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高频主题新整合主题5西学东渐_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x_第1页
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高频主题新整合主题5西学东渐_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x_第2页
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高频主题新整合主题5西学东渐_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x_第3页
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高频主题新整合主题5西学东渐_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x_第4页
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高频主题新整合主题5西学东渐_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号角声中,匆忙间搭起了西学的舞台,促进了中国工业、军事、外交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识到制度革新的重要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昙花一现。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显示出中国政治文化的新趋向。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大好时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3-,一,二,三,四,一、西学东渐“雾里看花” 1.含义:“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欧洲学术思想的传入。 2.过程 (1)明末清初,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技术方面,包括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 (2)晚清民初,西方人通过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学习西学,主要关注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等。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他们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改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进入民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公开主张以西方文化来取代传统的封建文化。,-4-,一,二,三,四,3.影响 (1)学术上: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 (2)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3)政治上: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等制度和思想,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社会上: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5-,一,二,三,四,(5)经济上: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6)日常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影、广播等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形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6-,一,二,三,四,二、体用之争“移花接木” 1.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以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基础,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7-,一,二,三,四,2.体用之争:所谓“体用之争”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8-,一,二,三,四,三、维新思想“残花留香”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在文化的许多问题上进行了尖锐、激烈的论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二是民权平等与三纲五常之争,三是改革教育制度之争。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的思想论战推动了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次论战,是作为新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思想文化提出挑战。在论战中,维新派以进化论批判“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以民权观念批判“君权至上”的封建专制思想,并阐明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道理。经过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9-,一,二,三,四,四、从民主共和到“以俄为师”“新芽绽放”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 (1)提出和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再次提出:由“军法之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富强、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的政治思想。,-10-,一,二,三,四,(2)内容: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然后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训练、协助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并直接选举县级官员;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即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有一半的省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 (3)评价:孙中山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思想,是实践“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理论以实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宪政民主的根本方略,也是针对近代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渐进式(量变)与激进式(质变)相结合的宪政建设模式,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11-,一,二,三,四,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12-,一,二,三,四,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影响 (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 (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 (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3-,1,2,3,4,5,1.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 ) A.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使国人反侵略意识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答案,解析,-14-,1,2,3,4,5,2.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答案,解析,-15-,1,2,3,4,5,3.(2018四川广安、眉山一模)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答案,解析,-16-,1,2,3,4,5,4.(2018广东深圳一模)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