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读李白,李白诗意象众多,尤以雄奇阔大恢宏的物象为主。李白诗善用夸张,在其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出现的夸张修辞手法就有1000余处。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显著的特点,他善于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制造离奇的意象,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夸张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作用于诗歌,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审美特质便是壮美,此壮美兼具外在事物壮观雄伟的自然美和创作主体开阔雄浑的心境美。李白的诗歌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巧妙的应用夸张艺术,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纵观李白的夸张修辞,其夸张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李白诗歌中比喻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 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之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二)对比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层层铺垫,使夸张有形可籍的手法,即对比式夸张。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自然炉火纯青,并且更加凝练。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三)李白诗歌中数字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独不见) “颜公三十万,尽付酒家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崔侍卿)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胡关饶风沙)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白。想象,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再加上诗人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他的感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诗人正是借助于想象来抒发这种强烈的情感的,因为想象是放飞情感的翅膀。于是李白诗歌中的想象是变幼莫测的,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短暂浓缩于一天之中,可谓想象大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江苏省高考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2008年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7、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2010年北京卷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滁州市明光市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发行哈尔滨市阿城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国家管网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亳州市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农发行临汾市隰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工业城市课件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辆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销售公司运输领域的市场需求与应用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流通产业链协同研究报告
- 2025年风力发电场碳足迹评估与减排技术进展报告
- 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应用对物流行业成本节约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报告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手倒立前滚翻》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