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补网”.ppt_第1页
诗歌鉴赏——“补网”.ppt_第2页
诗歌鉴赏——“补网”.ppt_第3页
诗歌鉴赏——“补网”.ppt_第4页
诗歌鉴赏——“补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补网”,查漏补缺,发现个性化错误,做有针对性的强化巩固,做好诗歌鉴赏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主旨: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2.品位语言:诗歌的炼字、炼句,4.分析表达技巧及其效果,3.理解古诗形象,体会诗歌的内在情感,解题步骤:,1.对关键字的品味: 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2.对表现手法的赏析: 内容(景情)手法表达作用 3.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内容(相关诗句)手法思想感情,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问题1.(2006年江苏上杭),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完成下面(1)-(2)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3分),【赏析】 写山梅于僻冷处开放,而自有风日送暖,数蜂关照,犹未尽沉寂也。为山梅传神写照,亦借以抒发感慨也。唐人咏物以兴,兴则神妙;宋人咏物以比,比故板滞。故纪昀评曰:“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瀛奎律髓刊误),创新题型,一、比较版本的不同,推敲炼字 1命题特点:列出诗文的不同版本,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精当的版本,并言之成理。这类命题开放度比较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但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 2解答思路: 选择一个自己认同的版本 结合诗文解读相关诗句内容 将所选内容与诗文结合分析其内涵及表达效果,创新题型,二、把握诗文内涵,理解相关理论评述 1.命题特点:给定一段相关诗评,要求根据诗文内容从创作手法的角度理解诗评。 2.答题思路:关照评述内容,解读诗句内涵。,试题2.(2006年汕头二模),(1)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的哪种体裁?韵脚是哪几个?(3分) (2) 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你从表现诗意的角度,分别说说选用“蜂”还是“峰”各有什么不同。(6分),问题3.(2006年江苏),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4分)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分),创新题型,一、比较版本的不同,推敲炼字 1命题特点:列出诗文的不同版本,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精当的版本,并言之成理。这类命题开放度比较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但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 2解答思路: 选择一个自己认同的版本 结合诗文解读相关诗句内容 将所选内容与诗文结合分析其内涵及表达效果,创新题型,二、把握诗文内涵,理解相关理论评述 1.命题特点:给定一段相关诗评,要求根据诗文内容从创作手法的角度理解诗评。 2.答题思路:关照评述内容,解读诗句内涵。,解读诗歌: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催:催促,好风催促梅花绽放)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行客从旁边凄凉的走过,村里的篱笆门冷落的开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照:映照,引申为陪伴。来:飞来或到来,引申为做客或陪伴。) (手法:拟人“照” 、“来”,黑夜、晴天有人陪伴。衬托“寒水”“数蜂(峰)”,即背景。对比:行客凄凉孤独的行走,而梅花有寒水映照,作伴;村里氛围冷落,而梅花有数蜂飞来飞去陪伴着梅花,所以梅花不寂寞),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看到梅花在如此环境下,依旧绽放,其坚贞、高洁的品性感染了诗人,兴奋中又想起了江南的酒,不问原因抓起酒杯,以酒向梅花表示敬仰,也视梅花为知己。诗人与梅花对饮,交友,共鸣。由梅花到诗人,托物言志,以物起兴,其思想感情水到渠成,相识相融,活生生的岁寒三友图之一。,创新题型,一、比较版本的不同,推敲炼字 1命题特点:列出诗文的不同版本,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精当的版本,并言之成理。这类命题开放度比较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但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 2解答思路: 选择一个自己认同的版本 结合诗文解读相关诗句内容 将所选内容与诗文结合分析其内涵及表达效果,问题1.(2006年江苏上杭),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完成下面(1)-(2)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3分),答案1:(6分) (1)(3分)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关键是要考查学生是否把握全诗主旨,并进行合理阐发。 A、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 3分,意思对即可) B、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 3分,意思对即可),创新题型,二、把握诗文内涵,理解相关理论评述 1.命题特点:给定一段相关诗评,要求根据诗文内容从创作手法的角度理解诗评。 2.答题思路:关照评述内容,解读诗句内涵。,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 。 1.纪昀所说的“情韵”之“情” : “情”,既包括五、六(句)中梅花与寒水、蜜蜂之间的情,也包括诗人与梅花之间的情。 2.纪昀所说的“情韵”之“韵” :“韵”,全诗压平韵i韵,但首联“催”和尾联“杯”压ei韵,颔联“开”和颈联“来”压ai韵。押韵方面首尾呼应,中间平缓过度,前者送气,后者吸气,一送气一吸气,一吸气一送气,自然流畅。中间两次平缓吸气,缠绵回味,别有韵致,此乃纪昀所说“情韵”之“韵”的体现。,纪昀还说“五、六最佳”。 五、六两句诗,晚上,“寒水” 映照梅花;晴天,“数蜂(峰)” 做客梅花,它们打破山里的偏僻、凄凉和冷落,给梅花营造幽静、祥和以及充满生命活力的氛围。 梅花、“寒水”、“数蜂(峰)”它们有情有义,和睦相处。 正是这个氛围感染了诗人,激起了七、八句诗人感情上的共鸣。梅花和经过此处的诗人应是一样的处境,一样的心态,这种咏物与抒怀融为一体。实则托物而言志,即托物起兴的艺术手法之妙用。,问题1.(2006年江苏上杭),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完成下面(1)-(2)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3分),答案1:(6分) (2)(3分)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意思对即可),试题2.(2006年汕头二模),(1)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的哪种体裁?韵脚是哪几个?(3分) (2) 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你从表现诗意的角度,分别说说选用“蜂”还是“峰”各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2: (1) 属于五言律诗。(1分) 韵脚是催、开、来、杯。(2分) (2) 选用“蜂”,着眼于表现梅花馥郁的香气。梅花尽管是在山中冷僻之处开花,仍然有蜜蜂来光顾,这就凸现了梅花的魅力,借以表达诗人认为只要有才华、自有知音的意蕴。(3分) 选用“峰”,着眼于表现梅花高洁的品性。梅花生长在偏僻的山中,自有山峰映衬,超凡脱俗。这是用拟人手法来抒发诗人孤高自傲的情怀。(3分),问题3.(2006年江苏),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4分)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3: 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 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2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然有蜂来光顾,实际从侧面烘托(1分)梅花魅力不同一般。(1分)(手法或“拟人手法”,分析要自圆其说) 选“峰”,落脚于梅花的高洁的品性;(2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有山峰来辉映,实际是从侧面烘托(1分)梅的超凡脱俗(1分)。)(手法或“拟人手法”,分析要自圆其说) 尽管诗人目前的处境较为艰难,但仍能坚持自我,(2分)对未来充满信心。(2分),识记:,古诗的这种托物寓意(起兴)的笔法,运用非常广泛,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