 【M 】李爽学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6 6 】洪异长生殿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7 王龙涯先生全集白鹿洞续讲义转引自方祖猷王畿评传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8 刘再复红楼梦悟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0 0 6 9 余英时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 J 红楼梦研究专刊,1 9 8 0 ( 5 ) 1 0 李贽藏书德业儒臣后论 M 】李贽文集:第3 卷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0 。 ( 责任编辑张燕萍) P r o b i n g i n t o R e d C l o t h i n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北强基计划物理模拟试题与答案
- 市场经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光伏质量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础验光知识题库及答案
-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 戏曲表演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 短视频直播与运营练习试题附答案
- 酒店客房考试试题及答案
- 深度研究2025年能源行业智能电网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优化报告
- 2025年怎么快速分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版全新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离婚后财产保全合同范本
- 石油钻井知识课件
- “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 2025年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职业院校实习生考核评价标准
- 水果保鲜的秘密课件
- 无人机公开课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电子信息工程领域
- 仓库维修协议书
- 城管协管员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