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网络同步助学”主讲教师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李 强 2010.1.,引言阅读是幸福的,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和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区区五尺之身,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主要归功于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心灵发育史,就是其思想的发展史。,阅读是幸福的,人生离不开阅读,人生也少不了理解;阅读使人生变得宽厚,理解使人生富有机智。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阅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阅读是幸福的,而我们不少学生害怕阅读,有的甚至认为散文简直是无病呻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观念,所以我们的阅读理解做得很差,得分率很低。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如水”的第三题,满分6分,全省平均得分只有0.27分,几乎没有得到分。整个文学类文本阅读板块在所有板块中的得分率最低。,阅读是幸福的,由此看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潜力最大,也直接关涉我们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文学类文本阅读虽然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细加研究,本版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用两讲从五个方面来和大家一道将文学类文本阅读拿下。,第一讲,一、考纲陈述 二、考纲解读 三、命题规律 四、失分原因 五、应对策略,一、考纲陈述,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二是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三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二、考纲解读,(一)内容解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二)能力解读,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分析作品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因为文章结构的安排、行文思路的形成是受文章主旨制约的。 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一旦把握了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了。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长城中就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善于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这些标志包括:a.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它们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b.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它们可以提示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c.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它们在全篇中或是纽结全篇、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要意。明确了这些语句,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就会变得清晰明了。如,鲍昌的长城,分析文章结构用语: (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概括”含义一是归纳并使之有条理,二是概括具体内容。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将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和概括,并按一定的条理表述出来。,例1,2007年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一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不仅要弄懂文章开头写的内容,更要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认识开头对雪的描写。 因此答案为:突出了雪的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写热爱泥泞)。,例2,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这一题也是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写作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对全文综合分析,逐层深入,方可得出答案。答案为: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能力解读,(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广阔,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想象和联想,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说,散文的表现手法,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本考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题:作品浓烈的情感分析。作品如何进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的抒写。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运用手法的效果怎样。,例3,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文章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第一问要从第一段看,这里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第二问要从全文着眼,从情节发展入手来回答。因此,答案为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 所谓“重要语句”和“精彩的语言”,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通常有以下几种语句: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来理解把握;有时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就是要善于分析这一类语句在文中的修辞作用,分析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7题: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这两个词语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理解这两个词语要从全文内容和文章主旨方面综合考虑。春天的忙碌在文中主要指春收的辛劳,喜悦指丰收之后的感受。紧张过后是闲散,“麦稍黄,女看娘”以及麦收后的“追节”一种亲情弥漫其间。因此答案为“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例4,(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 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是指具体的人,有时也指文章中所描写的具体的物。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鉴赏评价,“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因此,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趋向进行客观分析、辩证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可分为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随着读者视角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作品的新意蕴。,例5,2007年广东卷泥泞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本题考查考生品味重要句子和赏析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中热爱泥泞带来的北方山村的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转入到对俄罗斯这一民族历史的反思,以及使人联想到在北方城市感受到的泥泞与历史上让人警醒的“泥泞”。答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语句的含义。,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进行超越性的、深层次的解读。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通向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文学作品所隐含的作家博大深沉的世界,非常值得教师引导考生去加以探索。,(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解读。,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阅读鉴赏作品时,能否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探究创新能力。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命题规律,从命题材料看,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 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以及现代小说。 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四、失分原因,1不能审清题目内修饰语的隐性信息 2不能审清题目中心语的隐性信息 3不能审明题目分句的主要意旨 4不能从配分角度去审题,1.不能审清题目内修饰语的 隐性信息,审题时要注意题目本身句内修饰语的隐性信息。许多情况下,这些修饰或限制成分对考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其次是注意题目内的所要理解句子的修饰语 。从多年的高考题看,它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本身的修饰语常常在一定程度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如水”的第三题是这样表述的“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考生要特别关注“不以描写见长”这句话,既然“不以描写见长”,那以什么见长呢?考生自然就想到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2.不能审清题目中心语的 隐性信息,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内的中心语,中心语体现着对考生要求的重要内容,而那些具有隐性信息的关键词语,容易被忽略,但它常常是解题的钥匙,提示了解题的角度和方向,甚至规定了答题的内容。我们还是来看 上善若水的第三题“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艺术表现”在脑海里立即显现出“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艺术手法上了。,3.不能审明题目分句的 主要意旨,审题时要研究题目分句。许多题目的分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有的告诉考生答题所包含的几个方面,有的给考生的答题思路做了引导,必须认真对待。譬喻刚才说的“但不以描写见长”就具有很强的提示作用。,4.不能从配分 角度审题,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讲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的配分法。,如是4分题,则是要求考生利用概括精练的语句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来说在题目的设置上,出卷人在作答处已标明了“(1)(2)”序号,如果出卷人未标明序号,4分题也暗示了考生应如何作答,只是在答题时,考生要标明序号,如此可体现一个考生的答题素质和修养,4分题配分法在许多阅读理解题目中均有涉及。,如是6分题,分值重,能力性强,有两种暗示可能:一是要求考生依据原文含义,凭靠主观想象答题,只答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二是要求考生着眼于全文,根据文章的潜在认知,寻找答案(稍加压缩),只答出三方面或任意三方面的内容即可,此类题目,出卷人一般都标明了序号。,从这些配分情况来看,答题除用语须高度概括外,还须具有层次性,而这个层次性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往往就是文章段落或全文层次的映射。如果在阅读文章时,能很好地结合题目的配分及答题要求,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也能很容易地去答题。,五、应对策略,(一)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二)学会解读文学类文本 (三)学会巧妙答题,(一)掌握现代文阅读的 相关知识,1.表达技巧的知识 2.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 3.布局谋篇的技巧 4.修辞的技巧与作用,1.表达技巧分类,叙述的技巧与作用。 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抒情技巧与作用,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叙述的技巧与作用,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是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大致有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永不忘记;二是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那样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修鞋姑娘等。,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的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一般来说,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能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能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抒情技巧与作用,如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就是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还有议论、说明的技巧,在此不再一一赘述。,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及作用,(1)抑扬结合 (2)点面结合 (3)动静结合 (4)情景交融 (5)衬托对比 (6)伏笔照应 (7)托物言志 (8)铺垫悬念 (9)比喻象征 (10)借古讽今 (11)卒章显志 (12)承上启下 (13)想象联想 (14)渲染烘托,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点面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动静结合,“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鸟的鸣唱反而把深山密林的那种寂静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动与静的艺术辩证关系。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情景交融,“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是诗歌一项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现代文学作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状物抒情”等写法。,衬托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托物言志,是指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更为深刻的含义。恰当地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能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铺垫悬念,“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悬念”是指文学作品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比喻象征,“比喻”即“打比方”,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象征”是指作者以某事物代表另外的事物而原来事物的特色仍然存在,或以某事物代表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象征着革命前驱者的心理和感情;鲁迅笔下的过客形象,象征着上下求索,坚持前进的韧性战斗精神,是心理和心灵状态的形象化;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也具有象征意义。,“借古讽今”与“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是指在文学作品(尤其多见于古代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管理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地震工程地质重点基础知识点
- 《RIP原理与配置》课件
- 2025院感知识专题培训
- 正畸手术协议书
- 足疗店合伙合同协议
- 进出口代销合同协议
- 车辆保管借款合同协议
- 教育服务及教师聘任协议
- 手房买卖意向合同
- 2024浙江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 八年级道法与法治下册试卷
- DL-T 1071-2023 电力大件运输规范
- 三维圆柱扰流-卡门涡街数值仿真方法-详细教程
- 2024年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客车防雨密封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科《思想道德与法治》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至七)试题及答案
- 市场消防安全制度
- 2023-2024学年苏州市振华中学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某水电厂水工管理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