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玉米瘤黑粉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玉米瘤黑粉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玉米瘤黑粉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玉米瘤黑粉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瘤黑粉病,三、侵染循环,玉米抽穗前后为发病盛期,气候条件: 多雨潮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同时寄主组织生长柔弱,容易受害。 栽培措施及栽培条件: 多年连作发病重,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发病较重。 品种抗性: 一般杂交种较抗病。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四、发病因素,以减少菌源、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减少菌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玉米生长期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 选用抗病品种 积极培育和因地制宜地利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 种子处理 可用于种子处理的药剂很多,如用0.1%401抗菌剂、35%菲醌粉剂、25%粉锈宁WP等。,五、防治方法,玉米未出苗前可用克菌丹,或三唑酮进行土表喷雾,消灭初侵染源。 幼苗期再喷洒波尔多液具较好防效。 在病瘤未出现前可喷三唑酮、烯唑醇等杀菌剂。 花期用0.2%的福美双可降低发病率。,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一、症状 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在67叶期就开始表现症状,如病苗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株形弯曲,第5叶以上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条斑等。 病株雌穗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丝状物在黑粉飞散后才显露。 雄穗受害多数仍保持原来的穗形,仅个别小穗变成黑粉苞;也有以主梗为基础膨大成黑粉苞,外包白膜,当膜破裂后,才露出黑粉,黑粉常黏结成块,不易分散。花器变形,不能形成雄蕊,颖片长、大而多,呈多叶状。,病原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 属担子菌门孢堆黑粉菌属真菌。 冬孢子黄褐色至暗紫色,球形或近球形, 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2530,适温在25左右;缺氧时不易萌发。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28。冬孢子萌发最适pH.06.0,中性或偏酸性环境利于冬孢子萌发,但偏碱性环境抑制萌发。 丝黑粉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侵染玉米的丝黑粉菌,不能侵染高梁;侵染高梁的丝黑粉菌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力很低,这是两个不同的专化型。,二、病原,三、侵染循环,在3叶期以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玉米。,四、发病条件,品种抗性:品种间抗性差异大(但无免疫品种). 菌源数量:连作地发病重。 环境条件: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病菌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土壤含水量为20%。,以种子处理为主,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消灭菌源的综防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 杜绝和减少初侵菌源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进行高温堆肥,以切断病菌传播途径。选不带菌的田块或经土壤消毒后育苗。及时拔除发病幼苗和及早拔除病株。 药剂拌种 加强栽培管理 调整播期,要求播种时气温稳定在12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