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复习课件.ppt_第1页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ppt_第2页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ppt_第3页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ppt_第4页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师说 复习课件,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2、故木受绳则直,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4、吾尝终日而思矣, 。 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7、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 ,善假于物也 9、积水成渊, 。 10、故不积跬步, 。,填空(每空5分),11、 ,不能十步 12、 ,功在不舍 13、锲而不舍, 。 14、惑而不从师, 。 15、吾师道也, 。 16、道之所存, 。 1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18、位卑则足羞, 。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20、闻道有先后, 。,填空 (每空5分),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2、故木受绳则直,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4、吾尝终日而思矣, 。 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7、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 ,善假于物也 9、积水成渊, 。 10、故不积跬步, 。,填空(每空5分),輮使之然也,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而致千里,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也,蛟龙生焉,无以至千里,11、 ,不能十步 12、 ,功在不舍 13、锲而不舍, 。 14、惑而不从师, 。 15、吾师道也, 。 16、道之所存, 。 1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18、位卑则足羞, 。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20、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填空 (每空5分),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金石可镂,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之所存也,犹且从师而问焉,官盛则近谀,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通“又”,再;通“曝”,晒),(通“智”,智慧),(通“性”,资质,禀赋),(通“授”,传授),(通“否”),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 定成就的人,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 的连词,(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8)吾从而师之 (9)今之众人 (10)小学而大遗,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否定副词,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 其曲中规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能十步,(使弯曲,动词使动用法),(弯曲的弧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每日,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游水,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名词作动词),(5) 用心一也 (6) 吾师道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7)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8) 而耻学于师 (9)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专一,数词作形容词),(学习,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动词),(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 (4)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6)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课堂练习,一、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 (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求学),(动词,学习),(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动词,传授),(动词,流传),二、文言虚词 1 而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蟹六跪而二螯 (4)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诃,表承接),(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假设),(连词,表目的),(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2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 其皆出于此乎 (4)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指金属的刀类 B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动词,游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学问渊博,D,2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多的人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B,3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品德高尚的人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所以说,无论高贵还是贫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高明的地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护:统率。帖:安定,顺从。按辔:扣紧马缰缓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答案】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答案】C、代指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都可译为“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这题一般多考查“相同”,今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答案】A.(B、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人们对王德用的态度;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显然不切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句一句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要求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对应关系。,【答案】B. 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参考译文】 王公德用(公:尊称。讳:名。古代对别人的名避免直接称呼,叫做避讳。因此也用来指出避讳的名字。译者黄运华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 至道(995-997,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後魏灭其国,置夏州,治巖绿县。隋改置朔方郡於此,唐复为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子孙继之,遂为西夏所自始,元时州废)。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宋宦官阶官名。原名“内西头供奉官”,政和二年改名,“左侍禁”),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 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走。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明道((1032-1033,宋仁宗年号)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