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1页
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2页
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3页
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4页
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实验室管理办法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10 页实验室管理办法(二)精密仪器必须配备稳压器,接地良好。(三)仪器室应有空调设施,每日上下午记录温湿度各一次。红外仪器室应安装除湿机。(四)仪器室须有隔热避光窗帘。(五)仪器室地面应能防止产尘。进入精密仪器室应换专用鞋。(六)精密仪器室必须达到防震的效果。(七)非仪器室工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出仪器室。(八)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程序、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程。(九)在仪器室内使用试药、试剂时小心操作,若有撒失立即处理,严防沾污仪器设备。(十)实验完毕,及时清洁仪器设备,罩上防尘罩。(十一)其他规定遵照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第二部分微生物检验室管理第五条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管理,以规范清洁消毒及无菌操作程序,确保检查的正确性,可靠性。第六条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室。第七条适用范围技术研发部负责人负责本标准的实施。检验员:严格遵守本程序,保证微生物检验全过程做到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第八条规程内容(一)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设置1、内部布局:微生物检验室与普通工作室分开并有缓冲间。普通工作室中的洗涮,消毒、培养间等相对位置合理,配有更衣室。2、缓冲间:在缓冲间有消毒液洗手盆,消毒毛巾及衣架挂勾,消毒鞋等,在缓冲间及微生物检验室内均设置有适当紫外线灭菌灯和日光灯。3、微生物检验室内应准备好消毒用的盛有5%甲酚(来苏儿)或0.2%新洁尔灭的消毒缸、酒精灯、镊子、接种棒、酒精棉球和火柴等。186(二)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消毒1、微生物检验时实验前后的消毒处理。2、每次操作前用紫外线灭菌灯杀菌至少30分钟,用5%甲酚(来苏儿)、0.1%新洁尔灭溶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工作台面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在每次操作完毕后,同样用5%来苏儿或0.1%新洁尔灭溶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工作面及超净台四周,再打开紫外线灭菌灯杀菌至少30分钟。3、传递窗的清洁。4、用湿抹布擦拭传递窗各表面至无污迹。5、用0.1%新洁尔灭浸泡并拧干的洁净抹布擦拭各表面。6、清洁顺序:从洁净级别高的一边到洁净级别低的一边。7、清洁频次:使用前、后清洁。8、传递窗的门不能同时打开。第九条微生物检验室的洁净级别检查(一)沉降菌按洁净区(室)沉降菌测试规程,微生物检验室超净台、每月测试一次,室内空气每季度测试一次。(二)洁净工作台测试结果应符合100级洁净级别要求,其他区域测试结果应符合10000级洁净级别要求。第十条进入微生物检验室的操作要点(一)准备1、洁净工作台按100级洁净区(室)要求,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至少10分钟后,其他区域按10000级洁净区(室)要求,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至少30分钟后,才能开始工作。2、根据检验程序,将用具物品放入传递窗内,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操作人员先用清洁剂刷洗双手,再用2%甲酚(来苏儿)、0.1%新洁尔灭溶液或75%乙醇溶液擦洗双手,用消毒毛巾擦干,依次换上口罩、帽子、无菌衣裤及消毒鞋。凡进入微生物检验室后,不应该再外出取物品,因此,在每次检验中所须用物品必须计划好,并准备好备用物品。进入微生物检验室后,应先用2%的甲酚(来苏儿)、0.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工作台面、推车等,然后才能进行试品检验。3、检验操作过程中在所有操作中均不应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二)在近火焰区操作。(三)使用金属接种器具,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四)当灭菌瓶塞或试管塞掉落在工作台上,一般不宜再用,应另换无菌塞。(五)在用吸管吸取阳性对照菌后应立即投入消毒缸内灭菌,切勿用嘴直接吸吹吸管。第十一条其他检验操作(一)接种用具带有蜡质、油质的培养物时,不应立即在火焰上灼烧,应先在内焰里将油质培养物烘干后再烧灼灭菌,以免外溅污染环境。(二)在接种培养物时,不应使培养物飞溅,以免污染或产生气溶胶。(三)在开启菌种管或其他供试品安瓿之前,应用碘酒或75%乙醇棉球消毒容器。刻痕用的砂轮、锯刀也应消毒,折断时要防止污染。(四)在实验室中观察平板培养物时,一般不宜开盖观察,检验结束,可以开盖检查。如取菌落或菌苔涂片、染色,或做玻片凝集试验时,在火焰区操作,平皿上下盖可适当开缝。(五)在涂片、染色时,应使用夹子夹持玻片,切勿用手直接拿玻片,以防污染菌液。187(六)应将所用过的玻片置消毒液中消毒后,再洗刷清洁。(七)已培养完的带阳性菌的培养基及其他接触过阳性菌种的物品必须经灭活后,才进行一般的清洁操作。第十二条意外事故的处理(一)假若无菌衣受污染,应脱下翻转包裹,使污染部分包在内部,送往消毒,经清洁灭菌后再用。(二)因偶然打破盛有培养物的器皿,致使病原性的菌毒种外溢,污染了工作室及操作者的衣服和体表时,当事人应冷静,切勿乱动以免扩大污染面。应唤他人用浸透消毒液的毛巾或纱布覆盖于碎片上,或将消毒液倒在污染区,待一定时间,先从外围至内逐步清理污染源,最后将衣物彻底灭菌。清理时应避免用手指收集玻璃碎片,以防损伤皮肤,发生病原性微生物感染或流行事故。(三)对一般小面积的污染可自行处理,较大范围时则请人协助。第三部分理化室管理第十三条目的规定了理化检验室的使用管理。第十四条适用范围适用于理化检验室的管理。第十五条职责理化检验人员负责该检验室的管理和使用。第十六条规程内容化验人员每日开始上班进入化验室时,要认真清点实验室所用仪器,若发现有裂痕或损坏应及时更换。(一)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一切化学药品禁止入口,不能以实验容器代替水杯使用。(二)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对于有危险性的实验应使用防护面罩和胶手套等防护工具。浓酸浓碱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切勿溅到皮肤上和衣服上。使用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时,一定要远离火焰和热源,使用完毕将试剂瓶塞严,放在阴凉处。(三)保持室内安静,所有在实验室的人员严禁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和乱丢物品。(四)爱护实验室财产,如损坏玻璃和其他仪器时,应填写玻璃仪器和设备损坏登记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着应按有关规定赔偿。(五)实验室应保持整齐干净,禁止将固体物投入水槽,以免造成下水道堵塞。废酸、废碱应小心到入废液缸,切勿倒入水槽,以免腐蚀下水道。(六)每位检验人员应知道水、电、气等的阀门的开关位置,以备必要时关闭。(七)外来人员在化验室应遵守化验室相关规定,未经许可,不得操作和使用实验仪器。(八)每日工作完毕,离开化验室前,化验人员应做好地面台面仪器卫生。关好水、电、气、门、窗方可离开。第四部分感观检验室管理第十七条目的为保证食品健康安全,规定了感官检验室的管理要求。第十八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感观检验室的管理。188第十九条职责检验人员负责该检验室的管理。第二十条规程内容(一)检验人员每日开始上班进入检验室时,要做好清洁卫生。(二)保持室内安静,所有在检验室的人员严禁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和乱丢物品。(三)爱护检验室财产,非正常损坏照价赔偿。(四)每一样品检验人员应贴好标签,标签内容应完整清楚,具有可追溯性。(五)对取回的样品必须摆放整齐,并按有关规定保存到规定的时间。(六)检验室应保持整齐干净,禁止将固体物投入水槽,以免造成下水道堵塞,小心到入废液缸。(七)每位检验人员应知道水、电、气等阀门的开关位置,以备必要时关闭。(八)外来人员在检验室应遵守检验室相关规定。(九)每日工作完毕,离开检验室前,检验人员应做好地面、台面、样品卫生。关好水、电、气、门、窗方可离开。第五部分包装材料检验室管理第二十一条目的规定了包材检验室的管理要求。第二十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包材检验室的管理。第二十三条职责检验人员负责包材检验室的管理。第二十四条程序内容(一)检验人员每日开始上班进入检验室时,要做好清洁卫生。(二)保持室内安静,所有在检验室的人员严禁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和乱丢物品。(三)爱护检验室财产,非正常损坏照价赔偿。(四)每一厂家,每一规格都需要标准样品,以采购部提供的样品为准。检验人员应把每个样品贴好标签,标签内容应完整清楚,具有可追溯性。(五)样品必须摆放整齐,并按有关规定保存到规定的时间。(六)检验室应保持整齐干净,禁止将固体物投入水槽,以免造成下水道堵塞。(七)每位检验人员应知道水、电气等阀门的开关位置,以备必要时关闭。(八)外来人员在检验室应遵守化验室相关规定。(九)每日工作完毕,离开检验室前,检验人员应做好地面、台面、样品卫生。关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