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案例分析.ppt_第1页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ppt_第2页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ppt_第3页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ppt_第4页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险投资学,制作人:孙晓娟 胡炜童 主讲人:孙晓娟 郭三化 韩 妍,2,一起起倾家荡产 的悲剧和转眼万贯 家财的神话,使得 风险投资再一次走 近世人。是非成败, 留待后人述评。吸 取成功的经验和失 败的教训则是对风 险投资业的一种推 动。,引言,3,风险投资的研究内容,风险投资的起源与发展风云乍起 风险投资的参加者 谁主沉浮 风险投资的运作程序 循规蹈矩 风险投资的进入机制 精挑细选 风险投资的管理机制 悉心培育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衣锦还乡,喜忧参半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是非成败 中国风险投资战略 指点迷津,4,第七章 风险投资案例分析,满载而归的苹果 执着不悔的雅虎 败走麦城的中创 一帆风顺的中兴,5,7.1 满载而归的苹果,创业奇迹的开始 结论成功的鉴证 点析未来的启示,6,创业奇迹的开始,1976年,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6岁的史蒂夫沃兹尼亚中途退学 ,在一间空荡荡的车库里,靠卖掉汽车和计算机筹得的1300美元,创立了苹果计算机公司,他们凭着天资过人和执著的精神研制出能改变大机型统治计算机领域的苹果I型计算机。他们的目的是为那些对计算机感兴趣,但又买不起计算机的业余爱好者生产出个人使用的,成本低廉的计算机。苹果I型计算机诞生后,以其666美元台的低价格打动了计算机爱好者。随即,在1977年,沃兹尼亚又开始着手研制苹果II型计算机,苹果II型计算机主要特点在于轻便每台不到15磅,价廉每台1350美元,优质有 7个扩充槽。,7,技术问题似乎已一道一道地解开了,但资金问题却接踵而来,乔布斯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在1977年苹果I型计算机销售非常好,苹果II型也即将进入市场,然而扩大发展需要资金、需要经验,尽管乔布斯在经营方面已略有经验,但把苹果公司建成大企业,他们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乔布斯便决定引进外资和外员。 乔布斯首先劝说曾在英特尔公司和仙童半导体公司担任销售经理的电子工程师马克马库拉加盟苹果计算机公司。马库拉当时34岁,因英特尔公司股票发财,便提前退休,马库拉是著名的风险投资家、他个人给苹果公司投资9.1万美元,另外他还给公司筹资60万美元,担任苹果计算机公司董事长,此外乔布斯还聘麦克斯科特担任公司总裁,硅谷中最著名的广告公共公司的所有人雷吉斯麦克纳出任公司销售顾问,苹果计算机公司在引进的第一笔风险资本后便开始了光辉的历程。,8,技术与营销一直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主旋律。在风险资本进入苹累计算机公司后,重新设计和拟定了公司的管理层人选,乔布斯和沃兹尼亚主管技术攻克与管理,雷吉斯麦克纳主管营销,他为苹果公司设计的缺一块的苹果商标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技术方面,苹果II型是第一台具有彩色显示功能和直接同家用彩电接口的计算机。在成功的营销和强大的技术创新的影响下,1977年6月苹果II型刚刚上市就使得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产值突破了100万美元,1979年底,苹果计算机公司又推出了专门为苹果II型机编制的套装软件v isiCale这种软件已经被证明是一套非常成功的软件,因为顾客走进商店,常常要买v isiCale和能使用这种软件的计算机。苹果计算机公司就这样打破了原有的计算机市场格局。1979年底,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销售额比1978年增加了4倍,平均每天销售出100台计算机。到1980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营业额已突破了1亿美元。,9,1980年12月可以说是苹果计算机公司最辉煌的日子,也可以说是风险投资最震撼人心的日子。苹果计算机公司公开上市了;公司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发售22万股股票,第一天股价就从22美元股上涨到29美元股,从上市到销售完毕仅有12分钟时间,公司的市场价值上升到12亿美元,其中,风险企业家乔布斯所持的股份价值达到 1.65亿美元,风险投资家马克马库拉所持的股份价值已达到1.54亿美元。苹果计算机公司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产生了40多个百万富翁,时间之快,令人始料不及。至此最初的风险资本已从苹果计算机公司满载而归,实现了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各自的梦想。,10,苹果计算机公司经历最初的辉煌后,虽然奠定了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地位,但同时也受到同行业巨头IBM的排挤,随着II 苹果机的失败,“利萨”计算机因未能设计出多台“利萨”机联网运行软件,公司的股票价格从一年前的71美元跌至35美元。为了救市,乔布斯请来了前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约斯卡利出任苹果计算机公司总裁,而斯卡利也确实带来了”麦金托什”的繁荣,但这种繁荣很快就消失了。随后,苹果计算机公司便陷入了乔布斯和斯卡利的权力之争。同时,被“苹果砸得跳了起来”的IBM公司也为这一酸苹果耿耿于怀,苹果计算机公司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混乱生涯。经过多年的营运和苦苦的挣扎,今天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可以称为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遍布世界各地一个缺一块的苹果成为世界上最诱人的苹果。,11,结论成功的鉴证,风险资本的进入需要有优秀风险投资家 的慧眼识别进程 管理是风险企业的灵魂 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通力合作 风险资本的成功退出,12,点析未来的启示,创造带来一轮新的机遇 执著引向成功的迈进 合作是成功的保障 资本激发一种勇往直前的动力 选择使苹果变得更加绚丽,13,7.2 执着不悔的雅虎,创意开启希望之门 执著不悔的选择 点析投资的真谛,14,创意开启希望之门,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两位博土杨致远和戴维对Internet网点信息管理一见倾心,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他们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便自己动手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库来管理信息,由于其简易、方便、实用,Yahoo !的网址慢慢的传播开来,它为许多在网上漫游的人指引方向,就如一块块路牌,这是yahoo !的核心。Yahoo 在迅速成长,每天访问Yahoo的人数高达100万人次。 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Yahoo!,风险投资家们凭着其敏锐的洞察力已嗅出了无限商机,于是风险投资家们带着诱人的资本敲开了Ya h oo!的大门。英国,15,的路透社、微软、CI、Netscape,Sequoia等公司都是赫赫有名的投资者.杨致远和戴维经过反复思考和判断,他们从许多风险投资家中选择了Sequoia。Sequoia对Yahoo!估价是400万美金,于是Yahoo公司成立了,像许多计算机公司一样,雅虎公司从一个创意变成了现实,在400万美金的风险资本的推动下,Yahoo 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建设。 Yahoo!的层次结构是一个完全用手工构建的工具,所包含的10万个分类是用人工确定的,这是Yahoo!的创造性所在,在此中包含了人类的智慧与勤奋。杨致远回忆到“戴维和我只有一张床,他先睡四个小时,我工作;然后他起床工作,我睡觉”,他们努力地工作,像是在进行一场搏斗。Yahoo的商业模型可以概括为“在网上免费提供服务”,唯一的资金来源是网上广告收入,但只是出售广告空间。他们非常担心在服务项目中增加广告会使他们的客户离开,但后来发现, Yahoo的魅力,16,让人无法抗拒。Yahoo 的客户越来越多,前景越来越明朗,Yahoo!的发展极快。杨致远和戴维在接受Sequoia的风险资本之后,开始着手公司的扩张,在管理方面,他们明智地选择了廷库格。库格也是斯担福大学工程学毕业的,库格回忆到“利用我们的头脑,把肉放到骨中去”。库格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管理和取得收入,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面对着许多能力巨大的竞争对手,如Infoseek已停止向用户收费,开始升级网络爬虫,于是, Yahoo开始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广告的加入,与路透社联合的新闻服务、生活服务,这时的Yahoo依然在加快发展,于是Yahoo 开始寻觅第二次融资机会。 在1995年,Yahoo!开始了第二次觅资行动,当时管理层要价4 000万美元,参与这次投资活动的有路透社和日本Softbank集团。筹资活动非常顺利,杨致远回忆到”基本没有人眨眨眼”。40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给Yahoo新的发展机会,规模不断扩大、并增加了新的,17,服务项目随之而来的是Yahoo的迅速成长,1996年,Yaboo用Softbank签订的广告使Yahoo得到2075万美元的收入。1997年,实现净收入7045万美元,1998年实现净收入2.03亿美元,Yahoo不同语种网站已扩展到15个国家。Yahoo的发展已令整个世界目不目不暇接,于是Yahoo的花费与开销也不断上升,Yahoo又开始了扩展和融资,开始制定上市的计划。 Nasdaq为雅虎带来了极度的辉煌。1996年3月7日,Yahoo登记上市了,4月12日Yahoo开始对公众发行,在Nasdaq市场上,Yahoo以每股13美元的价格发行了260万股,一共筹资3380万美元。在对Yahoo公司极度看好的状况下,其首批交易价格达到24.50美元每股,最高价格曾达到43美元每股,收盘价格为33美元每股,就在这一天,Yah oo的市值达到 3 .5亿美元,在,18,随后的一段日子,Yahoo平息股市的狂热,股市上回到了每股13美元。Yahoo成为Nasdaq市场中inter net 板块中的重要部分,在上市筹集资金的基础上, Yahoo公司业绩明显上升,1998年Yahoo公司开始盈利,每股盈利45美分,1999年,Yahoo股价达到179美元。2001年,随美国Nasdaq指数的下跌,Yahoo也面临着市值不断下降的危险。新世纪似乎没有给风险投资带来好的运气,风险投资将如何发展有待研究。但,无论如何风险投资就是风险投资,有起有落。Yahoo将如何面对这种危机;要从Yahoo的精神来看,Yahoo的执著一直是Yahoo!生存的动力。,19,Yahoo通过成功的上市,使杨致远风险企业家和Sequoia等风险投资公司获益非浅,使得 Yahoo公司脱离缺少资本的险境。从资本市场上融得大量的传统性资本,这在风险投资领域是不同凡响的成功。就像商业周刊评论的那样:“Yahoo!就像在沙滩上搭起的阁楼,然而一夜之间四周就建起了摩天大厦”,Yahoo成为风险投资领域中的骄骄者,也成为令人迷惑的、神奇的战斗堡垒。Yahoo正如其名一佯,发展和拓展仍会虎虎生机。,20,执著不悔的选择,风险企业家对风险投资家的执著使公司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风险企业家对事业的执著使Yahoo公司获得了腾飞的机会 创业团队对其专业技术的执著使Yahoo公司获得了不断前进的动力,21,点析一投资的真谛,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起到推动力的作用 风险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为其创业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风险资本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执著是雅虎成功的保障 合理的组织和构架增加了雅虎成功的可能 风险投资家的慧眼为风险企业的发展添上了双翼,风险资本的注入为风险企业融进了活力,22,7.3 败走麦城的中创,生涯辉煌而悲壮的篇章 背景这里不都是蓝天 点析失败的教训,23,生涯辉煌而悲壮的篇章,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刨公司)是我国首家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经济的跌荡起伏中,中创公司度过了13个年头。风风雨雨中,中创从其产生到其消失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外在因素的影响。中创公司的倒闭,责任在谁,问题根源是什么,不能不令人深思和反省。 中创公司于1985年1月成立。中创的注册资本是4000万元人民币,中创公司建立伊始,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国有公司,国家科委注资2700万元人民币,其他资本是从财政、五金矿、中信、船舶等各业筹集而来。中创公司是一个不完整的股份制公司,从它的产生与发展来看,中创公司是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先驱。,24,中创公司是定位于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它也是中国第一家获得金融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创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通过投资、贷款、租赁、财务担保、业务咨询等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资本。中创公司的建立、运作和发展一开始便定位于试验田,这无疑带给中创无限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创公司这一新兴事物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极大的风险面前开始了它维难维艰的成长历程,也为其最终的惨败而埋下了伏笔。 中创公司自谕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就是说,中创公司有可能淘出神州大地风险投资事业的第一桶黄金。同时,也有可能从此掩灭成为风险投资发展的奠脚石。中创公司早期大量的风险资本注入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中创公司对乡镇企业、中关村科技一条街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此外,中创公司在,25,“八五”期间参与过许多火炬项目,并对其进行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在这批火炬项目中,中创对他们的贷款达2.3亿元,参与近百个项目。中创公司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在前5年内,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几近乎20个亿。1991年,中创公司先后在珠海、深圳投资3 500万人民币;1992年,信托存款增长 142,扩大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投资额。在1992年年底;中创公司在这些地区的营运资本高达41亿元。此外,中创公司还在外汇、股票等金融市场上大量投资,中创公司还投资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与他人联手收购了大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创公司迅猛的发展使得中创公司在中国封闭多年的刚刚复苏的市场上光芒四射,给了人们无限的希望,几尽的感叹!,26,市场是善变的,面对1993年的市场风云突变,中创公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资金紧张、负债比例失调,呆账、坏账不时突出来,于是中创公司开始拆东墙补西墙,穷于应付,一方面,宏观背景恶化,通货膨胀性日益加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权力纷争,上下失撑、内部矛盾使得中创公司两面夹击,腹背受敌,于是,中创公司在大势所趋之下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有人说,“中创的关闭是一个悲剧”。中创企业主要投资项目高达90几个,主要从事贷款、债券回购等银行业务,高息揽储就是中创公司被关闭的一个缘由,中创公司在关闭时总债务达到60亿元。中创公司在中国的改革中几起几落,为中国风险投资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创公司的倒闭便是其代价。 中创公司从其成立、发展到倒闭演绎了一场风险投资中的悲壮故事,中创公司曾经辉煌过,曾为中国风险投资业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还是因其先天不足和环境恶劣而难逃一死,终成千古绝唱。,27,背景这里不都是蓝天,中创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5年的中国刚刚开始刮起改革的春风,万事俱在酝酿中。中国基本上还是维持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观念才刚刚触及,整个中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各种行为准则、各种法制约束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在转型期间经济主体行为也刚刚开始调整和转换,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创公司建立的目的是引进国外的风险投资方式,促进中国科技转化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风险投资运作是市场选择,市场淘汰的运作,没有完善的市场,风险投资的商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便产生了一种扭曲。因此,中创公司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进行风险投资运作,有点像受了几千年传统教育的老先生说起了现代西洋话剧。那种潜在的不协调以及各种行为方式的背离最终带给中创,28,公司的是一杯苦涩的酒。有人说,中创公司的失败不是一个简单性的失败,它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环境中作了错误的抉择但这也是历史的抉择,是市场规律发展和变化作出的抉择。 中创公司作为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运作在中国市场上缺少相应的文化氛围。风险投资公司追逐的是高收益,但必须承担高风险。在国外一个创意、一个点子,只要它有潜在的发展前景,即便埋在土里,也会被敏锐的风险投资家挖掘出来。因为,有可能在100个项目中,只要有几个成功,便会抹平所有的损失,前提是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但这种近似于豪赌的行为在国人眼里是离经背道的,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游戏在中国市场就失去了它原来的韵味。此外,中国的各种投资主体和参与主体还没有充足的风险意识,无法承担这样巨大的开天辟地的差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创公司,这个中国国土上第一个风险投资公司的命运便是可想而知的啦。,29,中创公司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尚不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上运作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风险投资业进行相应的制约和保证。美国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投资基金法等等成套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而中国改革进程中,法制建设配套相对滞后,法制观念薄弱,面对新兴的风险投资业,面对新创建的中创公司,国内法律、法规对其行为产生了一种传统的束缚,使得中创公司在其发展中离开其建立的初衷,不得不转向其他业务,这是带来中创公司最后灾难的潜在原因。 中创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缺乏相应的独立性。政府的行政参与问题,也毫无疑问地体现在中创公司身上,它仅代表了其中的一个缩影,但也体现出,中创公司倒闭是改革矛盾无法转嫁的产物。,30,中创公司的最后消亡还在于内部经营、运作、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在各种体制因素、各种政策因素的作用下,中创公司一直未能以真正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运作。中创公司只在期初阶段进行过风险投资活动,而后便类似于信托投资公司,从事储蓄等银行业务。在历史背景下,在客户对资产的需求下,从事高息揽储,违规经营,管理层腐化也是导致中创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中创公司退出历史舞台是中国体制问题最明显的见证。中国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人才体制由不完善向逐步完善过渡。中创公司在中国各项体制尚不完善的时候诞生,又在中国各项体制日趋完善时毁灭。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世界在变,而中创未能跟上变化的节奏,因此,对中创公司倒闭只能叹一声悲壮。,31,中创公司在其13年风风雨雨的起伏中,创造了辉煌,归于悲壮。其旧去不完全在于自身,更在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如果说,将中创公司曾设想为是一朵美丽的鲜花,但可惜的是,它在暴风雨中绽放后,却在日趋明朗的天空下逝失,因为这里并不都是蓝蓝的天。,32,点析失败的教训,规范风险投资公司运作,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给风险投资公司定好位 风险投资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很重要 遵循市场规律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基础 有人说,悲剧是将真实的事打开给人看,看过之后总有一种感慨,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揭开失败的原因,不是为看到伤口有多深,而是修正行为,防止重蹈覆辙的发生。中创公司倒下了,却留下了无限的叹息,中创公司倒下了,风险投资业却不断发展,吸取经验和教训本身就是对风险投资业的一种推动。,33,7.4 一帆风顺的中兴,机遇成功的一半 发展成功的动力 点析成功是一首交响乐,34,机遇成功的一半,深圳中兴通讯股份公司是我国当前著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它建立在90年代初期。在国内经济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在以中创为首的中国风险投资业正处于一个较为热烈的时期,此阶段各种政策、措施、导向无疑在神州大地为风险投资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段时期也正是中创企业最辉煌的时刻,中国风险投资热在此时也逐渐升温。在这种有利的外界条件下,中兴的创始人候为贵凭借其敏锐的直觉和对市场的了解,他发现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他产生了建立程控交换机研制公司的念头。一旦有此想法,便一发不可收拾。而对红红火火的风险投资业,候为贵等人进行了,35,大量的调查、研究,他发现风险投资对高科技成果转化有促进的作用,而他本人要建立公司根本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资金。于是他邀请了风险投资的专家和企业家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最后的结论是,这阶段寻觅风险资本恰逢其时,于是候为贵等人便筹集了300万风险投资基金,创立了中兴维先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中兴维先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在1994年4月29日,设立中兴新通讯。中兴维先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持有中兴新通讯49的股份。随着1993年,通讯市场需求不断繁荣昌盛,中兴新通讯迎来了它的黄金季节。国内限制进口程控机又为中兴新通讯的发展添加了一把助燃剂,在种种有利的条件下,中兴逐渐成长起来。,36,1997年10月6日,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网发行。实收资本 6. 77亿元人民币,中兴新通讯对中兴通讯股份公司控股 62. 8,中兴实业的建立以风险资本为其资本基础,而其上市融资,又使风险资本有相应的退出环境,也说明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日渐成熟。,37,发展成功的动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发展成为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领头人。其销售额每年递增5080,通过多年的经营、发展,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当前,是我国重点企业,是我国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国产大型程控交换机制造业的龙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中兴通讯的发展走得是一条自主开发研究的道路,就像最初的300万元风险资本引入一样,中兴在其发展一直坚持实际调查研究是企业选择的基础。正是由于这种规范和执著,才使得中兴通讯走向巨人之路。,38,中兴通讯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技术创新研究,商业经营策略选择等日常行为外,中兴通讯更注重一点,那就是资本运营。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下,资本增值的速度变得相当的快,资本运作使中兴通讯不断地发展壮大,使中兴通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中兴通讯不但成功地运用资本壮大和发展自己,中兴通讯还寻觅和争取各种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