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治体会.ppt_第1页
眩晕的诊治体会.ppt_第2页
眩晕的诊治体会.ppt_第3页
眩晕的诊治体会.ppt_第4页
眩晕的诊治体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眩晕的诊治体会,眩晕的几个概念,眩晕、头晕、头昏 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颈性眩晕 VBI,眩晕的几个概念,眩晕是由内耳至大脑前庭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其功能下降、过强或两侧失对称,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的客观不存在而主观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飘浮、升降感的运动性幻觉。 头晕是由视觉、深感觉、前庭耳石、小脑系统等部位的损伤,导致外周感觉信息传入失真,和(或)大脑平衡调节功能失控,所引起的一种在行走、坐立和起卧等运动中或(和)视物中,引起自感身体摇晃和不稳的一种感觉。 头昏是由多种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弱化, 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感。,粟秀初。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2):705-708。,眩晕的几个概念,真性眩晕:由内耳半规管或/和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和小脑等处病变,所引起的具有明确旋转感的眩晕发作。 假性眩晕:由脑干和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或由视力、深感觉、耳石等障碍,引起无明确旋转感的“眩晕”(大多是头晕)。 实质上是因受损伤的解剖部位或系统不同,病理机制上的差异所致,而并不存在真性和假性之分。,粟秀初。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2):705-708。,眩晕的几个概念,周围性眩晕:脑干、小脑神经核以下至内耳的病变。 中枢性眩晕:脑干、小脑神经核及以上、大脑中枢的病变。 类似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分类。 临床上将由前庭神经核、小脑绒球小结叶病变引起的眩晕常归类为周围性眩晕,但解剖学上前庭神经核却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延脑之中,小脑绒球小结叶也是属中枢系统。,粟秀初。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2):705-708。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颈性眩晕,极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尚无统一标准,倾向于排除法。 骨赘压迫椎动脉。 颈交感丛受刺激,椎动脉痉挛。,孔繁元。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397。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颈性眩晕诊断标准,1、头晕或眩晕伴颈部疼痛。 2、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 3、部分患者扭转试验阳性。 4、颈部影像学异常:颈椎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 5、多有颈部外伤史。 6、排除了其它疾病。,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VBI,是否完全否定这一诊断尚存争论。 2/3的正常人双侧椎动脉有很大差异,单侧极细或缺如。 在颈椎退变或骨赘形成的基础上,血流动力学改变更易引起。,孔繁元。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397。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VBI的诊断依据,1、发病多在50岁以上。 2、突发与体位有关的眩晕,持续短暂。 3、眩晕发作时伴一项或多项脑干缺血症状和体征。 4、临床征象持续时间不一,可数分至数日,以后可再发病。 5、血管检查可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或受压。,孔繁元。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397。,眩晕的解剖,平衡三联: 1、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物体的关系。 2、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 3、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 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但是它们的 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 病因。,眩晕的解剖,前庭神经系统包括 1、内耳:末稍感受器(球囊斑、椭圆囊斑、膜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 2、脑干:前庭神经核群、内侧纵束、小脑与前庭神经核群的联系纤维 3、皮层:小脑绒球小结叶、颞上回后上部、颞顶交界区和岛叶上部,内耳的解剖,球囊、椭圆囊 感受头部直线运动 三个半规管 感受头部的角加速运动 感受平衡的感受器在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前庭神经首先进入桥脑延髓,大部分神经纤维终止于前庭神经核区,小部分入小脑。当一侧前庭神经损害时,引起两侧传入不平衡,在大脑皮层产生眩晕感觉。 四个前庭神经核发出的二级纤维其联系十分广泛,主要投射到小脑、脑神经、脊神经的运动核,只有很少一部分上抵丘脑。,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第2级神经元有下列通路: 1、经内侧纵束下行到副神经核及脊髓前角,引起颈、躯干及四肢肌肉的反射性反应,受损出现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头重脚轻、姿态感觉性眩晕。 2、经内侧纵束上行至同侧和对侧的眼动神经诸核,引起两侧眼球的反射,这与维持眼肌张力的平衡密切相关,受损出现眼震。,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3、发出纤维与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泌涎核相连,可引起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4、前庭神经下核大部分纤维经绳状体上行到达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5、向皮层的投射路径不明确,可能经丘脑腹后核换元。,半规管/耳石,前庭核,深感觉,视觉,动眼神经核 小脑,前庭眼反射 眼震,脊髓,姿势稳定 失衡、前庭 性共济失调,前庭丘脑/皮质,运动感知 空间定向 眩晕,眩晕的症状: 姿势(共济失调)、感知(眩晕)、眼球运动(眼震)和自主神经(恶心),延髓网 状结构,自主神 经症状,请诊断,1、起床时或转头时出现眩晕,几十秒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