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一、年龄阶段,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二、一般特点,1、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的状态,1、脑重量,出生时,约为400克左右;3岁时约为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7岁时约为1280克,相当于成人的91%(成人的脑重量平均为1400克)。从7岁开始一直到成人,脑重量的改变已经不再明显了。,2、大脑皮层结构,幼儿期儿童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2岁之前,脑神经纤维较短,多呈水平方向;2岁以后,出现了向竖直方向延伸的分支。幼儿神经纤维的分支继续加多、加长,为形成复杂众多的神经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幼儿后期,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这使幼儿神经传导更加迅速、准确。到了57岁时,幼儿额叶面积的增长速度又有明显加快。,3、脑电波,有关研究发现: 13岁时儿童脑电波波(053次/秒)减少,波(47次/秒)增多,同时出现少量的波(813次/秒); 5岁以前,儿童的波一直多于波; 从4岁开始,儿童的波逐渐减少,波增多, 57岁时,儿童的波与波的数量基本相同; 7岁以后,儿童的波逐渐占主导地位,波开始从枕叶、颞叶、顶叶消失。,二、大脑机能的状态,1、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上。,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很弱,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才逐渐加强。,2、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有所增强,表现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延长。,新生儿每日睡眠可达20小时以上,1岁婴儿需要1415小时,3岁儿童则需要1213个小时,到了57岁时,就只需1112个小时了。,3、幼儿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仍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理论,(一)传统的游戏理论,1、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在20世纪初,(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3)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2、精力过剩说:,英国思想家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赛,(1)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2)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3)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3、机能快乐说:彪勒,彪勒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4、生活准备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1)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准备性练习。,(2)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儿童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准备练习,锻炼和培养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3)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了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5、成熟说:博伊千克,博伊千克认为: 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第一是发展个人主动性的欲望;第二是适应环境的欲望;第三是重复练习的欲望。 幼儿之所以如此地喜欢游戏,需要游戏,就是因为他们同时拥有这三种欲望。,(二)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1)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2)儿童和成人一样,也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尝试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3)埃里克森(EHErikson)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则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既可以重复快乐,也可以抚平创伤。,2、认知动力理论,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1)皮亚杰认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也可以发展新的认知结构。,(2)他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的。即游戏的发展水平是与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3、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桑代克,(1)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特定的文化对不同的行为会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抑制,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2)游戏也遵循“效果律”。效果律强度强化会增加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笥,而惩罚则会减少它出现的可能性。游戏依靠社会上成人对它的强化。,幼儿的游戏: 游戏水平的发展,幼儿的游戏: 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二、游戏的特点与种类,(一)游戏的特点,1、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是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3、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也不像劳动那样要创造财富,而是与儿童自己的兴趣相联系。,(二)游戏的种类,1、根据游戏的目的性,(1)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筑游戏等。,(2)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编制的游戏。,(3)活动性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幼儿体力的一种游戏。,2、从认知发展的角度,(1)机能游戏,机能游戏也叫感觉运动游戏,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2)建筑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是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3)假装游戏,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人以上参加。,3、从社会化程度角度,(1)无所事事游戏,(2)单独游戏,(3)旁观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美国心理学家帕顿(MBParten)根据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关系和协同程度,提出的这六种游戏,并以14岁的儿童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1 幼儿自由游戏中社会行为的出现率(%)(帕顿,1943) 年龄(岁) 社会行为 1 2 3 4 无所事事的游戏 37 21 旁观游戏 46 116 57 88 独自游戏 203 230 35 95 平行游戏 545 357 295 301 联合游戏 135 213 286 321 合作游戏 36 70 235 196,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二、词汇的发展,三、语法的发展,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五、语用技能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1、 36、7岁即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2、幼儿词汇发展的一般趋势:7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大约是3岁幼儿的4倍;36岁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的,但词汇量的年增长率则呈逐年递减趋势(详见表5-2);34岁和45岁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3、我国幼儿词汇发展的速度最快,远快于其他国家的幼儿。,4、 国内外的研究还表明,幼儿词汇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二)词汇类别,幼儿掌握词汇类别由少到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如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其次是形容词;而幼儿掌握虚词的顺序则是: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三)词汇内容,幼儿掌握词的内容的趋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表5-2 幼儿词汇量发展的比较 年龄 美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岁) 词汇量 年增长率 词汇量 年增长率 词汇量 年增长率 词汇量 年增长率 3 896 10001100 886 1000 4 1540 719% 1600 524% 1675 89% 1730 73% 5 2070 344% 2200 375% 2050 224% 2583 493% 6 2562 238% 25003000 159% 2289 117% 3562 379%,表5-3 中国日本幼儿各类词汇(%)出现的比较 年龄(岁) 词类 34 45 56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名词 559 540 596 560 667 575 动词 190 249 189 224 145 204 形容词 29 118 34 119 32 107 代词 06 10 03 09 02 19 量词 16 18 20 数词 70 31 16 44 41 63 副词 52 14 71 11 52 11 助词 08 05 04 介词 08 06 15 05 06 04 连词 04 03 05 05 01 03 叹词 33 04 24 04 08 02,表5-4 36岁儿童各种词类变化 词类 (岁) 词数%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代词 数量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象声词 总计 35 词数 830 641 162 138 110 142 50 21 82 40 2216 % 39 288 76 65 52 67 34 1 39 19 100 4 词数 905 419 126 28 63 57 20 7 18 24 1567 % 51 267 8 18 4 36 13 04 05 15 100 45 词数 765 361 78 20 80 46 13 11 10 24 1408 % 54 256 55 14 57 35 09 08 07 17 100 5 词数 879 287 93 5 78 41 10 6 8 30 1437 % 61 20 65 03 54 28 07 04 06 21 100 55 词数 596 275 52 9 44 31 6 4 2 5 1024 % 58 268 51 09 43 3 06 04 02 05 100 6 词数 781 293 85 1 37 31 10 5 4 5 1252 % 62 234 68 008 27 25 08 04 03 04 100,表5-5 幼儿名词内容的扩展 年龄(岁) 词类 项目 34 45 56 词量 % 词量 % 词量 % 日常生活用品 348 353 502 325 695 318 日常生活环境 218 221 345 224 459 210 人物称呼 92 93 166 108 243 111 动物 73 74 99 64 129 59 交通工具、武器 72 73 100 65 134 61 身体 65 66 98 64 144 66 植物 27 27 49 32 68 31 自然现象 11 11 29 19 47 22 学习等日常活动 32 32 54 35 96 44 社交、个性 13 13 33 21 49 22 政治、军事 12 12 20 13 44 20 其他 22 22 43 28 75 34 总 计 985 1000 1543 1000 2183 1000,表5-6 36岁幼儿动词内容变化 词汇类别 34 45 56 词量 百分比 词量 百分比 词量 百分比 动作行为 370 858 493 852 610 841 心理活动、 道德行为 33 77 46 79 66 91 趋向、 能动活动行为 28 65 40 69 49 68 合计 431 100 579 100 725 100,二、语法及口头表达能力,(一)语法的掌握,1、从简单句到复杂句,大约115岁时,出现单词句; 152岁左右时,发展成双词句; 约在2岁以后,出现了简单句;约在25岁左右时,出现了复合句。,2、从陈述句到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从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发展,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表5-7 36岁幼儿陈述句中的单、复句比较 句子类型 年龄 总句数 简单句 复合句 句数 % 句数 % 3岁 482 398 8257 84 1743 35岁 645 506 7845 139 2155 4岁 676 518 7660 168 2340 5岁 729 437 5995 292 4005 6岁 969 609 6285 360 3715,表5-8 幼儿单、复句数量的比较 年龄 句子总数 单句 复句 检验 x 句数 % 句数 % 34 1432 1114 7779 318 2221 P0.005 45 1685 1201 7170 484 2873 P0.005 56 1934 1187 6137 747 3863 P0.005 67 3397 1827 5384 1568 4616 P0.005,表5-9 36岁幼儿复合句类型分布 类型 3岁 35岁 4岁 5岁 6岁 句数% 句数% 句数% 句数% 句数% 并列 283353 433092 694107 792745 1103056 连贯 131546 282014 241428 832842 90250 补充 151807 332374 261547 66226 732028 总合 5359 1243 11306 递进 1072 1027 因果 151807 10719 271607 22753 30833 条件 1110 3215 3179 5171 3083 转折 8943 8575 6357 9308 13302 目的 1110 2145 3179 2068 1027 让步 1035 多重 2220 5359 7416 23787 23639 紧缩 1110 1072 3179 1036 5139 总计 84 139 168 292 360,表5-10 幼儿陈述句与非陈述句的比较 句型 年龄(岁)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抚顺资料 北京资料 抚顺资料 北京资料 抚顺资料 北京资料 抚顺资料 北京资料 3-35 767 708 88 84 96 116 41 93 35-4 655 722 124 104 103 97 118 77 4 - 5 653 665 138 127 103 103 106 99 5 - 6 663 651 158 134 86 139 93 76,表5-11 儿童无修饰句与有修饰句的比较 年龄 (岁) 总句子数 无修饰句 有修饰句 句数 % 句数 % 2 381 312 819 69 181 25 610 412 675 198 325 3 398 187 470 211 530 35 506 205 405 301 595 4 518 148 280 370 714 5 437 65 149 372 851 6 609 53 87 556 913,A、 口头言语可分为对话式和独白式。(对话是指在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交互进行的谈话。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B、 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对话言语,往往只是回答成人的提问,偶尔也向成人提出一些疑问和要求。,C、在幼儿初期,独白言语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D、到幼儿晚期,儿童的独白言语才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较清楚地、系统地、绘声绘色地讲述看过的或听过的事情。,表5-12 幼儿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的比较 类别 年龄 情境性言语 连贯性言语 4岁 665 335 5岁 605 395 6岁 510 490 7岁 420 580,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境性言语;34岁时,幼儿的言语仍然带有情境性,但他们在说话时已能运用许多不连贯的短句,同时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45岁时,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完整地说明事物现象、行为之间的联系;到了67岁时,幼儿才能比较连贯地说话。,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 记忆策略的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 记忆策略的发展和元记忆,记忆容量的发展,洪德厚,1984,转引自李丹,(一)记忆容量(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1、记忆范围,2、记忆广度,3、记忆保持时间,(1)记忆范围是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2)幼儿初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只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最经常接触的事物和家庭成员。,(3)到幼儿末期,其记忆的范围迅速扩大,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周围的小伙伴、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1、记忆范围的扩展,2、记忆广度的扩大,(1) 记忆广度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2)3岁的儿童为3个组块左右,45岁的儿童约为5个组块,到6岁时,可达到6个组块左右。,(3)研究发现,36岁幼儿视、听觉记忆道的记忆保持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显著的差异。,3、记忆保持时间的增长,(1)记忆保持时间是指从铭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时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2)在再认方面,2岁儿童能再认几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3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月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儿童能再认1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到7岁时,儿童再认保持的时间可达到3年。,(3)在再现方面,2岁儿童能再现几天前的事物;3岁儿童能再现几星期以前的事物;4岁儿童能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物;到57岁时,幼儿再现保持的时间可达1年以上,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 记忆策略的发展和元记忆,(二)记忆类型(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幼儿初期是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到幼儿晚期,有意识记逐渐出现。,(2)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4、5岁的时候。,(3)4、5岁时,幼儿的有意识记基本上是被动的,幼儿根据成人的要求去识记;5、6岁时,幼儿识记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不仅能逐步确定自己识记的任务,主动地进行识记,而且能运用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4) 研究发现: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两种识记的效果都呈增长趋势,但幼儿有意识记效果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无意识记。,(5)研究发现,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还依赖于对识记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无意识记 与 有意识记,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 记忆策略的发展和元记忆,如何对待幼儿的机械记忆 ?,煮豆燃豆萁, 豆在斧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 记忆策略的发展和元记忆,形象记忆 与 词的记忆,转引自李丹,3、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1)在幼儿初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而对词的逻辑记忆能力还很差。,(2)在幼儿阶段,儿童形象记忆的成绩优于词语记忆,且这两种记忆能力均随幼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如表15),(3)幼儿后期,词语记忆能力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表5-16 幼儿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的比较 识记内容 年龄(岁) 形象记忆 词语记忆 (实物或模型的再现量) (词的再现量) 4 51 48 5 62 55 6 63 55 7 74 61,(四)自传式记忆的发展,儿童对新异事件的自传式记忆常常是相当好的 婴幼儿对事件的记忆非常容易误导,(五)记忆策略与元记忆,1、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通过训练也不能产生(5岁以前);不能主动使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5-7岁);能自发地产生和使用策略(10岁以后)。,(1)复述,A、年幼儿童开始时并不认为复述是识记的好方法,到了幼儿后期,幼儿才意识到复述的作用,这时复述才主动出现。,B、弗拉韦尔(John Flaven,1966)等人的实验,结果发现,10%的5岁幼儿显示自言自语的复述,而7岁儿童中60%有复述行为,10岁儿童85%有复述行为。,C、WeissbergParis,1986的实验则发现,34岁的幼儿中43%有复述行为,67岁儿童中79%有复述行为。,(2)中介,A、 哈根(JWHagen)和金斯莱(PRKingsley)的研究发现:运用语言中介的儿童其记忆效果优于不运用语言中介的儿童;语言中介对7、8、9岁儿童的帮助最大,但对4、5岁和10岁的儿童则无帮助,即4、5、10岁实验组的儿童与控制组的儿童成绩几乎一致。,B、哈根和金斯莱认为出现这种结果可以用“中介缺失”和“说出缺失”的假说来解释。,C、“中介缺失”是指虽然向儿童提供了语言中介,但他不能有效利用;“说出缺失”是指语言中介不能自发产生,但当别人提供时能有效利用。,(3)组织(系统化),是指个体找出要识记的材料所包含项目间的意义联系,并依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包括对信息储存和提取两方面的系统化。,A、 弗拉韦尔等人(1969)曾进行过儿童系统化策略的研究,结果发现:10、11岁的儿童基本上能自发应用归类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而其他年龄儿童则不能。但经过短暂的归类训练,年幼儿童也能达到10、11岁儿童自发归类水平。,B、卡巴西格瓦(Koba Sigawa)则研究了儿童运用类别提问线索进行回忆的情况。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自发使用大图片进行回忆的人数逐渐增加,6岁儿童中有33%,8岁儿童中有75%,11岁儿童中有90%;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使用策略的有效性也越来越高,三个年龄组的平均数分别为11、162、197。,2、元记忆的形成,(1 )元记忆是对记忆本身的认知活动。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和元记忆体验。,(3)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元记忆的能力。如弗拉韦尔等(Flavell,KreutzerLeonard,1975)人的研究。,(2)在元记忆知识方面又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二、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 实验 (三)幼儿初步概念的掌握 (四)幼儿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总体趋势: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总体趋势: 发展阶段划分的中外差异,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活动的几种主要形式,概括:是抽取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一种思维形式。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概念间某种联系的一种思维形式。 推理: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车是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飞机没有轮子,飞机不是车,(一)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苏联的明斯卡娅(1954)曾研究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这三种思维形式的掌握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小班的儿童更多的是能在直觉行动的水平上解决问题;中班和大班儿童才逐步学会在词的水平上解决问题。,(2)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幼儿数概括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发展性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幼儿阶段,思维是从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再向逻辑性发展的,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导;46岁是幼儿思维活动水平发展的关键年龄;从56岁起,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皮亚杰认为,26、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是儿童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表象性,而思维的具体特点是思维的相对绝对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1、“三座山”实验,(1)、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2)、博克(Borke,1975)设计了“农场景观”,结果发现,3岁儿童已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说明了年幼儿童的非自我中心性。,(3)、唐纳德逊(Donaldson)所介绍的休斯(Hughes)的实验,也得出了与博克类似的结论,发现90%的3岁半到5岁的儿童能正确完成实验任务,即显示了非自我中心性,2、守恒实验,(1)、结果发现,大多数3、4岁的幼儿没有达到守恒;5、6岁幼儿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8岁左右才达到守恒。,(2)、格尔曼等人(GelmanBaillargeon,1983)在数量守恒实验中用较小的数目对3、4岁的儿童施测,结果发现,3、4岁的儿童能意识到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和数的守恒。但如果数目增大,即使6、7岁的儿童也达不到守恒。,(3)、Dasen,NginiLavallee(1979)研究训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儿童守恒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明显影响儿童守恒;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儿童达到守恒。,3、类包含的研究,(2)、麦克加里哥(McGarrigle)以6岁儿童为被试的实验表明,如果改变提问措词,减少问题的难度,儿童成功完成类包含作业的比例会增高。,(1)、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表明幼儿缺乏类包含这种推理能力。,(三)幼儿初步概念的掌握,幼儿掌握初步概念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每一个词只能代表特定的某一事物或特征,而不能代表一类事物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概念的概括特征主要是外部的、非本质的。,1、最初的词的概括和概念的掌握 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掌握内涵不同,幼儿思维的发展: 概括水平的发展,什么是“马”?,2、幼儿最初实物概念的掌握,实物概念的内容基本上只能代表儿童所熟悉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特定的事物,一般3、4岁的儿童正处于这一过程;,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功用上的特征,4、5岁儿童处于这一过程,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是还只限于所熟悉的事物的某些外部和内部的特征,但还不能初步地掌握某一实物概念的本质特征,5、6岁或7岁的儿童处于这一过程。,3、幼儿最初数概念的掌握,(1)23岁、56岁是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而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2)儿童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A、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B、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C、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4、幼儿类概念的掌握,(1)国内外的心理学家用实物或形象的材料为实验材料来研究儿童的类概念。,(2)研究表明,4岁以下的儿童基本不能进行分类,6、7岁的儿童已能按事物的功用和本质特点进行初步的分类,即6、7岁的儿童,其抽象概括能力已开始初步发展。,(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1、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幼儿以直接判断为主,到幼儿晚期,其间接判断的能力开始有所发展,幼儿起初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开始摆脱“主观化”或“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关系中寻找判断的依据;,年幼儿童常常意识不到判断的根据,即使有时他们能作出某种判断,稍大些的幼儿开始明白作出判断需要有根据,也意识到应该自己去寻找根据。,幼儿思维的发展: 判断水平的发展,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因果形式的间接判断,以生活逻辑为依据的判断,以客观逻辑为依据的判断,2、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已能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但水平比较低,表现在其推理的抽象概括性、逻辑性、自觉性都较差。,(1)幼儿的归纳推理:指以某类思维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或不 具有某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全部对象也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 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不蕴涵结论,是或然性推理。,(2)幼儿的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 结论和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3)幼儿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 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幼儿思维的发展: 推理水平的发展,生活经验(前提),新判断(结论),已知判断(前提),新判断(结论),推理的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推理是思维的核心,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经过训练,60%的大班幼儿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90%的大班幼儿能进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例如:鹰是鸟,有羽毛,猫头鹰是鸟,有羽毛,燕子是鸟,有羽毛,黄鹂是鸟,有羽毛,所以鸟都有羽毛;1里面有一个1,2里面有2个1,3里面有3个1,所以一个数是几,就有几个1;3+0=3,4+0=4,5+0=5,所以一个数加上0,结果还是这个数。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例如:凡是六条腿的动物才是昆虫,蜘蛛是八条腿,所以它不是昆虫;凡是鱼都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墨鱼是喷水式运动,所以它不是鱼;凡是鸟类都有羽毛,蝙蝠没有羽毛,所以它不是鸟;凡是交通工具都能长距离运送人和物体,骆驼能驮东西,所以骆驼在特定环境里是交通工具。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可以利用画面的种属关系、整体局部关系、相反关系、演化关系、场所关系、功用关系、因果关系、季节和生化关系、组合关系、并列关系对幼儿进行训练。例如:根据沙发和家具的关系,让幼儿摆出相应的画面:电视机和家用电器、碗和餐具、裙子和服装。还可以联想生活中的种属关系,如猫和家畜、狮子和野兽、春天和季节、天安门和建筑物、天空和交通场所等等。,再如,让幼儿根据老虎和虎头的关系,摆出牛和牛头、狮和狮头、鹿和鹿蹄的画面,启发幼儿说出学具画面外的整体和部分关系,象桌子和桌子腿、树和树叶、宇宙和地球等等。,。例子:一个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 例子: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凡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 首先,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其实,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三段论由三个东西组成: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它在逻辑上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来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在逻辑上,结论是从应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 如果所有人(Bs)都是必死的(A), (大前提) :并且所有希腊人(Cs)都是人(Bs), (小前提) :那么所有希腊人(Cs)都是必死的(A). (结论),1、幼儿的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能进行推理活动的儿童的百分比也有规律地增加 2、幼儿的推理方式:表现出由低到高的三种水平从展开式到简约式,*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成份。,*儿童刚出生时,没有自我意识;,*1岁左右的婴儿学会了走路,逐步认识到并能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别他人和自己,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自我意识的初步表现。,*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开始用代词“我”来称呼自己,这标志着儿童已不再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的人或别人来认识,而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说明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自我概念,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较低。如Keller,Ford Meachum(1978)的研究。,(二)自我评价,1、自我评价能力一般出现在354岁,绝大多数5岁幼儿已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65岁的儿童已基本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而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是不高的,基本上仍处于学习自我评价的阶段。,2、幼儿自我评价特点是:比较信赖别人的评价;主要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个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评价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情绪性. 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成人的评价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意义非常,试着想想对幼儿的评价中那些是合理的,那些有问题?又是什么问题? 做的真好,你真聪明! 你是最棒的! 你很懂事! 我的漂亮娃!太让人喜欢了!. 画得真棒,看出你很用心!,(三)自我情绪体验,1、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期在4岁左右。5、6岁已经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2、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表5-20 幼儿各种自我情绪体验(%) 年龄组 项目 335 445 555 665 XX 愉 快 2333 5667 100 9667 5576* 愤 怒 2000 6667 100 100 6351* 委 屈 1000 6000 8667 9333 5233* 自 尊 1000 6333 8333 9333 5798* 羞 愧 感 333 4333 9000 9667 7064*,3、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到6岁左右,儿童基本都能体验到自尊感;到学龄初期,儿童自尊感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四)自我控制体验,1、自我控制能力出现的年龄在45岁;56岁的绝大多数儿童已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34岁幼儿坚持性和自制性都很差;到了56岁,幼儿才有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性。但总而言之,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弱。,2、麦克拜(1980)通过研究区分了幼儿四种自我控制活动及幼儿这四种自我控制活动中的表现:,运动抑制,是指控制和停止某种行为,对幼儿来说,停止一个动作比开始一个动作困难;,情绪抑制,幼儿已经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某些情绪。,认知活动抑制:凯根(Kagan)经研究指出,6岁前的儿童属于冲动型,而6岁以后的儿童已逐渐向成熟型转变;,延迟满足,指为得到更大的却较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较小的好处,幼儿做不到这点,他们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能等待。,二、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品质则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它是个体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道德品质,又叫品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品德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内容。,*幼儿道德认知,就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这是幼儿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1、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皮亚杰采用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从三个方面着手揭示儿童道德的发生发展规律: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儿童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儿童对公正的认识。,(1)前道德判断阶段,(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一)国外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是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儿童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儿童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在此阶段的儿童把处罚看作是天意,是报应。,(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 。,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讲座和协商而调整和改变的。,儿童不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人;儿童提出的处罚与所犯的错误更加贴切,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论”,A、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72名6、7、10、13、16岁儿童,B、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大量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C、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2)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A、前习俗水平: 幼儿期,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b、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B、习俗水平:,a、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者说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C、后习俗水平:,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1)研究特色:,(二)中国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7岁被试对行为意向性的判断超过了对财务损坏的判断 5岁和7岁被试对成人不公正的惩罚,大部分持肯定的态度 在行为意向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认为人身伤害较财务损坏更为严重。,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道德概念的掌握:具体形象性、表面性、 片面性笼统性很简单性 道德判断: 道德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道德情感,已经形成 爱国主义情感开始萌芽 幼儿义务感产生 特点,道德行为,已具有一定的道德行为,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社会性行为,就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