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 点 的 调 香 工 艺 陈洪华 (扬州大学 旅游烹饪学院,江苏 扬州225001) 摘 要:面点香气的产生有诸多复杂的因素,但只要在理解香气的生化本质、 掌握面点的调香原理的基础上, 结合面点制作的实际,通过科学实践,就能使面点制品产生独特的香气,并使香气得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面点制作;香气;烹饪工艺;中国烹饪 中图分类号: Ts 972. 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4717(2003)02 - 0025 - 04 “香” 气一直是烹饪中 “色、 香、 味、 形” 的一项重要的感官指标,用来评价菜点的得与失。在饮食活动 中,人的嗅觉往往先于味觉,有时甚至先于视觉,在菜点未上桌之前,就可以嗅到阵阵香气,诱人食欲。 所谓 “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 说的就是菜点香与味的魅力,在晋人束皙的 饼赋 中,对香气的吸引力更有 形象的描绘:“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垂涎于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碗者舔唇,立侍者 干咽” 1(P. 30) 。足见面点的香气非常诱人。 1 香气的生化本质 从饮食生理学上分析,人们接触食物时,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微粒随空气进入鼻腔,与嗅部粘膜接触, 溶解于嗅分泌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方才产生嗅觉。一般从嗅到气味物质再到产生嗅觉,约经过0. 2 0.3ms。食品中的香气呈现主要是它们所含的醇、 酚、 醛、 酮、 酯、 萜、 烯等化合物挥发后,被人们嗅进鼻 腔引起刺激所致。 随园食单 道:“佳肴到目到鼻,色香便有不同,或净若秋云,或艳如琥珀,其芬芳之 气,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 2(P. 8) 。事实上,人们在进食时,食物在口腔或食道中 也可有香味成分挥发出来,此时,嗅觉和味觉往往同时产生,形成对食物完整的风味评价。 2 面点的调香原理 我国面点历史悠久,很早就从整体饮食中脱颖出来成为一门独特的技艺(据山东出土的汉代陶俑, 当时已有红、 白案分工)。所谓面点是指以面粉、 米粉和杂粮粉等为主料,以油、 糖和蛋等为调辅料,以蔬 菜、 肉品、 水产品、 果品等为馅料,经过调制面团、 制馅(有的无馅)、 成形和熟制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的 色、 香、 味、 形、 质的各种主食、 小吃和点心3(P. 1)。其种类有糕类、 团类、 饼类、 饺类、 条类、 粉类、 包类、 卷 类、 酥类、 饭类、 粥类、 冻类、 羹类等制品,具体面点品种更是成百上千,因此,不同的面点品种均含有不同 的呈香物质,即使有主体的香气成分,但也绝不是由某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的,而是多种呈香物质的 综合反应。在面点制作中,其香气物质主要是在制馅以及面点的熟制过程中产生的,通常有风味前体物 质的热降解、 美拉德反应及其他相关反应等几个途径。 2. 1 面点原料中风味前体物质的热降解及相关反应 面点制作中选料比较广泛,凡可入馔的食物原料,几乎无不采纳。米麦黍豆、 菜蔬籽仁、 花果菌藻、 肉鱼蛋乳、 山珍海味,加上色味纷呈的矾、 碱、 色素、 香精等各种辅料及各类调料等,在这些广博的用料 中,蕴藏着丰富的香气前体物质,有水溶性的,如蛋白质、 多肽、 游离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还原糖、 核苷酸 等;还有脂溶性的,如甘油三酯、 游离脂肪酸、 磷脂、 羰基化合物等。在面点熟制过程中,这些风味前体物 收稿日期:2002 - 08 - 27 作者简介:陈洪华(1970 - ) ,女,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面点工艺学研究。 52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3(2) : 2528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质分别发生一些变化。 蛋白质在加热时,逐渐降解为小分子量的多肽及游离氨基酸,其中含有谷氨酸的多肽呈现出不同程 度的鲜味;而游离的氨基酸,经过脱氨、 脱羧反应生成相应的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形成面点品种的香气成 分。例如:面点馅中肉类原料在加热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分解,其丙氨酸、 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等进行降解 反应,生成乙醛、 甲硫醇和硫化氢等,这些化合物经加热又生成乙硫醇,最终产生肉香。 碳水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易发生焦糖化反应,形成褐色素,同时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生热降解反 应,形成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如醛、 酮等,这就是煎、 炸、 烤等熟制方法的面点制品,呈现金黄色泽、 洋溢诱 人香气的主要原因。 脂质也是面点中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之一。在加热中,脂肪组织因加热收缩而导致细胞膜的破裂。 熔化的脂肪流出组织后,释放出脂肪酸和一些脂溶性物质。这些脂溶性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又发生氧化 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羰基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使面点产生特有的香气3(P. 244)。当然,不同肉类中的脂 质经加热分解或氧化生成为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羰基化合物,从而形成各自特有的香气,如猪肉的香气是 由猪肉脂肪加热分解形成的,其主体成分为乙硫醇;羊肉的香气,其主体成分除羰基化合物外,还有含硫 化合物和一些不饱和脂肪酸。鸡肉的香气是由羰基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构成的4(P. 86)。 2. 2 面点熟制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面点熟制时产生香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加热条件下,面点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 酸;游离氨基酸中的氨基和还原糖中的羰基之间发生羰氨反应,一方面形成了面点品种的诱人色泽,另 一方面同时产生了面点品种的独特香气。 2. 3 面点熟制过程中的其他反应 面点原料在调制面团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特定的风味,如:发酵面点品种在调制面团时,利用酵母发 酵,使得成品在熟制时产生发酵的香气。另外,面点馅料中的葱、 姜、 蒜等辅料,在单一酶的催化下,使风 味前体物质直接进行反应产生香气。 3 面点调香的方法 香气是鉴定面点特色的重要感官指标之一,但面点制作中应以自然香气为主,体现面点的自然风格 特色。当制品的香气不能表达或代表面点的时候,可适当加以补充,但补充强调以天然香料为主,因此, 在面点制作中,首先应懂得如何形成面点的香气。 3. 1 面点制作中,应充分利用面点原料本身具有的自然香气 我国面点原料使用比较广泛,除了用作皮坯料的各种类主粮、 杂粮外,一切用于制作菜肴的原料,都 可以用作馅心原料,如肉禽菜蔬、 鱼虾水产、 菌藻籽仁等,其各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在制皮调馅时应充 分运用各种原料中所含的风味前体物质,形成面点的自然香气。我国隋唐五代时期,曾流行 “甘菊冷淘” (一种凉面)。在制作冷淘时,采用甘菊汁和面,擀切成细丝,煮熟,再投入凉水过水而成。宋代王禹 有 诗云:“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 1(P. 39) 。到了宋代,山家清供 载 “梅花汤饼”(一种面食)做法更胜一 筹,其采用梅花、 檀香末浸泡,用其水和面,擀皮后用铁模刻成梅花状,煮熟后,放入清鸡汤中供食。既有 梅花之香,又有梅花之形,可谓名副其实1(P. 57)。再如:清代流传于江南一代的 “青团”,用麦苗或青菜、 青草捣汁后,和粉蒸成,袁枚称其 “色如碧玉”,其实更是清香宜人,因为这类原料中都含有风味前体物质 叶醇等,制作时,就是巧妙地利用了原料自然之香气。又如:现代奶黄包的制作,为了突出其浓郁的奶 香,除了使用鲜奶之外,还常使用椰酱,在调搅生料时,要注意使生料光滑不起粒,并且要边蒸边搅,如此 操作才能使奶黄馅细腻无比、 奶香四溢。 利用原料本身自然之香气,也须懂得原料的习性及其配伍。在制作馅心时,首先要以主料的香味为 主,辅料适应或衬托主料的香气味,使主料的香味更为突出,如新鲜的鸡、 鱼、 虾、 蟹等,味鲜香而纯正。 做馅时,应保持并突出其固有的自然香味,这时可配以笋、 茭白等蔬菜,以增加衬托其鲜香。扬州名点 “三丁大包” 虽说是一般大包,但其馅心取用鸡肉、 猪肉和笋丁等,并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刀工上鸡丁大 62 2003年 第2期扬州大学烹饪学报第20卷 总第70期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于肉丁、 笋丁小于肉丁,并用鸡汤烩制,香气宜人,再配以淮扬点心的特色酵面制作技术,形成馅心多、 包 子大、 鸡肉鲜、 笋丁嫩、 猪肉香、“荸荠鼓形鲫鱼嘴、 三十二纹折味道鲜” 的特色,其关键就是馅料搭配得 当。其次,做馅时要以辅料的香味弥补主料的不足。例如:鱼翅、 海参等海鲜馅原料,经过涨发、 除去腥 味后,本身已没有什么滋味,这时就需用鸡肉、 火腿、 猪蹄、 高汤等做辅料,以增加其鲜香。例如:“鱼翅汤 包” 的馅就是用涨发鱼翅以高汤入味,拌以皮冻制成,吃时注意 “轻轻提、 慢慢移、 先开窗、 后吃皮”,其馅 心鲜香与独特的食法相映成趣。 利用原料本身的自然香气,还须懂得利用原料在生坯成形、 熟制过程中产生的生化反应。例如:发 酵面团(简称发面、 酵面 ) , 它是面粉加入适量发酵剂(酵母 ) , 用冷水或温水调制而成的面团。通过微生 物和酶的催化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单糖及少量的乙醇,使面团体积膨胀、 充满气孔,而且具有轻微的酒 香味。经过蒸制后,制品富有弹性,暄软松爽,滋味微甜,具有酵面特有的面香味。另外,在熟制过程中, 面点生坯大都经过蒸、 煮、 烤、 烙、 煎、 炸等单一加热法,或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熟制方法的复合加热法,在 蒸、 煮过程中,主要通过水及蒸气传导热,使面点中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等发生水解反应,产生风味前 体物质以及香气。烤、 烙、 煎、 炸等成熟方法主要通过红外线、 油脂及金属传热,使面点中的蛋白质、 碳水 化合物及油脂等营养成分分解,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从而形成具体面点品种 的色泽,产生诱人香气。如:淮扬点心中的生煎包子,用酵面中的烫酵面制作,包以猪肉馅,以 “鲫鱼嘴” 成形,熟制时,用水油煎法,将平底锅上火,烧热后,先抹一层油,再把生坯从外向里一个个排列摆好。用 中火,即150 左右稍煎,然后撒上少量清水,盖上盖后继续焖制,每撒一次就盖紧盖,直至包子煎黄蒸 熟。成熟后包子底部焦黄香脆,上部柔软色白,既有酵面之香,又有油煎之香,融脆、 香、 软为一体,色泽 油润,富有特色。 3. 2 根据具体品种的特点适量添加香料以产生香气 在面点制作中,有些品种为了突出其香味特色,常常使用香料。香料是具有挥发性的发香物质,可 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3. 2. 1 选择合适的天然香料 在面点制作、 馅心烹调中,我国使用的天然香料比较多,有桂皮、 花椒、 八角、 小茴香、 丁香、 桂花及料 酒等,天然香料的合理使用赋予了某些面点品种以自然奇特的香气。这一点,李渔在 闲情偶寄 中有较 为明确的表述:“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为稍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尝授意 小妇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烹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碗。食者归功于谷米,疑为异种而讯之, 不知其为寻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遍则费露甚多,而此法不行 于世矣。止以一盏浇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蔷薇、 香橼、 桂花三种,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 辩,故用之” 5(P. 22) 。从李渔所记述的调香技术来看,他很注意香气的和谐协调,强调了稻米香与花香 香型的一致性,并指出花香中的玫瑰香最不宜与稻米为伍,从现代的调香技术而言,这也是完全正确的, 试想,如果将米饭之香调成玫瑰之香,或巴黎香水之香、 西藏藏香之香,还有人敢吃吗?另外,他在花露 的用量上也恰到好处,“止以一盏浇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 。李渔所用花露,乃是用鲜花蒸馏而得到 的香型剂,完全取之于天然。由此可见,我国在清代的时候,对于香味的知识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除 此之外,一些家庭制作的面点,如葱花油饼、 烙饼等,也都使用葱、 茴香、 花椒等天然香料。在江苏扬州地 区制作葱油家常饼,是用沸水面与冷水面合在一起,揉匀揉透,醒置后擀成0. 5cm厚的面片,先刷上素 油,再撒上葱末、 精盐,然后从外向里卷紧成圆长条,再摘成剂子,横截面朝上按扁,擀成圆形薄饼,以平 底锅煎成,其饼脆黄,葱香徐徐而出,洋溢在周围空气中,极其诱人食欲。而在制作包子时,酵面中揉入 3 %5 %的天然黄油,包子制熟后,别具黄油清香,且富于营养。 3. 2. 2 控制使用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又称食用香精,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水溶性香精是用蒸馏水、 乙醇、 丙二醇或 甘油为溶剂,调配各种香料而成,一般为透明液体,由于其易于挥发,所以适用于冰淇淋、 冻类、 羹类等, 不宜用于高温成熟的面点品种。油溶性香精(也称香精油)是用精炼植物油、 甘油或丙二醇为溶剂与各 72 2003 No. 2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Vol. 20 Sum No. 70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种香料配制而成,一般是透明的油状液体。主要用于馒头、 饼干、 蛋糕等需高温加热面点的加香。以上 两类香精目前大多为模仿各种水果类香型而调和的果香型香精,使用较广的有橘子、 香蕉、 杨梅、 菠萝等 口味类型,此外,也有其他类型,如:香兰素、 奶油、 巧克力、 可可型、 乐口福、 蜂蜜、 桂花等香精品种。其中 香兰素俗称香草粉,是使用最多的赋香剂之一,其用于蛋糕、 饼干等烘焙面点品种中,既掩盖了蛋腥味, 又使糕点香气宜人。 与其他添加剂一样,在使用合成香料时,应遵照产品所规定的用量使用,防止对人体有害。如:水溶 性香精最大使用范围为0. 15 %0. 25 % ,油溶性香精最大使用范围为0. 05 %0. 15 %。 4 面点香气成分的保护 适宜的香气可以增加面点的特色,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香气,由于氧化或蒸发等原因,一般都具有 散失性,虽然有一小部分仍保留在面点成品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断地减弱,特别是随着成品温度 的下降,其香味散失愈明显。为了保护面点中的香气成分不至于过分散逸,在面点制作中应注意以下几 点:其一,面点要及时熟制,及时品尝。防止温度降低,香气散失殆尽,最好及时趁热品尝。其二,根据原 料的特性不同,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掌握最佳的投放时机。如:蔬果类原料中,主要含叶醇,乙醛类成 分,大都带有清香气味,制作馅心时加热时间不宜太长;而香菜、 麻油等原料,最好在面点成品制作完成 后再投放,以保持较浓烈的芳香,如面条、 馄饨等品种的调味。其三,提倡使用包馅制品。它是我国面点 中颇具特色的一类制品,如饺子、 锅贴、 包子、 春卷、 馄饨、 馅饼等,其历经几百年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如 锅贴就是用面皮包上馅料,经水油煎熟,面皮受热时,底部形成金黄酥脆的特色,同时,将热量传递到馅 料,使馅料产生各种香气成分。成熟后面皮形成了不透气的隔热层,封闭了馅料中的香气,使之不致散 逸,当趁热品尝、 咬破面皮时,卤汁涌出,香气始出,最重要的是完整保留了香气。 总之,在面点制作中,只要理解了香气的本质,掌握了调香的原理,并注意在具体的面点制作中灵活 应用,就能成功地制作出诱人香气、 引人食欲的面点。 参考文献: 1邱庞同.中国面点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0. 2袁枚.随园食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 3李文卿.面点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4郭亚东.西餐烹饪M.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 5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 A Probing Talk on Fragnance2Producing Technology of Cooked Wheaten Food and Refreshments CHEN Hong2hua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inary Science , Yangzhou University , Yangz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农家院餐饮住宿一体化租赁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专业厨房承包与食材配送服务合同
- 2025房地产销售代理与法律咨询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单位食堂单位订餐配送合作协议
- 2025年国际标准车辆及设备租赁服务合同
- 2025版通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服务合同
- 2025版轻钢隔墙抗震加固与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绿色有机粮油大宗购销合作协议
- 2025年智能化场地硬化施工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城市更新项目电力低压线路改造与安全检测合同
- 西方文化概论(第二版)课件全套 曹顺庆 第0-6章 绪论 西方文化的渊源与流变、西方文学 -西方社会生活与习俗
- 小学教师读书分享活动课件
- 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净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6974.3-2024起重机术语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 医院管理案例: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岳阳楼记》课件
-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 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中秋节猜灯谜良宵美景解灯谜中秋祝福课件
- 安防行业视频监控系统维护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