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_第1页
语文:《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_第2页
语文:《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_第3页
语文:《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_第4页
语文:《待贾而沽》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待贾而沽,9-5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3-24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注释】 疾:恨。 没(mo)世:死亡。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这已把对“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 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铸造着中国读书人 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 虽然反复申说“人不知而不愠”之类的话,但也感叹“没有人知道 我啊!”(宪问)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 春秋也是为了“自见于后世”。(孔子世家)说穿了,正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因此,儒学并非不重名,并非不喜欢“令广誉施于身”(孟子语),而只是反对声闻过情,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罢了。 有道是,追名逐利。世不重名,则人尽趋利。如此说来,追 名倒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使我们不生活在一条人人争权夺利 的单行道上吧!,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 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 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 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贾(gu):商人。沽:卖。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美玉在这里 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 商人哩”的回答。,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珍藏在匣中;要 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 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行 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行”的方面,即“沽之 哉!沽之哉!”卖出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 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孔于说的是“我 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是“求善贾而沽诸?”,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官 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 以伊尹、伯夷、姜太公等人为例,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任用,就 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做官,不可以 “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 利用一切关系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便 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求善贾而 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些铺天盖地的招 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17-5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17-7佛肸(1)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缁(5)。吾岂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注释 (1)佛肸:音,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5)缁:音,黑色。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7)系:音,结,扣。,首先还是孔子通权达变的思想。按理说,莫说子路,就是我 们一般人对孔子要去应一个叛乱家臣的招聘也是不理解的。因为 孔子不仅对家臣执国政,就是对大夫执国政也是反对的,怎么还 会去为一个叛乱的家臣效力呢?但以孔子回答子路的话,我们可 以揣摸出,他之所以想应佛胖之召,是想借家臣(佛胖)的叛乱 而反对大夫专权,恢复“礼乐征伐自诸候出”,甚而至于达达“礼 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目的,并不是想和叛乱者同流合污。这样说 起来,是不是有点“曲线救国”的味道了呢?,这段话中的第二个要点是孔子会不会和叛乱者同流合污的问 题,子路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老师您不是自己说过不能到 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吗,现在怎么又出尔反尔,要到佛伴这个叛 乱者那里去了呢?孔子于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道理加 以回答,就像我们说“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真正的君子,是在 任何环境中都能坚守自己的节操的。 最后,孔子还说:我难道是个苦葫芦吗?只能挂在那里面不 能供人食用!这又一次表达了孔子积极入世,希望能够“行义以达其道”的思想,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注释 (1)见:音,同现。 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5-21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注释(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政治清明时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作贡献,政治黑暗时 便压抑自己以求洁身自好,以免同流合污,以免遭忌妒遭迫害。 这就是大智若愚,这就叫难得糊涂。,清代名士郑板桥说得好:“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 糊涂更难。” 所以圣人说宁武子的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而他的那种 “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 说穿了,发挥才智易,压抑自己难。 好一个宁武子,愚不可及,实在是非寻常人可及啊!,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 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贾谊的鹏鸟赋写得好: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 孔子自己也曾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卡尔马克思引用过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吗?,“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 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 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欲见孔子: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这时已把持季氏的大权, 成为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命。”(季氏)“见”,在这里为使动用法,是阳 阳货想去拜见孔子去拜见他的意思。 时其亡:等到阳货不在家。时:伺;其,代指阳货;亡,无,不在。 曰:以下几个“曰”字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