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解读》PPT课件.ppt_第1页
《文学常识解读》PPT课件.ppt_第2页
《文学常识解读》PPT课件.ppt_第3页
《文学常识解读》PPT课件.ppt_第4页
《文学常识解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常识解读,文史常识:史料运用、天干地支、生肖称谓、风俗节日、衣食住行文化、姓名称谓、古代纪年、官职称呼、天文历法地理、文史体裁( 诗、赋、词、曲、小说;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科举考试等。,立意:侧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 方式: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范围: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 难度:以识记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难。 训练:找相关题目,【规律总结】,一、史料运用 1、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2、史料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 (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 (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此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例1:(2009年高考新课程例卷)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例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二、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产生最早。 2、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开始用。 3、干支纪年。它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该纪年法始于汉朝,与年号纪年法同时并用。 计算方法: 天干:(时间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 地支:(时间3)12的余数就是十二地支。 4、生肖纪年。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就称为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循环一次。,例1.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例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例3.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 A.蛇 B.马 C.羊 D.猴,三、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一月、二月、三月类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寅月农历正月,卯月农历二月,依次类推。 3、朔、望、念 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而农历的一个月却是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四、时辰,2、中国古代还有报更(打更)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一更(17-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1时)、四更(1-3时)、五更(3-5时),例1、在古时一天计为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对应十二个时辰,又把晚上分为五更。平时常说的“夜半三更”中的“三更”对应于今天的什么时间 A、23时到01时 B、01时到03时 C、03时到05时 D、24时到02时 例2、旧时干支计时法,一夜为五更,一整天则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更和每一时辰都合约现在的两小时。一更(鼓)是戌时19时至21时左右,那五更(五鼓)是 A 子时半夜23时至凌晨1时 B 丑时凌晨1时至3时 C 寅时3时至5时 D 寅时5时至7时,1、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谥号。 2、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3、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如明太祖洪武,清高宗乾隆。 4、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5、陵号帝王身后,一般要立三号:谥号、庙号、陵号。庙号、陵号则为皇帝专有,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仪。著名的陵号,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则天也葬在乾陵,但因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没有自己的陵号,照皇后葬仪),明十三陵,还有清东西陵。,五、谥号、庙号、年号,例1.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例2.以下对六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是 A.尊号:秦始皇、成吉思汗 B.庙号: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 C.年号:汉武帝、乾隆帝 D.谥号:汉武帝、成吉思汗 例3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六、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例1.“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 B. C. D. 例2.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例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七、二十四节气,例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一般是在农历 A二月 B三月 C四月 D五月,八、明清科举考试 (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止) 1、等级: (1)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3)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4)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例1.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隋朝、唐朝、明朝 隋朝、唐朝、北宋,九、地理山川 1、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2、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江东、江河、岭南、塞北、关内外、九州、西域等 3、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例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例2、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 B. C. D.,十、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简称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例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是儒家经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论语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目始于 A汉朝 B.唐朝 宋朝 明朝 例2.【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例3.【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都非常翔实,十一、其他 1、中国姓氏起源:(1)以氏为姓氏(2)以国名为姓氏(3)以邑命为姓氏(4)以居住地为姓氏(5)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6)以官职位姓氏(7)以技艺为姓氏(8)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9)以谥号为姓氏(10)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2、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