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 的继续发展,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复习思路,本单元头绪凌乱,难以形成整体印象,按线索复习比较好。 主要线索: 1、政治: A.政局: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重要制度 B. 政治经济改革 2、经济:封建经济发达和向边疆地区扩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民族关系:战与和 4、科技文化繁荣。,辽宋夏金元政权,趋势:各民族政权由并立、对峙逐步走向统一。 原因:经济重心实现南移,南北差距逐渐缩小;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逐步完成封建化。,专题: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而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从时间上看:1600-700 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 从分裂时期看:国家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从空间上看:统一的空间不断扩大 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王朝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批杰出人物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认识:,(1)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即使在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因此,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分裂国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注定要失败的。 (2)历史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其间尽管有低潮、曲折甚至暂时的倒退,但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从表面上看,历史的发展是在分合的循环往复中进行的,实质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巩固和发展)。,各政权主要制度,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评价(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科举制的发展:表现及作用 思考:与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比较 突出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北宋:中期的改革(背景、内容、结果、教训) 思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 辽: 政治制度(蕃汉分治);文化 西夏:政治制度;文化 金: 猛安谋克制 元: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地方行省制)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基本方针:最大限度地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于中央。,(1)集中军权 A 解除石守信等禁军将领兵权。 B 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统兵)、枢密使(调兵)。 C 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D 强干弱枝,内外相制。,(2)集中行政权 A 中央 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行政权) 枢密院 分割军权(军权)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财权) B 地方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设通判监督知州,二者互相牵制 三岁一易,(3)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A 各路设转运使。 B 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须报中央批准。,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目的: 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巩固政权 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同时,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过度削弱地方权,导致国力衰微,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扩大企业自主权、给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更大的优惠政策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科举制的发展,北宋初期改革科举,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为各阶层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出现官员冗滥局面。 王安石改革科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北宋中期政治经济改革,表1:,表2:,北宋中期政治经济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认识:,1、背景: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 2、目的: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3、结果:财政收入增加、军事实力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失去王权的支持而最终失败 4、教训:改革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用人要得当,改革措施得以有效贯彻;改革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改革进程应循序渐进,点面结合。,专题:古今中外改革规律小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 管仲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东欧改革,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 3、民族危机严重 救亡图存,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辽:蕃汉分治,原因: 为了适应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政府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 特点: 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实质是民族统治 作用: 承认汉法设南面官的做法,实际是对先进封建文化的一种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金: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在建立政权之前,还处于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猛安谋克制从氏族部落组织到军事组织再发展为地方行政组织。其性质是兵农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猛安是千夫长,谋克是百夫长。300户为谋克,10谋克为猛安。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这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元: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地方建行省制度 行省为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机构 “行中书省”即为执行中书省命令的机构。后来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认识: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元朝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1、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重要表现: 汉族迁居边境地区 边境各族迁居中原; 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被 视为汉人; 形成回族。,2、民族政权间的和战,3、各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辽:接受汉族文化,创制契丹文字 蕃汉分治 西夏:仿效唐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 创制西夏文字 金:猛安谋克制度,迁都燕京 元: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少数民族封建化,1、含义: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2、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游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制度、法律,3、主要原因: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4、方式: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接触(战争与和平的方式),5、认识: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文化高度繁荣,1、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社会基础:国家相对统一、相对安定 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民族融合、交流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频繁 教育事业发达 对前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人民的辛勤劳动,2、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特点 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世界领先,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全面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很大发展 面向现实、服务现实。 各民族文化交融又各具特色。 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对西方传播(东学西传),科技:三大发明的发展及外传、意义;沈括与梦溪笔谈;郭守敬与授时历 理学:朱熹的主张 文学:词(南唐和两宋的代表人物及特点)、陆游的诗、话本、元曲 注意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于4世纪东传,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2)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3)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1)唐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作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中国古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向西传到欧洲,对西欧 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火药炸毁了西欧的骑士阶层;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西欧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拓展 海外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三大发明对明清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西欧的影响,科技应用于农业、手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明清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航海事业得到发展,出现了郑和下西洋。 文化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明清两朝出现了大型图书,认识与思考: 受明、清当时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一要积极椎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研究,二要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持,三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 2025届攀枝花市盐边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酒店大厅设计方案
- 2022 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真题及解析(9 月 4 日)
- 系统复习市政工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 土地买卖居间合同买方
- 水利水电工程考试重要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美术绘画技巧知识考点梳理与练习设计
- 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考试点
-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 仓库定置目视化管理
- 工程经济课件
- 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4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5年5月统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物理教科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天体运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2025年气球租赁合同
- 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2024年第4季度会议
- 黑龙江流域史(黑龙江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河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