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感觉和知觉),Main Contents(主要内容) Section 1 Sensory Summarization (感觉概述) Section 2 Several Main Sensations(几种主要感觉) Section 3 Perceptual Summarization(知觉概述) Section 4 Several Main Perceptions(几种主要的知觉) Section 5 Illusion(错觉),2,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至宇宙天体,小到一个具体事物,无不起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Chapter 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感觉和知觉),3,Section 1 Sensory Summarization (感觉概述) 2.1.1What is section?(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纯粹的感觉,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能体验到它。例如看到物体的颜色、闻到气味、感到机体的疼痛、饥渴等。,Chapter 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感觉和知觉),4,Sensation is the simplest mental phenomenon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P81。 感觉对人十分重要.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证明这一点。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加大心理学赫布(D.O.Hebb)、贝克斯顿(W.H.Bexton)等在1954年进行的。,2.1.1.What is Sensation?(什么是感觉),5,感 觉 剥 夺 实 验,6,所有的被试每天要做的事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尽可能长(只要他愿意)。被试有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严格控制被试的感觉输入,给被试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进散射光,但没有图形视觉;给被试戴上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限制他们的触觉;头枕在用U形泡沫橡胶做的枕头上,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7,具体地,对于简单的作业,如词或数字的记忆,感觉剥夺没有影响;对于中等难度的作业,如移动单词中的字母问题,感觉剥夺也没有什么影响;对于复杂的问题,如需要高水平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创造测验、单词联想测验,接受过感觉剥夺的被试不如未接受感觉剥夺的被试的成绩好。感觉剥夺影响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或认识过程。,8,从感觉剥夺实验中,还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接受感觉剥夺实验的被试中有50报告有幻觉,其中大多数是视幻觉,也有被试报告有听幻觉或触幻觉。视幻觉大多在感觉剥夺的第三天出现,幻觉经验大多是简单的,如光的闪烁,没有形状,常常出现于视野的边缘。听幻觉包括狗的狂吠声、警钟声、打字声、警笛声、滴水声等。触幻觉的例子有,感到冰冷的钢块压在前额和面颊,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9,感觉产生的条件 每一种感觉都有其相应的感受器和适宜刺激。 感受器:在感觉器官中,直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装置。 它是感觉器官中的感觉细胞或它的末梢(能量转换器)。 刺激:客观事物对感官发生的作用 刺激物: 发生作用的物体 适宜刺激:满足感觉器官专门化需要的强度适宜的刺激或者说是使某种感官最敏锐的那种刺激。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1.2. Sensory Category(感觉的种类),10,重要提示 感觉产生的必备条件 适宜刺激S 正常感官O+正常的神经系统NS,11,表21 感觉的种类,12,2.1.3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ensation (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1)Influence of Stimulus Intensity (刺激强度的影响) 人类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13,重要概念 阈限:临界值或界限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 每一种感觉都是在适宜刺激作用于特定的感受器时产生的。刺激强度太弱或过强都不会产生感觉。既,使感觉得以产生刺激强度有 一定的范围。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这个范围的下限,叫作感觉的“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或“下阈”。而那种即使继续增强也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甚至产生痛觉)的刺激强度是这个范围的上限,叫做感觉的“最大刺激阈限”或“上阈”,14,(二)、感觉阈限及种类 阈限:临界值或界限 感觉阈限:人感觉到某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即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以及能察觉感觉变化的最小刺激量和最大刺激量圈定的强度区域),15,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这个范围的下限,叫作感觉的“绝对阈限”或“下阈”。 绝对感受性:某人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 上阈 能忍受的最大强度(即使继续增强也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甚至产生痛觉)的刺激强度)是这个范围的上限,叫做感觉的“最大刺激阈限”或“上阈”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做最小可觉差。其值越小,察觉差别的能力越强,16,2.1.3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ensation(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1)Influence of Stimulus Intensity(刺激强度的影响) 在可感觉的刺激范围内,感觉随刺激强度的增减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刺激强度变化过小则不能被感觉到。此现象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于1934年首次加以描述。他认为能被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17,2.1.3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ensation (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1)Influence of Stimulus Intensity(刺激强度的影响) 韦伯将上述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 I/ I = K, 其中I为原刺激强度,I为可辨别差值,K为常数。这个公式后人称之为韦伯定律。常数K即为感觉的“差别阈限”或“辨别阈”。它不是绝对的值,而是一个比率,任何刺激强度的增减只有超过差别阈限才能被感觉到。,18,2.1.3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ensation (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2)Influence of Stimulus Time(刺激时间的影响) 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开始到最终形成感觉,有一短暂的潜伏期。在此期间,感觉逐渐增强,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作感觉的后效。在各种感觉中,肤觉的痛觉后效特别明显,视觉的后效也很显著。视觉的后效即是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保持刺激所具有的同一品质。正后像出现之后,如果我们将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说是负后像(与原刺激性质相反)。 根据负后像原理,你可以发现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相反的颜色出现,这是颜色对比现象。,19,注视左图中心的黑色圆点一分钟,然后把注视点转移到右图中心处,你会看到白色背景上的一个黑色十字架,这种视觉现象称作负后像。,20,2.1.3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ensation (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2)Influence of Stimulus Time(刺激时间的影响) 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这种现象叫作感觉的适应 (Sensory adaptation)。在各种感觉中,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适应特别明显。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视觉的适应现很明显。它分为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和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两种。,21,4.1.3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Sensation (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3)Influence of Sensation Reciprocity 感觉相互作用的影响 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作用、相影响的。感觉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比是同一感觉官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上的对比是很明显的。如白色的对象在黑色的背景上会显得特别明亮,而在灰色背景上则要显得暗一些。这是非彩色对比。 融合: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感觉 联觉: 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在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 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22,三、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作用、相影响的。感觉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对比:是同一感官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上的对比是很明显的。 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23,Section 2 Several Main Sensations (几种主要感觉),2.2.1.Vision(视觉) (1)Vision process (视觉过程)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760毫微米到场3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叫可见光。,24,视觉的器官是眼球,按功能可分为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图4-4),25,(2) Color Vision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引起的。正常人在光亮条件下能看到可见谱的各种颜色。 白光(如阳光)不是单色光,它是各种色光的混合光线。 I. Multicolor and neutral(彩色与非彩色) 颜色可以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大类。非彩色包括黑色、白色以及界于二者之间深浅不的灰色。彩色是除了黑、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光 的 衍 射,26,I. Multicolor and neutral(彩色与非彩色) 颜色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明度:是彩色和非彩色的共同属性,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系数决定的。反系数大,明度说大:反系数小,明度说小。例如,白低的反系数可达成0.8,因此使人感到很明亮;黑绒的反系数只有0.033,使人觉得很暗。,27,色调:是彩色的最重要的属性。它决定了色的主要性质和特点,是由物体表面所反的光线中占优势的那一种光线决定的。 饱和度:是色的另一属性。它是色调的表现程度,是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占优势的那一种光线与整个反光线的比例所决定的。优势光线所占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大,反之就小。,28,II颜色的混合规律: 引起颜色视觉的光线大多是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在一起的混合光。各种混合光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原色按各种比例混合而成的。色光混合遵循加色法。 红+绿=黄 红+蓝=紫 蓝+绿=青 红+绿+蓝=白,29,1)、互补律:A+B=白(或灰)A、B互为补色,30,颜色混合规律 2)、间色律: A+B不等于白或灰,A+B可得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 各种彩色依据它在心理上的相似程度排列,可构成一个环形,称色环.在色环上,凡相邻两种不同波长的色光相混合,都会产生位于两者中间的另外一种颜色。 3)、代替律:A+B=C,C+D=G, 则 A+B+D=G,31,颜料的混合遵循减色法。其三原色是青(白减红)、品红(白减绿)、黄(白减蓝)。 颜料的颜色是由颜料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线后所反射的光线混合而成的。 混合的结果是各混合色都不吸收的颜色。结果是混合后颜色变暗。,32,3、色觉异常(遗传获得) 辨色困难或无辨色能力: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三种。 色弱:能辨色但只能分辨波长差别较大的颜色。 部分色盲 有两种: 红绿色盲:能看见黄蓝,看不见红绿 ,把这两色看成亮度 不同的灰色 黄蓝色盲:能看见红绿,看不见黄蓝。把这两色看成亮度 不同的灰色 全色盲:生活在不同明度的灰色世界里的人。能分辨不同颜色的明度,不能分辨不同彩色的色调。自己不知道,别人也难察觉。,33,2.2.2.Hearing(听觉),34,(1) (听觉过程)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次/秒(赫兹)的音波,也叫可听音。 音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声源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因此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在0C空气中,音波的速度为331米秒。在此基础上,温度每增高1C,音速就增加0.6米/秒;音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5倍。,35,(2) 音高、响度和音色 人听觉的主观体验有音高、响度和音色,分别对应于物理学上声音的三个基本量度频率、振幅和振动形式。 音高是由音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就越高;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例如,男子声带厚而长,振动绶慢,说话时的振动频率约95142赫兹,声音较为低;女子声带薄而短,振动较快,说话时的频率可达272653次,比男子的音高得多。 世代相传的语言交流,使人对说话声音所在的频率范围内(1000赫兹-4000赫兹)的音波最敏感。也最耐受。,36,响度与音波的物理强度相对应,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声音就越轻。感觉上音的响度与音波的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数关系。通常,响度用音压级(SPL)来表示,它的单位叫分贝(db)(人刚刚能听到的1000HZ的声波的最小声音强度为0db )。,37,(2) 音高、响度和音色 音色是指将基本频率和强度相同,但附加振动成分不同的声音彼此区分开来的特殊品质。 音色是由构成复合音的各个部分音波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复合音中,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音波叫基音, 其余的叫陪音。各种基本频率相同的音,其音色之所以不同,各具物色,是由它们的陪音的数目、频率、振幅各不相同造成的。,38,(3) 乐音和噪声 根据音波物理性质的不同,音波可分为纯音和复合音两类。 纯音 是单一的以正弦曲线形式运动的音波,也是最简单的音波。纯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 (如音叉的音),但却是实验室常用的音。,39,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几乎都是复合音,它们是由多个频率的不同音波所组成的。复合音又可按其是否具有周期性分开为两类, 呈周期性振动的复合音叫乐音(图4-8),如乐器的声音语言中的元音等。呈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音叫杂音,如噪音和语言中的声音等。 噪音还可以从社会的和心理的意义来定义,即人们不需要的音是噪声音。,40,2.2.3. Other Sensation(其他感觉) (1).(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包括温度觉,触压觉和痛觉等。它们的感受器散布于全身体表,是感觉神经元分布在皮肤中的神经末梢器,也叫做感觉点。 在体表的同一部位痛点最多,压点其次,温点最少; 从全身来看,鼻尖的压点、冷点和温点最多,胸部的痛点最多。 温度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10C-+60C,这之外人感受到的是痛觉,30C是皮肤的生理零点.,41,2.2.3. Other Sensation(其他感觉) (2).(嗅觉和味觉) 嗅觉和味觉都是对化学物质的感觉。虽然嗅觉是由化学气体的刺激引起的,味觉是由含有化学物质的液体刺激所引起的,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配合,关系非常密切。当嗅觉功能发生障碍时,味觉功能也会随之而减退,这是感冒和鼻炎时常见的一种现象。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能闻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气味。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舌尖感觉甜,舌的两侧感觉酸,舌根感觉苦,舌尖和舌的周围感觉咸。,42,(3).(运动觉和平衡觉) 运动觉的感受器在肌肉、肌腱以及内的前庭器官中。平衡觉的感受器在内耳的前庭器官中。前庭的椭圆襄和球襄内有感受器毛细胞。毛细胞的纤毛穿插在椭圆襄和球襄的石膜内。在头部外于正常位置时,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维持一定的压力关系。反之压力关系发生变化,毛细胞便能产生平衡觉。 (4).(机体觉) 机体感觉包括内脏觉,饥、饱、渴、窒息疲劳、便意、性、疼痛等全身性的感觉。 内脏正常时,相对躯体比较安静。传达给大脑的信息相对较少。只有某个脏器异常或病变时才有明显感觉。 痛觉是保护性感觉。遍布全身各组织中。是很少发生适应现象的感觉。,43,Section 3 Perceptual Summarization(知觉概述),4.3.1.What is Perception? 知觉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制约。 知觉需要各种感觉系统的联合活动。,44,2.3.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如果感知的对象是没有经验过的或不熟悉的,知觉就更多地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组织化。知觉有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等组织原则,45,接近 横向连续? 纵向连续? 为什么?,46,A B 相似 为什么A图中会有16个小圆构成的独立长方形, B图中则有一个独立的X形?,47,连续 本身不连续的黑点构成了一个漂亮的海螺.,48,好 的 图 形,49,闭合 图中各黑点间没有连接,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一个内容丰富的六边形?,50,(2)(知觉的选择性)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程度、强度、反复等。 主观因素: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51,52,是花瓶? 还是面对面的两个人?,53,(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人对任何事物都是根据已有知识和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领会。,54,(4)(知觉的恒常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55,Chapter 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Section 4 Several Main Perceptions(几种主要知觉),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着,物体存在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以及物体的运动特征被人们所感知,就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56,2.4.1.(空间知觉)包括: (1)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实现的。要知觉物体的形状,首先必须辨别对象的轮廓(即边界) (2).(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也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悟来实现的。,57,2.4.1.(空间知觉)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是靠视觉、触摸觉、动觉、平衡觉以及听觉获得的。 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己为中心来定位的。前、后、左、右的方向反映的就是外界物体与观察者的关系。上、下两个方向既以个体自身为标准,也以天地的位置为参照点。,58,2.4.1.(空间知觉) (4)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外部世界的网膜上的投影是二维平面的视像,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图像,并对图像的远近距离作出正确的判断。人所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叫做深度线索。,59,I. .(生理线索) 1 .眼睛的调节:人眼在观察对象时,为了在网膜上获得清晰的视像,水晶体就在眼球肌肉的作用下调节、变化,在看远物时比较扁平,在看近物时凸起。适合10米以内。,60,2 双眼视轴辐合:眼睛在看东西时,两眼的中央都会对准所看的对象,以保证对象能投射到网膜感受性最高的区域,获得最清晰的视像。看近物时视轴集中,看远物时视轴分散,眼肌运动向大脑提供了关于距离的信息。,61,II. .(双眼线索) 由于人的两眼相距6至7厘米,因此两眼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东西的。这样,左眼看到左边的多一点,右眼看到右边的多一点,从而使两眼的视觉稍有不同,这种差异叫做双眼视差。这两个不同的视觉信息,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下合而为一,就形成了对象的立体知觉或距离知觉。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62,III. .(单眼线索) 对象的大小 对象的重叠 明暗和阴影 结构级差 空气透视 线条透视 运动视差,63,对象的重叠 物体的相互遮挡使我们能获得关于远近的信息,64,结构级差 图中的汽车前脸上有许多方格,这些方格由左向右逐渐变小. 问:摄影师距哪边近?为什么?,65,林荫小道上把视线引向喷泉,这是线条透视产生的效果.,线条透视,近处的物体占的视角大,远处的物体占的视角小,使伸向远方的两条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几乎在最后合成一点,这能有效帮助人知觉对象的距离,66,空间透视 空气中的水汽或尘埃使山的色调由浓重变得越来越淡,山的形象也由清晰变得越来越模糊.清晰浓重的距离我们近 ,模糊清淡的距离我们远.,67,2.4.2.(时间知觉) 时间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这种通常是通过某种媒介进行的,如依靠时钟和日历来判断时间。在没有计时工具的情况 下,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亏盈,季节的变化等来估计时间。但是,即使在没有上述条件或上述条件很少的情况下,人也能大致地估计时间。 这是因为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等,都有一定的节律。甚至可以说,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生物钟”的机制。,68,2.4.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它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等,与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运动知觉通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 (1)(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69,2.4.3.(运动知觉) (2) ( 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是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这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70,2.4.3.(运动知觉) (2) ( 似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游船胶衣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混凝土紧固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浓缩果汁饮料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办公流程优化的关键技术-区块链分析
- 2025-2030中国棉绒芽垫和棉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柴油内燃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条状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月子会所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拖把脱水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分析
- 2025-2030中国意大利面和蒸粗麦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贺兰山东麓干红葡萄酒多酚组分与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关联性研究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 (4.3.1)-3.3我国储粮生态区的分布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方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包装的学问》课件
- 车辆采购、维修服务投标方案
- 北师大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课件(30张PPT)
- 浅析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