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T 893-2010 安防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术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之一,发布于2010年,旨在为安防领域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套统一的术语和定义。该标准对促进技术交流、规范行业发展、提升安防系统的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对该标准内容的展开说明:
-
生物特征识别: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技术。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指纹、人脸、虹膜、声纹、DNA等。
-
生理特征:人体自然存在的、不易改变的身体特征,例如指纹、掌纹、虹膜、面部几何结构等。
-
行为特征:个体在执行特定动作时展现出的独特模式,如签名、步态、声音等。
-
模板:从原始生物特征数据中提取并经过算法处理后形成的用于比对的数字表示形式。
-
注册:采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模板存储于数据库中的过程,作为后续身份验证的基础。
-
验证/确认:通过比对用户提供的生物特征与数据库中预存的模板,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主要用于确认某人是否为他声称的身份。
-
识别/辨识:在没有具体目标身份假设的情况下,从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模板库中找出与当前提供的生物特征最匹配的身份。适用于未知个体的识别场景。
-
误接受率(FAR):系统错误地接受非授权用户身份验证的概率,即错误地认为某人是其声称身份的频率。
-
误拒绝率(FRR):系统错误地拒绝合法用户身份验证的概率,即合法用户被系统拒绝访问的频率。
-
等错率(EER):误接受率和误拒绝率相等时的错误率,是衡量生物识别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
生物特征采集设备:用于获取个体生物特征信息的硬件设备,如指纹扫描仪、人脸识别摄像头、虹膜扫描器等。
-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由生物特征采集、特征提取、模板比对、决策判断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用于实现身份认证功能。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0-12-02 颁布
- 2010-12-02 实施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安全施工培训考核课件
- 改造提升整治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文明驾驶学习培训课件
- 安全文明礼貌培训课件
- 猫眼部疾病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安全教育自评课件
- “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呼唤声为何经久不绝
- 废物油桶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民营企业培训课件
- 狂野大数据课件
- 小学生青春期教学课件
- NEDD4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继发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启示
- 车辆按揭押金合同协议
- 耳穴压豆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24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 内镜标本规范处理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电子教案2电流、电压和电位
- 2025年通力扶梯e1试题及答案
- 老年临床营养支持
- 发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