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分析化学高层次人才,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二、本专业学科概况、优势与特色分析化学是研究和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其他多种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被誉为“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人类深入认识物质世界的眼睛”。它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上世纪初,在物理化学中溶液理论的推动下,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发展为以四大滴定分析(酸碱、络合、沉淀、氧化还原)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二战前后,在化学分析继续发展的同时,在物理学和电子学的推动下,以光谱分析、极谱分析为代表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开创了仪器分析的新时代。现在正处于第三次变革时期,由于生物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以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新材料科学等的发展,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现代分析化学与化学化工各二级学科,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与生命、环境、材料、资源、信息、医药等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和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形成一个众多学科分支高度交叉融合的分析科学体系,涉及到色谱学、电化学、光谱分析、波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传感器、联用技术、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化学计量学和表面、微区、形态分析等各有特色的分支学科。现代分析化学围绕以下方面提供物质更全面的信息:从常量到微量及微粒分析、从组成到结构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表面分析及逐层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应追踪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离线(离体)到在线(在体)分析等。现代分析化学不仅给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的检测方法,直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服务,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如环境生态)和政策决策(如资源、能源开发)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专业200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其中10人有博士学位。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起在有机化学专业有机分析方向招生),200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设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电化学与表面界面分析表征、色谱分离分析与中草药分析化学、光分析4个研究方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863”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地方政府课题及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总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5年在sci收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本学科专业是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湖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学科之一。拥有色谱、电化学、光谱、波谱、电镜、扫描探针显微分析、热分析等种类功能较齐全的先进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各种教学设施齐备。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电化学与表面界面分析表征色谱分离分析与中草药分析化学光分析四、专业课程一览表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课程学时学分任课教师开课学期(春/秋)备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秋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361.5春硕士英语精读、翻译与写作1444秋、春硕士英语听说641.5秋、春01207030201专业外语301.5谢青季秋必01207030202化学生物传感402姚守拙春必01207030203现代仪器分析402杨明生秋必01207030204电化学研究方法402谢青季秋必01207030205药物分析化学402李添宝春ac01207030206生物分析技术402楚 霞秋abcd01207030207现代色谱分离分析402陈 波秋c01207030208高效毛细管电泳402陈 波春abc01207030209分子识别化学402李志强秋abcd01207030210光化学分析传感402张友玉春abd01207030211有机合成402徐满才春选修01207030212表面微区分析技术402万 言春选修01207030213现代化学前沿知识402教授群春秋选修教学实践101必修环节学术报告6-82五、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课程编号:01207030202课程名称:化学生物传感英文名称:chemo/biosensing 任课教师:姚守拙适用学科方向: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仪器分析及实验内容简介:一、化学传感 光学传感:离子传感、气体传感、远程光纤传感电化学传感:电位传感、电流传感与电导测量传感磁学传感热学传感:热化学与热敏电阻传感声学与质量传感:光声光谱、体声波与表面声波传感核辐射及离子流传感气体成分及湿敏传感二、生物传感酶传感: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多酶增效、光纤、热敏电阻与热电效应酶传感微生物与生物组织膜传感免疫传感:电化学与光纤传感压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压电概论气相压电传感:理论、检测技术与应用液相压电传感:理论、测量技术及其在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姚守拙,“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见朱良漪分析仪器手册m第17章2、姚守拙,“化学传感器”,见周光召当代化学前沿m第3章3、姚守拙压电化学与生物传感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课程编号:01207030203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英文名称:modern instrument analysis任课老师:杨明生适用学科: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预修课程:基础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内容简要:现代仪器分析与普通仪器分析的学习内容有很大的不同。现代仪器分析:在定性分析方面,侧重于对有机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在定量分析方面,侧重对复杂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实现高灵敏度的成分分析。现代仪器分析适合在科学研究中发现和研究新物质。使有些用常规分析方法无法实现或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研究工作缩短到几天或几小时。现代仪器分析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主要教材和参考文献:1、近代有机仪器分析m2、有机仪器分析m3、核磁共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m4、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m5、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分离分析新技术m6、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m7、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m8、色谱联用技术m课程编号:01207030204课程名称:电化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electrochemical methods任课教师:谢青季适用学科方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仪器分析及实验内容简介:课程分4块:电化学基础;常规电化学方法;常规电化学方法与其他方法联用;电化学文献论坛,共如下14章。第一章:电极过程简介第二章: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第三章:电极反应动力学第四章:电化学过程扩散问题第五章:电位阶跃技术第六章:电位扫描技术第七章:控制电流技术第八章:脉冲技术及溶出伏安法第九章:电化学阻抗技术第十章:光谱电化学第十一章: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第十二章:电化学过程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第十三章:生物电化学第十四章:化学修饰电极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j. bard and l. r. faulkne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80版或新版. 及其译本:谷林瑛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82、吴浩青,李伟舫电化学动力学mchep & springer, 北京:19983、周伟舫电化学测量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刘永辉电化学测试技术m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5、a.j. bard (ed.),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marcel dekker, new york (系列丛书)6、董绍俊,车广礼,谢元武化学修饰电极m科学出版社,19957、张祖训,汪尔康电化学原理和方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材)m科学出版社,2000课程编号:01207030205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任课教师:李添宝适用专业: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仪器分析及实验、药物化学等教学要求: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建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掌握常用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及其原理,培养具有正确使用药典分析方法和完善药品质量标准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内容:将常见药物按结构特点分类后,以每一种药物的结构特点为基础,进行化学和仪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教学,共如下13章。第一章:序言。第二章:药物分析基础知识。第三章:分析样品前处理几药物杂质检测。第四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第五章:胺类药物的分析。第六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第七章:磺胺类药物的分析。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第九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第十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一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二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三章:药物制剂的分析。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安登魁药物分析m济南出版社,19922、安登魁药物分析(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南京药学院药物分析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马广慈药物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05、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药物分析m19966、蔡美芳药物分析m 19967、药物分析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j8、中国药学杂志(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j9、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j10、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j11、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j12、analytical chemistryj课程编号:01207030206课程名称:生物分析技术英文名称:bioanalytical technology任课教师:楚霞适用学科方向: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仪器分析及实验、生物分析及实验内容简介:课程分3块: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分析;文献论坛,共如下11章。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物传感器中的信号转换器第三章:生物敏感膜的制备 第四章:酶传感器 第五章:微生物传感器第六章:免疫传感器第七章:基因传感器第八章:生物微阵列传感检测技术 第九章:基于纳米金的生物分析技术第十章: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分析技术第十一章:基于荧光染料的核壳型纳米颗粒的生物分析技术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许春向等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2、司士辉生物传感器m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23、姜忠义,成国祥 纳米生物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34、徐宜为免疫检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课程编号:01207030207课程名称:现代色谱分离分析英文名称:advanc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analysis任课老师:陈波适用学科、方向:化学预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内容简要:通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介绍:色谱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如:线性理想色谱、线性非理想色谱、非线性理想色谱、非线性非理想色谱、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离条件优化如: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的目的、优化标准的选择、优化方法、色谱柱重要操作参数的优化的的基本理论;并对气相色谱保留值的热力学依据、分子间作用能及保留值的预测、色谱柱的类型及特点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正相和反相色谱中流动相选择、液相色谱分离法分类等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色谱领域近年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多维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和逆流色谱法中的进展作了扼要介绍。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卢佩章,戴朝政,张祥民色谱理论基础(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周良模气相色谱新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周申范,宋敬埔,王乃岩色谱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4、孙传经毛细管色谱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5、傅若农,顾峻岭近代色谱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6、朱良漪分析仪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课程编号:01207030208课程名称:高效毛细管电泳英文名称: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任课老师:陈波适用学科、方向:分析化学预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内容简要:重点1:毛细管电泳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如:淌度、电渗、电泳、双电层和zeta电势等,力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这是真正了解毛细管电泳最为基础的。重点2:电泳分离模式,这是以上基础概念与毛细管电泳技术间的理论桥梁。力求将各种模式从概念上让学生有清晰的了解。重点3:仪器系统课堂学习结合仪器现场介绍,同时将理论部分有意识的引入仪器系统,让学生将理论与具体仪器系统结合起来,真正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思想上接受和理解毛细管电泳。概述:定义及发展历程,电泳与色谱之比较,毛细管电泳分类毛细管电泳的基本理论 仪器系统: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毛细管制作及电渗控制应用:手性分离,蛋白分析,dna分析,糖及其缀合物分析、小离子与大细胞分离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邓延倬,何金兰高效毛细管电泳m19962、林炳承毛细管电泳导论m19963、陈义色谱技术丛书-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1课程编号:01207030209课程名称:分子识别英文名称;molecular recognition任课教师:李志强适用学科、方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预修课程:本科化学课程,特别是仪器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内容简要:课程分为四大块。第一部分介绍分子识别研究的作用和意义。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分子识别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一个热门课题。第二部分介绍分子识别的原理和主要研究手段。分子识别可以理解为底物与给定受体选择性地结合,并可能具有专一性功能,识别的过程往往引起体系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及构象的改变,甚至发生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化学信息的表达、存储、传递及处理。互补性和预组织是决定分子识别过程的两个关键原则。前者通过空间结构(构象、构型)与电学特征(静电作用、氢键、p堆积作用等)互补,决定着识别过程的选择性;后者决定着识别的键合能力,它要求主体分子容纳客体的环境尽可能组织得完美。一般来说,环境组织得越好,则它对客体的识别效果越佳。本部分系统介绍光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离子选择性电极、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微生物传感器、酶传感器等识别手段与技术,以及各种识别方式之间的联系与特点、应用范围等。第三部分介绍分子识别的研究进展及用于分子识别的主体物质结构及构效关系。例如杯芳烃是一类通过酚醛缩合反应所生成的大环化合物,它具有空腔可调节、构象易变、易于修饰等优点,可以借助于氢键、静电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堆积等非共价键合作用来识别客体分子,被誉为“第三代超分子”。还有象大环配合物、冠醚与穴醚、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类型。第四部分介绍分子识别的应用前景及其展望。着重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教材选用自编讲义。1、彭图治,杨丽菊生命科学中的电分析化学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2、王柯敏光化学传感器m科学出版社,19973、姚守拙压电化学与生物传感m湖南师大出版社,19974、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课程编号:01207030210课程名称:光化学分析和光化学传感器英文名称:photochemical analysis and photochemical sensor任课教师:张友玉适用学科方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仪器分析及实验内容简介:课程分3块:光化学分析和光化学传感的光学基础以及光化学传感器的波导基础;光化学分析仪器和光化学传感器测量仪器;化学修饰和生物修饰传感;共如下9章。第一章:光化学分析和光化学传感器简介。第二章:光化学分析和光化学传感器的光谱学基础。第三章:光化学传感器的波导基础。第四章:光化学分析仪器和光化学传感器测量仪器。第五章:普通波导传感。第六章:化学修饰传感。第七章:生物修饰传感。第八章:敏感试剂固定方法。第九章:传感器特点。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王柯敏光化学传感器理论与方法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2、高 鸿分析化学前沿m科学出版社,19913、汪尔康21世纪的分析化学m科学出版社,19994、崔三烈光纤传感原理与应用技术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5、张志鹏光纤传感器原理m1991。6、郭凤珍,于长泰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课程编号:01207030211课程名称:有机合成英文名称: organic synthesis任课教师:邓桂胜适用学科方向: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物理有机化学内容简介:课程分两块:有机合成反应;有机合成方法学。共如下18章:第一章 亲核性碳中间体的烷基化反应第二章 碳亲核体与羰基的加成反应第三章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变第四章 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应第五章 羰基和其他官能团的还原反应第六章 单分子重排和热消去反应第七章 i、ii、iii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第八章 涉及过渡金属的反应第九章 涉及硼、硅、锡化合物的碳碳键形成反应第十章 涉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的反应第十一章 芳香取代反应第十二章 氧化反应第十三章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第十四章 合成等当基第十五章 逆合成分析以及合成路线的筛选和优化第十六章 立体化学控制第十七章 固相合成第十八章 组合合成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ancis a. carey and richard j. sundberg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orth edition) part b: reactions and synthesisklewer academic / plenum publishers, new york, 20012、吴毓林,姚祝军现代有机合成化学m科学出版社, 20013、巨勇,赵国辉,席婵娟有机合成化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课程编号:01207030212课程名称:表面微区分析技术英文名称:the surface micro-analysis technique任课教师:万言适用学科方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仪器分析及实验内容简介:课程分4块:表面微区分析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电子显微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方法;电子探针技术在表面分析中的应用;扫描探针分析。共如下5章。第一章:表面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分类。第二章:电子显微分析。第三章:表面成分分析。第四章:电子显微、电子探针、扫描探针分析样品的制备技术。第五章:表面微区分析图谱解析。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王成果,丁洪太,候绪荣材料分析测试方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2、a.w.赞德纳美表面分析方法m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3、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现代实验仪器的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王世中,臧鑫士现代材料研究方法m北京科技大学讲义,1997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系统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有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有机化学高层次人才,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从事有机化学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近两个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有机化学又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环境、国防计划的实施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随着有机化学本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应以及合成方面将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给有机化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有机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分析、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应用有机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本专业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含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其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本学科专业是湖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学科之一。拥有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色-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总价值2000余万元现代分离分析仪器设备。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课题和横向合作开发课题20余项,在j. org.chem., green chem., j. mol. catal. a和有机化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有机合成围绕绿色化学的发展,以提高原子经济性而进行固体酸碱催化、过渡金属催化、复合光催化、相转移催化、离子液体作介质、co2作介质等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为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艺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应用成果。有机催化针对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特色物产的深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的需要,以择形催化反应为目标研究催化活性中心的构造与组装方法学、催化剂制备新技术,开展萜类催化转化与合成新的光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物的研究。应用有机化学采用组合合成和高通量筛选等组合化学技术,研究药物的定量构效关系,创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研制农药的新剂型,结合纳米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高效低毒农药制剂。生物有机化学将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进行酶催化和仿生催化有机反应研究。围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创制和生态农药的发展,研究药物、毒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利用分子力学、密度泛函等方法研究药物分子与靶标位点的结构及作用机制,为设计新型药物分子提供理论基础。天然产物化学根据天然产物成分分离纯化的需要,研制新型有机高分子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探索新的分离原理和分离工艺,以实现天然产物成分的大批量和高通量分离。采用结晶、制备色谱分离等技术,进行中药成分标准对照品的高通量制备。四、专业课程一览表 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课程学时学分任课教师开课学期(春/秋)备 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秋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361.5春硕士英语精读翻译与写作1444秋、春硕士英语听说641.5秋、春01207030301专业外语301.5徐满才秋专业必修课01207030302物理有机化学402徐满才曾佑林秋01207030303有机合成化学402邓桂胜春01207030304有机结构分析402杨明生秋01207030305催化原理402尹笃林秋01207030306金属有机化学402李金恒秋ac01207030307现代色谱分离分析402陈波秋acde01207030308催化剂表征402银董红秋b01207030309不对称催化合成402兰支利春b01207030310生物催化402毛丽秋春d01207030311天然有机化合物剖析方法402李添宝春e01207030312分子识别化学402李志强秋专业选修课01207030313现代化学前沿知识402教授群春秋01207030314量子化学402黄宏新春01207030315分离工程402李谦和秋教学实践101必修环节学术报告6-8次2五、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课程编号:01207030302课程名称:物理有机化学英文名称: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任课教师:徐满才、曾佑林适用学科方向: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内容简介:课程分3块:有机结构理论;研究和描述有机反应机理的一般方法;各类有机反应的机理。共如下13章:第一章 化学键与结构第二章 立体化学原理第三章 构象、立体效应和立体电子效应第四章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描述第五章 亲核取代反应第六章 极性加成和消去反应第七章 碳负离子和其他亲核性碳第八章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第九章 芳香性第十章 芳香取代反应第十一章 协同周环反应第十二章 自由基反应第十三章 光化学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francis a. carey and richard j. sundberg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orth edition) part a: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m klewer academicnew york:plenum publishers, 20012、张永敏物理有机化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n. s. isaacs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maddison wesley longma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7课程编号:01207030303课程名称:有机合成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synthesis任课教师:邓桂胜适用学科方向: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预修课程:大学本科主干课,物理有机化学内容简介:课程分两块:有机合成反应;有机合成方法学。共如下18章:第一章 亲核性碳中间体的烷基化反应第二章 碳亲核体与羰基的加成反应第三章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变第四章 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应第五章 羰基和其他官能团的还原反应第六章 环加成 单分子重排和热消去反应第七章 i、ii、iii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第八章 涉及过渡金属的反应第九章 涉及硼、硅、锡化合物的碳碳键形成反应第十章 涉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的反应第十一章 芳香取代反应第十二章 氧化反应第十三章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第十四章 合成等当基第十五章 逆合成分析以及合成路线的筛选和优化第十六章 立体化学控制第十七章 固相合成第十八章 组合合成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francis a. carey and richard j. 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orth edition) part b: reactions and synthesismklewer academicnew york:plenum publishers,20012、吴毓林,姚祝军现代有机合成化学m科学出版社, 20013、巨勇,赵国辉,席婵娟有机合成化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课程编号:01207030304课程名称:有机结构分析英文名称: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任课老师:杨明生适用学科: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预修课程:基础有机化学内容简要:有机结构分析建立在波谱分析的基础上,波谱分析包括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根据四大谱提供的信息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表征。具体内容为:紫外光谱产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红外光谱(包括拉曼光谱)产生的原理和官能团与吸收波数的关系特征;质谱的原理、质谱的解析方法、不同电离源对质谱的影响、碎片离子及分子离子与结构的关系;核磁共振的原理、氢谱中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碳谱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dept谱、二维谱(氢氢相关谱、碳氢相关谱、远程碳氢相关谱)。利用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综合解析。主要教材和参考书:1、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m2、有机波谱分析法m3、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m课程编号:01207030305课程名称:催化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atalysis任课教师:尹笃林适用学科、方向:化学和化工一级学科下的相关专业与方向预修课程:本科化学或化工专业的必修课内容简介: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分类,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表示方法与联系,催化作用的多样性,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工业催化剂的要求,催化剂在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发展高新技术中的作用;多相催化中的基本过程,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吸附速率与吸附平衡,吸附等温式,扩散影响的考察与消除,表面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有机反应中的酸(碱)催化反应的类别,酸(碱)催化反应的本质与决定因素,布朗斯台德规则,典型固体酸(碱)催化剂的结构与应用,择形催化作用,酸(碱)协同催化;金属催化反应类别,金属的原子结构、晶体结构与表面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助催化剂的作用,载体的作用,多功能催化作用;配位络合催化过程中的基本反应,中心离子和配位体对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酶催化与模拟酶催化;半导体的整体性能与表面结构对吸附与催化作用的影响,典型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催化作用,氧化-还原催化循环;催化剂制备中的单元操作与沥析法、沉淀法、浸渍法和枝节法制备催化剂中的技术集成。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曹声春、胡艾希、尹笃林催化原理及其工业应用技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吉林大学编写组催化作用基础m科学出版社,1990年3、催化学报j4、journal of catalysisj课程编号:01207030306课程名称:金属有机化学英文名称: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任课教师:李金恒适用学科、方向:有机化学、化学及工业催化。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结构化学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以及在有机合成中应用。课程主要介绍金属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目的是通过对金属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的学习,并将其主要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本课程要求深刻领会金属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掌握金属有机化合物(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及其作用机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金属有机化学的定义以及一般原则、性质和重要性;基本合成方法;常见的分析表征手段;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金属有机化学的一般原则:简要介绍十八电子规则;配位场理论;基元反应等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的分析表征方法;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三本明夫有机金属化学基础与应用m陈惠麟,陆熙炎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陆熙炎,杜灿平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3、murais. 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m springer: berlin,1999.4、张启峰、张世平、张启涛有机分析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5、organometallicesj6、j. organomet. chemj.7、j. am. chem. socj.8、j. org. chemj.9、org. lettj.10、tetrahedron lettj.11、tetrahedronj12、chem. communj.13、angew. chem. ed. englj课程编号:01207030307课程名称:现代色谱分离分析英文名称:advanc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analysis任课老师:陈波适用学科、方向:化学预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内容简要:通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介绍:色谱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如:线性理想色谱、线性非理想色谱、非线性理想色谱、非线性非理想色谱、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离条件优化如: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的目的、优化标准的选择、优化方法、色谱柱重要操作参数的优化的的基本理论;并对气相色谱保留值的热力学依据、分子间作用能及保留值的预测、色谱柱的类型及特点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正相和反相色谱中流动相选择、液相色谱分离法分类等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色谱领域近年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多维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和逆流色谱法中的进展作了扼要介绍。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卢佩章,戴朝政,张祥民色谱理论基础(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周良模气相色谱新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周申范,宋敬埔,王乃岩色谱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4、孙传经毛细管色谱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5、傅若农,顾峻岭近代色谱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6、朱良漪分析仪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课程编号:01207030308课程名称:催化剂表征英文名称: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任课教师:银董红适应学科、方向: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预修课程:催化原理、仪器分析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催化剂表征中常用的仪器原理、研究方法及信息处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催化剂表征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阐述固体催化剂的基本测试方法和一些最新的物理测试技术,重点包括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特点、操作技术要点及其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特点。本课程授课内容共分为十章,即催化反应性能测试、 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催化剂金属分散度与酸性测定、程序升温技术、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热分析技术、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紫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电子能谱技术等。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刘维桥,孙佳大固体催化剂实用研究方法m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2、j. r. anderson催化剂表征与测试m庞礼等烃加工出版社,19893、尹元根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方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4、陈诵英,孙予罕吸附与催化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石油化工j1999,28(12)2001,30(12)课程编号:01207030309课程名称:不对称催化合成英文名称:asymmetric catalytic synthesis任课教师:兰支利适用学科、方向: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预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内容简要:不对称催化合成是在手性合成体系中最体现化学家们精确调控化学反应的合成方法,本课程系统介绍手性、手性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合成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讲授羰基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不对称氢化反应,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不对称硅氢加成反应及不对称羰基合成反应。讲授不同反应适用的催化剂体系,其主要手性配体,适用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物结构对反应的影响。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基本认识不对称合成及催化合成的一些基本现状以及合成技巧,为深入开展手性合成与分离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本课程以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以便通过学习可以快速掌握本专业的常用专业词汇,较为容易地进行文献查找与科研工作。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张生勇. 不对称催化反应原理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2、林国强. 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m:北京,2003.3、tetrahedradron lett., tetrahrdron:asymmetry, j organometal., et al.课程编号:01207030310课程名称:生物催化英文名称:biologic catlysis任课教师:毛丽秋适用学科、方向: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预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内容简要:生命过程依赖于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复杂网络,酶谱的任何改变可以引起有机体的深远后果;另一方面,酶作为一个催化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酶的作用机制是当代最诱人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本课程围绕酶介绍以下内容: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酶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酶的分离与纯化;酶活力测定;酶作用动力学;酶的抑制作用;ph值和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酶的作用机制;应用酶学。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1、许根俊酶的作用原理m科学出版社.2、王维育,赵健酶学讲义m华东化工学院.3、陈陶声固定化酶理论与应用m轻工业出版社.课程编号:01207030311课程名称: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剖析方法 英文名称: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nature organic compounds任课教师:李添宝适用专业:药物分析学预修课程:现代仪器分析及实验教学要求:进一步掌握紫外、红外、拉曼、核磁共振、质谱、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四园x-衍射等仪器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培养具有能独立确定未知天然化合物结构的实际分析能力。教学内容:将常见紫外、红外、拉曼、核磁共振、质谱、圆二色光谱、四圆x-衍射等按其特点分章进行教学。第一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第二章:红外和拉曼光谱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第三章:核磁共振光谱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第四章:质谱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第五章: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第六章:四圆x-衍射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天然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第七章:化学分析方法和其它经典分析方法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氯碱电解工艺作业-加氢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鞋服购销合同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聚合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氧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金属冶炼安全)-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建筑施工安全)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青山中考二模数学试卷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材料员基础知识-管理实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类安全员专业管理实务-专业管理实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卷扬工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度泸州老窖白酒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代理协议
- 教职工开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焦炉气制LNG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公路交通水运三类人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公职招录考试(省情时政)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期末必考题检测卷(三)(含答案)高一数学下学期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2025年江苏公务员遴选考试公文写作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度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等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技师安全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