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基本问题.ppt_第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基本问题.ppt_第2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基本问题.ppt_第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基本问题.ppt_第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基本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几个基本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高水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偏差和误区,需要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基本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利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其涵义就有不同的认识。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视角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能只依靠单独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而达成,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相融合来实现。 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为视角信息技术不能只被用来辅助传统教学,而要基于信息技术的潜力、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对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教育研究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界定: 何克抗(北京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 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合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教育研究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界定: 刘儒德(北京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博导)如是说: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就是无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还是在其他课程中,都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的各个方面的系统设计、处理和实施,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目标。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教育研究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界定: 黄甫全(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导):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互动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形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共同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应服务于课程目标及其实施全过程。即“课程为本”的整合观。 不同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主要变革课程教学领域(小整合论),还是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大整合论)。 主流观点: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状况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课程教学领域为定位。,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一)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 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3、IITC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一)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大约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一)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2、CAL(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大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此阶段逐步从辅助教为主转向辅助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答疑、自我测试、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地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一)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3、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此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且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一)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国际潮流来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何克抗,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进程,1、计算机素养培养阶段 2、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4、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阶段 5、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阶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进程,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进程中,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前一阶段的成果被吸纳或包含在后一阶段之中。随着进程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程度越来越高,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深。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信息素养培养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和飞跃,但还不是发展的最高阶段。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潜力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来改革课程内容,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会引起教育各个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信息技术完全被整合到教育中来。,三、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利弊,何克抗:信息技术的宝贵特性可以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组织与管理。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协作式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三、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利弊,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潜力优势 1、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2、提供加工信息的认知工具 3、创设建构知识的开放性学习情境 4、增强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5、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个别化 6、使远程通信教学超越时空限制,三、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利弊,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潜在问题 1、漫游 2、迷向 3、认知超载 4、虚拟感性经验,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一: 信息技术应用应追求课程目标, 力求课程本体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 协调统一。,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二: 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及其他 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实现多层 次的课程目标,促进多元智力的 协调发展。,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三: 重视结合学科领域的特点、 教学目标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呈 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整 合有关课程资源。,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四: 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 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 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内在结合和 相互促进。,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五: 应用信息技术应重视学生的 个别差异和丰富体验,追求综合 化、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六: 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七: 在开展整合教学时,不能 忽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和学生 的社会化发展需求。,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原则八: 在评价和选用教学技术时, 着意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 势,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 兼顾“效益”原则。,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一)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利条件 1、“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快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