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中考研讨——现代文.ppt_第1页
颍泉区中考研讨——现代文.ppt_第2页
颍泉区中考研讨——现代文.ppt_第3页
颍泉区中考研讨——现代文.ppt_第4页
颍泉区中考研讨——现代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应试,颍泉区苏集中学,一、关注考纲 二、关注高频点 1、叙述类高频考点及应试技巧 2、议论类高频考点及应试技巧 3、说明类高频考点及应试技巧,关注考纲五种能力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 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 而现代文阅读着重考察理解、分析综合和欣赏评价三种能力。,现代文阅读考纲提出的14项要求: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 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知道简单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区别,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作出判断。() 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2013年 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B)-2014年 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文体对应的考纲点整合 叙述类: 1、2、3、7、8、9、10、11、12、13、14 说明类: 1、2、3、4、5、9、12、13 议论类: 1、2、3、6、9、12、13 共同点:1、2、3、9、12、13,第一部分:叙述类高频考点及应试技巧,关注高频考点,叙述类高频考点 1.概括情节 2.人物形象 3.解读标题 4.理解词句 5.理清线索 6.品味细节 7.揣摩心理 8.赏析语言 9.概括主题 10.作者感情 11.分析手法 12.表达感受 注:考点不等于考题类型,围绕考点有多种问法,一个问题可以涉及2、3个考点。,整合后: 1、提炼概括 2、词句品析 3、分析写作技巧 4、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5、理解标题的内涵 6、拓展延伸,一、考察角度: 1.全文主要内容概括 2.全文主要情节 3.情节段的概括 4.概括起因经过结果 5.场面段的概括,高频考点一、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二、历年真题回顾: (2013年安徽)远去的乡村10题(4) (2012年安徽)红橘甜了第10题(6) (2011年安徽)生机勃勃的,太阳花第9题(4) (2010年安徽)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第10题(4),三、阅读方法指导,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题格式:对象(谁)+过程(特点)+结果+情理,一、词句赏析考查角度 字词的含义 语句的赏析 关键词表达效果 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环境描写的作用 给文段作批注,考点2,品词析句,二、历年真题回顾:,(2013年安徽)远去的乡村9分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 1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4分)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2012年安徽)红橘甜了10分 11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1)父亲:我早吃过了 ,一天好几个呢! (2)儿子: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12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6分) (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 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三、典例剖析,【例题1】(2013年安徽) 远去的乡村12题: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原文画线句摘抄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梳理格式】内容上:对象(谁)对象的特点手法或修辞或表达方式及效果情感或哲理。结构上的作用。,【例题2】(2013年安徽)13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固执”一词的内涵。(4分)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格式梳理: 词的本义+ 语境义+表达效果,四、阅读方法指导,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 (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 (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 (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答题格式:对象(词)本义指语境是运用(词语用法),的写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作用)。 分点表述、有主到次。,2.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从句式入手。这是个什么句,表达了什么(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从表达方式入手。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了什么。 (4),从用词的角度入手。“某某”一词(等词), 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从句子结构作用入手。,3.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特殊位置法 依据主旨法 修辞解意法,对象+特点+手法、修辞、表达方式,句式+效果+情感或哲理+结构作用,五、品词析句格式总结,高频考点3:分析写作技巧,一、真题回顾 (2012年安徽)12题: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6分) (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 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2011年安徽)12题:第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6分),二、阅读方法指导,中考试卷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细节描写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题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 的分析。,高频考点4,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答题格式: 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对象) 记叙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抓住时间标志 。2. 抓住地点转移。 3. 抓住情节转换 。4. 抓住角度变化。 5. 抓住情感变化。,高频考点5,理解标题的内涵,(2013年安徽)14题: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6分),答题方法 : 1. 从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 2. 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 3. 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 4. 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 5. 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 6. 从寻找文章的文眼上发掘。 7. 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具体分析文章标题的涵义,这些方面可综合起来使用,因为文章标题是高度概括、凝练性的文字,需要多角度全面分析。,高频考点6:拓展延伸,(2011年安徽)14题: 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写出两点即可)(2分),解题思路: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及思想情感。 (2),能联系生活,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观点要积极健康,不偏激。 (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第二部分【议论类高频考点及应试技巧】,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议论文高频考点 1.提炼概括中心论点 2.概括或补充论据 3.辨析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把握论证思路 5.分析严密的语言 6.拟写题目,1、论点的句式特点 (1)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2)是明确的判断。 (3)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 2、论点的出现位置 3、分析论题找论点。 4、抓语言标志。,高频点一:提炼概括中心论点,5、掌握常见的几种提出论点的方式:,(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2)引用名言,从而引出中心论点; (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纳出中心论点; (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高频考点二:论据的概括、辨析和补充。,1、概括 (1)注意选段的中心句,特别是首括句或总结句。 (2)把握人物、事件等记叙要素,然后按照“人事件”的格式提炼。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辨析 (1)明确其论据类型。 (2)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 (3)掌握答题模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补充:对象(谁)+事件(过程+结果)紧扣论点。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例不具备典型性,高频考点三: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作用: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道理论证,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作用:引用,使观点更具有权威性。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通过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把比作,形象地论证了,使观点易被人接受。 思路三步走:分析、着地、表达效果。,高频考点四:把握论证思路,(1)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 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答题技巧: 减肥瘦身,总结论证部分的层 答题语言: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了观点。,1、把握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和议论文答题的术语。 其次,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B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C加点词指代了什么? 2方法归纳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指出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作用。 (3)答题模式:加点词语表示(含义、作用),表达严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指代性词语答题思路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二是从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高频考点五:论证的语言,高频考点六:题目的分析及拟写,题目作用 1、引起读者阅读兴 2、提出论点或论题 3、强调什么 给文章加题目 (1) 把中心论点/论点核心词作为题目 (2) 把议论的话题作为题目,第三部分【说明类高频考点及其应试技巧】,2002载人宇宙飞船航天科技 2005偶然的发现自然科学 2007从织布机到计算机发明创造 2009红树林生态资源 2011薇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再生能源 2013西塘古镇自然风光,2002载人宇宙飞船154题说明段落或上下句内容理解概括15分,说明方法分 2005偶然的发现205题说明主要内容分,说明方法作用分,说明语言分,拓展延伸(学科联想)分 2007从织布机到计算机185题说明顺序分,说明内容(文句理解)分,说明方法作用分,拓展延伸(启示)分 2009红树林185题说明内容(文句/段落层意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