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记叙文阅读1.ppt_第1页
备考记叙文阅读1.ppt_第2页
备考记叙文阅读1.ppt_第3页
备考记叙文阅读1.ppt_第4页
备考记叙文阅读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记叙文阅读 备考方略,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初中 翟晓芳,记叙文复习备考要旨,课标为标 课本为本 纲目并举 系统梳理,精选精练 精评反馈 难点突破 深化历练,记叙文的具体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五、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七、体会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09年前方遭遇塌方(6个点) 1.段落内容概括、段落作用 2.补写心理 3.句子理解(拟人句及其作用) 4.句子理解(意思理解、启示感悟、特色评析) 5.举例分析人物性格,10年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6个点) 1.文章内容概括 2.补写段落内容 3.词语理解(意思理解、文中作用) 4.句子理解(结构作用) 5.句子理解(意思理解、启示感悟、特色评析),11年漓江情韵(5个点) 1.内容概括 2.文章首段的作用 3.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及作用 4.句子理解(比喻句表达效果) 5.人物形象分析,12年桥在水上(5个点) 1、内容概括 2、题目作用 3、词语赏析 4、人物形象 5、景物描写(续写结尾),“记叙文阅读”考查知识点及分值比例列表,必考点: 1.概括内容 2.品味语言 3.描写方法及作用,选考点: 1.题目作用 2.修辞手法 3.补写 续写 4.关键语句含义 5.结构作用 6.人物形象分析 7.批注、卡片,重难点: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记叙文知识点汇总表,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和 结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 记叙的人称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 记叙的顺序 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 中心思想 (感情) 突出 点明 服务 深化 详写用墨如泼 叙述、描写为主 材料 (突出中心) 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抒情: 略写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情节 人物 环境,展示,衬托,发展,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即主人公,次要人物包括结构人物和线索人物等。 人物的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我”不等于作者。,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些长篇小说在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的作用: 1、交待背景。 2、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 4、发展情节。 5、深化主旨。,小说知识点汇总表,散文知识点汇总表,(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 线索 人事物感情 (主题) 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方法 寓情于事 (凝练优美)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结合教材经典篇目和近四年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从考点,方法点拨,规范答题,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复习训练。,经典课文复习要点,1、写作思路:线索;记叙顺序。 2、布局谋篇:照应、铺垫、过渡;开头结尾的特点、作用;标题的作用。 3、主题把握:理解文章内涵;围绕中心内容谈体会和启示;结合背景把握写作意图。 4、人物形象:性格、心理感受、精神品质、生活状况。 5、语 言: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运用;赏析与品味语言。 例如:列夫托尔斯泰老王藤野先生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故乡等,现代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明确考题:粗略了解考查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规范答题,1.书写要工整规范。 2.看分踩点,点准且表述要规范。 3.切忌空泛的语言。 概括题:高度概括。 解释题:简洁明了。 道理题:层次分明。 想象题:生动简练。 赏析题:句式规范。 规范答题,既是解题方法的训练又是答题技巧的训练。,应考记叙文阅读,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应考记叙文阅读,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应考记叙文阅读,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3) 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应考记叙文阅读,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应考记叙文阅读,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应考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应考记叙文阅读,应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应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学生阅读失误原因,仓促做题阅读质量粗略。 阅读文章不能深入,找不准关键词句。 主观表达思路模糊,层次凌乱,答非所问。,教学建议,1、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2、针对考纲要点,进行专项训练,注重选题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