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 作业技术规范 Rape Straw Returning into Field Mechanization Technical Standard Based on Rice-Rape Cropping System 2009-12-10 发布 2009-12-1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0902009 前 言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为了提高稻油两熟 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水平, 规范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根据我省目前稻 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作业技术应用状况和农艺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超波、阎晓明、张健美、吴文革、曹发海、荣松柏、蔡海涛。 本标准首次发布。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 作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术语和定义、 对油菜栽培的技术要求、 对水稻田 间管理的技术要求、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油菜秸秆还田机械 化作业质量要求、安全作业、保管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0395.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 总则 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油菜秸秆切碎 应用装有油菜秸秆切碎装置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油菜籽粒的同时,将油菜秸秆切碎。 3.2 秸秆均匀抛撒 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将切碎的油菜秸秆均匀分布于田面,避免秸秆堆积。 3.3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 应用水田秸秆还田机械或干田秸秆还田机械, 对经过前期处理的油菜秸秆及根茬进行旋埋作业, 满 足水稻种植环节对旋耕、碎土、灭茬、整平、施肥等多项农艺要求的机械化作业。 4 对油菜栽培的技术要求 4.1 播种方式 宜采用机械直播、人工直播的方式,在前茬腾茬后至 10 月中旬前适期播种。 4.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株形紧凑、结荚相对集中、成熟期基本一致、不易裂荚,利于机械收割的 中早熟、高产、双低油菜品种。 4.3 播种量 根据种子发芽率、播期和土壤墒情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每 667m 2控制在 150 g200 g。播期晚, 墒情较差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成苗数量在 15000-20000 株/667m 2。 4.4 田块准备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34/T 10902009 田块要平整,填平田块中的轮辙印痕、深脚印;前茬留茬高度小于 15 cm;进行秸秆还田的田块应 将切碎的水稻秸秆铺撒均匀,并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旋埋作业。 4.5 机械开沟 根据采用的油菜种植方式确定畦面宽度,应用开沟机开好墒沟及腰沟、围沟。沟宽 18 cm24 , 沟深 12 cm18 。开沟要求:三沟相通,沟壁坚实,沟底平展。 4.6 田间管理 按照农艺要求进行施肥、洇水、化除化控、间苗补苗、病虫害防治等。 4.7 适时收获 在油菜黄熟后期(俗称九成熟),应用具有秸秆切碎及均匀抛撒装置的油菜收割机械,进行机械收 获。 5 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 5.1 对油菜秸秆的要求 5.1.1 应用油菜收获机械在收获油菜籽粒的同时,使割茬以上部分秸秆得到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面。 5.1.2 将秸秆全量还田,但不宜超过 600 kg/667m 2。 5.1.3 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应小于 15 cm。 5.2 田块作业条件要求 5.2.1 作业前查看、清除通向田间道路上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障碍物应加以标志。 5.2.2 油菜秸秆粉碎、均匀铺撒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进行水田旋耕埋茬作业的,要视田块土 壤粘性提前 1 d2 d 放水浸泡软化土壤,土壤吸足水分后保持一定水层利于机械作业,并按农艺要求 撒施氮肥。进行干田旋耕埋茬作业的,田块土壤含水率在 15 %22 %的范围内。 5.2.3 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田块增施基氮肥:每 667m 2增施 5 kg尿素或 15 kg碳铵,调节碳氮比, 促进腐烂。 5.3 操作人员要求 5.3.1 作业人要经过专业操作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仔细阅读、充分 理解所操作机具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后再按使用说明书实际操作。 5.3.2 未满 18 周岁、酒后人员、生病人员不得上机操作,操作机手在作业时要穿适宜的服装,以免被 牵挂引起伤害。 6 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 6.1 作业前机具检查 6.1.1 使用前必须向变速箱加足润滑油至检油孔高度位置。所有黄油嘴应注足黄油。检查并拧紧全部 联接螺栓。各传动部分必须转动灵活并无异声。 6.1.2 旋耕灭茬机与拖拉机的挂接牢靠,万向节传动轴在安装时应保证中间方轴节叉、方管节叉的开 口须在同一平面内。 6.1.3 所选机具动力匹配,作业耕深满足当地农艺要求。 6.2 作业前的机具调整 6.2.1 机具横向调整 在较平的地面将机具降低至旋耕刀尖接近地面, 观看左右两端刀尖离地面高度和左右两端开沟器离 地面高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适当调整拖拉机提升拉杆长度,使左右刀尖和开沟器离地面高度一致, 以保证耕深一致。 6.2.2 机具纵向调整 在机具左右水平调整的基础上, 将机具调整至要求的作业耕深, 视其万向节传动轴与动力输出轴的 夹角是否接近水平,若夹角过大,则通过调节拖拉机上中调整拉杆长度使机具保持前后的水平状态。前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34/T 10902009 后水平位置的调整,与耕深调整同时进行。 6.2.3 耕深调整 6.2.3.1 耕作深度的大小,取决于秸秆还田效果及农艺要求。 6.2.3.2 耕深调整是通过耕深调节装置,达到改变耕深和植被覆盖率的要求。 耕深调整通过调整拖拉机 挂接机构的中调整拉杆来实现,伸长中拉杆耕深变浅,植被覆盖率降低,反之耕深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 6.2.3.3 耕深调整到达作业要求后,用限位装置限制升降操纵手柄的下降位置,保持作业深度一致。 6.3 试运转 机具与拖拉机挂接、 调整后,将其升离地面,用力扳动旋耕刀轴转动,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转动灵活, 有无异常响声,确定无异常后,再结合动力,转速由低到高,使机具转速达到最高,运转 20 min30 min 后,停车检查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投入作业。 6.4 秸秆还田机的起步 发动拖拉机,将旋耕机提升到刀尖离田面 15 cm20 cm,结合动力输出轴,转动 1 min2 min, 挂上工作档,逐步松开离合器踏板,同时操作位调节手柄,使旋耕机逐步入土随之加大油门,直至正常 耕深为止。 6.5 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要点 6.5.1 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 6.5.2 秸秆切碎、均匀抛撒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 泡田 24h 以上, 软化土壤, 以利作业; 实施干田秸秆还田的, 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 并实施平整作业。 6.5.3 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以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 6.5.4 耕深控制应15 cm,连续 2 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 6.5.5 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 转弯次数。 6.5.6 土壤适当沉实,于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 7 对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求 7.1 对施肥的要求。 7.1.1 实施秸秆还田后的施肥量与无秸秆还田的田块相比,应适当增氮、减磷钾。一般中等地力田块 杂交水稻每 667 m 2施肥纯氮:12kg14kg、五氧化二磷:4 kg6 kg、氧化钾:8 kg10 kg。 7.1.2 全部的磷肥、40-50%的氮肥、5060的钾肥作基肥于耕整地前施入;氮肥基肥、蘖肥与穗 肥比例为 5:2:3(籼)、4:2:4(粳);钾肥分基肥和拔节壮秆肥两次施用,基肥与壮秆肥比例为 5 654。 7.2 对大田水浆管理的要求 7.2.1 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 4d10d(季节允许可适 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 1cm2cm 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 7.2.2 移栽返青活棵期,薄水至湿润立苗。水稻移栽前田面水层宜为 1cm2cm,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 活棵,栽后 2d7d 间歇灌溉,适当晾田,扎根立苗。 7.2.3 有效分蘖期,浅水勤灌,促根促蘖。保持湿润无水层至 3cm 为宜。 7.2.4 无效分蘖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提前搁田。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 75%80%时即可搁田;搁田 采用“分次轻搁、逐次加重”,控制高峰苗数在成穗数的 1.3 倍1.5 倍。 7.2.5 拔节至成熟期,采用湿润灌溉,干干湿湿。每次灌水 3 cm4 cm,待自然落干至丰产沟(深 15 cm 左右)底无水 1 d2 d 后,再上新水,自然落干至收割前 5 d7 d 停水晾田。注意灌浆后期防止 过早脱水造成早衰。 8 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34/T 10902009 8.1 油菜秸秆切碎长度10 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 8.2 耕深16cm, 耕深稳定性85%。 8.3 水耕水整秸秆覆盖率55%,旱耕水整秸秆覆盖率70%。 8.4 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 3 cm。 9 安全作业 9.1 地头转弯或倒车时要提升机具,严禁作业。 9.2 作业时机具上严禁站人,不得接近旋转部件。 9.3 严禁在工作状态下排除故障。 9.4 运输状态时必须锁定拖拉机升降机构,机具应停止转动。 9.5 及时清除刀具上的秸草。 9.6 作业中听到异常声响,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 9.7 严禁先入土再结合动力,或急骤下降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