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与应试技巧.ppt_第1页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与应试技巧.ppt_第2页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与应试技巧.ppt_第3页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与应试技巧.ppt_第4页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与应试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复习与应考技巧,语文试卷剖析: 今年考查内容仍为“语文积累”、“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 试卷由三大板块构成: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阅读 写作,如何突破“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 这一部分约35分,其中,古诗文的默写约10分,考查范围均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优秀诗文50篇中,因此,只要将这16篇古文,34首古诗烂熟于胸,即可拿高分,甚至满分,无论是古诗还是古文,考查的都是名句,对古诗的要求,不仅要会默整首,还要应对“空前绝后”式的默写题型,近年来淡化了理解性默写(即根据情景提示默写出相应的诗句)。,其他综合运用题 这类题约25分,考题形式灵活,范围也很广。其中名著知识的考查仍在4分左右,内容将在朝花夕拾 水浒西游记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童年这八部著作之中。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如何复习这八本书呢?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可与同学分工合作,每人梳理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然后交流成果,资源共享,也可让家人帮助整理。,怎样整理名著考查点呢? 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以名称、作者、国籍、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阅读心得等方面列表分析,这样既可对名著有了整体理性的认识,又可把握作品中的细节。还要了解命题方向,有所侧重,这类考题考查的目的就是看你是否读过,不会设置过难过细的题目,复习的重心应放在类似于文学常识和耳熟能详的情节上。,近四年来考题透视 06年是四选一,即在繁星春水、水浒、格列弗游记、名人传选一篇做个读书卡片。07年考查西游记。08年没考名著。09年是格里夫游记和名人传。10年考纲新增两部名著朝花夕拾童年,当年就考了童年,还考查了水浒。今年又将名人传换成了伊索寓言,因此,我以为伊索寓言和朝花夕拾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综合运用的其他考查内容 这部分内容也要分类整理,近几年的考生考查范围有名著,也有非名著,只要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适合考查学生,因此我们不要在具体篇目上纠缠,而是将课内涉及到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复习重点。,常见的有调查实践类: 如走进社区、读书活动,主题班会,专题板报、墙报、校园文化活动,爱心行动等,针对这类考题,考生要做到处处留心,注重实践,准确表达,敢于创新。如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要做到“三有”,即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 训练时注意规范答题,避免因不规范而白白丢分的低级错误。,如何突破阅读 现状:阅读分为两类三篇,即两篇现代文阅读和一篇文言文阅读。它是语文卷中和作文并重的一类考查题。两篇现代文约40分,一篇文言文约为15分。近年来,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范围主要是记叙类、说明类和议论类的文章,我们安徽省对记叙类的文章的考查尤感兴趣,每年必考,说明文和议论文有时交替出现。 注意: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大多能在原文中找到,因为命题者就是根据文章内容确定答案后,再拟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所以尽量用原文回答。,我给考纲的这类考查点归为四类: 1、感知类,即整体把握大意,筛选重要信息,理清思路,把握内容,理清线索,划分结构,归纳层意、段意、中心。 2、分析类,有语言分析,写作手法的分析,表达方式的分析,修辞方法的分析,说明方法的分析,议论方法的分析等。 3、鉴赏类,有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4、开放类,主要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此类题型往往没有统一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历年来都有失分现象,主要是没有联系自己的体验或脱离文本另起炉灶所致。 大家要关注考纲第1页的这么一句话“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句话给我们透露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材料或考题中,当然传统的经典的东西永远不过时,也可以理解为“富有时代气息”。,文言文考查形式在寻求变化 文言文阅读有考一个片段(或一篇)的,这类阅读段一定在十六篇必背文言文之中;有考两篇文言片段比较阅读的,其中一篇在十六篇之中,另一篇在十六篇之外,但在初中阶段所学课文之内。因此,考生除了将十六篇古文烂熟于胸外,还要兼顾复习课文中的其他文言文。因为课外浅易文言文的难易度不好控制,命题者选择起来有困难,他要兼顾舆论的压力。另外,将诗、文进行比较阅读,虽说2009年尝试比较成功,但很难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实词、虚词去比较。,就今年考纲给的三篇例文来看,有两篇是比较阅读,这是不是个信号呢?难说。我个人倒是倾向于单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因为命题专家也在回避大家追求的热点,追求既在要求之中,又要跳出预料之外,考纲例文未必值得迷信。 文言文考查点 主要有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解说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初步领悟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比较阅读中,比较两文的异同点等也是考查点。,如何突破写作 写作约占中考语文试卷分值的40%(其中卷面3%),近年来分值一直稳定在55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回顾近五年的我省中考作文题 明确近年来我省中考作文题的变化趋势 05、06年是材料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这种材料作文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的写作训练形式。,对于所给材料,一定要明确其内涵,找准方向,作文就成功了一半。06年的作文,考生只要围绕材料中的提示语来思考即可。在文体的选择上,余地较大。如写记叙文,可通过人物事件的变化,揭示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这一道理,使主题更加突出;写议论文,要在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中得出观点;写抒情散文时,要注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充实文章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做到“符合文体要求”。,2007年:“我们的心近了”,2008年:“我在_中得到快乐”,2009年:“师生之间”,2010年: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请以“不会变的是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综观近五年来的中考作文的题目变化总体趋势可以概括为: 话题作文渐渐淡出人们视线,材料作文也不受宠,命题、半命题作文回归,外省选题作文亦有趋势。在作文要求方面都重视考生的生活阅历,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认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体现了作文与做人的结合。,中考作文中常见的几种失误 审题不严 如08年的半命题作文要求是,只能从五个备选(生活、阅读、倾听、帮助别人、做实验)中选取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且要求用着重号标明。可是有些考生偏偏视而不见,自己拟一个词语来补充题目,这就不符合题目要求。还有的对于题目没有能抠住“题眼”,没有注意到题目中关键词“我”、“快乐” ,结果出现了偏差,有的考生写“我们”而不是“我”,更有甚者写与“我”根本无关的人和事,这就不能很好的抓住主题。,有的同学在选材中写了一些与主题毫无关系的事,如写母爱,而阅卷老师却丝毫没有从文章中感受“我”从中得到快乐。09年作文“师生之间” 如单纯写老师如何关心学生、耐心教育等,不能体现“之间”,明显是审题不严,出现偏题现象! 喜欢套用考前准备的作文。有的家长喜欢在中考前让孩子背一些范文,而学生食而不化,不知变通。如08年的中考作文就出现了在选材上盲目追求热点:奥运会、雪灾、汶川地震等。写“我在_中得到快乐”,一些考生的材料写的是汶川地震,在文中花大量的笔墨描写汶川地震的惨烈,然后结尾部分写自己捐款,在捐款中得到快乐,殊不知本末倒置,“痛苦”多而“快乐”少,还有“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的嫌疑。,喜欢引用现成的阅读材料。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有的考生直接引用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的材料,还有一些考生引用二手材料的,整篇文章主体就是转述一个故事。这种现象比较严重,似乎一个故事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自己的文章了,这类作文扣分很厉害。 有的就把直接引用试卷中的材料的文章按残篇或抄袭类的文章来处理,尽管材料很不错,但不会被原谅,那样单作文就会被扣掉几十分 。,文体不清 近年来中考作文淡化文体,一般表述为“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个性,然而有的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抓不住文体,随意下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明明在记叙一件事,可笔锋一转,却大篇幅的议论,出现前部分是记叙文,后半部分是议论文,写成的文章“四不像”,文体特征不鲜明。切不可把“文体不限”变成“文体不清”。,考前的作文复习注意事项 1、尝试各种文体,做到心中有底。 有的同学只喜欢写某一种文体,而对其他文体不感兴趣。就初中生来说,平时写得最多的无疑是记叙文,但中考作文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写成记叙文。如果勉强写成记叙文,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要是万一指定某种你很少写的文体,岂不全盘皆输?况且,能够比较熟练地驾驭各种文体,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因此,在中考作文复习时,应加强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尤其对自己怕写的文体更要多写多练。,2、搜集、整理、丰富写作素材。 通过几年的阅读,学生在阅读量上收获颇丰,但要真正用好这些材料,让这些材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复习阶段归纳整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梳理归纳课内材料;对以前的自己的写作材料进行整理回顾;分类搜集整理一些课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等。 3、写真事、抒真情。 作为考试作文,在形式上追求一点“色彩”是必要的。在形式上讲究一点技巧,会给人的耳目以新鲜感,从而占据一定的优势。,在作文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要在以下几方面下点功夫: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使作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精心锤炼开头、结尾,使之成为“凤头”、“豹尾”;给作文一个亮丽的“包装”,如文前写题记、文中拟小标题、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等形式。这些方面的技巧,都要建立在作文材料丰富、写作手法使用得当的基础上,要根据内容,理性思考,做合理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