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二).ppt_第1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二).ppt_第2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二).ppt_第3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二).ppt_第4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处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其二,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3,写作简介,1072年(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 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 下五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4,翻译,这首诗的大意是,放生池中的鱼鳖追逐着人们,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躺在船上看山,觉得山似乎随着船而上下起伏。随风摇荡的船,似乎也充满情味地与夜月相伴推荡。,5,这首七绝的前两句,写出了湖上景色的随意自然。 首句写动物,次句写植物,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后两句落笔题目的“醉”字,因为醉了,斜倒在楼上 就像枕在水上,伏在桌上就像坐在船上,所以能想 像出好似山在俯仰、与月徘徊。,6,赏析,。“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7,赏析,“风船解与月徘徊”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