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无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无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无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 学 案学习目标1、提高梳理文章脉络、赏析语言的基本能力。2、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体味作者“囚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自主预习1、字词正音陆蠡( ) 涸辙( ) 瞥见( ) 婆娑( )移徙( ) 蕈菌( )猗郁( ) 揠苗助长( )2、作者围绕“绿”是怎样行文的?对“绿”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请选取文中的词语填写下表:文脉: 情感变化: 合作探究1、被囚前后,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请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被囚前:被囚后:2、作者对绿藤因爱而囚,“囚绿”之后又“释绿”、“怀绿” 如何理解作者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深度探究 材料:陆蠡其人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刑拘数月后,惨遭杀害,年仅34岁。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吗?”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 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1983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巴金称赞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在“烽火四起”的民族危亡时刻,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写的是自己在北京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寓意?课堂延伸 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感受,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写出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 咏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过故人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拓展阅读春之怀谷 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一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手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觉到的水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来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起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B、“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C、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象、怀念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对烟囱如林的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D、本文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