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专题.ppt_第1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专题.ppt_第2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专题.ppt_第3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专题.ppt_第4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专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7/25,自然辩证法概论 绪论专题,公共管理学院 戴胜华 副教授,2019/7/25,课 程 简 介,本门课程是全国理工农医管类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学位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授课学时:六周(每周三学时)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论文成绩+期末成绩) 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 1自然辩证法概论,黄顺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公开出版的其它同类教材和相关教材 3科学时报、科技日报以及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媒体、期刊对科学技术的相关报道,绪 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人们借以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辩证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一)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中心线索。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自然界是客体;人是主体;科学技术是中介。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三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二)学科内容和体系,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过程;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科学技术的性质、作用和体系结构;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系结构,(三)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这是因为: 第一,在哲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中,自然辩证法研究其中一大领域。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整体上揭示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逻辑相并列。 三者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相互区别。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研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辩证逻辑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活动,揭示思维的一般规律。,三者又因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任务的过渡而相互联系。解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一切科学技术活动都是在人类社会中展开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一切社会活动又必须以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与改造为前提;辩证逻辑关于思维问题的研究是把它作为客观现实的矛盾运动在思维中的反映来加以考察的。,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中间层次。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重要作用: 第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对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它应属于哲学层次,具有哲学性质。但是,它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又并非具有哲学的最高度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领域,即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原理在自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在科技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的关系,抽象性和普适性,自然辩证法,桥梁和纽带,具体科学技术,基础性和具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分为下列三个部分: 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补充: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这两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 马里奥本格的科学技术与哲学一书,把科学技术哲学体系分为: 形式科学:从逻辑到数学 物理科学:从物理学到地球科学 生命科学:从生物学到心理学 社会科学:从人类学到历史学 技术科学:从工程学到决策学,自然哲学(古代) 科学技术哲学(近现代) 作为认识活动科学认识论、方法论视角 作为社会活动科学社会学、价值论视角 STS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的文化研究(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内容,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标志及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自然辩证法创立的主要标志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18731883),(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标志及意义,自然辩证法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书名是后人所定。 自然辩证法一个“计划草案”,10篇论文,169篇札记或片段,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自然史;(2)自然科学与哲学;(3)自然界的辩证法;(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5)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实现了人类自然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 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 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第三点正是自然辩证法的精髓所在: 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 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所在,意义:1、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总的观点: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转化中的作用一文中包含了生态哲学思想,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走向生态文明。,2、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恩格斯对培根经验论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笛卡儿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指出不能孤立地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抬高一个,贬低一个,而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康德先验论和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思维能动性的观点,在批判了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3、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社会实践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上一旦有了某种技术的需要,这种需要就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动向前。”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二)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传播概况 写作:18731883年 发表:1925年俄文德文对照版;1929年中文版、日文版;1939年英文版 影响:1931年,世界科学史大会 1930年代,自然辩证法在日本和中国广为传播,2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自然辩证法 理论的发展,物理学三大实验发现及列宁对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批判 揭开物理学革命序幕的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实验发现,打开了原子结构的大门,推翻了从古希腊到19世纪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微观领域,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的新天地,揭开了现代科技革命的新篇章。 然而当时少数物理学家对新的科学成就作出了唯心主义的结论,形成了物理学唯心主义,其代表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马赫。,1908年,列宁写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力地批判了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谬论,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列宁指出: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所说的“电代替了物质”、“物质消失了”等等,无非表明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从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至于物质,它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3、20世纪中叶以来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 第一,系统自然观 第二,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方面 科学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规范认识方向。逻辑经验主义 ;波普尔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 。,二是实证认识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爱因斯坦、彭加勒、玻尔、海森堡等著名科学家研究创立科学理论的方法与过程、价值与目标,特别是研究了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问题;他们的研究还涉及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与科学美学等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方面 研究技术与科学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等。,(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自然辩证法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动力与目标;研究它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需要建立哪些体制;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中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题。,三、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一)建国初期 1950年至1952年,当时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必读的书是社会发展史、思想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等。一些积极分子学习了反杜林论、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李四光、华罗庚等科学家在刊物上发表学习心得体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工业化时期,1、介绍苏联自然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2、制定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12年发展规划。 3、自然辩证法与党的科技政策密切相关 4、自然辩证法在全国推广 1960年许多省份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1961年,高等院校开始招收研究生。,(三)改革开放时期,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筹备和自然辩证法研究活动的兴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由于光远、周培源、李昌、钱三强发起并组织。1978年1月6日,邓小平批准。 2、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成立与自然辩证法的新任务。1981年10月成立 3、自然辩证法在新技术革命挑战形势下的蓬勃发展 4、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四)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意义 (1)自然辩证法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输送养分,丰富和增添它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概念无法一下子直接变成哲学概念,需要进行中间转换,这个转换环节就是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有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树立大科学观和大技术观 (2)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3)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硕士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改善知识结构。 培养和提高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科学技术实践能力。 提高贯彻执行科技政策的自觉性,使科研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有助于执行和修正政策、评价技术后果等。 有助于增强哲学素养。,3、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结合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实际; 结合专业的实际(理论、历史、案例) (2)学习理论与学习专业学科史、科技史、哲学史相结合 (3)从相关学科吸收有价值的东西,思考题: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参考教材,教育部: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肖巍、刘学礼、吴海江:科学:思想史方法论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怡: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人大出版社2000年版。,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专业期刊: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科学文化评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案例:哈雷彗星中国人的遗憾,据载:公元前613年公元1910年两千多年间,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每次都作了观察记载,中国人是最早看到哈雷慧星的,中国的史书上有世界上最完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