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浅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若干思考论文关键词:玉米玉米丝黑穗病原因防治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提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强化组织领导下,以栽培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为主,辅之以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种子药剂处理。0引言玉米丝黑穗病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幼苗期多数病株不表现异常,中后期在雄穗上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包有白膜,破裂后露出黑粉,黑粉散出后残留丝状穗轴,有的小花颖壳增生成小叶状。雌穗发病时,基部膨大,端部尖,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由一侧裂开,内部全变成黑粉,外有白膜包被,膜破黑粉散出后,残留黑色丝状物,有的仅穗上部受害,基部籽粒变成畸形丛生的小叶状物,内含少量黑粉。雌病穗前期黑粉包在苞叶内不易见到。玉米丝黑穗病只为害雌、雄穗,使病株全无收成。此病以土壤传播为主,粪肥传播为辅,病菌在土中可存活2-3年。1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虽可传病,但侵染率极低,它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今年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盲目引种一些晚熟高感品种使土壤中病原菌的累积量越来越高,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1.1土壤菌量累积量增高资料显示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长510倍。东北春玉米区大多数土地玉米连作在35年以上。土壤中积累了引起丝黑穗病大发生的充足菌量。1.2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今年早春高温,土壤墒情好。农民抢墒播种,一般在4月15日左右,个别早的地区在4月3日开始播种。但播种后遇到持续低温。据公主岭市气象台资料,4月中下旬10cm平均地温为8.80。在土壤湿度适宜条件下,土壤温度是决定出苗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大于70,种子萌发;在1618时出苗810d;如果土壤温度是1013,出苗则需要1820d;土壤温度在21时只需要56d就可出苗。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一叶期,也就是种子萌发到出苗期。今年的气象条件延长了种子萌发到出苗的时间,加大了丝黑穗病菌的侵染机率。1.3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农民购买种衣剂时,缺乏科普知识,受推销商的误导,盲目使用种衣剂也是促使丝黑穗病菌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4品种抗病性低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在同一接种条件下,高度感病品种病株率可达80以上,而中抗品种不过5010,高抗品种不过5。病田大多应用的是感病品种,如长单35号等,不抗丝黑穗病。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造成丝黑穗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5防治措施不力组织领导不到位,技术服务不及时,未能及早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造成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2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2.1选育种植抗病品种从长远的目标,可持续控制的观点出发,防治丝黑穗病的基础工作应是选育抗病品种。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主要是细胞核遗传,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属数量性状遗传。玉米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多介于双亲之间。在杂交选育中,尽可能用高抗自交系为亲本,决不能用高感材料。用性状优良的中感自交系作亲本时,必须以高抗材料与之相组配。统一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标准,建议人工接种丝黑穗病鉴定抗感分界线为10%;田间自然鉴定为5%。严把品种审定关,杜绝高感品种在市场的流通。目前对丝黑穗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吉单156、吉单159、吉单131、吉单180、吉单342、吉单136、四单105、四单19、平安18、平安28等。2.2加强农业保健栽培措施减少菌源2.2.1轮作病田停种玉米,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行玉米与豆类、薯类或瓜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避免因连作或倒茬不及时而导致病情加重。2.2.2肥料处理不用带菌的玉米秸秆作饲料;粪肥要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并用药剂进行喷洒;停止秸秆还田或清理病株后再秸秆还田。2.2.3拔除病株苗期表现典型症状的,结合除草在定苗前铲除病苗和可疑苗。苗期不显症状或症状不易识别时,在喇叭口期显症明显时,及时砍除病株。玉米抽穗后,在菌瘿中的冬孢子成熟散落前,及时砍除病株。玉米收获后的病残组织要及时处理,压低菌源。2.3化学防治使用种衣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市场上种衣剂的品种很多。针对玉米病虫害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一元和多元复配制剂,因此在使用上要有选择性。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含有烯哩醇、戊哩醇和三哩醇成分的种衣剂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防效高达87%96%。但烯哩醇药剂在低温条件下,播种深度超过3cm时易产生药害。地中茎生长受到抑制,种芽拱不出土、弯曲,在地下展开子叶。2.4药剂防治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最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可用15三唑酮WP(粉锈宁)或50甲基硫菌灵WP(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也可用12.5的烯唑醇WP(速保利)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另据试验,用15腈菌唑EC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效优于三唑酮,具有缓释性和较长的持久性。2.5改进栽培管理措施2.5.1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推迟播期;播前选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这些措施均可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2.5.2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使玉米出苗和生育加快,从而减少发病机会。2.5.3采用扒土晒根技术在幼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将苗埯周围的土扒开,使幼苗地下茎曝晒在阳光下,1015天后将土复原,可减轻病害发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团队心理成长计划方案
- 自适应阈值网络流量特征检测技术研究-洞察阐释
- 代谢性疾病的营养管理综合方案研究
- 云计算与会计信息管理-洞察阐释
- 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洞察及研究
- 视觉识别窗帘控制-洞察及研究
- 软胶囊制剂工艺创新-洞察阐释
- 云端流程管理优化-洞察阐释
- HBs患儿个性化光疗方案研究-洞察阐释
- 水产品腌制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工艺研究-洞察阐释
- 西藏山南市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培训
-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八章(动脉)
- 梅尼埃综合征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期末纸质考试第四大题名词解释题库2025珍藏版
-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护网工作报告
- 商贸公司保障服务方案
- 形势与政策台湾政治生态分析
- 市场营销人员劳动合同指南
-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生物真题(含解析)
- 药物色谱分离技术-凝胶色谱(制药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