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_第1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_第2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_第3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_第4页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夏王朝的建立被看作是华夏民族告别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却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黯淡模糊,人们甚至怀疑夏王朝是否真的曾经拥有。,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继商之后是周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你是如何知道夏的历史?,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如何知道的?,夏王朝你在哪里?如果有,我们能否,以及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人们不禁要问。,一、文献记载释读夏史,1、夏的地域:,豫西、晋西南,2、夏存在的时间:,约四百多年 (前2070前1600年),3、夏王朝的特征:,世袭制,制定刑法,设立官制,军队、监狱,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礼记关于“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区别。阅读教材。,文献记载往往是传说、以讹传讹;时间不能确切、内容互相矛盾等。孔子也曾慨叹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论语),史记和战国策属于史书,孟子是孟子个人思想的记录,竹书纪年则可能是后人伪造,它们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如何看待上述的文献记载?,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利用甲骨卜辞的记载,证明史记殷本纪有关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正确。他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时说:“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此二重证据法。,“疑古学派”:20世纪初,顾颉刚率先对5 000年文明史的说法进行质疑。胡适一语震惊学界:“东周以前无史。”古书中关于夏商的记载只能当做神话与故事来读。,我们到底有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究竟怎么样?这不是凭着我们的爱国热情所能解释的,而是需要科学的论证。随着考古学的兴起,二里头遗址发现,让中华文明史更加的完善成为了可能。,二、从二里头文化遗存中折射出的历史,1、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地理位置,2、二里头文化遗存的时间,3、遗存特征:,宫殿式建筑与民居:,石质和骨质的生产工具:,青铜器、玉器:,具备王朝特征,体现王权和社会分化,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饲养家畜,礼制社会,河南,制陶:,数量品类多,制作精细,可能已从农业中分离,BC1900 BC1500 年,随着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到来,整个学科充满自信,学者们进而积极地进行考古与文献材料的整合研究,力图解决仅凭文献史学不能确证的夏王朝及夏商王朝的分界问题。,三、考古发现和后世文献记载的对比印证,约四百多年,豫西、晋西南,BC1900 BC1500 年,河南偃师,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设立官制:礼义以为纪 制定刑法,军队、监狱,宫殿式建筑与民居 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多为礼器,夏具备了王国的特征,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还存在哪些缺憾,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资料来复原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对夏文化的探究 有什么意义,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思考,练习,意义:确认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自豪感。 启示:历史研究需要科学精神和方法,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料价值: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第一手资料(直接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需要甄别。,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 是“天下为公”的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不必藏于己” 夏朝建立之后是“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关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文献记载:,文献一: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文献二: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孟子万章上,文献三: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也,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 文献四: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注意关于这一具有夏朝建立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不同的文献记载是不一样的。,尚书甘誓:启与有扈氏大战前的誓言云:“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夏王身边有大臣和军事长官,并且有用于作战的军队。 礼记 明堂位有“夏后氏官百”的记载,即百名官员。 左传昭公六年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朝有刑法。,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国家机器,夏朝地理范围:国语周语中称鱼玄为“崇伯鱼玄”;又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古本竹书纪年云:“太康居斟鄩”;史记夏本记正义引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记夏本纪正义云:“尚书: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为近洛也。”可见斟鄩在洛河一带。 史记吴起列传云:“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地指洛阳一带。 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夏亡”。把夏亡与伊洛竭联系起来,说明桀之居地必近伊洛。 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区域应该特别注意:第一是河南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带。,文献所见夏代存在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471年说: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路史后纪卷一三下注所引汲冢纪年则为:“并穷寒四百七十二年”。 431年说:易纬稽览图:“禹四百三十一年。”(“禹”指整个夏代)这是殷历家的说法。世经:“伯禹天下号曰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帝王世纪继承了世经的说法,并明确指出夏代的432年是自禹至桀并包括羿、浞在内的十九王。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第74页。,二里头遗址 地理位置:夏代晚期城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偃师市。 年 代: 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 发掘年代: 1959年至今。 简 介: 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意 义: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遗存特征:陶器,精美的陶器如盉、爵可能不是日用品而是礼器。,铜爵,兽面纹铜牌:镶嵌绿松石,可能是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又是百官身份的标志,二里头宫殿遗址考古现场与复原图,1、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以下不属于“大同之世”特征的是 A共同耕作 B平均分配 C原始平等 D天下为家 2、传说中尧接受四岳推荐,将帝位让给舜,舜年老再传给禹,这种制度称为 A推荐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集权制 3、开启王位世袭制的人是 A尧B舜C启D汤,4、据文献记载,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这说明 A夏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 B夏朝的社会治安不好 C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D.夏朝时期反抗者众多 5、考古学家在河南西部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据科学测定,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约在4086-3690年前之间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应相当于 A夏朝 B商朝C西周D东周,材料一 学者质疑的主要理由 刻有“魏武王”的石枕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 曹操生前常把自用的石枕等赐予近臣; 文献中对曹墓方位的记载十分复杂,与该墓所处的地貌、地形不太相符。,材料二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 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的支持下公布学术成果,似乎并无不妥,之所以招来众多质疑,是因为学界存在着抄袭造假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术成果的信任度。,(2010年高考题)33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 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 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问题:(10分) (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2分)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4分),(1)答案1;基于历史事实的回答。(2) 赤壁之战、屯田 其他答案:出自小说等的虚构情节。(0分),(2)对史料性质的分析(2分) 答案1:区分了证据的来源或判断证据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2分) 石枕等都不是直接证据,是二手材料 考古上还未找到直接可以确证曹操身份的资料 答案2:基本抄材料。(1分) 其他答案。(0分),对考证方法的分析(2分) 答案1:从文献与考古一致性的角度进行分析。(2分) 没有达到两重证据的印证 文献记载复杂,与考古地点不吻合 答案2:缺少相互印证或一致性的含义。(1分) 文献记载复杂 其他答案。(0分),33(3) 知识能力层面(2分) 答案1:完整回答文献“三长”。(2分) 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 答案2:回答不完整。(1分) 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识 其他答案:笼统回答。(0分) 史学家应具备科学方法、理论 道德品行层面(2分) 答案1:准确写出“史德”这一关键词。(2分) 其他答案:笼统回答。(0分) 史学工作者应具有职业道德。,史料的分类,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