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引种试验初报.pdf_第1页
火龙果引种试验初报.pdf_第2页
火龙果引种试验初报.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农 业科学2 0 0 5 , 3 3 ( 6 ) : 5 6 5 7 Gui z hou Agr i c ul t u r a l Sc i e n c e s 文章编号 1 0 0 1 3 6 0 1 ( 2 0 0 5 ) 0 6 0 3 0 4 0 0 5 6 0 2 火龙果引种试验初报 韦 茜,高安辉 ,李仕 品,陈家龙 ,张兴无 ( 贵州省柑桔科 学研究所 ,罗甸 5 5 0 1 0 0 ) 摘 要2 0 0 1 2 0 0 4年 引种新红龙果和 白玉龙 2个火龙 果新 品种 , 在 罗句进行 生态适应性观 察试验 。经过 4年 的观 察表 明 , 2个品种在 罗句均能正常生长发育 , 果 实营养丰富, 风味浓 , 品质好 , 适 应性 强、 产量 高。定植 i年后 开始结果 , 第 2年产 量达 3 8 5 4 7 7 k g 6 6 7 m , 第 3年产量迭 9 5 8 1 4 2 5 k g 6 6 7 m , 平均单 果重 0 4 k g 。 关键词引种 ;火龙果 ;生物 学特性 ;生 态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6 6 7 9 文献标识 码A An I n t r od u c t i o n Ex p er i me n t f o r Pi t ay a W EI Q J a n ,GA0 An h u i ,L I S h i p i n,CHEN J i a l o n g ,ZHANG Xi n g wu ( Gu i z ho u C t r us I ns t i t u t eLu od i an,Gu i z h o u 5 501 0 0,Ch i na) Ab s t r a c t :TWO Pi t a y a v a r i e t i e s( n e w r e d a n d wh i t e Pi t a y a)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o I u o d i a n c o u n t y ,Gu i z h o u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e i r b i ol og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a nd e c o l og i c a l a d ap t a bi l i t y Fh e r e s u l t s i n di c a t e d t ha t t he v a r i e t i e s we r e s u i t a bl e f o r t h e c l i mat e a nd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I u o d i a n c o u n t y Th e y i e l d s o f Pi t a y a v a r i e t i e s a f t e r p l a n t i n g o n e y e a r a n d t wo y e a r s we r e 3 8 5 4 7 7 k g 6 6 7 m a n d 9 5 8 1 4 2 5 k g 6 6 7 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h e a v e r a g e we i g h t o f s i n g l e f r u i t wa s 0 4 k g Th e f r u i t wa s r i c h i n n u t r i t i o n a n d f l a v o r Ke y wo r d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Pi t a y a;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贵州省地形地貌复杂, 各地区气候差异大 , 山区小 气候明显。为合理利用贵州 的 自然地理资源, 因地制 宜, 在适宜的地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 , 丰富贵州 的水果种类 , 项 目组于 2 0 0 1年 1 0月从海南引进南亚 热带 新 兴水 果 火 龙 果 , 在 贵州 省 罗 甸 县进 行 生 物 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观察 , 希望能为贵州水果品种结 构调整及水果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 验地 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南部的罗甸 县城 内, 属南亚热 带季风气候。海拔 3 8 0 m, 年均温 1 9 6 。 C, 最冷月( 元 月) 平均气温为 1 0 C, 极端低温 一3 5 。C, 1 0 C的有 效积温为 6 4 8 0 9 。全年 日照时数为 1 5 1 7 9 h , 年降 雨量 1 1 5 0 1 3 0 0 IT l m, 雨季集中在 5 9月。土壤偏 碱 性 有机质 含量 3 0 7 。 1 2 参 试品种 我们于 2 0 0 1年 1 0月初, 从海南 省引进火龙果优 良新 品种的成年结果树的健壮枝条 , 新红龙果 7 0棵 , 白玉龙 3 0棵 。 1 3 试 验 方法 将引进的 2个品种枝条扦插于准备好营养土的营 养钵 中, 置于塑料大棚 中培养 , 待枝条萌发生根后 , 于 3月份气温回升后移栽 。对 2个参试品种分别进行大 棚和露地栽培试验 , 大棚栽培部分为半覆盖式栽培, 即 当年 1 0月份气温开始下降时盖膜 , 次年 4月气温回升 后揭膜 。试验采用木桩架式栽 培, 定植规格 为 2 m 3 m, 每桩周围栽 3株 。对参试材料进行物候期 、 开花 结果习性 、 抗逆性 、 适应性 、 丰产性、 稳产性等特性进行 观察 , 分析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 。鉴定其生态适应性 , 确定推广利用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物 候期 进入结果期的火龙果 , 花 芽分化 主要受 温度 的影 响, 不同品种花芽分化所要求 的温度不 同, 新红龙果花 芽分化要求的温度较低 , 白玉龙较高。因此, 2个品种 1年采果 的批数 、 现蕾期 、 开花期 、 果实成熟 期和采果 结束期都具有较大差异。2个品种在罗甸 的物候期记 载详 见表 1 。 表 1 火龙果物候期调查结果 月 日 批 次 新 红 龙 果 现蕾期开花期着 色期成熟期 旦 至垄 现蕾期开花期着色期成熟期 收稿 日期 2 0 0 5 0 4 1 1 ;2 0 0 5 0 6 2 1修回 基金项 目 贵州省农业厅 资助项 目( 黔农 2 0 0 i号) 及 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 目( 2 0 0 4 NGY 0 5 2 ) 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韦茜 ( 1 9 7 0 一) , 女 助理研究员 , 从事 果树栽培研究工作 。E ma i l : we i q i a n 6 8 8 1 6 3 c o rn 二 蚴 蚴咖 蚴 一 一一 沩 枞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二 蚴 啷 三 蚴 一 一 为 蛐 蚴 洲 一 咙 掰 枷 蚴 萎 帅 蒯粗 维普资讯 第 6期 韦 茜 等火龙果引种试验初报 其现蕾 期、 开花期和果实 成熟期 比白玉龙分别 提前 2 8 d 、 2 3 d和 2 1 d 。新红龙果的第 3 1 1 -it 与白玉龙 的 1 , 9批 小 敢 n 龙 的第 9批 ( 最 后 1批 ) 现 莆J q 为 8 j J 2 l l : I HE j c J j 为 9月 1 0日, 果 实成 熟 期为 1 O月 1 4日( 这时 是新 红龙 果 的第 1 1 批 ) ; 新 红 龙 果 的 第 1 2批( 最后 1 批) 现蕾期为 9月 8日、 开花期为 9月 2 9 H, 果 实成 熟期 为 1 1 月 1 5日。新 红龙 果 比白 玉龙 延长 1 批结束开花结果 , 结束现蕾 、 开花和采果的时间 比白玉龙分别推后 1 6 d 、 1 9 d和 3 1 d 。因此, 新红龙果 每年比白玉龙多采收 3批果实。 从表 1 还可看出, 新红龙果花蕾期为 5月 1 5日 9月 2 9日( 1 3 4 d ) , 采果期 为 7月 7日1 1月 1 5日 ( 1 2 8 d ) 。白玉龙 花蕾 期 为 6月 1 2日 9月 1 0 日 ( 8 8 d ) , 采 果期为 7月 2 8 1 O月 1 4 日( 7 8 d ) , 新 红 龙 果花蕾期 、 采果期分别比白玉龙长 4 6 d和 5 0 d ; 从现蕾 到开花的时间 , 新红龙果需要 1 5 2 1 d , 温度最高时只 需 1 5 d , 而温度 较低 时则 需 2 1 d , 白玉 龙需 要 1 6 1 8 d ( 与新红龙果的 3 1 1 批基本一致 ) ; 从开花到果 实成 熟的时 间, 新红龙 果一般情况下需要 2 8 3 4 d , 但第 1 2批( 1 O 1 1 月气温明显下降) , 时 间较长 , 达 4 6 d 。 白 玉龙需要 3 O 3 4 d ; 火 龙果从果实着色到完全转红所 需的时间很短 , 新红龙果需 1 4 d , 温度高 , 光照强时 , 早上着色到下午即可完全转红 , 达成熟采收。温度低 , 光照弱时 , 转色较慢, 需 3 4 d才 能完全转红。相 同 时期着色的白玉龙比新红龙果延长 1 2 d成熟 。 2 2 枝 梢 生长 习性 幼年期的火龙果, 除了冬季有短暂的休眠外 , 一年 四季都在生长。进入结 果期后 , 每年 3月份气温 回升 时大量抽发第 1批新 梢 , 5 1 1月份进入开花结 果期 后 , 枝条的生长受到抑制, 很少抽发新枝 , 到 1 1 月中旬 采果结束后 , 抽发第 2批新梢 。 2 3 开 花结果 习性 在开花结果习性方 面, 新红龙和白玉龙基本相同, 定植满 1 年后 , 只要温度条件适合 , 枝条老熟健壮 , 即 可进行花芽分化 , 开始开花结果 。火龙果结果部 位主 要在中下部, 下垂枝和水平枝为主要结果枝 , 直立枝和 平斜枝不易结果。火龙果花芽分化受温度限制 , 低温 抑制花芽分化 , 高温则促使花芽分化。夏季高温时从 火龙果茎节的刺座部位着生花苞 , 初期花芽呈小 粒圆 状 , 至 可见花 芽后 1 3 d , 渐长 大呈 长筒形 , 满 1 7 d时 , 花 苞长度可达 2 7 3 5 c m, 前端的尊片会展开, 当天夜晚 绽放花朵 。如果同一茎: 审同时萌发 3 5个花芽时 , 至 可见花芽后 1 0 d , 常自然脱落, 只剩 下 1 2个芽 , 或 2 个芽相差 1 d开放。同一茎节上同时挂 2个果与只挂 1 个果 的相 比, 2个 果 实 相 对 较 小 , 或 2个 果 实 1大 1 小 。因此, 为保证果实大小均匀 , 不让养分分散 , 最好 在可见花芽后 l O d内疏花蕾。花蕾 萌出后须保 持土 壤水分 , 避免干湿差异太大 , 以防黄化 、 枯萎( 消蕾) 现 象发生。火龙果花为夜 间开放 , 从 日落时开始开放 , 到 次日8:。 O 左右完全凋谢 。由于火龙果的花具有雄蕊 与花柱等长或较短的特性 自然条件下, 火龙果授粉受 精不 良, 坐果率低 , 果实生长发育不 良, 因此生产上必 须采取 人工 授粉 和 昆虫授粉 。 2 4 果 实品质 火龙果果实营养丰富, 汁多味清甜, 籽脆而芳香 , 色泽亮艳, 町食率极 高。功用独特 。其新鲜 果实可溶 性 固形 物含 量 用 手持 测 糖 仪 匪 I 间测 定 , 白玉 龙 为 1 2 , 新红龙果为 1 4 。果实经贵州省食 品、 药品营 养监督所检测 , 其分析检验结果见表 2 。 表 2 火龙果营养成 分分析结果 从表 2可看出, 新红龙果含糖量明显高于 白玉龙 果 , 蛋 白质、 磷 的含量也略高 于白玉龙果; 但钙的含量 却 明显低于白玉龙果 , 铁和维生素 C含量也 比白玉龙 果略低 。2个品种均含有 丰富的蛋 白质、 维生素 C和 钙、 磷 、 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 含糖量较高, 其中磷的含量 相 当高。2个品种的果实经营养成分分析鉴定和专家 品尝 , 一致认为营养丰富, 风味浓, 口感好。 2 5 产 量及产 值 2 个 品种 在罗 甸定植 1年后 开 始 开花 结 果 。新红 龙果平均单果重 0 3 3 k g , 最大单果重 0 6 k g 。定植后 第 2年平均株产 4 3 k g , 产量 4 7 7 k g 6 6 7 m ; 第 3年平 均株产 1 3 k g , 产量 1 4 2 ,5 k g 6 6 7 m 。按产地批发价 6 元 k g计算 , 第 2年产值 2 8 6 2元, 第 3年产 值 8 5 5 0 元。白玉龙果平均单果重 0 4 k g , 最大单果重 0 7 k g 。 定植后第 2年平均株产 3 7 k g , 产量 3 8 5 k g 6 6 7 m ; 第 3 年平均株产 8 8 k g , 产量 9 5 8 k g 6 6 7 m 。按产地批 发价 6元 k g计算 , 第 2年产值 2 3 1 0元 , 第 3年产值 5 7 4 8元 。 由于 新红 龙果 每年 的结 果 次数 比 白玉龙 要 多 3 次 , 且 果实 品质 比白玉龙略 好 , 因 此新 红龙 果 比 白玉 龙产量高 , 经济效益相对较好。 2 6 抗逆性 表现 通过 对新红 龙果 和 白玉龙 2个 品种进 行冬 季大棚 覆盖和全年露地栽培对比试验 , 结果表 明, 2个品种冬 季在 大棚 内均能 适应 短期 0 以下 的低 温 。2 0 0 2年冬 季罗甸碰上 1 O 年难遇的雪害 , 2个品种在大棚内均未 发现冻害症状 , 露地栽培的 2 个火龙果品种 , 白玉龙除 了少量嫩枝发黄外 , 老枝没有明显的冻害症状 , 气温回 升后 即可 恢 复 。新 红 龙 果 在 抗 寒 性 方 面 比 白玉 龙 略 差, 受雪害后, 嫩枝大部分发黄 , 且有部分腐烂呈水浸 状 , 还有少量老枝呈轻微的水浸状 , 需要及时修剪呈水 浸状的枝条, 对当年的产量略有影响, 但并不影响火龙 果的推广种植 。在抗茎腐病方面 , 新红龙果也 比白玉 龙 略差 。 3 结论与讨论 3 1 通过对新红龙果和白玉龙 2个新 品种在罗甸地 区引种观察试验, 结果表明, 2个供试品种在贵州南部 热区能正常生长发育, 定植 1年后开始开花结果 , 能在 维普资讯 贵州农 业科学2 0 0 5 , 3 3 ( 6 ) : 5 8 6 O Gu i z hou Agr i c uhu r a l Sc i e n c e s 文章 编号 1 0 0 卜3 6 0 l ( 2 0 0 5 ) 0 6 0 3 0 5 0 0 5 8 0 3 微波低糖果脯的研制 吴 翔 ,李孟君 ,彭 搜 ( 贵州大学 食品科学 系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研 究了微 波低糖 果脯和普通低糖果脯 的生产Y - 艺。 探 讨 了不 同的 处理 方式 、 微 波 处理 时 间、 果块 厚度对 果脯渗糖 速 度 , 营养成分和保藏性能以及成品外观品质 的影响。 实验表明 , 用微波 处理 时间为 4 0 rai n 、 果块厚度 为 6 mm 的果脯 营养成分 和保 藏性 能及 外观 品 质 较 好 。 关键词苹果 ;低糖果脯 ; 微 波 中图分类号T S 2 5 5 4 l 文献标识码A St u d y o n Ca n di e d Fr ui t wi t h L o we r Su g ar Co n t e n t b y Us i n g Mi cr o wa v e Tec h n ol o g y W U Xi a ng,LI M e n g un,PENG Ta o ( De p a r t me n t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s ,G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Gu i y a n g 5 5 0 0 2 5,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e x p e r i me n t w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o n s u g a r p e r c o l a t i n g s p e e d 。n u t r i e n t c o mp o s i t i o n ,p r e s e r v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a n d a p p e a r a n c e q u a l i t y o f c a n d i e d f r u i t wi t h l o we r s u g a r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e nut r i e nt c o mpo s i t i o n,p r es e r v a t i ve a bi l i t y a nd a pp e a r a nc e q u al i t y o f c an di e d f r ui t wi t h l owe r s ug ar we r e be s t wh e n t he c a ndi e d f r ui t wi t h 6 IT l m of t hi c kn e s s was t r e a t e d 40 m i n b y mi c r o wa ve 、 Ke y wo r d s:a p p l e ;c a n d i e d f r u i t wi t h l o we r s u g a r ;mi c r o wa v e 果脯是以水果等为原料 , 经糖制加工而成。它营 养丰富, 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 极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 果脯按其含糖量可分为高糖果脯 和低糖果脯, 一 般含糖量高于 6 5 的果脯称为高糖果脯 , 由于其含糖 量高 , 加工时要反复蒸煮浸糖 , 导致果 品颜 色发生改 变, 原风味丧失, 营养成分大量破坏 , 因此逐渐不为人 们所欢迎 , 代之出现 的是含糖量低 于 5 5 的低 糖果 脯。但加工低糖果脯存在一些难点, 如 由于含糖量 降 低而导致渗透压 相对降低 , 储藏 期短 , 外形不够饱 满 等 。 微波加工由于时间短 , 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 品原 有的品质和风味, 膨化又形成了许多- 1 t 4 , 的空隙 , 有助 于渗糖速度 , 因此是一种非常适宜于低糖果脯 的加工 技术。本文就此进行 了初步的探讨。 l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及 仪器 苹果 、 菠萝、 玫瑰糖 、 白糖为市售 ; 微波炉 ( 2 4 5 0 MH2 , 9 0 0 W) , 电热恒 温干燥 箱 , 不 锈钢刀, 不锈钢锅 , 手持测糖仪。 牧稿 日期 2 0 0 5 0 4 1 1 作者简介 吴翔( 1 9 6 1 ) , 女 , 高级实验师 , 从事农产品贮 藏加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1 川I 川I I I I I 1 I I I I 川I 川 川 1 I I I I I I 川1 1 I I I I 川1 1 I I I l I 川1 I I I I I 1 t 1 1 1 1 1 1 川1 川I 1 川I I I I 【 t i ll I I I 川I I I I I I I I I l I I 【 I I I I 1 t t l l l l l I I I I 1 1 I I I I I 【 I I I I 川I 川I 1 1 I I I 1 1 I I I I I I l 川I 1 罗甸地区安全越冬 。2个 品种各有优缺点 , 新红龙 果 与白玉龙相比, 花果期较长 , 产量高 , 品质好 , 但 白玉龙 在抗寒性和抗茎腐病方面却明显 比新红龙果强。经过 4年 的试验研 究表明, 初步确定 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