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发展观.ppt_第1页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发展观.ppt_第2页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发展观.ppt_第3页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发展观.ppt_第4页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发展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发展观,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第一框:,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不是发展。,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在前进中有曲折的,在曲折中向前进。 方法论要求: (1)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爱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同时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4)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2)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3)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原理: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 (1)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并不是所有量变都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有了质变并不一定就有发展。 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否认量变,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激变论)。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庸俗进化论)。,注意:,量变,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数量和程度上的变化,根本性质的变化,不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必要准备,必然结果,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 事物质的飞跃,世界观,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2012年江苏政治,31,2分)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答案:C,2.(2012年福建文综,36,4分)图1、图2蕴涵的哲理有( ),图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图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图1、图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图1、图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答案:C,(2011高考北京卷27)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B. C. D.,答案:A,(2010年高考天津卷1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答案:A,(2011厦门市3月文综) 某电视台新闻访谈日记者围绕“关注用工荒,破解招工难”话题,展开调查和采访。 新闻调查 记者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搜集到美国商会上海分会最近的一个调查数据,28%的国际公司表明已经考虑在西部设厂,国内已有不少工厂迁移西部建设。就此专访了某经济管理专家。专家认为,当前一些企业向中西部迁移,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的选择。 记者感言 曾几何时,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沿海,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昔日那铺天盖地,蔚为壮观的“孔雀东南飞”景象已难再现,取而代之的是 “凤凰纷纷归”,真是沧桑巨变! (4)结合以上材料,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记者感言的认识。(12分),答案: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孔雀东南飞到凤凰纷纷归”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经营战略韵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6分)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从“孔雀东南飞”到“凤凰纷纷归”的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6分),(2010厦门双十文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某校高二(8)班同学围绕几个“民生、两岸、低碳、和谐”话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的探究活动。 探究三 低碳经济 丙组同学收集到材料三: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班级主持人提问:(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12分),答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加快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并运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落实减排任务。消费者要改变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可替换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坚持创新)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答全3点发展观即可得满分),“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 ,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我国如何实现“民富”?(10分),答案: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