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18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CO2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pdf_第1页
GBT2618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CO2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pdf_第2页
GBT2618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CO2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pdf_第3页
GBT2618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CO2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pdf_第4页
GBT26181-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CO2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9 7 0 4 0 3 0 Y6 1 a 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6 1 8 1 2 0 1 0 家用和类似用途C 0 2 制冷剂热泵 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 H e r m e t i cm o t o r - c o m p r e s s o r sf o rh o u s e h o l da n ds i m i l a rh e a tp u m pw a t e r h e a t e ru s i n gC 0 2r e f r i g e r a n t 2 0 11 - 0 卜1 4 发布2 0 1 1 - 0 6 0 1 实施 宰瞀鹃鬻瓣警糌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 9 G B T2 6 1 8 1 2 0 1 0 目次 前言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品分类2 5 技术要求2 6 试验方法4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 0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检验规则1 1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家用和类似用途C O :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的 压力安全要求1 4 刖罱 G B T2 6 1 8 1 2 0 1 0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4 6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兰菱电机上菱空词机电器有限公司、 西安大金庆安压缩机有限公司、大金机电设备( 苏州) 有限公司、松下万宝( 广州) 压缩机有限公司、珠 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明、孙民、牟欣强、杨军、陈振华、黄逊青、童杏生、贾伟强、纪高锋、熊玮、 陈炯。 家用和类似用途C 0 2 制冷剂热泵 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 G B T2 6 1 8 1 2 0 1 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C O :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 以下简称压缩 机) 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剂为C O 。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使用的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1 0 1 9 - - 2 0 0 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通则 G B T4 2 1 4 1 2 0 0 0 声学 家用电器及类似用途器具噪声测试方法第l 部分:通用要求 ( e q vI E C6 0 7 0 4 1 :1 9 9 7 ) G B4 7 0 6 1 7 2 0 1 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电动机一压缩机的特殊要求( I E C6 0 3 3 5 2 3 4 : 2 0 0 9 ,I D T ) G B T5 7 7 3 - - 2 0 0 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 B T2 3 1 3 7 - - 2 0 0 8 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型热水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i 名义值r a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 产品规格书中标称的数值。 3 2 性能系数c o e f f i c i e n to fp e r f o r m a n c e 在规定的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3 3 额定制冷量r a t e dc o o l i n gc a p a c i t y 标准工况下压缩机的标称制冷量。 3 4 c 0 2 制冷剂热泵热水器h e a tp u m pw a t e rh e a t e ru s i n gC 0 2r e f r i g e r a n t 一种以C O z 为制冷剂,利用电动机一压缩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式跨临界循环,将空气或其他低温热源 的热量转移到被加热的水中来制取生活热水的设备。 3 5 跨临界循环t r a n s c r i t i c a lc y c l e 高压侧的压力高于在热力学平衡中其制冷剂气、液能够共存时的压力的循环。 】 G B T2 6 1 8 1 2 0 1 0 4 产品分类 4 1 型式分类 4 1 1 按结构型式分类 a ) 转子式压缩机; b ) 涡旋式压缩机; c ) 活塞式压缩机。 4 1 2 按压缩型式分类 a ) 单级压缩压缩机; b ) 双级压缩压缩机。 4 1 3 按转速控制型式分类 a ) 定速压缩机; b ) 变速压缩机。 4 1 4 按窖量变化分类 a ) 定容量压缩机; b ) 变容量压缩机。 5 技术要求 5 1 产品规格书 压缩机制造厂商应根据需求向压缩机用户提供产品规格书,产品规格书应包括压缩机电源规格、气 缸名义工作容积、额定制冷量、性能系数、工作电流、名义噪声值、名义振动值、整机残余水分含量、整机 内部杂质含量、气密性试验压力、过负荷条件等项目及本标准所规定的测试条件。 5 2 工作环境温度 压缩机适用于热泵热水器工作的环境温度见G B T2 3 1 3 7 - - 2 0 0 8 中附录A 。 5 3 性能要求 5 3 1 制冷量及性能系数( C O P ) 按6 2 和6 4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实测制冷量应不小于其名义值的9 5 ,实测性能系数( C O P ) 应不小于其名义值的9 5 ,且应不小于表l 、表2 规定的限值。 注1 :变速压缩机的性能系数计算时不计人变速控制装置的功率损耗。 注2 :变速压缩机的性能系数( C O P ) 是指在名义值对应的转速下的实测值。 注3 :变容量压缩机性能系数限定值正在考虑中。 表1 转子式、涡旋式压缩机性能系数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2 0 2 0 3 5 3 5 5 0 5 O 7 0 7 O 1 2 标准工况2 5 02 5 62 6 02 6 22 6 8 性能系数( w w ) 夏季工况 3 0 33 0 83 1 03 1 33 1 8 冬季工况1 3 71 4 21 4 61 4 81 5 4 表2 活塞式压缩机性能系数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o 2 O 3 5 3 5 5 o 5 o 7 o 7 o 1 2 标准工况 2 1 72 2 22 2 82 3 4 2 3 9 性能系数IC W l W ) 夏季工况 2 5 62 6 62 7 6 2 8 72 9 7 冬季工况 1 3 1 1 3 7 1 4 2 1 4 81 5 4 2 G B T2 6 1 8 1 2 0 1 0 5 3 2 起动性能 压缩机按6 3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缩机应能正常起动。变速压缩机、变容量压缩机不适用于 此条。 5 3 3 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 按6 4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值应不超过名义值的i i 0 。 5 3 4 噪声 压缩机运转时,不应有异常声音。 按6 5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各类压缩机实测( A 计权) 声功率噪声值应不大于表3 表5 中规定 的相应限值,其中对于变速压缩机在名义值对应的转速下测得的噪声值不应超过压缩机的噪声名义值, 并且该噪声名义值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注:变容量压缩机噪声限定值正在考虑中。 表3 转子式压缩机噪声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o 2 o 3 5 3 5 5 o 5 0 7 o 7 o 1 2 声功率级d B ( A ) 6 36 66 8 7 27 4 表4 涡旋式压缩机噪声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0 2 0 3 5 3 5 5 0 5 0 7 0 7 0 1 2 声功率级d B ( A ) 6 06 26 46 87 0 裹5 活塞式压缩机噪声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o 2 o 3 5 3 5 5 o 5 o 7 o 7 o 1 2 声功率级d B ( A ) 6 1 6 3 6 66 97 2 5 3 5 振动 按6 6 1 规定的方法,转子式压缩机在其规定的各测量点测得的切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 变速压缩 机在名义值对应的转速下测试) 应不大于表6 规定的限值。 按6 6 2 规定的方法,涡旋式压缩机在其规定的各测量点测得的各个方向的峰一峰振幅值最大值 ( 变速压缩机在名义值对应的转速下测试) 应不大于表7 规定的限值。 按6 6 3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活塞式压缩机在其规定的各测量点测得的法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 ( 变速压缩机在名义值对应的转速下测试) 应不大于表8 规定的限值。 注:变容量压缩机振动限定值正在考虑中。 表6 转子式压缩机振动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0 2 0 3 5 3 5 5 0 5 O 7 0 7 0 1 2 切向最大振动加速度( 有效值) ( m s 2 ) 3 0 衰7 涡旋式压缩机振动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0 2 0 3 5 3 5 5 0 5 O 7 0 7 0 1 2 峰一峰振幅值p m 6 0 8 0 袭8 活塞式压缩机振动的限值 l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0 2 0 3 5 3 5 5 0 5 0 7 0 7 0 1 2 I法向最大振动加速度( 有效值) ( m s 2 ) 5 07 0 1 0 01 3 0 G B T2 6 1 8 1 2 0 1 0 5 3 6 压缩机壳体的气密性 按6 7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壳体( 含被固定在壳体上的密封零件) 不应渗漏。 5 3 7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 按6 8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整机残余水分含量应不大于表9 规定的限值。 表9 压缩机残余水分的限值 I气缸名义工作容积c m 3 2 0 2 0 3 5 3 5 5 0 5 0 7 0 7 0 1 2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m g i 0 01 5 02 0 02 5 03 0 0 5 3 8 整机内部杂质含量 按6 9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整机内部杂质含量应不大于表1 0 规定的限值。 注:变容量压缩机杂质含量限定值正在考虑中。 表1 0 压缩机杂质含量的限值 气缸名义工作容积e r a 32 0 2 O 3 5 3 5 5 0 5 0 7 0 7 0 1 2 活塞式 1 2 01 4 01 6 01 8 02 0 0 整机内部杂质含量m g 转子式和涡旋式 1 0 01 2 01 5 01 5 01 5 0 5 3 9 加速寿命试验 按6 1 0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制冷量及性能系数( C O P ) 的下降不应超过原实测值的5 ;噪声值 不应大于原实测值3d B ( A ) 。 5 3 1 0 起动耐久性试验 定速压缩机按6 1 1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不应出现下列故障: a ) 压缩机机械性损坏,试验压比无法维持; b ) 悬挂( 或支承) 弹簧损坏,引起噪声明显增加,或导致压缩机起动和停机时,出现撞击; c ) 压缩机内部出现电气短路或断路。 变速压缩机不适用于此条。 5 4 其他技术要求 5 4 1 压缩机成品应封入不低于大气压力的干燥氮气或空气( 露点温度在一3 5 以下) ,也可以采取 其他有效的密闭措施以防止大气中的潮气等污染物侵入。 5 4 2 压缩机通常应按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注油量注入冷冻机油。 5 4 3 压缩机壳体表面涂漆应均匀一致,不应有漏涂、划痕、锈斑等缺陷。 6 试验方法 6 1 试验条件 6 1 1 环境温度 除特殊要求外,一般试验的环境温度为2 5 1 0 。 6 1 2 被测压缩机周围应是正常使用状态,除对气流敏感的试验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其周围空气流速 应在1 0m s 以下,周围5 0 0m m 距离内不应有影响试验的冷热源。 6 1 3 试验用电源的电压波动值和频率波动值均不应大于1 ; 6 1 4 变速压缩机制冷量、性能系数、噪声、振动测试及各项试验时所用的变速控制装置可由压缩机厂 家提供或推荐。 6 1 5 测量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附有检定合格证,其型式和测量精度应符合表1 1 的规定。 表1 1一般试验仪器仪表的精度 G B T2 6 1 8 1 - - 2 0 1 0 仪表准确度 仪表分类仪表类型 用于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 用于出厂检验的必检项目 玻璃水银 温度测 温度计 ( 1 ) 量热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和制冷剂的进出口温度:k o 1 热电偶( 2 ) 压缩机吸气温度,流量节流装置前温度:5 :o 2 土1 量仪表 电阻温度计 ( 3 ) 其他温度:土o 2 温差计 压力测水银压力计( 1 ) 吸人压力( 绝对压力读数) 土1 不低于1 5 级 量仪表压力表( 2 ) 对高压侧制冷剂压力( 绝对压力读数) 土1 电工测 指示仪表 不低于o 5 级不低于1 级 量仪表 累积仪表不低于1 级 不低于1 级 噪声测精密声 1d B 量仪器级计等频率范围:2 0H z 1 25 0 0H z 振动测量仪器测振仪土0 5m s 2 质量测量仪器天平士1m g 土1m g 6 2 制冷量试验 按G B T5 7 7 3 - - 2 0 0 4 进行试验,其试验条件应符合表1 2 的规定。 表1 2 制冷量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排气压力M P a吸气压力M P a吸气温度阀前温度环境温度 标准工况 1 0 士0 0 34 5 士0 0 12 0 土0 22 2 士0 53 5 土1 夏季工况 1 0 士0 0 35 2 士0 0 12 5 0 Z 2 9 :L 0 53 5 士l 冬季工况1 1 5 士0 0 3 3 5 土0 0 1 1 0 士0 2 2 0 士0 53 5 士1 6 3 起动性能试验 带有全部电气附件的压缩机接人起动性能试验装置( 见图1 ) 。每次试验前其截流阀预先按6 1 1 调到适合的位置。将系统抽空并充人适量的制冷剂,打开均压阀,压缩机运转5r a i n 后,调整充入的制 冷剂量,使系统的平衡压力为6 5M P a 士0 5M P a ,关闭均压阀。 图1 起动性能试验装置 截流阍 G B T2 6 1 8 1 2 0 1 0 a )升电压起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1 0 6 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起动压缩机 3 次,每次起动进入工况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恢复到平衡压力; b ) 降电压起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0 8 5 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起动压缩机 3 次,每次起动进入工况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恢复到平衡压力。 注:电源变压器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试验时在压缩机上所浏得的闭路试验电压不少于试验电压的9 5 。 6 4 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测量 在按6 2 规定测定制冷量时,用功率表、安培表测定压缩机在该试验工况条件下运行时的输入功 率、工作电流值。 6 5 噪声试验 本标准采用G B T4 2 1 4 1 2 0 0 0 作为压缩机A 计权声功率级噪声水平的测定方法。 被测压缩机置于符合G B T4 2 1 4 1 2 0 0 0 中4 4 1 测试环境要求的场合。测试环境为半消声室, 压缩机应装上自身配用的减振垫( 不带固定螺栓) ,压缩机用非刚性连接管接入置于半消声室外的代用 制冷系统( 图2 为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 。 系统抽空并充入该压缩机适用的制冷剂,运转压缩机。调整排气压力使其稳定在1 0M P a 士 0 1M P a ,调整吸气压力使其稳定在4 5M P a + 0 0 5M P a ,并调整恒温控制水阀门,使回气温度同制冷 量试验中相同的吸气温度,系统进入稳定状态3 0m i n 。 系统稳定后,即可开始按G B T4 2 1 4 1 2 0 0 0 规定,测量各点的A 计权声压级噪声值,然后求出 测量表面平均A 计权声压级噪声值L 。,并计算出压缩机A 计权声功率级噪声值L ,。 恒温控制永髑 注;A 是回气温度测量点,A 与压缩机外壳之间的距离约为3 0e m 。 图2 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 G B T2 6 1 8 1 2 0 1 0 6 6 振动测量 在噪声测定后,维持压缩机和代用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不变,用测振仪测量规定点的振动加速度或 峰一峰振幅。转子式压缩机测量切向振动加速度,涡旋式压缩机测振幅,活塞式压缩机测法向振动加速度。 6 6 1 转子式压缩机的切向振动加速度测量点过圆柱形壳体的中心轴线和汽液分离器中心轴线 做一纵截面。该纵截面与壳体的圆柱面相交形成两条交线,在远离汽液分离器交线上取中心,和距中点 各为1 3 H 的两点,该三点为其测点。H 为转子式压缩机壳体的高度。 6 6 2 涡旋式压缩机的峰一峰振幅测量点测点必须在所有安装位置进行测量,并尽可能靠近安装 点。另外,在压缩机机壳或者机体上吸气和排气管接头处也应当进行测量。 测量方向在吸气和排气接头处,必须在三个方向正交方向上进行测量;在安装位置处,在三个方向 上进行测量。在吸气和排气接头处,一个方向必须平行于接头处的管道方向,剩余两个方向中的一个应 当描述接头处压缩机机体的切向运动,第三个方向根据正交要求来确定。如图3 所示。 所有安装点 的典型位置 图3 振动实验装置图( 典型的) 6 6 3 活塞式压缩机的法向振动加速度测量点在压缩机高度1 2 的位置截取横截面,在该横截面 上过中心点沿活塞运动方向做x 坐标,过中心点垂直x 坐标的方向做y 坐标,过横截面中心做该面的 垂线为z 坐标。三个坐标轴与压缩机外壳相交的三点为其测点。 6 7 压缩机壳体的气密性试验 压缩机壳体内充人不低于产品规格书规定的气密性试验压力的氮气或干燥空气( 露点一3 5 以 下) 后,浸入水槽中视检,持续1r a i n 。 6 8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试验 将未封入冷冻机油的压缩机置于恒温干燥箱内( 如果压缩机中已充人保护气体,则应将保护气体放 出,直到压力与环境压力相平衡) 。吸排气管同时接人水分测量装置,如图4 所示。干燥箱内温度调到 1 2 5 士5 ,为了缩短压缩机的加热时间,运行绕组通人适量的加热电流,使其绕组温度达到箱内温 度。在截止阀关闭的状态下,起动真空泵,当系统内绝对压力达到2 0 0P a 以下时,冷凝管放人冰桶 ( - - 7 0 ) 冷浴,然后逐渐打开截止阀,试验应持续4h ,4h 后系统内绝对压力不应超过5P a ,这时停机。 反之试验无效。 停机后,从装置上取下冷凝管,将其管口封好,当冷凝管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时读出( 或用分析天 平称出) 管中水的重量。 G B T2 6 1 8 1 2 0 1 0 注:冰桶内装半缸( 约1L ) 甲醇或酒精,然后放人干冰,保持其要求的温度。 图4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测试装置 6 9 整机内部杂质含量检测 6 9 1取所需面积孔隙度为5p m 过滤纸或孔径为5p m 的O 型混合纤维树脂微孔滤膜或5p m 粉末 烧结过滤片( 以下统一简称为过滤片) ,放人烘箱,加温到6 0 7 0 ,保持1 0r a i n ,过滤片从烘箱取出 后立即称重并记录过滤片质量( 可同时烘干若干片,取一片称一片) 。然后立即放人干燥皿内保存。 6 9 2 在净化室内将压缩机中的冷冻机油倒出,用已知质量的过滤片过滤,然后将带滤出物的滤片放 人清洁的汽油中浸泡足够的时间,以稀释过滤片吸附的冷冻机油,最后取出带滤出物的过滤片,待汽油 挥发后,放人烘箱加温到6 0 7 0 保持1 0r a i n 后,称重,此质量减去过滤片质量为油中杂质的 质量。 6 9 3 将不少于0 8L 已过滤的冲洗液( R 1 4 1 b ) 灌人压缩机壳体内密封好,将压缩机固定在图5 所示 的冲洗装置上,以每秒一转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1 0 转,逆时针方向旋转1 0 转,这样交替进行达 1 0 0s ,然后倒出冲洗液,用已知质量的干燥过滤片过滤。这样的冲洗过滤程序共进行3 次,不更换过滤 片。最后将带滤出物的滤片按6 9 2 的规定,放入清洁汽油中浸泡足够的时间,并烘干、称重。把从油 中和壳体清洗中收集到的杂质质量相加即为压缩机内部杂质含量。 6 9 4 整机由于结构限制,冲洗液及冷冻机油无法全部倒出的压缩机。可在生产现场( 外壳封闭前) 对 相应的待装配零件进行检测,但冷冻机油要按设计要求数量取样测试。 图5 压缩机内部冲洗装置 手 G B T2 6 1 8 1 2 0 1 0 6 1 0 加速寿命试验 6 1 0 1 定速压缩机加速寿命试验 将做完6 2 和6 5 试验的压缩机接人代用制冷系统( 参见图2 ) ,按表1 3 所示的条件进行10 0 0h 连续运行。如需要时,可采用强制通风冷却。加速寿命试验结束后,重新进行6 2 和6 5 的试验,试验 完应符合5 3 9 的技术要求。 表1 3 加速寿命试验工况 电源 排气压力M P a 吸气压力M P a排气温度 C 额定工作电压和频率 1 2 士0 23 5 土0 11 1 0 1 3 0 6 1 0 2 变速压缩机加速寿命试验 将做完6 2 和6 5 试验的变速压缩机接入代用制冷系统( 见图2 ) ,按产品规格书中记载的压力保 证范围中A 点的频率或转速及表1 3 加速寿命试验工况条件连续运行( 如图6 所示) 。如需要时,可采 用强制通风冷却。10 0 0h 后,重新进行6 2 和6 5 的试验,试验完应符合5 3 9 的要求。 注:A 点是压缩机在最大冷凝压力下最大转速时的点。 图6 变速压缩机压力保证图 6 1 1 起动耐久性试验方法 将压缩机接人起动耐久性试验装置( 见图7 ) ,将其抽空后,充人适量制冷剂,关闭均压阀,起动并运 行压缩机,调整截流阀,使排气压力稳定在1 0M P a 士0 1M P a ,调整吸气压力使其稳定4 5M P a 士 0 0 5M P a ,然后停机,试验前准备工作结束。压缩机按照自行设定的试验周期进行起动耐久性试验,但 在每个试验周期中,压缩机工作必须达到或超过上述的试验压比,然后停机,在压缩机重新起动前,机芯 与外壳之间的连接件应达到静止状态,系统内的压力应达到平衡( 可通过均压阀使系统压力快速乎衡) 。 试验一直连续进行6 0 00 0 0 次循环为止,或出现故障不能继续试验为止。试验期间,系统内的平衡压力 应保持稳定,发现其平衡压力降低时,应及时补充制冷剂,允许压缩机外部采用强制冷却,以避免试验期 间过热保护器动作。 图7 起动耐久性试验装置 截流阀 G B T2 6 1 8 1 2 0 1 0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1 标志 7 1 1 每台压缩机上应有耐久性铭牌固定在明显位置,铭牌的技术要求和标识内容应符合 G B4 7 0 6 1 7 2 0 1 0 的规定。 7 1 2 接线标志 铭牌上无接线标志的压缩机,在接线端子附近的壳体上或接线端子盖上应有耐久性接线标志。 7 2 包装和运输 压缩机包装应符合G B T1 0 1 9 - - 2 0 0 8 的有关规定,压缩机的包装和运输,可按订货合同的规定办 理。压缩机在包装箱内应固定可靠,并有防潮和防震措施。保证产品在正常运输装卸和保存时,不致损 坏和碰伤,包装箱外面应使用不褪色颜料标明下列内容: a ) 产品名称、型号; b ) 产品批号; c ) 净质量、毛质量; d ) 包装外形尺寸:长宽高( m r n X m m r a m ) ; e ) 制造厂名称; f ) 储运注意事项:如“小心轻放”、“向上”、“陷雨”等文字或符号。 7 3 贮存 7 3 1 产品应贮存在防雨、防漏、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并且周围不应有腐蚀气体存在。 7 3 2 压缩机只有在使用时,才允许拔出密封橡胶堵头,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出现堵头脱落或 松动。 A 1 检验规则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检验规则 G B T2 6 1 8 1 2 0 1 0 A 1 1 出厂检验 A 1 1 1 凡提出交货的压缩机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必检项目和抽检项目。 A 1 1 1 1 出厂检验的必检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A 1 所示的1 4 项。 A 1 1 1 2 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A 1 所示的5 1 3 项。 A 1 1 2 出厂检验抽样方案,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A 1 1 3 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中的安全部分的抽样方案按G B4 7 0 6 1 7 的有关规定,其余项目的抽样 方案,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A 1 2 型式检验 压缩机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 )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 时隔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A 1 2 1 型式检验应包括表A 1 中除1 、3 、4 项以外所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 A 1 2 2 型式检验样品总数为8 台,其中,l 台为开盖的样品,供结构检验用。1 台为由制造厂单独制 备的堵转样品,供堵转试验用。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及不合格分类见表A 2 的规定,型式检验所采用的抽样方案,判别水平、 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见表A 3 的规定。 第一次抽样的2 台样品完成性能试验后,任选其中1 台进行安全试验( 即致命缺陷试验项目的测 试) 。在安全试验中,若出现1 台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表A 1 检验内容一览表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 G B4 7 0 6 1 7 本标准 G B4 7 0 6 1 7 本标准 1 冷态电气强度 1 6 童1 6 童 2 制冷量的代替试验参照5 3 1 自定白定 3 生产线壳体气密试验 参照5 3 6 自定自定 4 外观要求 5 4 3 视检 接地措施( 非直接连接 52 7 啬2 7 童 不需要) 6 防触电保护 8 童 8 童 7 泄漏电流 1 6 童 1 6 童 8 制冷量 5 3 16 2 9 起动性能试验 5 3 26 3 l O 工作电流 5 3 36 4 G B T2 6 1 8 卜一2 0 1 0 表A 1 ( 续)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 G B4 7 0 6 1 7 本标准 G B4 7 0 6 1 7本标准 1 1 噪声 5 3 46 5 1 2 振动 5 3 56 6 1 3 壳体气密性 5 3 66 7 1 4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 5 3 76 8 1 5 整机内部杂质含量 5 3 86 9 1 6 潮态电气强度1 5 章、1 6 童1 5 章、1 6 章 1 7 非正常工作 1 9 童1 9 宣 2 1 章3 2 章( 其附录B ( 替代G B4 7 0 6 1 j2 1 章3 2 章( 其附录B ( 替代G B4 7 0 6 1 7 1 8 其他的安全试验 中2 2 7 不适用) 中2 2 7 ) 中2 2 7 不适用) 中2 2 7 ) 1 9 加速寿命试验 5 3 9 6 1 0 2 0 起动耐久性试验 5 3 1 06 1 1 表A 2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及不合格分类表 不合格性质 检验项目 致命缺陷B 类不合格c 类不合格 冷态电气强度 接地措施( 非直接连接不需要) 制冷量的代替试验 壳体气密性 外观要求 防触电保护 泄漏电流 制冷量 起动性能试验 工作电流 噪声 振动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 整机内部杂质含量 潮态电气强度 连续过载试验 最终断开试验 转子堵转试验 机械强度试验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穿通绝缘距离 耐热、耐燃、耐漏电的起痕 其他的安全检验 加速寿命试验 起动耐久性 1 2 衰A 3 型式检验判定 G B T2 6 1 8 卜一2 0 1 0 不合格质量水平 抽样方案 判别水平样本大小B 类不合格R Q L = 8 0c 类不合格R Q L = 1 0 0 二次抽样 A c R e A cR e 第一次 n l 一2 O 2 O3 第二次”2 2 1 2 34 A 1 2 3 抽样的样品分组检验方案( 见图A 1 ) 。 A 1 2 4 型式检验的样品除1 台开盖样品和1 台堵转样品外,均应从交货产品中随机抽取。 A 1 3 验收 订贷方有权检查产品质量。交货时,订货方案按出厂检验项目验收,根据订货方的要求,供货方应 提供型式检验报告。验收的质量指标和抽样方案由制造厂同订货方共同商定。如订贷方对产品质量有 怀疑时,可由双方商定增加型式检验中的部分试验项目或全部试验项目。如仍有争议,则由法定质量监 督部门进行仲裁。 压缩机制造厂应保证从发货之日起1 8 个月内,在用户遵守产品规格书所示各项规定的条件下,对 产品因制造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负责更换。 注:检验顺序可参考此图的检验顺序进行。 图A 1型式检验的分组检验方案图 G B T2 6 1 8 1 2 0 1 0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家用和类似用途C 0 2 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的压力安全要求 B 1 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