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看拼音,写汉字。(4分)hu tn bn jn春( ) ( ) 写 出 ( ) ( ) 慎二、比一比,再组词。(12分)晖( ) 誊( ) 版( ) 谨( )辉( ) 誉( ) 板( ) 勤( )三、写出下面带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间: 数重:诗句的意思是: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 意恐:诗句的意思是:四、根据诗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4分)1、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明月的照映下,返回我的家乡。诗句的意思是:2、 谁能说儿子如同小草一样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那样的母爱呢?诗句是: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5分)1、游子吟中,用小草比喻游子,用春天的阳光比喻慈母的恩情。 ( )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话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3、泊船瓜洲一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了比喻的修辞的手法。 ( )5、泊船瓜洲一诗中出现两个地名,京口和瓜洲。 ( ) 六、比一比,说说每组诗句中带点的词哪个用得好?为什么?(6分)春风又绿江南岸。1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明月何时送我还。七、默写古诗。(10分) 泊 船 瓜 洲游 子 吟八、展开想象,把慈母在灯光下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6分)九、阅读短文,完成题目。(15分)画 香 气宋朝时,有一次画院考试,画题是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句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归去,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马的蹄儿也变香了。考生们想:游人、落花、马蹄都是有形的,好画,但“香”呢,只能闻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真不好画;而这句诗最有意境的,就是一个“香”字,非画出来不可。有的考生画出的,无非是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却把那个“香”字丢了。考生们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难啊难!怎么办呢?终于,有个考生灵机一动,画了一幅。画面上遍地开放着鲜花,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快地扬起一只后蹄,两只蝴蝶追逐着马蹄飞舞。众人一看,都连连称好。1、 为什么大家连连称好呢?(4分)2、 除了用鼻子闻以外,你还能用其他的什么方法感觉到香味的存在呢?回答得越多越好。(4分)3、 如果让你画,你会用什么画面来表现“马蹄香”呢?(4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4、 写出描写香味的词语。(3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十、作文。(30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