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明朝法律.ppt_第1页
中国法制史明朝法律.ppt_第2页
中国法制史明朝法律.ppt_第3页
中国法制史明朝法律.ppt_第4页
中国法制史明朝法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章 明朝法律,2,主要内容,一、社会背景 二、法律思想 三、立法活动 四、法律内容,3,一、社会背景,朱元璋 出生对法制活动的影响,4,二、法律思想明初,(一)乱世用重典 (二)立法并用 (三)重视法制宣传工作,5,三、立法活动,(一)大明律 1、制定历程 2、指导思想 3、法制成就,6,(二)明大诰 1、背景 2、内容、精神、特点 3、修订及废止 4、启示,7,(三)大明会典 背景 制订,8,四、法律内容,(一)刑事法律 1、“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罚原则 重 轻,9,2、 “奸党罪”明律的创新 (1)背景: 朱元璋为了巩固帝业,防止大臣结党,内外勾结,首创“奸党罪”,是在明朝重典治世的立法思想指导下而设立的,没有具体的标准和明确的危害结果。 设立奸党罪的目的在于强化封建中央君主集权,防止臣下篡权变乱。,10,(2)奸党罪的表现 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运用计谋使犯人逃脱死刑处罚、听凭长官旨意任意增减犯人刑罪、朋比结党、扰乱朝政等等。 (3)评价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但这种犯罪具有刑法上的不确定性,很容易成为封建统治者随意杀戮功臣宿将的任意性规范。促使皇帝疏远朝臣,崇信宦官,为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 明代政府屡兴大狱,肆意杀戮朝廷重臣与封疆大吏,大多是基于重惩奸党罪的法律规定。,11,3、充军刑的广泛运用 (1)含义 充军刑在明代得到广泛的使用。它是强制犯人到边远地区屯种或充实军伍的刑罚,次于死刑而重于流刑。 (2)背景 宋、元时已经存在。明初由于边境卫所需要充实士兵,于是将罪人发遣充军,后来逐渐成为经常适用的刑罚。,12,(3)具体适用 刑期分终身和永远两种,终身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永远是指本人死后子孙后代接替,继续充军直到断子绝孙,才能执行完毕。 充军适用的对象从军人犯罪后来扩大到普通百姓,贩卖私盐、搅扰商税,甚至放牧牲畜践踏庄田的,都以充军发落。 (4)评价 明史刑法志评论说:“明制充军之律严,犯者亦最苦。”,13,4、惩办官吏的廷杖制度 (1)含义 明朝皇帝处罚大臣的一种特殊刑罚。明律中并无廷杖的规定,但从朱元璋开始,经常于殿廷之上,由太监监刑、锦衣卫行刑,对冒犯皇帝的大臣施以笞杖。轻者血肉模糊,重者立毙杖下。,14,(2)具体适用 正德十四年,因谏武宗南巡,一次廷杖大臣一百四十六人,打死十五人。嘉靖三年因争大礼,廷杖大臣一百三十四人,杖死十七人。 行刑的校尉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训练的办法是,先用皮革包装扎成两个假人,一个里面装上砖块,另一个外面裹一层纸。用御杖打装砖块的假人,看上去下手很轻但打开皮革一看,里面的砖块已全部破碎;打包纸的假人时,看上去下手很重、便连纸也打不破,练到这种程度,他才能被选中为执行御杖的打手。这样,在行刑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如果想把人打死,就用打包砖块人的方法;如果想照顾谁,就用打包纸人的方法。不知底细的旁观者,根本看不出一点儿破绽。,15,(3)评价 如此以极其残忍的刑责羞辱朝臣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闻。,16,(二)民事法律明代的匠户制度 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 1、特点: 匠户的职业世袭,不得脱籍改业。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17,评价: 便于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促进了手工业经济的繁荣。 导致匠户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到了清代,持续了4个半世纪的匠户制度正式终结。,18,(三)司法制度 1、明代的会审制度 明朝审判制度较前朝有较大发展,突出表现在创设了一套会官审录制度,即对疑难、重大案件以及死刑复核案件进行会官复审。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司会审 凡遇有重大、疑难案件,均由三法司长官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御史共同审理,称“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19,(2)九卿会审 圆审,对于特别重大案件,或经反复审判而人犯仍然翻异不服的案件,则由皇帝令三法司长官,会同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和通政使等九卿会审,称为“圆审”,但判决仍须奏请皇帝审核批准。,20,(3)朝审 朝审是对已决在押囚犯的会官审理,是古代录囚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英宗天顺三年()创制。每年霜降之后,由三法司会同公、侯、伯、驸马、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等众多官员,在承天门外会审在押待决囚犯。有吏部尚书主持,囚犯喊冤,或认为案件可疑或可矜,应再加详审的,奏请皇帝裁决。 这种三法司与公、侯、伯等爵高位重者在每年霜降后共同审理大案重囚的“朝审”制,是清代秋审和朝审制度的发端。,21,(4)大审 大审是一种定期由皇帝委派太监会同三法司官员录囚的制度。 开始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到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成为定例,每五年举行一次。 这是明朝独有的审判制度。,22,(5)热审 热审,就是每年暑天小满后十余日,由太监和三法司审理囚犯,一般轻罪决罚后立即释放,徒流罪减等发落,重囚可疑及枷号者则请旨定夺。 这种制度创制于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需要疏通监狱以宽待罪囚。,23,评价: 明朝的会官审录制度,有利于皇帝对司法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有利于避免或纠正冤假错案,因此被统治者作为实行“仁政”的招牌。,24,2、厂卫对明朝司法的操纵 厂卫干预司法活动,是明朝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极端君主专制在法律制度上的表现。 厂,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是由太监组成的特务机关,专管“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重案。 卫,即锦衣卫,原来是皇帝亲军“上十卫”中最亲信的一卫,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和警卫事宜。,25,厂卫并非国家正式的司法机关,而是在皇帝的纵容之下,由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如刘瑾、魏忠贤等操纵,用来迫害异己、制造白色恐怖的工具。 明从来没有规定过厂卫的职责,但是厂卫特务从事侦缉、审判等等,涉足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实际权力远在三法司和其他中央机关之上。,26,体现: (1)厂卫从事侦缉、监视活动,无论官民公私的大小事务都在特务的监视范围之内。它所派出的密探“番子”、“缇骑”遍布全国,无孔不入,得到情报后,即可“片纸朝入”,直接送入宫中,而且有权“突人执讯之”,任意榜掠拷打,丝毫不受法律约束。在这种极端恐怖之下,百姓官员人人自危,不敢多口。,27,(2)厂卫直接参与司法审判 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