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同学们为词语“速配”,A春 秋 菊 月 梅,B萧瑟 高洁 傲然 生机勃勃 惆怅,诗歌中的意象有相对稳定的意韵 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呢?,说“木叶”,林 庚,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作者介绍,都是丰子恺漫画惹的祸,林庚晚年回忆:“都清华后,我常在图书馆乱翻乱看,看到了子恺漫画,像无言独上西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依在江楼等等。看了他的画,我就找诗词看去了,结果一看就入了迷。”这样,原本学理科的林庚就转学了文科。 上世纪30年代他写出了诸如夜行朦胧等名作,受到沈从文等先生的推崇,林庚也由此时成为诗坛健将。他的毕业论文也是第一本新诗集夜,由闻一多先生亲做封面,有俞伯平先生亲作序。,清华四剑客之季羡林,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巴利文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清华四剑客之吴组缃,吴组缃: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清华四剑客之李长之,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1936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以后又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职。1940年任教育部研究员。1944年主编时与潮副刊。1945年任国立编译馆编审。抗战胜利随编译馆由重庆北碚迁南京,主编和平日报副刊。1946年10月赴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并参与时报、世界日报的编务。,预习目标,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 1、疏通文本字词 2、课文谈论什么话题?是怎样引出 这个话题的?,二、理解内容,弄清“木”的艺术特征,三、运用文中理论,进行文学鉴赏,袅袅 照浦 褒扬 灼灼 亭皋 寒砧 涔阳 万能锭 言筌 窸窣 迢远,nio p bo zhu go zhn cn dng qun x s tio,请给右边加红颜色的字注音,袅袅 灼灼 寒砧 亭皋 萧萧 疏朗 窸窣 冉冉 缠绵 绵密 迢远 相去无几,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明亮鲜艳的样子。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 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 柔和紧密的样子。 遥远。 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阅读第一自然段做题,1、课文从什么来引出本文的话题的? -从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来引出本文所谈论的话题。 2、作品以哪些诗人的作品的诗句为例来引出话题的? 屈原九歌“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3、作者举出这些诗句为例,其用意是什么?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阅读课文主体部分做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26自然段的内容(段意) 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归纳提要,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段)发现问题:在我国古代 诗歌史上,“木叶”为诗人们所钟爱。而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 “木”字。 第二部分:(46段)分析问题:“木叶”被诗人喜欢的原因,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7段)总结全文,说明“木 ” 与 “树”在概念上的差别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关 键 点,在“木”字,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味。,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落木千山,空阔,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饱满,枝叶繁茂,它“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明“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什么不同?,树,木,满树的叶子,浓荫,水分很充足,浓绿,木板.木料,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 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树”,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落木”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阅读第6自然段做题:,“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区别?,“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与凄清,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树,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 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场合: 秋风叶落,树,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的浓阴 褐绿色的树皮,生机 活力,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 出来的话。,谈中国诗,木 叶,树 叶,疏 朗空 阔,绵 密 饱 满,相去无几,一字千里,?,暗 示 性,全 文 总 结,木,树,叶落 树干,微黄 干燥,疏朗、秋风、 晴空的清秋气息。,叶茂 枝叶,碧绿 湿润,饱满、繁茂、 浓阴的春夏气息,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说“木叶”,引题,1、诗中的“木叶”引出话题,主体,2、探寻多用“木叶”的理由,3、概念相同形象有别,4,5、木叶的第一特征:,6、木叶的第二特征:,7、“木叶”“树叶”一字千里,小结,以小见大 深入浅出,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语言有概念的意义,也有潜在的意 义。中国诗具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含蓄性(暗示性)特征。,“暗示性”、“联想意义”、“意”等词有 何关联?“空泛联接着确切”,这里的“空泛” 和“确切”可用前两段的哪些词替代?,“暗示性”源于词语的联想意义、象征意 义、双关意义等。“意”就是词语字面意义以 外的意味、意境,就是“潜在的力量”。,确切概念直指; 空泛潜在含混。,摘抄:,“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所谓“得意忘言”、“言不尽意”, 并不是说语言不能表达意思,而是说文学 作品应该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作为文学作品,就要求含蓄蕴藉,有回 味,特别是诗歌创作,就要以少总多,追 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注解】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 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 了竹笼;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语言 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忘了语言。,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暗示,生活常识暗示,文化心理暗示,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月落乌啼霜满天 杨柳岸晓风残月 波心荡,冷月无声,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月”的诗句,分析月的形象的多样的暗示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月上柳梢头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时茫茫江浸月 山高月小 烟笼寒水月笼沙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 床前明月光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美丽、忧愁、冷清、思念,鸟,打起黄莺儿 两个黄鹂鸣翠柳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恨别鸟惊心 千山鸟飞绝 决眦入归鸟 柴门鸟雀噪 鸟鸣山更幽 羁鸟恋旧林 如随啼鸟识花情 青鸟殷勤为探看,有空远感觉,雨,寒雨连江夜入吴 骤雨初歇 夜来风雨声 渭城朝雨浥轻 红雨随心翻作浪 空山新雨后 叶上初阳千宿雨 山色空濛雨亦奇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江雨霏霏江草齐 天街小雨润如酥,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烛,何当共剪西窗烛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云母屏风烛影深 银烛秋光泛画屏 红烛自怜无好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洞房昨夜停红烛,相思情、愁别意,日,夕阳无限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东边日出西边雨,多为夕阳 ,表示一种感慨,关于“梅”的意象讨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1、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1、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贺诗:亭亭玉立, 碧绿丰茂,枝条 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唐诗:纤柔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企业的保洁合同范本
- 窗子外包安装合同协议书
- 注塑厂生意转让合同范本
- 租用农地建厂房合同范本
- 终止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书
- 私人对私人加工协议合同
- 法院办理协议离婚协议书
- 申请企业并购协议书范本
- 物业维修承包合同协议书
- 高质量门窗采购合同范本
- 青少年体态管理课件
- 网络安全维护与用户免责声明
-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治及预防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脑积水患者治疗与护理
- 物业工程前期介入方案
- 2024年杭州萧山环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T-FSS 16-2024 电水壶标准规范
- SAP销售订单处理用户操作手册
- DBJT 13-309-2019非开挖顶管技术规程
- 我国个人破产制度构建初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