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doc_第1页
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doc_第2页
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doc_第3页
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doc_第4页
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附件附件 1 1: 全国全国优优秀教育秀教育硕硕士士专业专业学位学位论论文文 推荐表推荐表 单位名称:华教育管理学院 填表日期:2008 年 11 月 20 日 论文题目 中美校内管理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的比较分析 美国加州澄县地区与我国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美国加州澄县地区与我国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 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方向 单丽梅二零零六年六月五日教育管理 以衡量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学生评价由一张美国普通的成绩 报告单所想到的 计算机现代教学2005 第 9 期 发表学 术论文 (题目, 刊名,时 间,社 会影响) 论文所 产生的 实际影 响(对作 者工作 及所在 单位工 作) 该论文针对国内素质教育中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 美国学校以衡量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国别对比, 提出了它的七大特点: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生评价网络与以能力为导向 的教育理念相匹配;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的双重考核,更人性,更科 学;统考和校方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升学的机制作了制度上的保障; 学生参与评价;德育渗透在评价之中;学校和家长频繁沟通,社会对 教育的期望也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激励为主,辅以惩罚,与综 合评价体系紧密结合。该研究试图对完善我们学生评价体系提出可行 性建议,也对作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的评价管理改革发挥了较强的指 导作用。 攻 硕 期 间 及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后 一 年 内 获 得 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关 的 成 果 出版专 著(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 间) 1 获奖项 目(名称、 等级及 时间) 中文论 文摘要 (论文选 题的意 义,论文 运用的 主要研 究方法, 主要研 究成果, 主要参 考文献) 深圳作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教育投资相对较高的 城市。也正是由于市局领导的远见卓识,我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先 后于 2001 和 2004 年被选送到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为期各三个月的教育考察, 尤其在美国加州橙县(orange county)1地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现场调查取 证和个案研究。加州橙县学区和深圳罗湖区一样经济发达,具有现代化的教 学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环境和强烈的移民文化色彩。这一切为我展开两国 在“计划”管理效用上的对比研究增加了可行性和真实性。 “计划”作为学 校管理环节的重要组成,对中、美的教育管理者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在管理 实践中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在笔者的考察过程中,大量的调查数据、案 例和访谈资料都显示了“计划效用”的巨大差异。 论文第一章首先从份详实的美国“橙县”教育考察计划书开始写起, 领悟到美国人管理理念的精髓:计划的先行和高效。进而来提出我的写作动 机与背景,并对本研究的意义和论阈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说明。 在论文的第二章中我对中美被调查学校“计划实效性”的特征展开调查。 通过自己深入中美两国学校内部的“参与性现场观察” 、 “关键人物的咨询” 以及“关键事件”的个案剖析等,围绕“计划”这一中心,对其特征包括利 益主体、契约关系、结果评价和改进程序等展开实证性调查。对比分析中美 两国校内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试图探究中美两国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重点揭示我国学校在“计划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系列的实证调查、 观察、访谈与讨论等确保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案例和数据的可信度和广度。 论文第三章将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将分别从管理模式、文化 价值观、法治建设、管理者素质、监控协调力度、教育的不确定性特点等六 大方面进行论证。并一定程度上继续采用了中美对比分析方法,旨在增强原 因分析的针对性和客观性。当然造成我国学校“计划低效”问题的原因不仅 限于这些,但笔者认为它们是问题之根源。 经过前面三章的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论文第四章重点谈如何解决问题。 1橙县(orange county) 位于美国南加州,境内包括尔湾(irvine)等几个城市,设有橙县学区。在美国“县” 的定义不同于中国,它比“市”要大。本研究中所提及学校遍布于橙县境内。 2 通过对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计划,如何对计划进行“有效”实施以及如何 “有效”地评价和改进计划三方面的分析,力图给出改进我国学校校内管理 计划效用的建议。 专家推 荐理由 单丽梅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美国加州橙县的 地区与深圳罗湖五所中学调查研究 ,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相当高 的难度。论文研究开展了详实的中美案例比较,能从契约制度,文化特征, 行政理念等视角进行分析,探究中国校内管理在计划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令人有很大的启发。该研究运用了“参与性观察” 、访 谈等调查手段,具有很好的研究效度。论文研究分析视角独特,实证资料丰 富,主要观点正确,框架结构合理,语言表达通畅,研究方法得当,反映出 作者较强的研究能力。论文答辩中受到答辩委员会很高的评价。 专家签字: 单位推 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 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 。本表可复印、附页。 3 中美校内管理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的比较分析 美国加州澄县地区与我国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美国加州澄县地区与我国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 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 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 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 论文用于非盈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 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4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单丽梅单丽梅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陈永明陈永明教授教授华华主席主席 王俭王俭副教授副教授华华 纪明泽纪明泽副教授副教授华华 江玲江玲副教授副教授华华 宋崇鑫宋崇鑫 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复旦中上海市复旦中 学校长学校长 5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研究的意义与论阈研究的意义与论阈 1 一、考察对比萌生写作动机 1 1、实证考察 对比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 1 2、提高“计划实效性” 改革势在必行 3 二、主要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 5 1、研究思路:本研究的大致逻辑框架 5 2、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 5 三、本研究主要论阈与概念的界定 6 第二章第二章 中美被调查学校中美被调查学校“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的特征调查的特征调查 8 一、 “计划实效”的利益主体分析 11 1、 “行政命令”与“工作计划” 11 2、利益主体的参与程 度13 二、 “计划实效”的契约分 析17 1、 “契约”签订者的职责界定与计划实 效18 2、 “契约”签订者的“专业性” 与计划实 效19 三、 “计划实效”的结果评 价20 6 1、监督评价机制与计划实 效20 2、 “指导协调”的力度与计划实效 23 3、制度控制与计划实 效24 四、 “计划实效”的总结和改 进25 我国现状调查25 1、重结果 轻过程 重定量 轻定性25 2、总结与计划脱节 评价没有依 据26 3、奖惩不落实, 调整计划无动力26 美国的现状调查27 第三章第三章 就我国学校就我国学校“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问题的原因分问题的原因分 析析29 一、 “坚决听从上级指令” 无所谓对计划效用的担 忧29 从教育管理模式的根本差异集权与分权谈起29 1、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鼓励“服从” 30 2、 “科层取向”的权威型组织强化“服从” 30 3、下级的计划对上级的“绩效”负 责31 二、人治代法治,计划效用少人问津 33 三、 “随众” 、 “时间非线性”为核心的文化价值 观34 放弃对个人计划效用的追求 1、群体主义的“随众”价值观 不追求个人计划效 用34 2、时间非线性 难于做到“计划先行” 36 四、 “外行”定的计划铺天盖地 计划效用无从谈 起38 7 五、弱化监控协调力度 必然导致计划低 效40 六、强化教育的不确定性 掩盖计划的低效40 第四章第四章 对改进我国学校校内管理计划效用的建议对改进我国学校校内管理计划效用的建议 43 一、计划制定程序的有效监控 43 1、定责授权 强化“法治” 对利益主体负 责44 2、获取信息 分析依据 早出计 划45 3、启动学习型组织 利益主体广泛参与 反对“一言堂” 46 4、细化计划方案 专业取向 比较研 究49 5、提高管理人员“计划性”素质 排除干扰 果断决策 49 二、计划执行的有效监督与控制 50 1、锁定目标 有效组织 控制变异因 素51 2、 “指导”非“干预” 及时有效“协调” 53 3、制度与“激励”手段有效结 合55 三、有效检查总结 完善“再计划”的法理程 序56 1、检查方式多样细化 着眼完整真实的工作过 程57 2、确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准则和尺度 反对“主观随意性” 59 3、总结是检查的继续 有效分析与对策研究紧密结 合60 4、落实奖惩措施 以“激励”为导向 61 附件一:校长及有关管理干部的问卷调查63 8 附件二:针对教师调查问卷(含对在华美籍教师问卷) 65 附件三:针对中国校长访谈提 纲68 附录四:对美国学校管理者的访谈提 纲68 a survey to school administrators from america 参考文献目录69 后记 71 摘要摘要 深圳作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教育投资相对较高的城市。 也正是由于市局领导的远见卓识,我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先后于 2001 和 2004 年被选送到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为期各三个月的教育考察,尤其在美国 加州橙县(orange county)2地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现场调查取证和个案研究。 加州橙县学区和深圳罗湖区一样经济发达,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好 的社区环境和强烈的移民文化色彩。这一切为我展开两国在“计划”管理效用 上的对比研究增加了可行性和真实性。 “计划”作为学校管理环节的重要组成, 对中、美的教育管理者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在管理实践中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但在笔者的考察过程中,大量的调查数据、案例和访谈资料都显示了“计划效 用”的巨大差异。 论文第一章首先从份详实的美国“橙县”教育考察计划书开始写起,领 悟 到美国人管理理念的精髓:计划的先行和高效。进而来提出我的写作动机与背 景,并对本研究的意义和论阈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说明。 在论文的第二章中我对中美被调查学校“计划实效性”的特征展开调查。 通过自己深入中美两国学校内部的“参与性现场观察” 、 “关键人物的咨询” 以 2橙县(orange county) 位于美国南加州,境内包括尔湾(irvine)等几个城市,设有橙县学区。在美国“县” 的定义不同于中国,它比“市”要大。本研究中所提及学校遍布于橙县境内。 9 及“关键事件”的个案剖析等,围绕“计划”这一中心,对其特征包括利益主 体、契约关系、结果评价和改进程序等展开实证性调查。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校 内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试图探究中美两国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重点揭 示我国学校在“计划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系列的实证调查、观察、访 谈与讨论等确保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案例和数据的可信度和广度。 论文第三章将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将分别从管理模式、文化价 值观、法治建设、管理者素质、监控协调力度、教育的不确定性特点等六大方 面进行论证。并一定程度上继续采用了中美对比分析方法,旨在增强原因分析 的针对性和客观性。当然造成我国学校“计划低效”问题的原因不仅限于这些, 但笔者认为它们是问题之根源。 经过前面三章的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论文第四章重点谈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对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计划,如何对计划进行“有效”实施以及如何 “有效”地评价和改进计划三方面的分析,力图给出改进我国学校校内管理计 划效用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校内管理 中美对比 计划 实效 abstract since shenzhen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city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is also relatively high. because of the foresight and sagacity of the education bureaus leaders, i was sent as a front-line educator to canada in 2001 and united states in 2004 for three months of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at each location. wh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 did an extensive case study and field survey in orange county, california. the school district in orange country has a similar economic strength as the school district in luohu, shenzhen. both have modernized education concepts, wonderful social conditions, and a colorful, diverse culture. all these similarities provided truthfulness and practicability to my comparison study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nning. planning is a crucial, common sense link in school management for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 managers. educators in both countries have paid heavy attention to this crucial link during their management period. however, many “planning effectiveness” discrepancies were found during this 10 data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compariso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a detailed education planning document from one of the orange country schools. it shows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american managing concept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nning ahead. this not only provides the motiv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sis, but it also explains the research purpose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includes detail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comparisons of both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schools substantial planning results. the research was done around the “planning” topic through many site observations, key personnel interviews, and case studies in both countries. the research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benefit of planning, agreement, results and process topics. this section also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methods in both countries and explor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focuses on presenting th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effects of the chinese schools planning.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guarantee that the facts are from first-hand sources, and ensures the credibility of this topic.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from chapter two. it expounds and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six areas: administration models, culture values, regulation development, administrators qualities, monitoring and coordination methods, and education uncertainties. this section still us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 a certain degree to enforce the objectivities of the analysis. the causes of low planning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 schools are not limited to those stated in this chapter, but these could be the root causes. the final chapter focuses on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identified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it also propos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chinese schools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how to create an “effective” plan, how to implement an “effective” plan, and how to assess and improve an “effective” plan. 11 key words: school administr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chools, planning, actual effect 中美校内管理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的比较分析 美国加州橙县地区与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美国加州橙县地区与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 中美教育之比较是一个热门而又重要的话题。笔者在深圳有八年中学教育 教学工作经验,并两次被派往北美进行实证考察,尤其近期在美国加州橙县地 区较长时间的个案研究,现场访谈。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对如何提高学校管 理“计划实效性”给出新的观点;通过和国外校内行政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深圳罗湖区的东湖、翠园、文锦、罗外、行知中学,美国南 加州橙县地区的 sage hill high school, northwood school,trabuco hills high school, portola secondary school and las flores middle school,在认真梳理调查材料的基础 上,总结出我国计划管理实效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围绕“计划”展开的学 校管理环节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试图给出改进我国中学校内行政管理的建议。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研究的意义与论阈研究的意义与论阈 1 “计划”作为学校管理环节的重要组成,对中、美的教育管理者来说并不 陌生,而且在管理实践中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在笔者的考察过程中,大量 的调查数据、案例和访谈资料都显示了“计划效用”的巨大差异。 一、考察对比一、考察对比萌生写作动机萌生写作动机 深圳作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教育投资相对较高的城市 的。也正是由于市局领导的远见卓识,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先后 于 2001 和 2004 年被选送到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为期各三个月的教育考察。考 察所在的加州橙县学区和深圳一样经济发达,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相对较 好的社区环境和强烈的移民文化色彩。这一切为笔者展开两国在“计划”的管 理效用上对比增加了可行性和可信度。 1 1、实证考察、实证考察 对比中美校内管理对比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 当我们刚刚踏上美国最富饶美丽的加州,便收到了美国人给我们的第一份 礼物一份长达 60 页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 schedule。翻开着这份厚重 的在美期间日程表,听着 faith 老师抱歉地解释说:“因为电脑出了问题,其 实我应该在你们来美之前就发给你们的,希望没有影响你们个人的学习计划的 制定。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可以就日程安排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希望能在正式 上课之前全部敲定下来。 ”当时我们的于头脑中还没有任何具体的学习计划。读 着细致到每堂课、每一次参观的发车时间的安排表,我终于认识到了美国人管 理理念 plan beforehand 计划的先行高效。 随着我实证考察的深入,切身体验到中美两国在校内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 方法上的鲜明对照, “计划实效性”几个字充斥我的感官,让我有一种冲动要把 这份调查继续下去并记录下来,期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关于“计划”的意义,列宁曾说过:“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 路标。 ”3学校管理如同其他行业的管理一样,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由于学校 具有自身的特点育人的场所,而培养人是一种有目的的、长期的活动,有 了体现方向和目标的计划,便能推动学校成员为之而努力工作和学习,鼓舞全 校师生员工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起到激励的作用。这是因为学校工作具有整 体性和程序性,有了计划就能把学校中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明确起来,统 一各方面的步伐,形成一个运作正常的有机体,起到一种协调 作用。 3列宁:论粮食论一书摘要 ,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58 年版,第 313 页。 2 “计划”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中美学校管理者却对其“实效性”有着不同 的解读和实践。 【 【案例一、案例一、 “开学第一天的意开学第一天的意义义”中美教育中美教育计计划性差异的解划性差异的解读读】 】 开学第一天的开学第一天的计计划性是美国学校管理划性是美国学校管理实实效的例效的例证证 计计划性划性督促美国学生督促美国学生进进步的步的“无形鞭子无形鞭子” 美国学校没有什么班主任跟你聒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师也不会天天教导你努力用 功之类,对学生迟到缺席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但你会随时感到一根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你刻 苦用功。每门课程第一次上课时老师会分发一份 syllabus(教学计划说明),上面列着要交的 assignment(课外作业),阅读书目之类,其繁杂沉重往往会让初到的中国学生大吃一惊。 这些都记入总分,而且迟交一天减分,迟了五天就是 nothing !还有平时的测验、口头 报告、期中期末的大考、小论文,一个学期几门课叠加起来,学生无不叫苦连天。第一天的 “下马威”,让顽皮的孩子们清楚地意识到除了拼命应付,跟着计划走以外毫无办法。 计计划性划性衡量美国教衡量美国教师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尺度教学能力的重要尺度 开学第一天的任科的老师桌面上都摆有一本日历,在日历上一个学期的会议都安排好 了,切具体到时间、内容和地点,并且发表在工作电脑上。例如,每周一下午四点钟在 301 房 间,开会讨论所有的与某某教学有关的事宜。教师总是在第一天把一学期的教案都给学生, 每一次课程的讨论题目,需要阅读的文章索引,对每一节课的准备要求,甚至制作好的课件, 一切都写得清清楚楚。 计计划性划性考核美国校考核美国校长长管理素管理素质质的重要的重要标标准准 在管理中,美国人则更讲究计划性。如果你开学第一天去看任何一个美国校长的日历, 上面通常都已写下了未来几个月的安排:工作会议,谈判,出差计划,休假日期,以及与别人 的午餐约会,晚餐约会,等等。远程的出访活动更是提前半年一年就开始做安排了。校长对 新学期的准备在方方面面,处去亲自安排课表不谈,对学生接待的具体、计划和高效也让人 震惊。比如对一年级的新生早几个星期就会有 “orientation tour”,安排专门的人员引领他们 了解校园和学校的历史,帮助他们认识彼此,进行“爱校”的归属感教育。开学的第一天的 “rally”(聚会)上,校长会亲自介绍学校重要管理层给同学们认识,为得是随时为同学们提供 优质服务。实实在在的计划安排充满了人性的关爱,更带来管理的高效。 中国学校中国学校师师生生轻轻轻轻松松、喜气洋洋的开学第一天松松、喜气洋洋的开学第一天 校校长长简单的欢迎归校致辞,鼓舞士气的演讲,很长的教职工大会,谈政策方针,已 取得的成绩,概况谈今后努力的方向向更高水平的学校迈进!顺便要求各部门制定工 作计划(虽然校计划可能还没制定),要求全体教师准备好一周的课,可能还会道歉地解释,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们的教科书尚未到位,请师生们克服困难 教教师师大部分的老师在还未知本学期教学大纲和重点的情况下走入课堂,因为还没 来得及开科组会,第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规范同学们的纪律要求,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3 教科书,至于何时考试测验,教学进度,同学们对每课的准备要求都无法具体到细节,因 为没有这么细的计划!教师要上交的教育教学计划一般要开学一周后才制订,而且只需和 科组长一致,无需创新! 学生学生空空书包而来,买了大包的书而归。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哪门课用什么书, 稍负责任的老师会要求同学们写所谓的“计划书”,其实更象是“保证书”,发誓要努力学习之 类,至于如何努力,如何提高,在哪方面提高无法具体,因为老师没有具体的学生可以跟进 的要求,所以就变成了盲目的承诺,空洞的计划,一纸空文。 更有趣的是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计划书”语言相似,问题接近,目的相同应付检 查,没人会认真去看。学校管理层发出相同的质疑:我怎么可能知道我在半年后的某一天几 时几分会有空呢?我怎么可能现在就与别人定下半年后的一个会议议程呢? 2 2、提高提高“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势在必行 和发生在开学第一天的情形一样,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中, “假计划”和 “低效计划” 的例子太多了。我们的教师和管理者对于计划由谁来制定,对谁 来负责,该如何执行和反馈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思索,甚至产生理解的“误区” 。 在我的调查采访中,当被问起“你们工作有计划吗?”有同行马上反驳几句, “有啊?”再追问“在哪里?”答说“交给领导了。 ” 于是校长室里出现了堆 积如山的 “红头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一排排落满尘埃的教研组、教 师个人的工作计划;教师办公桌下的某个角落一叠叠学生学习计划我们每 天生活其中,受到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对“效用”的思索可能已经有 些麻木。也许从别人的眼中更能客观的审视自己的工作计划性。 【 【访谈实录访谈实录一、一、 “计计划没有划没有变变化快化快”一位在一位在华华美籍教美籍教师师的困惑的困惑】 】 mark 作为深圳一所重点中学刚到的美国外教,对于这份新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工作热情,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工作中却遇到了接二连三的困惑: 困惑一:他来华之前就精心准备的教学计划不知道要交给谁,看起来没有人在乎,也没 有人和他探讨其中的细节是否合适。他问了很多同行,得到的回答是:别太费心计划,变化很 快的。 困惑二:作为刚刚到达的一名外籍教师,他非常渴望能有人能有人带他了解他将要工作 一年的学校,能认识并尽快了解这里共事的同事。由于语言的不通,学校没有既定的新人接 待程序,他糊里糊涂地过了一个学期,居然不认识校长是谁,因为没有校方的管理者和他进 行过工作或生活上的沟通。 困惑三:象是应了中国同事的提醒,很快在十月的某一天,当他带着准备好的教案,教具 满怀激情地走进教室,发现空无一人。于是他跑去教务处问:我的学生呢?回答是:“在外面 练操呢!对不起,忘了通知你!今天你的课没有了,学校在迎接检查,课表在不断调整,有 4 的老师可能要占用你的课,请等待通知。 ”到最后 mark 还是没有搞懂是什么检查,他只是知 道好象很多老师和他的情况一样,要去询问“正常的课去了哪里?”。 困惑四:在迎接所谓检查的一周左右,他的课不仅没有了,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办公 室里的人都在忙着写教学计划,制作漂亮的教学课件,他还要帮几个口语不好的同行改进课 堂用语。奇怪的是学生们“乖巧”得很,他们纪律良好,尽力配合老师上所谓的“展示课”,尽管 那课可能已经上过几遍。这种“做秀”的感觉和 mark 的诚信观强烈冲撞。 “ this is not the right way!” 从这个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引起我思索。mark 其实看到的是非常真实的教 育管理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学校管理中。既然我们有那么多的“计划 书” ,为什么会被束之高阁?还会出现 mark 谈到的课时随意调整变动,老师的 被动,学生的盲目,盲从?为什么计划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调控和执行,是 什么在阻挡? 是文化根源问题吗?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吗? 但是,无论原因在哪里,有一点勿庸置疑,这种由于作计划性的欠缺导致 的管理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已经严重影响学校管理的实效,已 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教育课题。 二、二、主要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主要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 我论文的背景与写作动机如上。这一部分的写作目的将是对自己研究思路 和方法做出较为详细的预测与规划。 1 1、研究思路:本研究的大致逻辑框架、研究思路:本研究的大致逻辑框架 本研究遵循的写作框架是:首先从赴美考察的第一份震动详实的美国 “橙县”教育考察计划书开始领悟美国人管理理念的精髓:计划的先行和高效。 进而来提出我的写作动机与背景;其次通过自己深入美国学校内部的“参与性 现场观察” 、 “关键人物的咨询”以及“关键事件”的个案剖析等,亲身体验中 美两国在校内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的鲜明对照,反思我国校内管理的 “计划实效性”特征,启动实证即调查、观察、访谈与讨论等确保获取一手资 料、案例和数据的可信度和广度;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梳理以确定我要研究 的基本范畴;力图在“比较或评价的标准”即文献研究中找寻历史发展阶段论 的观点;以期通过这份调查能总结出我国在“计划效用“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 足,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试图给出改进我国学校管理的计划实效性的可行性 对策。 2 2、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笔者有机会先后于 2001 和 2004 年被选送到加拿大和美国进行 5 了为期各三个月的教育考察,现场“参与式观察”为本研究提供大量生动个案; 考察期间访谈留美华裔学生,当地义工代表等,选择比较点,把他们的切身经 历集成典型案例;回国后接触一批在华美籍教师,并把他们对两种教育制度的 亲身体验的集成案例。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比较中美两国在行政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分析有无,取长补 短,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改进管理实效的建议。 现场访谈法现场访谈法 因赴美考察期间我一直担任团里的翻译,引领学员参观橙县地 区中小学 12 所,社会教育资源(如海洋生物馆,科学馆等)8 处之多,并曾参 与多次专家演讲,会议的翻译工作,留有第一手的参观资料和访谈记录。并对 深圳市罗湖区的五所学校中熟悉行政管理的人员、来华的美国教育工作者进行 访谈调查。进一步把握调查现状,以期作出正确的判断。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检索大量相关文献(包括专著和论文) ,了解教育行政管理的 历史、现状以及国外其它国家比较成熟和成功的运作模式,为自己的研究进行 充分的理论准备及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拟对校长、教师、学生及美国的教育工作者等进行问卷调查。 笔者在深圳从事中学基础教育八年,其中两次有机会亲身体验西方(加拿 大和美国)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尤其是 2004 年 9 月至 12 月在美国加州橙县地 区进行较长时间的个案研究,通过自己的现场考察,亲身体验,保证了获取一 手资料、案例和数据的可信度和广度。更与美方基础教育研究一线的专家教授, 中小学校长等保持联系,为调查的可持续性研究打下基础,从而能对中美行政 管理之优劣进行较客观而深入的对比分析。 笔者导师在国家政策、评估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 每一封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回信都给笔者在论文写作和研究中带来思想和方法上 的极大启迪。导师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更是笔者将该调查继续下去的强大动力。 两年的华教育管理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的系统学习,为自己掌握行政管理 原理和研究方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本研究主要论阈与概念的界定三、本研究主要论阈与概念的界定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 4 4指出: 指出: “管理由计划 p(plan),执行 6 d(do),检查 c(check)和修正 a(action)四个环节组成。”5因此 管理过程被认为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递进,首尾相连的系统。 本文将主要在微观的教育管理领域,即学校的具体管理范围之内展开研究。 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是指导学校工作的基本文件,它是在一定的观念和政策的 指导下,为实现学校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而对学校工作的的内容、规则、步骤、 资源分配以及方式方法的通盘考虑预期安排。6 换言之,就是指学校工作应有预测、有目标、有内容安排和进程步骤,做 到层层有计划,事事有打算;而且各种类型的计划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系列,使学校工作形成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序列。从计划的时限看,是长短、 远近结合的;从计划的复杂性程度可分为综合计划和单项计划;从计划的层次 可分为总体计划、中间计划和具体计划;按作用可分为进入计划、常规计划和 应急计划。 通过制定学校方方面面的计划,为学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方向 和政策,以便作为指导和协调工作的方针;通过说明学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 成果及其标准、工作步骤和日程,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白对学校、所在部门及个 人的期望是什么;同时使每个部门和每个人明白自己与其他人的工作关系,以 加强彼此的协调。还可以预先估计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会发生些什么问题,以 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管理行为应兼顾有效和经济两个方面。所谓有效 ,即指能完成 所欲达成的目标;所谓经济 ,系指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学校管理行为的学校管理行为的“实效性实效性” 主要是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合理而有效地 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使有限的“力”发挥最大的效能,取得最有效 的成果。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本研究将着重讲述“戴明管理四环节”7首要环节“计划计划”的有效性的有效性。它包 括直接产出、间接产出和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政治效果、经济效益、文化效果)等。 以及如何在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改进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变异因素,努力去除 “假计划”和“低效的计划”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学校计划的每一 步发展和最终结果反馈,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资源和 4戴明:w.e.deming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现代质量管理之父”。1900 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1928 年获 耶鲁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1950 年,他前往日本在工业界担任讲师和顾问,1956 年荣获裕仁天皇颁发 二等瑞宝奖。1987 年,里根总统给他颁发国家技术奖。享寿甚高。逝于 1993 年 12 月。提出著名“四 环节”说。 5 陈孝彬编:教育管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 6 月(1995 年 5 月修订版) ,第 337 页。 6陈孝彬编:教育管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 6 月(1995 年 5 月修订版) ,第 339 页。 7 同脚注 2 7 劳动的浪费,促进“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再计划”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中美校内管理中美校内管理“计划的实效性计划的实效性”比较分析比较分析 是通过对美国加州橙县地区与 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进行潜入式的调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访谈、文 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戴明管理四环节”首要环节“计划”的有效性进 行分析研究,对中美两国呈现的不同管理特征进行了原因剖析,并主要对计划 的制定、执行和改进过程中的无效和低效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对如 何有效地控制变异因素,去除“假计划”和“低效的计划” ,改进我国中学校内 行政管理,提高“计划实效性”提出了建议。 第二章第二章 中美被调查学校中美被调查学校“计划实效性计划实效性”的特征调查的特征调查 在绪论中,对本研究的意义和论阈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说明,在本 章中笔者对中美被调查学校“计划实效性”的特征展开调查。笔者的意图是: 在上述所确立的核心概念中,围绕“计划”这一中心,对其特征包括计划的利 益分析、契约分析、结果评价和改进程序等展开实证性调查。首先分别对“校 长及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目的是为采集“大比 例” 的倾向性意见;并通过对中美两国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比,聚焦“特征 差异性” ;其次通过中美两国采集的“个案分析” ,与在华美籍教师小型讨论和 访谈、对所访美国五所学校的个别校长和管理人员以及学区督导的访谈,进行 政策咨询,目的是为了开掘一些“特征”后的背景及其更深透的含义,表示本 研究的“质性” ;而“我”在美国教育考察其间所经历的某些“参与性”观察, 如在作为教学助理期间的所做、所见和所感,或许也带有人种学研究的色彩。 总之,笔者把种种的文献、问卷、个案分析和访谈等内容联系起来,是为了提 高研究的效度。 8 调查说明:问卷和访谈设计调查说明:问卷和访谈设计 个案选择个案选择 为了使问卷更加贴近真实情况,并且有较强的可比性,笔者选取了在文化 (移民特点) 、经济(学区富有)和教育背景(面临改革)方面相对接近的美国 加州橙县地区和深圳罗湖区。结合自身深圳八年的教育实践,美国考察的所闻、 所见,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题目。为了增强调查的效度,并在较 大范围内更详细的了解学校管理者对“计划实效性”的意见,笔者发放了大样 本的问卷调查,涉及 50 名公立中学的行政管理者,其范围主要在深圳市罗湖区 五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另涉及中国 87 名教师、在华美籍教师 16 人和加州橙 县地区的部分教师约 30 人(个别采取了网上邮件的形式) 。另对 21 名美国学校 教育管理者进行了访谈。 通过前期大量的参与性观察、访谈以及文献梳理等研究手段,笔者确定了 本研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