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格式.ppt_第1页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ppt_第2页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ppt_第3页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ppt_第4页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题思路与技巧,古典诗歌鉴赏之,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题步骤: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型,答题格式: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例题剖析】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例: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分析人物形象型答题示例: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离别,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什么形象)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特征)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形象的意义),练兵场:分析下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题型2.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格式:释义描述画面意境/概括感情,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型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述画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概括感情)。,答题思路与技巧,题型3.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格式:点明特色具体分析概括感情,分析语言特色型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点明特色)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具体分析)这样非常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概括感情),答题思路与技巧,题型4.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意境含景、情、境三方面。答题不可或缺。,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结合诗句抓主要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更多表达用语见下页)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要具体忌空洞。如不能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格式:描绘画面概括氛围分析感情,常见的意境表达用语,宏阔类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类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要背下来哦!,分析意境型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绘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概括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分析感情),答题思路与技巧,题型5.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格式:手法分析感情,分析技巧型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指出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清静寂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抒发什么感情)。,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格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一词领全诗型答题示例:(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分析主旨上的作用)。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7、分析情感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用原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格式:观点分析证明,题型七:评价型。 一般是评价诗词中的词语用的好不好、妙不妙(请作肯定回答)或是给出一段后人对此诗词的评价,问你这个评价对不对、正不正确(大部分情况下作肯定回答),如果是问将诗词中的“XX”词改成“XX”合不合适,那么请作否定回答。 然后再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理由。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题型八:两道诗词比较阅读 (1)景物对比 (2)思想感情对比 (3)意境对比 (4)风格对比 (5)暗比(常见的是古今对比和往昔对比,如哀江南) 示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现情感是否相同?并请说出理由(3分) 首先回答:不相同。 然后回答:春兴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题春晚抒发的是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最后解释:春兴借助于落尽残花,四处飘泊的黄莺的景象透露出美好春景将逝,而此时的作者正漂泊流转在外,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思乡之情。 题春晚中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意,和谐的画面,而此时的诗人正在吟风弄月,全诗充满着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小结:答题思路与技巧,一、古诗鉴赏程式 1.解读“五必看”:必看题目,必看作者,必看注释,必看名句,必看题干。 2. 通读,明确诗歌类型。 3. 研读,把握作者的情与志(通常在后半部分) 4.看诗词写了哪些意象(通常在前半部分),构成什么画面,画面有什么特点,对中心表达有什么作用。 5.品味语言特色,思考手法运用。,答题思路与技巧,二、答题思路与方法 1、问答型: “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模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与技巧,三、答题注意 1.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 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四、强化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