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1页
荔枝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2页
荔枝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3页
荔枝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i na Tr opi c a l Agr i cul t ur e 荔枝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 胡 卓 炎, 余 小 林 余恺 陈厚 彬 吴 振先 ,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食品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摘要 :本文对荔枝加 工研 究的现状进行 了分析 ,并就荔枝产业从加工的角度对荔枝加 工 原 料 、 加 工 技 术 和 产 品 市 场 开 拓 提 出 一 些 看 法 。 荔枝 ( L i t c h i c h i n e n s i s S o n n ) 为热带亚热带水果 , 属于无患子科 ,原产于 中国。由于荔枝种植 产业在 中国 广东、广西 、福建等南方省份 发展迅速 ,种植 面积及产 量大幅度增加,但荔枝采收季节集中,贮藏时间短 ,保 鲜难度大,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 ( 袁沛元,2 0 0 5 ;葛邦 国,2 0 0 8 )。因此 ,发展荔枝加工技术对于提高荔枝产 业的整体效益、增加果农收入均有重要意义 。 目前荔枝的主要加工产品包括荔枝干 、荔枝罐 头 、荔枝 汁与荔枝酒 等 。本 文就荔枝 产业从 加工 的角 度 ,对荔枝 加工原料 、加工技术和产品市场开拓提 出一 些看法 ,旨在为荔枝产业 的发展提供 一定 的参考。 一 、荔枝加工技术现状与发展 ( 一 ) 干制加工 荔 枝 干 制方 法 包 括 日晒 和人 工 烘 焙 干 制 两 种 方 法 ,生产上 目前利用连续或半连续式 干燥设备进行荔枝 干制 。由于荔枝果实的结构属性限制 了果 肉水分转移 , 干制时间长。传统荔枝干水分含量一般在2 5 左 右 ,成 品率低,口感不理想 ,市场竞争力低。半干型荔枝干可 以改善口感但产品不耐贮藏。因此,如何提高干制效 率 ,改善产 品质量和保藏性 ,提高市场竞争力 ,是 目前 荔枝 干制加工的方向。 蔡长河等人 ( 2 0 0 3 ,2 0 0 7)研究半 干型荔 枝干加 工与贮藏性 ,包 括荔枝干加工过程果 肉糖分的变化与褐 变,半干型荔枝干的香气成分 ,半干型荔枝干在不同温 度和包装 下贮藏 的非 酶褐变 动力学 ,真空包 装 与否对 色泽变化 和5 一 H MF 积累的影响。在常温下贮 藏超过4 个 月 ,从色泽上考虑 ,半干型荔枝干的商品价值将降低。 红外线真空干燥 、微波干燥 、低温吸附干燥 、低温 真空干燥 、冷冻真空干燥技术等在荔枝 干加工 中的应用 研究已见报道 。 李长友 等人 ( 2 0 0 2 )研 究 了荔枝 的红外线 负压干 燥 ,徐凤英等人 ( 2 0 0 9) 研究 了荔枝在不 同红外辐射源 下真空干燥优化试验和荔枝真空远红外辐射过热干燥的 特性 。 在荔枝 干燥 过程 中应 用微波 技术 ,荔枝在微 波辐 射作用下 ,内部水分迅速汽化形成蒸汽压力 ,驱动水分 从荔枝中排除。由于干燥初期,荔枝含水量高,微波加 热速度快 ,在荔枝内部形成较强蒸汽压 ,容易导致果壳 破裂 。而微波快速加热的特性也容易造成荔枝糖分 的损 失 和果 肉过度干燥 ,因此微波干燥荔枝一般采用 间歇干 燥工艺进行 ,通过 回湿保证荔枝干产 品品质 ( 陈燕等 , 2 0 0 4)。罗树灿等 ( 2 0 0 6 )采用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相 结合 的工艺制作荔枝干 ,其研究得 出的工艺条件为 :采 用7 0 的热风干燥 至5 0 的水分含量后 ,再用4 8 0 W的微 波平均功率 、2 4 0 g k W的处理量进行微波干燥 , 微 波干 燥过程采用间歇加热方式进行 ,干燥至2 5 水分含量 。 低温吸附干燥是以水分浓度差作为传质推动力的新 型干燥工艺,综合运用了吸附除湿和冷冻除湿技术,提 供低温低露 点的气流对热敏性食 品进行低温脱水分离。 丁静等 ( 2 0 0 2) 对荔枝采用低温 吸附干燥 的特性进行 了 研究 ,得 到了荔枝低温吸附干燥 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 当荔 枝含水量在3 0 以上 时 ,干燥处于恒速干燥阶段 ; 当含水量降至3 0 以下时,为降速干燥阶段,此时耗时 最长 ,耗能最大 。荔枝低温吸附干燥 最佳干燥工艺为 : 干燥 风温度为4 5 ,风速为 1 8 6 m s( 风量 3 0 0 m 3 h ), 相对湿度为 1 0 。 张颜民等 ( 1 9 9 8)采用冷冻升华干燥工艺分别对 荔枝 整果及 果 肉进行冻干试验 ,把经预冻至一 3 0 C 的荔 基金项 目:农业部9 4 8 项 目 术体 系 ( n y c y t x 一 3 2 0 7 )。 作者简介:胡卓炎,教授 , ( 2 0 0 6 一 G 3 1 )、农 业部公 益性行 业( 农业) 专项 ( n y h y z x O 7 - 0 3 1 )和 国家荔枝 产业技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E ma i l : z y h u 8 8 g ma i l c o m。 37 2 0 1 O 4 |慧第 3 s 期 中圉稿带程业 Chi na Tr opi c a l A gr i cu l t ur e 枝整果和果肉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加热 ,最高加热温度不 超过5 0 C 。研究结果认为 ,由于果膜对荔枝果 肉以及果 核内部水分迁移具有很强的抑制力 ,并且从成本角度考 虑,真空冷冻干燥不适于整果冻干 ;而荔枝果肉经真空 冷冻干燥后 ,鲜果 肉原有的形状 、颜色 、气味、味道等 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并且较大程度地保留了荔枝的营 养成分。李远志等 ( 2 0 0 3 ) 研究冷冻升华干燥荔枝果肉 工艺后认为,预冻时间控制在2 5 5时左右,产品的复 水性及复水后感官较好。冷冻升华干燥需要设备投入 , 产品成本高 。由于没有烘晒过程形成美 拉德反应产物 , 食用方式与传统荔枝干不同,一般认为其功能性比不上 传统荔枝干。 ( 二 ) 荔枝罐头 荔枝罐头是荔枝加工的第二大产品,年最大加工 量约为2 5 万吨左右 ( 相 当于处理鲜果约45 万吨 ), 主要产地是福建省漳州市 ,其荔枝罐头出 口量 占全国的 5 5 。荔枝罐头对产地消费者吸引力不大 ,主要出口 国外 。2 0 0 8 年受金融危机影 响,广西及福建的荔枝罐头 加工量显著减少 。 罐头加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一是传统工艺生产的荔 枝罐头的质地颜色等 已不能满足现代 消费者的要求 ;另 一 个问题是目前荔枝罐头加工中原料处理以人工操作为 主 ,属劳动密集型操作 。缺乏去皮机械设备 ,人工去皮 效率低,是荔枝罐头加工的瓶颈。 传统工艺的巴氏杀菌是通过使用蒸汽或热水作为 热源对糖水荔枝罐头进行加热杀菌 ,升温时间长 ,导致 糖水荔枝罐头出现果肉过度软烂 ,果肉红变,成品罐头 汤汁混浊等现象。荔枝罐头加工的另一难题是荔枝罐头 在加热杀菌后和贮藏 过程 中出现变色 的现象。为了提高 荔枝罐头的品质 ,研究者开始研究使用杀菌新技术替代 荔枝罐头传统热杀菌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使用 微波加热技术和超高压加工技术对荔枝罐头进行杀菌处 理 。 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果子食 品厂开展荔枝罐头杀菌 过程应用微波技术的研究。微波加热升温速率是常规杀 菌升温速率 的4 4 倍 ( 余 恺 ,2 0 0 6)。应用 隧道式微 波 杀菌设备 ,结合无菌封罐技术对糖水荔枝罐头进行排气 杀菌封罐处理 ( 余恺等,2 0 0 8 ;陈昌实等,2 0 0 5 ),荔 枝罐头在隧道式微波杀菌生产线中运行,然后在无菌间 进行封罐后分段冷却 ,降低了荔枝罐头的受热强度,因 而提高了荔枝罐头的品质。 超高 压加 工技 术 是利 用 1 O O MP a 以上 的非常 规 高 压,利用微生物在高压下死亡 ,蛋白质凝结,使酶活性 失活引起代谢紊乱,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目的。在研 3 8 啦强穗带农业 2 l4 薄第3 5 龋 究的超高压处理范围内 ( 1 0 0 6 0 0 MP a ),引起荔枝果 肉褐 变和软化 的果胶 甲基 酯酶 、过 氧化物 酶 ( 李艳霞 等,2 0 0 5 )和多酚氧化酶 ( P h u n c h a i s r i ,2 0 0 5 )的活性 无法完全被钝化。这一难题是超高压技术在荔枝加工应 用 中的阻碍。 ( 三 ) 荔枝果汁 荔 枝通过 去皮 、去核 、压 榨 、过滤 、杀菌 、浓缩 等工序制得荔枝原汁或浓缩汁,进一步开发荔枝混合 果汁产品,是荔枝深加工的主要途径之一 ( 余恺等, 2 0 1 0)。 大宗水果如苹果 、柑橘等 ,其果汁是主要加工 品。但荔枝汁存在煮熟味、褐变、沉淀等问题。而且荔 枝的非热杀菌等新工艺技术尚在研究中,前几年果汁市 场的信任危机、荔枝的 “ 热气”等问题也对荔枝果汁产 业存在影响。 南非 、泰国、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有荔枝汁 加工生产 ( 方祖达 ,1 9 9 1 ;吴明昌 ,1 9 9 3 ),品牌包括 “ C l o v e r ” 和 “ C e r e s” ( 南非 )、 “ D o l e ”等。南非 主要发展荔枝果汁加工 ,有多个大型企业和品牌参与 , 产品主要为荔枝与苹果或梨或葡萄汁等混合成1 0 0 果 汁。去皮去核操作均由机械完成,与国内的设备比较, 设备结构紧凑 ,去皮后不需人工挑选而直接进入去皮核 分离和打浆榨汁步骤 ,节省空间和人力。 国内近年 已有多个企业包括广西北海果香 园、福建 贝奇 、广东高州源丰等企业开始研发荔枝汁。广东农机 研究所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科技经费支持下,研发出荔枝 去皮去核榨汁设备 ( 张林泉,2 0 0 5)。该设备 目前在荔 枝酒用原料果汁的榨取中应用效果较好,但在果汁企业 应用上仍需解决去皮率低、果汁污染等问题。目前,广 西北海果香园正在研发和改进去皮设备 。 荔枝汁生产中存在因加热产生 “ 煮熟味”,贮藏 过程发生褐变和沉淀 问题。技术层面上 ,需要研究非热 加工杀 菌新工艺 以及膜过 滤等技术 ,以克服荔枝 汁 的 变色、变味问题。同时研制荔枝混合果汁和果汁饮料产 品 ,克服荔枝果汁风味单一等 问题。 华南农业大学在荔枝果汁的加工特性、褐变 、沉 淀、杀菌等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陈穗等 ( 2 0 0 1 ) 尝试使用 聚砜 中空纤维膜对 荔枝 汁进 行超滤处理 ,可 使果汁达到澄清透明的效果,无混浊现象 ,较好地保 持 了原汁 的营养成分 和风味 。陈文文等 ( 2 0 0 8)研究 了荔枝果 汁贮 藏发生 的非 酶褐变与5 一 HMF 的关 系 ,朱 阳 ( 2 0 0 9)研究 了荔枝 果汁贮藏 过程沉淀 问题 ,徐和 礼 ( 2 0 0 9 )研究荔枝的香气成分,吴奕渠 ( 2 0 0 9)研 究了荔枝汁微波加热对酸土脂肪芽孢杆菌的致死作用。 Chi na Tr opi c a l Agr i c ul t ur e 此外 ,福建农业大学赵剪 ( 2 0 0 8 )研究 了P E F 、冷冻浓 缩荔枝汁感官评定及品质动力学 ,华中农业大学郝菊芳 ( 2 0 0 8 )对荔枝汁加工中营养和典型香气成分的变化进 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工作 丰富了荔枝果汁加工技术数据 库,为荔枝果汁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支撑。 ( 四 ) 荔枝酒 目前我 国果酒年产量大约3 0 万吨 ,其中葡萄酒2 O 万 吨,苹果酒7 5 万吨,其余2 5 万吨果酒有3 0 多种水果品 种 ,平均不到0 1 万 吨。因此 ,要 培育荔 枝酒市场 ,达 到年产 1 万吨以上的规模 ,需要较长 的时间。而且荔 枝 酒的风味与品质仍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 十五 ”以来 ,广 东省 、广州市 等政府 部 门分 别 投入科研经费 ,设立重点攻关项 目或粤港招标项 目,支 持华南理 工大学 、华 南农业 大学 、广东省农 科 院以及 从化顺畅源、惠来帝农酒业等企业进行荔枝酒的加工技 术研发 。研究 内容包括发 酵菌种和发酵工艺 ( 杨幼慧 , 2 0 0 4)、发酵控制 ( 钟秋平 ,2 0 0 4 ;边金勇 ,2 0 0 6 ;张 斌 ,2 0 0 8)、脉 冲电场新技 术应用 ( 张斌 , 2 0 0 7)、 香气成分 ( 许喜林,2 0 0 9 ;肖利民,2 0 0 9) 等。 ( 五 ) 速冻荔枝 广东荔枝贮藏协作组 ( 1 9 7 5 )在 植物学报发表 的 “ 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 的研究” 中 ,提 出了用2 亚硫 酸氢钠+ 1 O 柠檬 酸+ 2 食盐 的水 溶液浸果处理 , 可以减少速冻荔枝解冻后果皮出现的褐变。后期的研究 工作是建立在此基础上 ,提 出一些工艺上 的改进 ( 林 志 民 ,2 0 0 0 ;彭坚 ,2 0 0 2 ;郭忠春 ,2 0 0 4),以及探讨无 硫处理护色的技术,但 目前进展不大。 ( 六 ) 荔枝功能成分 荔枝加工后通常剩余 的荔枝壳和荔枝核都被废 弃,但目前已有关于荔枝壳和荔枝核的功能成分的提取 或分离的研究报导。 荔枝壳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酚类和多 糖类物质 ,使用乙醇提取荔枝壳中粗黄酮 、酚酸和水溶 性多糖等活性成分效果较好。荔枝壳用酸性水提取液提 取荔枝壳红色素,具有天然色素的特点,安全,对人体 无毒 ,对光 、热、常用添加剂 等都有 良好的稳定性 ( 张 前军等,2 0 0 0 ;何战胜等,2 0 0 2)。 荔枝 核 中含 有 多糖 、淀 粉 、皂 甙 、鞣 质 、氨 基 酸、脂肪酸、挥发油、聚合花色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 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荔枝核可作中药入药,我国传统中 医认 为 ,荔枝核性 味甘 、微苦 ,温 ,归肝、肾经 ,具有 温中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荔枝核具 有降血糖 、防治糖尿病、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护 肝等作用 ( 沈文耀等 ,1 9 8 6 ;邝丽霞等,1 9 9 7 ;肖柳英 等,2 0 0 4 ) 。荔枝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亚硝胺 合成具有阻断作用,同时能有效清除亚硝酸根离子 ( 刘 爱 文等 ,2 0 0 3)。荔枝 核在 临床 上主要用 于治疗糖尿 病 ,目前制成的药物有荔枝核浸膏片、荔枝核散,还可 以制成茶饮用 ( 陈定奔 ,2 0 0 4)。 近年荔枝功能成分 的研究又趋 活跃 ( 王燕等 , 2 0 0 9 )。日 本学者J u n e t s u O g a s a w a r a ,J u n N i s h i h i r a 等人 ( 2 0 0 9 )在国际刊物发表了有关来源于荔枝 的小分子酚 类物质 0 1 i g o n o l ( 奥力高乐) 具 有抗 氧化 、抗衰老 、通血 管、降脂减肥等功能的文章,文中认为O l i g o n o l 在人体 内的吸收率比一般的大分子多酚提高了5 倍以上,能发 挥很强的抗 氧化能力 。日本 阿明诺公司经过反复实验 , 终于成功地使用新技术稳定了小分子化多酚,取得了国 际专 利 ,并 成功开 发 “ 奥力 高乐 ”商业 产 品 ,备受关 注。蒋跃明等 ( 2 0 0 9 ) 应用超声、高压提取荔枝果皮的 多酚类物质。上述研究成果对荔枝功能性 的正面宣传 , 促进荔枝产品消费有很好的作用。 二 、问题与展望 荔枝加工研究滞后于荔枝采前生产和采后保鲜研 究 ,主要表现在 :一是加工期短 ,荔枝加工前处理效率 低 ,限制规模化生产 ,加工量少 ,每年加工鲜果约 1 5 2 0 万吨 ,仅 占中国荔枝 产量的 1 0 1 5 ;二是加工企 业规模 小 ,尤其是荔枝干加工更是分散在千家万户 ;三 是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产品以传统荔枝干、荔枝罐头为 主;四是传统加工工艺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需 要 ;五是市场开拓不足 ,产加销脱节 。荔枝混合果汁市 场需要 推动 。 造成荔枝加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 技术制约、资金不足、市场推动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 是 由荔枝产业 的特性决定 的。一是前期加工方面科研投 入不足 ,技术累计 不够 ;二是荔枝生产和加工产 品原料 成本高,只有在荔枝鲜销困难时才会用于加工,加工原 料来源不稳定 ,与其他水果加工产 品相 比市场竞争力不 强;三是荔枝成熟期集中,且不耐贮藏,加工企业不能 周年生产 ,生产时间只有 1 2 个月 ;四是荔枝 的理化性 质对加工工艺要求 高;五是品牌企业参与不足 。这些因 素都限制了荔枝加工业的发展壮大。 从荔枝产业的角度考虑,应加大加快加工方面的研 究投入 ,包括人力 、物力 以及政府政策配套 。 从加工的角度考虑,要求荔枝种植者解决加工原料 供应的数量、价格和供应期问题。数量上要求年供应量 总体稳定,价格上要求加工与鲜销品种有所区别,应向 大宗水果的苹果 、柑橘加工原料价格靠近,同时要延长 原料供应期。这就要考虑加工品种的高产低成本栽培技 3 9 2 1 蘸l繁3 嚣 勰 置播带农业 Chi na Tr opi c a l Agr i c ul t ur e 术,减少单位原料的种植成本 ,从育种的角度需要改良 和培育高产稳产 、成熟期长的加工品种。 从加工技术的角度,需要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 化。如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罐装技术、冻结浓缩技术、 膜过滤技术在荔枝果汁 、果酒加工 中的应用和产业化 , 解决果 汁风味异化 、褐 变、沉淀问题。 从终端产品市场开拓的角度考虑 ,应加大市场引导 力度 ,引人品牌企业 ,结合荔枝功能成分研究的最新成 果,提高消费者对荔枝正面功能的认知程度。同时,对 于消耗原料最多的荔枝果汁加工,应扩大荔枝原汁和浓 缩汁作为二次原料的应用领域。作为终端的荔枝果汁产 品形式 ,应结合2 0 0 8 年l 2 月1 日实施的 饮料通则 国 家标准 ,以荔枝混合果汁 、荔枝混合果汁饮料为主 ,开 发多元化产品。窗 参考文献 i 】 丁静,徐娓, 杨建平等 荔枝吸附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食品科 学 2 0 0 2 , 2 3 ( 6 ) : 6 3 - 6 6 【 2 J 广 东荔技 贮藏 协作组 防止 速冻荔枝 果皮 变褐 的研 究 植 物 学报, 1 9 7 5 , 1 7 ( 4 ) : 3 0 6 3 0 8 王燕, 王惠聪, 周志昆等 荔枝的功能及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果 树学报, 2 0 0 9 , 2 6 ( 4 ) : 5 4 6 - 5 5 2 方祖达, 昊明昌, 温绍功 台湾荔枝果实特性与果汁品质之调查 台大农学院研究报告 1 9 9 1 3 1 ( 4 ) : 1 1 O 边金勇, 许喜林, 杨 国欣, 等 荔枝发酵酒的研 究 酿酒科技 2 0 0 6 , 1 4 3 ( 5 ) : 8 0 8 1 邝丽霞, 罗谋论, 刘源焕 荔枝核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 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中国医院医药学杂质 1 9 9 7 , 1 7 ( 6 ) : 25 6 -2 5 7 李长友 荔枝干燥技术装备开发研究 热带农,3 k a : 程, 2 0 0 2 , 2 : 1 7-2 0 李艳霞, 张水华, 刘仲明, 等 超高压加工对荔枝果肉中两种品 质酶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 0 0 5 , 2 6 ( 1 1 ) : 4 9 5 2 李远志, 罗树灿, 薛子光, 等 真空冷冻干燥荔枝果肉工艺研 究 食品与机械, 2 0 0 3 , 1 7 - 1 8 许喜林, 朱玲, 边金勇等 荔枝果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酿酒科技, 2 0 0 9 , ( 5 ) 余恺, 胡卓炎, 余小林, 等 荔枝果汁产品开发与市场策略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 0 1 0 , 3 1 ( 3 ) : 4 0 5 - 4 0 8 余恺 微波在荔枝罐头杀菌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广 州: 华南农业大学 2 0 0 6 昊明昌, 方祖达 荔枝果肉粉红色变之研究 厶大农学院研究报 告 1 9 9 3 , 3 3 ( 4 ) : 2 7 5 2 8 9 胨昌实, 黄智洵, 余恺, 等 糖水荔枝罐头生产 中应用微波杀菌 技术的研究 食品与机械 2 0 0 5 2 1 ( 5 ) : 4 9 5 3 陈定奔 荔枝核抗乙肝病毒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_ f 硕士学 位论文1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2 0 0 4 陈穗,谌 国莲, 孙远明 超滤在荔枝汁澄清中的应用食品与发 酵工业 2 0 0 1 , 2 7 ( 3 ) : 4 8 5 0 陈燕, 陈羽白荔枝的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 究 农 业工程学报, 2 0 0 4 , 2 O ( 4 ) : 1 9 2 1 9 4 4 0 巾国热带柱业 2 o m 14 蕞 第3 S 期 【 1 8 】 肖柳英, 潘竞锵 荔枝核对小鼠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中国新 医药, 2 0 0 4 , 3 ( 6 ) : 7 -8 【 1 9 】 肖利民, 李巍青, 曾新安 全汁发酵荔枝烈酒香气成分分析 酿 酒科技, 2 0 0 9 , 8 : 1 2 3 - 1 2 7 2 0 】何战胜, 李贵荣, 刘传湘 荔枝壳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观察 南华大学学报, 2 0 0 2 , 3 0 ( 3 ) : 2 6 9 2 7 1 f 2 1 】 张林泉, 龚丽, 苏建 荔枝果肉果汁深加工前处理工艺及设备 食 品与机械 , 2 0 0 5 , 2 1 ( 2 ) : 4 4 4 5 2 2 】 张前军, 陈青, 伍静 荔枝壳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贵州 化 工 , 2 0 0 0 ,1 : 1 9-21 【 2 3 】张颜 民, 徐光, 童建民, 王小光 荔枝真空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1 9 9 8 , 4 : 4 - 5 【 2 4 】 张斌, 曾新安, 陈勇等 添加复合氨基酸对荔枝酒发酵进程的影 响 酿酒科技 , 2 0 0 8 , ( 3 ) : 2 3 2 8 2 5 1张斌, 曾新安, 陈勇等 高强电场作用下荔枝酒香气成分变化分 析 食品科学, 2 0 0 7 , 2 8 ( 1 2 ) : 3 8 6 3 8 9 【 2 6 】 杨幼慧, 张莉萍, 陈雅雪, 等 荔枝酒发酵工艺研究 酿酒, 2 0 0 4 , 3 1 ( 2 ) : 6 6 6 8 2 7 1 林志民, 郑文慧 热烫或药品处理对速冻荔枝色泽的影响 福州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 0 0 0 , 2 8 ( 5 ) : 1 0 9 1 1 3 【 2 8 1 罗树灿, 李远志, 彭伟睿等 热风和微波结合干燥荔枝加工工艺 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 0 0 6 , 2 2 ( 3 ) : 1 0 1 3 f 2 9 郭忠春 桂味荔枝果实速冻保藏研 究 硕士学位论文 j b 京: 中国农业大学, 2 0 0 4 f 3 0 1 钟秋平, 阳辛凤, 周文化 全低温酿制优质荔枝全汁酒的工业化 生产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 0 0 4 , 3 0 ( 1 1 ) : 1 1 4 1 1 6 【 3 1 】钟秋平, 方佳 低温发酵荔枝澄清汁酿制优质荔枝酒 热带作物 学报 2 0 0 5 , 2 6 ( 3 ) : 7 4 - 7 8 3 2 1徐凤英, 李长友, 陈震 不同红外辐射源下真空干燥优化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 0 0 9, 4 ( 4 ) : 1 4 7 1 4 9 f 3 3 】 袁沛元, 蔡长河 荔枝加工现状与技术探讨 中国热带农业, 2 0 0 5 4 : 2 5 2 6 【 3 4 1 葛邦国, 吴茂玉, 和法涛 我 国荔枝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农产品 加 工 , 2 0 0 8 , 8:6 06 2 f 3 5 】 蔡长河, 张爱玉, 袁沛元等 半干型荔枝干的kX - 技术研究福 建果树, 2 0 0 3 , 1 2 7 : 3 2 - 3 3 I 3 6 】蔡长河, 郭际, 曾庆孝 贮藏对半干型荔枝干非酶褐 变的影响 食品科学, 2 0 0 7 , 2 8 ( 1 0 ) : 1 3 7 1 4 2 f 3 7 】 Ho p p e S , Ne i d h a r t S , Zu n k e r K, , e t a 1 T h e i n fl u e n c e o f c u l ti v a r a n d t h e r ma l p r o c e s s i ng o n t h e a l l e r g e ni c po t e n c y o fl y c he e s F oo d Che m i s t r y 2 0 0 6 , 9 6: 2 0 9 21 9 【 3 8 】 Og a s a wa r a J , Ki t a d a t e K, Ni s h i o k a H, e t a 1 Ol i g o n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