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pdf_第1页
6、《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pdf_第2页
6、《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pdf_第3页
6、《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pdf_第4页
6、《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 总体技术方案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二一二年六月 ii 目录目录 一、前言. 1 二、建设现状 . 2 (一)省级平台建设现状 . 2 (二)市级平台建设现状 . 2 (三)网络现状 . 3 (四)存在的问题 . 4 三、主要任务 . 5 (一)建立四级公安图像信息联网平台 . 6 (二)整合公安机关内外部图像信息资源 . 6 (三)建立完善图像信息数据库 . 6 四、联网架构 . 7 (一)总体架构 . 7 (二)上下级联网平台级联 . 9 (三)同级联网平台互联 . 11 (四)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对接 . 12 (五)联网平台与卡口系统整合 . 15 (六)非标平台标准化改造 . 16 (七)IP 地址规划. 17 (八)存储策略 . 18 (九)权限控制 . 18 (十)时钟同步 . 19 (十一)视频安全接入 . 20 (十二)与 PGIS 平台对接 . 21 (十三)字符叠加规范 . 23 五、标准强制项 . 23 (一)信令格式要求 . 24 (二)媒体格式要求 . 25 (三)信令流程和协议接口 . 27 (四)与其他系统数据交换 . 28 六、标准符合性测试 . 28 (一)信令一致性测试 . 28 (二)媒体一致性测试 . 29 七、功能要求 . 29 (一)基本业务功能 . 29 (二)基本管理功能 . 30 八、性能要求 . 31 (一)图像质量 . 31 (二)基本网络要求 . 31 (三)时延指标要求 . 32 (四)系统容量指标 . 33 - 1 - 一、前言一、前言 图像信息是公安机关开展警务指挥调度、侦查办案和社 会治安管理的重要信息。近年来,在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 “3111”工程建设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公安机关通过自建视 频监控系统、接入社会单位监控系统等多种形式,建成了初 具规模的监控图像系统,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网络,监控图 像系统已经在各类重大活动安保、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随着监控图像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应用的日 益广泛深入, 图像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建设时互联互通不畅、 跨区域调用难、跨级传送延时大、深层运用少等问题日渐凸 显,巨大的图像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对有效提升 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已经形成一定制约。因此,基于统一的 技术规范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图像信息联网建设、实现视频 图像信息的深度应用、提升图像信息服务警务实战的能力显 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本方案立足于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 (公 通字201119 号)中关于“公安监控图像联网共享平台”的 建设要求,按照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息整合与共享工作 任务书 (公科信201211 号)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公 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公科信200978 号) 和 关 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 (公科信 - 2 - 201030 号)中的有关要求,以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建设为核 心,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图像信息系统有效整合, 拓展图像信息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公安机 关核心战斗力,为指挥调度、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 稳定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二、建设建设现状现状 (一)省级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在统计的 32 个省级单位中,有 18 个单位共建设 了 21 个省级联网平台;联网监控摄像机总数约 41 万个;承 载网络包括公安网和视频专网两种,其中公安网为 13 个, 约占 62 %;视频专网为 7 个,约占 33%;另有 1 个平台采用 了公安网和视频专网的双网络承载模式,占 5%。 从联网方式上看,采用全省统一组网的平台占 50%,采 用 SDK 方式对接的平台占 37.5%, 另有 12.5%的平台基于 SIP 协议进行联网对接。 (二)市级平台建设现状 在全国 460 个地级市中,有 332 个单位建设了市级联网 平台,所占比例超过 72 %;联网监控摄像机总数约 63 万个。 从承载网络上看,29.3%为公安网,58.5%为视频专网, 另有 12.2%采用了公安网和视频专网的双网络承载模式。 - 3 - (三)网络现状 1、公安网 公安信息一级网是以公安部为中心节点、八大区为汇接 点、32 个省级节点所构成的公安一级主干网络。整个网络采 用星+环拓扑结构,分主干层和接入层。主干层由公安部及 八大汇节点组成,各节点均采用双路由器配置;接入层由 32 个省级节点组成,均按单路由设备配置。公安部中心至八个 大区汇接节点带宽为 622 兆,华东大区 1(上海)和华中大 区(湖北)各有一条至公安部的 2.5G 电路,八大区之间环 路除华北大区和华东大区 1 之间为 622M 外,其余均为 155M 电路。各大区汇接节点至下联的省级节点带宽为 155M 以上, 其中八大汇接点省级接入大区为 1000M,15 个省、自治区、 - 4 - 直辖市公安厅、局实现双 155M 电路上联两个不同的大区, 互为备份。 全国公安二级网联通率为 100%,电路共有 1188 条,带 宽达到 100M 及以上的电路占总条数的 74.5%, 带宽在 10M 及 以下的电路占总条数的 24.4%。 全国公安三级网联通率为 99.83, 电路共有 10252 条, 带宽达到 100M 以上的电路占总条数的 65.74%,带宽在 10M 及以下的电路占总条数的 33.47%。 2、视频专网 “视频专网”是指采用专线方式或非公共网络基础上的 虚拟专用网(VPN)方式建设的,专门用于支撑视频图像服 务和汇接各层级的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四)存在的问题 已建的图像信息联网系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1、图像信息联网整体规模依然不足。一方面,省级联 网规模和应用程度参差不齐,尚有十余个省(区、市)没有 开展省级联网工作,已经联网的平台有的覆盖还不够充分, 部省两级之间尚未开展联网。另一方面,大量有价值的社会 图像信息资源尚未能有效整合共享。同时,现有平台上的各 类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视频图像信息的存储处理和联 网的关键技术尚未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平台功能拓展不深 - 5 - 入,技术存在局限,深层应用少,服务公安实战的能力弱。 2、图像信息联网系统缺乏统筹规划。由于一些地方建 设时间较早,相当一部分图像信息系统建设以个别部门或警 种为主,以部门或警种的需要为目标,主要应用局限于局部 或个别业务范围,缺乏综合应用的统筹规划,一方面造成一 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跨部门、跨警种应用时无法 直接快速地获取各自业务工作上需要的有价值的图像信息。 3、图像业务承载网络建设亟待规范完善。现有系统的 承载网络情况复杂,平台部署在不同的承载网络上,公安信 息通信网、公安自建视频专网、电信运营商的视频专网等各 类网络混合组网,种类繁杂。由于缺少统一的承载图像信息 的基础网络,信息传输、信息安全、权限管理、运行维护、 安全共享等均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4、系统基本功能尚需充实完善。各地已建成的系统或 多或少存在尚需完善的功能需求,如实时图像点播、历史图 像检索回放、远程控制、流媒体分发、解码输出等,且系统 普遍缺乏运行管理、智能分析检测等基本管理功能。 三三、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坚持统一标准、科学推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战引领、应用带动,突出重点、分 级建设的原则。主要任务是: - 6 - (一)建立四级公安图像信息联网平台 公安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应当根据各级公安机关的实际 情况进行分级建设,实现四级平台的分层级应用。部、省两 级平台功能侧重于视频图像信息整合,突出指挥调度功能, 以图像信息支撑扁平化指挥工作。市、县两级平台侧重于源 头图像信息接入管理,服务国保、治安、刑侦等警种部门维 护社会治安、侦查破案等实战运用。 (二)整合公安机关内外部图像信息资源 各地要依托公安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加强对在公安信息 通信网和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传输专网上传输的图像信 息整合力度,并根据公安工作重点,在确保信息传输安全的 前提下,将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关系紧密的重点单位自建图 像资源接入至平台。 (三)建立完善图像信息数据库 各级公安机关分级建立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采取图像 信息集中存储管理和分级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 门、警种关注的视频图像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存储,并建立 索引摘要。数据库应当具备完善的查询、比对、归档和存储 功能,并采取动态管理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 - 7 - 四四、联网、联网架构架构 (一)总体架构 全国公安图像信息联网系统部署在公安信息通信网络 上,由部、省、市、县分层级建设,遵循国家标准安全防 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28181-2011 开展跨域联网,其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全国公安图像信息全国公安图像信息联网联网架构架构示意图示意图 1、层级结构 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系统由部、省、市、县四级 平台组成, 以部级平台为核心节点, 以省级平台为骨干节点, 以各地市级节点为平台节点,以各(分)县局级平台为接入 节点,四级平台逐级级联构成联网系统。 2、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 - 8 - 根据联网图像资源、承载网络、共享需求的不同,平台 可分为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两类。其中,联网平台应在公安 网部署,通过公安网直接与上级联网平台进行级联,主要用 于与同级共享平台对接并联网公安网内图像资源,联网平台 可与公安网内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共享平台在视频专 网部署,主要用于联网视频专网图像资源以及汇接社会图像 资源,共享平台可向公安以外单位提供图像信息资源。部、 省、市、县四级单位均应建设联网平台,并依托公安网纵向 级联。省级单位应建设共享平台,市、县级单位可根据需要 建设共享平台,共享平台须与同级联网平台对接,上下级共 享平台之间可根据需要进行级联。 3、视频专网接入公安网 视频专网应通过视频安全接入平台接入公安网,省级单 位应建设视频安全接入平台,市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建设安全 接入平台。省级单位统一建设视频专网的,应在省级接入公 安网,在市级可根据需要接入公安网。 4、卡口系统整合 随着高清摄像机的应用普及,交通道路上大量高清摄像 机已逐步具备车辆抓拍功能,部分联网平台已实际成为“大 卡口系统” 。各级联网平台在设计建设中,应实现与同级卡 口系统进行互联,联网整合卡口系统数据,并向上级联网平 台进行数据共享。 - 9 - (二)上下级联网平台级联 全国公安图像信息联网采用信令流和媒体流相分离的 结构。 全国公安图像信息全国公安图像信息联网联网级联结构示意级联结构示意图图 根据国标 GB/T 28181-2011,各级联网平台应包含信令 安全路由网关、信令控制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等实体单元。 其中,信令安全路由网关负责信令的转发、信息传递以及安 全认证等;信令控制服务器负责信令的处理;媒体服务器负 责实时流媒体的转发以及历史图像的调阅点播等。 上下级联网平台级联时, 上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直接连 接下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控制信令的路由;上级流媒体服 务器在信令控制下与下级或平级流媒体服务器进行连接,接 收或转发媒体流。 - 10 - SIP 上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 中间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中间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 下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 SIP SIP SIP SIP SIP 下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下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下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 信令信令联网联网结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RTP 上级媒体服务器 中间级媒体服务器 下级媒体服务器 RTP 中间级媒体服务器 下级媒体服务器 下级媒体服务器下级媒体服务器 RTPRTP RTP RTP RTP RTP RTP 媒体流联网媒体流联网结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各级联网平台均须遵循国标GB/T 28181-2011进行建设, 在上下级平台级联时,控制信令和媒体流均为标准格式。上 级平台信令安全路由网关直接连接下级平台信令安全路由 网关,控制信令的路由;上级平台流媒体服务器在信令控制 服务器的控制下与下级平台流媒体服务器直接连接,接收或 转发媒体流。如下图所示,图中描述了位于公安网的部级联 网平台客户端点播县级联网平台摄像机的信令及媒体流向。 - 11 - 联网联网平台级联平台级联示意图示意图 (三)同级联网平台互联 同级联网平台可在上级联网平台控制下,互相调用图像 资源。同级平台互联包括信令互联和媒体互联,其中信令互 联时, 信令必须通过上级节点做中介进行互联; 媒体互联时, 可以直接互联也可以通过上级节点中介后互联。 - 12 - 同级平台互联同级平台互联示意图示意图 (四)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对接 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的对接应本着 “顶层接入” 的原则, 在省级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之间进行对接,市级联网平台和 共享平台的对接可根据各地实际需要确定。各级单位在联网 建设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要依托视频专网开展联网 建设,一种是主要依托公安网开展联网建设。下面就两种建 设方式中,省级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的具体对接进行说明。 省级以下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的对接可照此执行。 1、主要依托视频专网联网的平台对接 - 13 - 主要采用视频专网联网建设的对接示意图 省级单位统一建设视频专网,并主用依托视频专网开展 全省联网工作,其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的具体对接方式如 下: (1)省级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建设。以视频专网为承载 网建设符合国标的省级共享平台,联网接入市、县视频专网 资源。以公安网为承载网建设符合国标的省级联网平台,联 网接入公安网内各类图像资源。省级共享平台与省级联网平 台对接,由联网平台整合共享平台资源。 (2)社会资源接入。社会资源可通过多种方式接入到各 级共享平台,在接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接入措施。 (3)图像资源共享。联网平台可与公安网内各信息系统 - 14 - 进行信息共享。公安机关以外单位在申请使用公安机关图像 资源时,只能提供共享平台资源。 2、主要依托公安网联网的省级平台对接方式 主要采用公安网联网建设的对接示意图 省级单位主要依托公安信息网开展全省联网的,其具 体级联方式如下: (1)省级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建设。以公安网为承载网 建设符合标准的省、市、县级联网平台,联网接入省、市、 县各类图像资源。在省级建设符合标准的图像共享平台,在 共享平台上整合省内所有非公安网图像资源。省级联网平台 通过省级共享平台接入非公安网图像资源。 (2)社会资源接入。社会资源可通过多种方式接入各级 - 15 - 共享平台,在接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接入措施。 (3)图像资源共享。联网平台可与公安网内各信息系统 进行信息共享。公安机关以外单位在申请使用公安机关图像 资源时,只能提供共享平台资源。 (五)联网平台与卡口系统整合 图像信息联网平台与卡口系统对接示意图 1、与卡口系统对接 各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应实现与本级卡口系统进行联 网,共享卡口系统数据信息,并支持布撤控、查询、报警数 据的传输。各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应当具备卡口模块,能够 接收智能前端资源提取的车牌号码等卡口数据,并具备布撤 - 16 - 控、查询、报警等卡口功能。上下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间应 进行卡口数据的共享,并支持布撤控、分布式查询、报警数 据的传输等。 2、卡口数据存储 联网平台内的卡口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的策略,卡口数 据主要在直接接入的联网平台中进行存储。需要时,上级联 网平台可查询调用下级联网平台和同级卡口系统内的卡口 数据信息并进行存储。 3、实现方式 上下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卡口模块之间,以及各级图像 信息联网系统与同级卡口系统数据共享具体实现方式,依照 国标 GB/T 28181 附录 G 以及 GA/T669.9-2008卡口信息识 别、比对、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 (六)非标平台标准化改造 非标准监控域标准监控域 控制协议网关 媒体网关 网关 视音频流通道 会话通道 标准域与非标准域互联结构示意图标准域与非标准域互联结构示意图 对于采用非标建设的联网平台,必须进行国标标准化改 造,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7 - 1、信令协议的转换。将非标平台的设备控制协议与标 准中规定的会话初始协议(SIP) 、会话描述协议(SDP)、控 制描述协议(MANSCDP)和媒体回放控制协议(MANSRTSP)进行 双向协议转换。 2、设备 ID 转换。将非标平台的设备 ID 与国标 GB/T 28181-2011 附录 D.1 中规定的设备 ID 进行双向转换。 3、媒体传输协议转换。将非标平台的媒体传输协议和 数据封装格式与本方案中规定的媒体传输协议和数据封装 格式进行协议转换。标准的媒体传输协议应采用国标 GB/T 28181-2011 规定的 RTP 协议实现媒体传输。 4、媒体数据转码。将非标平台的媒体数据转换为符合 本方案中规定的媒体编码格式。 (七)IP 地址规划 1、公安信息网 IP 地址 公安信息网内的图像信息联网系统,仅对用于互联的媒 体服务器、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信令安全路由服务器分配 公 安 信 息 网IP地 址 , 其 余 设 备 使 用 172.16.0.0-172.31.255.255 或 192.168.0.0-192.168.255. 255 的私网 IP 地址, 私网 IP 地址和公安网 IP 地址可通过网 络设备或服务器设备进行 NAT 地址转换。 2、视频专网 IP 地址 - 18 - 视频专网内的图像信息系统,其系统内各设备(含交换 机、路由器、安全信令网关、互联媒体服务器、中心信令控 制服务器、WEB 应用服务器、DVR 硬盘录像机、IPC 前端摄像 机等)地址,应当采用 A.B.C.D 的地址,其中 A 段为省级行 政区域代码(2 位) ,B、C、D 段由省级公安机关科信部门参 考公安信息网 IP 地址管理方法进行分配,同时报公安部科 技信息化局进行备案。 各地新制定视频专网 IP 地址规划时必须符合本方案, 已有视频专网 IP 地址规划与本方案冲突的,应在今后逐步 修订和调整。 (八)存储策略 图像信息存储采用前端存储和接入平台存储相结合的 分布式存储策略, 前端和接入级图像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 30 天,重点图像在汇聚级节点存储不少于 30 天,案件图像在 接入级、汇聚级、骨干级以及核心级节点分级存储。车牌识 别信息以及车辆通过摄像机信息分级存储在各归属节点,信 息存储时间不少于 30 天,重点(关注或涉案)信息存储到 相应的卷宗库。各级联网平台要存储本级关注的图像信息, 应支持自动轮巡调阅平台内重点监控区域摄像机图像的功 能, 并配备一定容量的存储设备, 用于对图像信息进行存储。 (九)权限控制 - 19 - 1、权限策略 各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应当采用全域统一的授权策略, 依据分区分域授权原则,对用户和摄像机资源根据所属警 种、部门、行政区域、职级、类型等进行分类,据此对不同 用户授予相应资源的访问控制权限。 原则上,资源直接管理者具有最高的资源控制权,下级 平台应向上级平台开放所有资源的访问权限。 2、权限分配 原则上,部级平台只负责部级平台用户以及通过部级平 台实现省间调用权限的分配;省级平台负责省级平台用户的 授权、省外用户访问授权以及下级地市平台相互访问授权; 地市平台负责地市平台用户的授权、地市外用户访问授权、 下级市县平台互相访问的授权;市县平台负责本市县平台用 户的授权、县市外用户访问的授权、下级平台互相访问的授 权。 3、实现方式 图像信息联网平台访问控制的具体实现方式依据国标 GB/T28181 第 8 章和附录 H 的要求。 (十)时钟同步 按照国标 GB/T28181 要求,联网系统应采用 NTP 协议或 SIP 协议进行时钟同步。各级平台均应配备可以接收 GPS 或 北斗等系统授时的 NTP 时间服务器, 时钟精度应小于 100ms。 - 20 - 1、平台设备时钟同步。平台内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 应直接与平台内 NTP 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 2、前端设备时钟同步。前端设备可按照国标 GB/T28181 要求, 通过信令服务器获取时间信息来校时; 也可以采用 NTP 协议,直接与接入平台的 NTP 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 3、平台间时钟同步。需要时,上下级平台间应逐级进 行时钟同步,上级时钟源作为下级时钟源的备份。 (十一)视频安全接入 视频专网内图像信息接入公安信息网,必须按照公安 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安全规范(试行)视频接入部 分等技术规范要求,采用经公安部、国家保密局认可的边 界接入设备,实现视频图像信息接入公安机关。 视频安全接入视频安全接入示意图示意图 边界接入平台要完成视频专网与公安网地址的相互转 换,并且保障视频信息只能由视频专网流入公安网,边界接 入平台内部传输带宽和信息传输延迟要满足该级节点视频 信息传输需求,一般应采用实际带宽不小于 500Mb/s、信令 - 21 - 信息传输延迟不大于 500ms、 媒体信息传输延迟不大于 50ms 的边界接入平台。各级视频平台在经过边界接入平台前完成 标准协议转换工作,以减少边界接入平台的复杂性和时延。 社会图像信息资源在接入视频专网时,也应当通过防火 墙、安全隔离网闸等必要的安全设备进行接入。 (十二)与 PGIS 平台对接 图像信息联网平台与 PGIS 平台对接示意图 1、对接接口 各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应与本级 PGIS 平台通过 WEB 接 口进行对接,由 PGIS 系统提供基础地图数据、地图引擎服 - 22 - 务以及二次开发接口。 2、坐标数据同步 各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间坐标数据交换遵循国标 GB/T 28181 中关于设备信息查询、订阅与通知两类控制信令的要 求,具体的信令流程及接口标准参考国标 GB/T 28181 附录 J 的示例。 原则上,上下级联网平台间采用单向数据同步机制,一 般只由上级平台同步下级平台数据。上级联网平台可以采用 查询方式访问下级联网平台的数据库,更新前端摄像机的坐 标信息;当下级平台的设备目录项数据发生变化时,下级平 台也可以采用通知的方式,将变化的坐标数据告知上级联网 平台。 3、视频监控图层 各级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应当具备相应的地图软件模块, 基于前端摄像机的坐标数据和同级 PGIS 平台的基础地图数 据,构建统一的数字视频监控图层,并开发基于地图的各项 图像信息应用功能。 4、前端摄像机信息采集 前端摄像机目录树的数据项标注须遵循国标 GB/T 28181 附录 A2.4-G 设备目录项所列数据要求,在此基础上,扩展 增加“摄像机类型、摄像机最高分辨率、摄像机朝向”3 项 数据,具体扩展方式按照国标 GB/T 28181 附录 A2.6-C 要求 - 23 - 实现。前端坐标数据采用 WGS-84 坐标系。 (十三)字符叠加规范 各地前端摄像机字符叠加应当遵循视频图像文字标注 规范 (GA/T751-2008) ,且必须包含地点信息和时间信息。 各地新制定标注规范时必须符合标准 GA/T751-2008 要求, 已有标注规范与标准冲突的,应在今后逐步予以修订和调 整。 五五、标准强制项标准强制项 跨区域的视频图像信息联网通过平台对接实现,联网系 统遵循国家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 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28181-2011,本章对国标中需强 制执行的内容进行了规定。 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 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 SIP客户端SIP设备 SIP客户端 SIP设备 图像联网平台1 图像联网平台2 媒体传输 会话控制信令 信令安全路由网关1信令安全路由网关2 IP传输网络 平台对接结构图平台对接结构图 联网系统内部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 控制时,应遵循标准的通信协议,协议的结构见下图。 - 24 - SIP IP 会话通道 媒体流通道 MPEG-4 /H.264/SVAC G.711/G.723.1 /G.729 SDP RTP/RTCP MANSRTSPMANSCDP TCP/UDPUDP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结构图结构图 (一)信令格式要求 1、SIP 协议 SIP 协议用于建立、 修改和终止 IP 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 媒体会话,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 传输协议。 联网系统的安全注册、实时视音频点播、历史视音频的 回放等应用的信令控制采用 RFC3261(SIP)规定的 REGISTER、INVITE 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视音频回 放控制采用 SIP 扩展协议 RFC2976 规定的 INFO 方法实现。 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报警事件通知和分发等应用的会 话控制采用 SIP 扩展协议 RFC3428 规定的 MESSAGE 方法实 现。 联网系统内设备进行统一编码,具有全局唯一性,设备 编码遵循国标 GB/T 28181-2011 附录 D.1,为 20 位十进制数 字字符。 - 25 - 联网系统标准设备的SIP URI命名参照RFC3261的规定, 须采用如下格式:sips:usernamedomain:port。其中,用户 名“username”的命名采用前述统一的 20 位编码; “domain” 采用统一编码的前 10 位编码; “port”采用 5060。 2、SDP 协议 联网系统中 SIP 消息体中携带的 SDP 内容必须符合 RFC2327(SDP)的相关要求,具备国标 GB/T 28181-2011 附 录 F 所要求字段, 另外,扩展 SDP 中 rtpmap 字段用于携带厂 家信息。 3、MANSCDP 协议 联网系统有关前端设备控制、报警信息、设备目录信息 等控制命令采用 MANSCDP 协议 (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控制协议) 描述,见国标 GB/T 28181-2011 附录 A。 4、MANSRTSP 协议 联网系统有关历史录像的回放控制命令采用 MANSRTSP 协议(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实时流协议) ,实现对录像的正常 播放、快/慢放、暂停、随机拖动等远程控制,见国标 GB/T 28181-2011 附录 B。 (二)媒体格式要求 1、媒体流封装格式 媒体流在 IP 网络上传输时须支持 RTP 协议,媒体流须 - 26 - 采用 PS 格式封装,见国标 GB/T 28181-2011 附录 C。 2、视频编解码格式 联网系统中视频编码格式应采用 H.264、 SVAC 或 MPEG-4 视频编码标准,不准添加编码标准规范格式之外的私有数 据。视频解码必须同时支持 H.264、SVAC 和 MPEG-4 标准。 (1)基于 H.264 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采用 H.264 标准的视频编码必须至少支持 ITU-T Rec. H.264-2005 视频标准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 ,级 别(Level)至少支持到 Level 3;视频解码所支持的档次和 级别至少支持到 H.264 视频标准基本档次的 Level 3,须扩 展支持 H.264 主档次(Main Profile)中的隔行扫描和 B 帧 工具,且相邻两 P 帧间的 B 帧个数不大于 2。 采用 H.264 标准编码的高清视频,视频尺寸应不低于 720P, 视频编解码必须至少支持 ITU-T Rec. H.264-2005 视 频标准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 ,级别(Level)至 少支持到 Level 3.1。 (2)基于 MPEG-4 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采用 MPEG-4 标准的视频编码必须至少支持 ISO/IEC 14496-2:2004 中简单档次(Simple Profile)的级别 L5 (ISO/IEC 14496-2:2004/Amd.2:2005) ,即 MPEG-4 SPL5。 采用 MPEG-4 标准的视频解码所支持的档次和级别不低于 编码支持的最高档次和级别,还需扩展支持 MPEG-4 先进简 - 27 - 单档次(Advanced Simple Profile)中的隔行扫描和 B 帧 工具。 (3)基于 SVAC 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采用 SVAC 标准的视频编码必须严格遵循安全防范监 控数字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 25724-2010) 。 4、音频编解码格式 在联网系统中,音频编码须采用 ITU-T Rec. G.711 编 码格式,也可同时支持 G.722.1 或 G.723.1 或 G.729 等音 频编码标准;音频解码必须同时支持 ITU-T Rec. G.711、 G.723.1 和 G.729 音频解码标准,可扩展支持 ITU-T Rec. G.722.1 音频解码标准,见国标 GB/T28181-2011 附录 E。 (三)信令流程和协议接口 联网系统中各级联网平台必须具备注册/注销、实时视 音频点播、设备控制、网络设备信息查询、状态信息报送、 设备视音频文件检索、历史视音频回放、历史视音频文件下 载、校时等信令,具体的信令流程和协议接口规范见国标 GB/T 28181-2011第9章。 序号 信令描述 信令标准 1 注册和注销 SIP 2 实时视音频点播 SIP 3 设备控制 SIP、MANSCDP - 28 - 4 报警事件通知和分发 SIP、MANSCDP 5 网络设备信息查询 SIP、MANSCDP 6 状态信息报送 SIP、MANSCDP 7 设备视音频文件检索 SIP、MANSCDP 8 历史视音频回放 SIP、MANSRTSP 9 历史视音频文件下载 SIP 10 校时 SIP (四)与其他系统数据交换 联网系统通过接入网关提供与综合接处警系统、卡口系 统、PGIS 系统等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接口的基本要求、功 能要求、数据规范、消息格式、传输协议和扩展方式应符合 国标 GB/T 28181-2011 附录 G 的要求。 六、六、标准符合性标准符合性检测检测 公安机关拟进行联网的各类平台必须进行国家标准符 合性检测,检测工作须遵照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 网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国家标准符合性检 测包括以下内容: (一)信令一致性检测 分析设备与系统或系统与系统间的通信数据包,评估 SIP、SDP、MANSCDP、MANRTSP 信令流程及参数的符合性。 - 29 - (二)媒体一致性检测 对视频编解码技术中比特流(编码器)和解码器进行一 致性测试,检测编解码的档次和级别、工具选项、码流语法 的规定以及媒体流的封装格式。 七、功能要求七、功能要求 联网系统内各级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一)基本业务功能 1、实时图像点播。能够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 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播图像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 支持多用户对同一图像资源的同时点播。 2、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能够按照指定设备、通道、 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联网设备历史图像资料并回放和 下载,回放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画面暂停、 图像抓拍、缩放显示等。 3、远程控制。能够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 的常规动作进行遥控。 4、流媒体分发。能够支持媒体访问请求,向请求方分 发流媒体数据。 5、解码输出。能够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 实时解码,能够输出视频信号上墙显示。 - 30 - (二)基本管理功能 1、存储管理。采用前端存储和平台存储相结合的分级 分布式存储策略;支持对存储位置、存储时间、备份策略、 整理策略等存储策略的设置。 2、设备管理。对本级平台联网设备进行管理,同时向 上级平台上传管理信息;支持设备进入联网系统时向管理平 台进行注册登记并进行合法性认证,同时进行时钟校正;信 令安全路由网关应逐步支持信令认证,保证信令安全;对设 备厂商、设备型号、版本、支持协议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查 询;设备主要参数应能够进行远程配置和软件批量更新升 级。 3、运行管理。能够自动搜索、检测、查询联网系统内 设备数量、在线情况以及运行状态,当发现系统设备故障或 出现异常时, 能够发出告警信息。 应当具备应用层网管功能, 能够在应用层进行流量控制、统计、QOS 保障等。 4、视频质量检测功能。联网系统应能够自动巡检平台 内所有前端摄像机的运行情况,可以识别无视频信号等常见 质量问题,能够对平台内联网监控数量、在线率、完好率等 主要指标进行统计。 5、用户管理。具备用户注册、身份认证、权限管理、 访问控制等功能,支持平台间的用户身份传递和审计。 6、日志管理。包括记录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日志以及 - 31 - 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情况的操作日志,支持日志信息查询和报 表制作等功能。 7、地图管理。与 PGIS 等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结合,支持 监控设备上图显示,并具有地图缩放、漫游、地图图层控制 等功能。 八、性能要求八、性能要求 (一)图像质量 联网系统内视音频信息的显示、存储、播放应具有原始 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 、事 件后继性等方面均应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 价) ,最终显示图像应不低于四级图像质量。 (二)基本网络要求 1、网络传输协议要求 共享平台联网系统的网络层应支持 I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