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的短时爆管分析.doc_第1页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的短时爆管分析.doc_第2页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的短时爆管分析.doc_第3页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的短时爆管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爆管分析赵勇 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摘 要:对爆管试样进行宏观形貌分析、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晶间腐蚀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爆管是由于tp347h管材弯制后未按规定进行固溶处理导致的晶间腐蚀爆管。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 爆管 晶间腐蚀 前 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火力发电的迅猛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已成为目前火力发电的主流机组,使我国火电进入了大容量、高参数、序列化发展的阶段。目前亚临界压力或超临界压力锅炉过热器最高实际壁温都超过了600,珠光体耐热钢已不能适应,而贝氏体耐热钢虽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较高的高温长时性能和良好的工艺性能,但由于铬含量较低,在600以上时抗氧化能力较差,因而也不能完全适应亚临界及以上参数锅炉的要求。目前在以上锅炉过热器高温段广泛使用tp347h 等奥氏体不锈耐热钢。北方某电厂高温过热器材质为tp347h奥氏体不锈钢,在累计运行时间不到1000小时内,相继发生4次爆管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爆管样品进行分析,寻找其破坏的原因。1 实验1.1宏观分析爆管部位图1 爆管现场照片过热器开裂位置均在弯头内弧,周向开裂,如图1所示。对裂纹取样观察,发现外壁裂纹比内壁裂纹长;裂纹打开后发现可见断口较为平整,无明显塑性变形,从断裂纹路的指向可以看出断裂的起源区、扩展区和终端区,源区位于外壁,裂纹由外壁向内壁发展。断口较为平整,属于脆性断裂,无明显塑性变形。断口表面有一定量垢层;弯管内外表面无裂纹、折叠、轧折、结疤等表面缺陷,无鼓包、胀粗等超温现象。1.2 断口形貌图2(a)为裂纹的金相图片,从图中爆裂管子金相组织为奥氏体,晶界有少数碳化物聚集,晶粒较均匀,未见异常。裂纹均为沿晶裂纹。图2(b)为断口的电镜扫描图,未见明显疲劳断裂特征。自168试运行通过后,累计运行时间不到500小时,故可排除长期运行过热的可能性,爆口也不具备短时超温爆口的特征。(a) (b)图2裂纹和短口的形貌图1.3 金相分析(a) (b) (c)图3过热器管截面不同区域金相组织图(a)内弧面;(b)中性面;(c)外弧面.从图中可以看出,金相组织图为奥氏体沿晶分布的碳化物,晶粒度3.5级,观察到明显的孪晶和滑移线,证明管子弯管后未经固溶处理。晶粒度符合设计要求。1.4成分分析表1 tp347h过热器管化学成分(%)csicrsninbasme sa213-920.080.7517.0-20.00.0309.00-13.0/高过管tp347h0.0590.4917.200.0239.950.77从表1中可以看出,管子的材质符合asme sa213-92标准对tp347h新钢管化学成分的要求。1.5硬度试验硬度从物理意义上讲是材料本征结合力的度量。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材料微结构的变化,是材料力学性能表征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次硬度试验采用hxs-1000a显微硬度仪进行测量,加载载荷100g,保载时间10s,每个样品上测量16点,测试方向从高温过热器管道的内弧面到外弧面。从图4中可以看出,爆管样品硬度呈现明显的马鞍形状,分布不均匀。内弧硬度较高,从内弧面向中性面方向逐步下降。在中性面时硬度比较均匀,到外弧面后硬度再次上升。图4爆管试样从内弧到外弧的硬度分布图1.6 力学性能实验表2 常温拉伸试验结果试样编号截面尺寸(mm)rm(mpa)平均值1176.236176102277.0604astm-sa213-tp347h515根据gb228/t-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对样管的常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割下的管道的抗拉强度均符合astm a213标准对新sa213-tp347h钢管的性能要求,测试结果证明力学性能合格。1.7晶间腐蚀试验图5 晶间腐蚀后弯曲破坏照片依据gb4334.5-90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对直管加工试样进行晶间腐蚀试验。每个样品从中间破开,分别对内弧面和外弧面进行试验,弯曲约45有裂纹产生,晶间腐蚀比较明显。试验后试样如图5所示,所有试样皆有肉眼所见裂纹,晶间腐蚀严重。1.8 电镜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晶间腐蚀的微观机理,对晶间腐蚀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从图32中可以看出,爆管试样晶界析出大量的碳化物,碳化物以cr和nb的碳化物为主。这是sa213-tp347h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作用导致cr和nb元素往晶界迁移导致的结果。(a) (b)图 6 晶间腐蚀样品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2 结果与讨论经过对爆管试样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断口形貌分析、常温力学性能、晶间腐蚀试验、晶界碳化物能谱分析等相关工作,试验结果表明爆管样品的金相组织、常温拉伸性能均满足要求,滑移线的存在表明材料内部位错密度增大,位错在滑移过程中交割的机会越多,相互间的阻力就越大,位错便越易在晶体中塞积,促使硬度增加。爆管边缘微观存在滑移线及显微硬度偏高,均说明高过管弯管变形后未进行固溶处理。晶间腐蚀试验表明爆管样品存在严重的晶间腐蚀问题。众所周知,tp347h为18-8奥氏体不锈钢,不锈钢中含有的碳与铬形成复杂的不稳定的间隙碳化物cr23c6,cr23c6与铁的亲和力较强,容易形成(cr,fe)23c6,当从高温降到低温时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在敏化处理温度(400-850)再加热时,碳化物是不稳定的,要沿晶粒间界优先析出,当温度低于650时,晶间的碳化铬在晶界面上形成连续的片状,导致晶间腐蚀的发生。这是由于在奥氏体中c和cr的扩散系数不一样而引起的。由于碳向晶粒间界的扩散较铬要快,碳化物沉淀出来后,在晶粒间界及其临近区域的铬由于在晶粒间界的沉淀而形成贫铬区,当铬的含量降低到12%以下时,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钢的内部形成沿晶界的电池腐蚀。高温过热器管工作温度在600左右,刚好在最明感的敏化温度范围之内,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固溶使用过的样管晶界碳化物以cr和nb的碳化物为主。证明发生了cr元素的迁移导致在晶界上形成cr23c6,弱化晶界。在弯管残余应力、热应力、蒸汽压力等相叠加造成内弯头外表面出现较大的轴向拉应力,在晶间腐蚀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弯管内弧侧产生周向沿晶裂纹,最终使裂纹从内弯头的外壁向内壁扩展导致开裂。3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爆管的性质为材料未按规定固溶处理导致在使用时tp347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