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ppt_第1页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ppt_第2页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ppt_第3页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ppt_第4页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用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考点说明1.常见的文言虚词大纲规定了18个,即: 之、其、而、则、乃、以、于、若、为、所、焉、因、何、乎、且、也、与、。 2.要求:掌握其意义和用法,一、而,(1) 抿而好学,不耻下问 (2)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 蟹六跪而二螯 (4) 侣鱼虾而友麋鹿 (5)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1.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且”、“又” “和”或不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也 (3)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4) 朝而往,暮而归 (5) 弃甲曳兵而走,2.作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地”,或不译,(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矣,3.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13)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4.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是”“却”,(1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履至尊而制六合 (19)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5.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20)军惊而怀都舍,6.动词,通“如”,好象,如同,(2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22)而母立于兹,7.作代词,通“尔”,你,你的,(23)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4)臣鞠躬尽瘁,死而后以 (25)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8.与其他词连用,分别作语气词(罢了)、连词(才,方才)、连词(何况,用于反问句中)、副词(随后,不久)。,二、何,( 卿欲何言 君何以知燕王 (今日之事何如 4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无何,宰以卓异闻 巫妪何久也,疑问代词,“什么”“哪里”,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没有多久,副词,“多么”“怎么”“这么”,三、乎,(1)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2) 壮士,能复饮乎,1.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5)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3.用于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7)圣人愚人其皆出于此乎 (8)今等死,死国可乎,4.表揣度、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9)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胜于蛇者乎 (10)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5.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1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2)生乎吾前,其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同“于”,相当于“在”“对”,四、乃,(1)家祭无忘告乃翁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4)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7)今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你,你的,是,就是。,副词,于是,这才,副词,却,竟然。,副词,只,仅仅。,副词,原来是,五、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成以其小,劣之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蜀之鄙有二僧,其一僧贫,一僧富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自己(的)”。,其如土石何 其孰能讥之乎 其有敢不尽力乎,则或咎其欲出者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如,4.表反问语气, “难道”“怎么”,5.指代人、事、物,多远指,相当于“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6.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7.指代人、事物,相当于“这”“那”等,(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吾其还也,8.句中表祈使、商量语气,相当“可” “还是”,(19)圣人愚人其皆出于此乎 (2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9.句中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 “或许”“可能”,六、且,(1)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1.暂且, 姑且,(3)不出,火且尽 (4)若属皆且为所虏,2.将,将要,(5)且矫诏纷出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7)且贰于楚也,3.而且,并且,(8)且焉置土石 (9)且在邦域之中,4.况且,再说,(10)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 (1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5.尚且,还,(12)示赵弱且怯,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 并列,“又又”,(1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者也 (14)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7.连接两个动词,表并列:“一面一面”“一边一边”,(15)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8.还有,那么,(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进一步地议论。,七、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若明若暗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5)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6)以若说论之 (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像,如, 好象,及,比得上,代词,你, 你的,此,这,指示代词,这么样,那么样,(8)天若有情天亦老 (9)时有军疫若水旱,民不困乏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1)安有为天下*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1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连词,假如,如果,或,或者,至于说到,如此,如是,怎么样,八、所,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1.处所,地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得。,2.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游目骋怀。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表凭借,“用来” “是用来的”,表原因,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所说的,到处,九、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后世必为子孙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霓为衣兮风为马。 古人云:“将以有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动词,成为,变成,2.动词,做,3.动词,作 为,当作,4.动词,是,5.动词,以为,认为,6.动词,治理,7.动词,给予,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吾属今为之虏矣 愿为市鞍马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之奈何? 何辞为? 何以伐为?,8.介词,被,9.介词,为了,给, 替,对,向。,10.句末语气词, 表示疑问惑反诘。,十、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复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然力足以至焉 且焉置土石 则将焉用彼相矣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故钱塘之人日日侯焉,1.兼词,相当于 “于之”“于此” “于彼”,2.哪里,怎么,3.句末语气 助词,盘盘焉,菌菌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或师焉,或否焉。,4.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5.相当于“之”,6.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无义,十一、也,也不怕小犬 有梦也难寻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鱼,我所欲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是说也,人常疑之,1.同现代汉语“也”。,2.用哉句末,表判断语气,3.用在句末,表陈 述或解释语气,4.用在句末,表 示语气停顿,独五人,何也? 缚者何为者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谁得而簇灭也? 安能求其千里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1.勿从俱死也!,5.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6.用在句中或句 末,表肯定、感 叹语气,7.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8.用在句末, 表祈使语气,9.跟其它语气词连用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岂独伶人也哉 今老矣,无能也已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今其智岂可怪也欤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加强语气, 多有感叹或 反诘之意,表肯定语气,表停顿或提示,“啊”,用于反问句中,加强语气,有反诘之意,元曲中常用的句尾助词,无意义。,十二、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樊哙侧其盾以撞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忽魂悸以魄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其无礼于晋 犹不能以之兴怀,1.连词,相当于 “而”,2.介词,因为,由于,必以长安君为质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请以战喻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以五十步笑贝百步 皆以美于徐公 去以六月息者也 能已足音辨人 策之不以其道 斧金以时入山林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3.介词, 把,拿,用,4.动词,认为,以为,5.介词,凭,靠,6.介词,按照,依照,7.介词,根据,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与赵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胜于长安君 以为莫己若 无以至千里,8.助词,表时间, 方位,范围,9.介词在,1.把当作 (制成),2.认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十三、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 俯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罔不因势象形 我欲因之梦午越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河为池 因利趁便 因击沛公于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因而至前也,1.于是,就,2.依照,依靠,凭借,根据,3.趁着,趁此,乘机,4.通过,经由,5.因为,6.原因,因遗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7.沿袭,8.继续,接着,十四、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其无礼于赵 勾践说于国人曰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宦士三百人于吴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皆朝于齐 虎兕出于柙 青,取之于蓝,1.对,对于,2.在,3.与,跟,同,介词,4.动词,到,5.从,自,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师不必贤于弟子 对曰: “甚于妇人” 青于蓝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不拘于时 学于余 赵似求救于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王于兴师,修我戈茅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6.在方面,7.比,8.被,9.向,10.词缀,嵌在动词前, 构成双音词,不译,11.同 “吁”,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吾祖死于是 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 至于赵之为赵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在这时,与现代汉语相同,在这件事上,到了,一直到,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后一部分 的开头,被现代汉语沿袭.,十五、 与,竖子不足与谋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吾与徐公孰美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与斗卮酒 失其所与,不知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无乃尔是过与,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跟” “同” “和”,2.介词,引进比较的 对象,“跟相比”,3.连词,表并列, “和”,4.动词,给,5.动词 ,结交,亲附,6.通 “欤”,十六、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越 故木受绳则直 临视,则虫集冠上 六则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此则寡人之罪也 与窦娥烧一百儿,则是看在你孩儿面上 惟天伟大,惟尧则之,1.却,可是,2.那么,就,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条数,4.就,5.就是,6.只当是,7.准则,榜样,则山下皆石穴罅 今肃可迎操,如将军则不可也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8.连词,原来,原来已经,9.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却,10.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十七、者,楚之南有冥灵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 谁为大王此计者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言之,貌若甚戚者 屈原者,名平 师者,所以 蔺相如者,赵人也,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2.“的样子”“似的”,3.放在主语后, 表停顿或判断,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何者?上下之分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有蒋氏专其利三世 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此五者,邦之蠹也,4.放在主语后, 引出原因,5.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6.表假设 相当于“如果”、“的话”,7.放在“有”字宾语 后,表停顿,8.放在数词后,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夹道而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近者奉辞伐罪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始臣之解牛时, 所见无非牛者,9.放在后置的定语后,相当于“的”,10.放时间词后, 表停顿和调整音 节的作用,11.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十八、之,简能而任之 聚之咸阳 持其踵为之泣 遽扑之,入石穴中 阿母得闻之 代百司之职役哉 今日之事何如 佯狂不知所之者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奚以之九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