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1页
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2页
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3页
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4页
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4,5,6,周围神经系统以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周围神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经系统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支配内脏) 副交感神经,7,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8,脑 的 组 成,9,脑 干 组 成 图,10,白质,灰质,11,脊髓表面,12,13,14,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交感神经分布,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15,副 交 感 神 经 分 布,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睫状神经节,16,17,三基本概念,1灰质神经原胞体和树突构成。在脊髓位于中间 为灰质;在大小脑位于表面即皮质。 2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在脊髓位于外周为白质; 在大小脑位于中间为髓质。 3神经索脊髓白质借表面纵沟分成前、中、后三个 索。 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功能相同 的神经元胞体常聚集在一起。 5.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神经系统中 集合在一起。,18,第二节 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生物电现象 二. 生物电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19,一.生物电现象,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兴奋时,都能记录到电位的变化我们称其为生物电。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定义: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的 电位差。 2特点:1)膜外为正(高),膜内为负(低)。 若膜外为零,膜内为负(-10 -100mv)。 2)称静息时膜两侧的状态为极化状态。,20,(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定义:动作电位细胞在受到阈刺激后,膜电位出现峰 电位的过程。 2特点: 1)膜电位经历一个膜内电位变化的如下过程。 a 负电缓慢减少局部去极化 b 急剧减少去极化 c 变为正值超射(反极化) d 急剧下降负极化 e 低于静息电位超级化 a 恢复静息电位值极化 2)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 象,称为“全或无现象”。,21,(三)细胞被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22,二生物电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传导方式: 1局部电流和双向传导:去极化处两边极 化处传导局部电流。 2有、无髓鞘神经纤维传导方式比较: 有髓鞘:髓鞘处为脂质,不导电,不能传导。传导只能在朗飞氏结处,并借助细胞外液进行,因此称跳跃式传导,速度快的多。 无髓鞘:局部电流,双向传导,速度慢。,23,(二)传导的基本特征,1神经分类 有髓鞘纤维: 轴突起始端裸露,之后由雪旺式细胞 (是少突胶质细胞)多层包裹形成髓鞘。 一个髓鞘长约50m,两个髓鞘间有大 约1m的缩窄部分称为朗飞氏结。 一个胶质细胞可同时包卷几个轴突 (P20,图1-24)。髓鞘具绝缘性,能防 止神经冲动扩散。而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 ,只能在郎飞氏结上跳跃传导。 无髓鞘纤维: 一条或多条轴突由雪旺氏细胞单层包 裹。冲动可以传导。,24,2传导方式局部电流(P49,图3-6)。 3传导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 对不疲劳性和非递减性。,25,(三)传导速度,影响因素:有髓鞘快,髓鞘厚快,直径大快。 分类标准: 1)电生理学特性(速度、峰电位时 间、绝对不应期) 2)直径和来源,26,三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突触的结构及传递 1定义: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 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相接触处 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 2分类: (P54,图3-11) 轴突树突:最多 轴突胞体:较常见 轴突轴突:相对少,27,3结构与功能,结构(P54,图3-12):突触前部(末梢)、突触间隙、突触后部。 突触前部内含内膜致密突起形成网格,其空隙正好容纳一个囊 泡,小泡含有神经递质。递质是在胞体内合成,通过 轴浆运至末梢。 小泡分为三类1)小而清澈透明含Ach、甘氨酸、-氨基丁酸等。 2)小并具有致密中心小泡含儿茶氛氨类递质。 3)大并具有致密中心小泡神经肽。 前膜较厚,上有钙离子的电压依从式通道,和Na+-Ca2+泵。 突触间隙在突触前后膜之间,含细胞外液。其中含钙离子,递 质水解酶。 突触后部后膜较厚。上有递质受体。单个突触前传来的信息可 使后膜产生电位升高,成为局部电位。其可因时间和 空间总和而成为动作电位。 功能:传递过程。,未完见下页,28,前膜:动作电位轴突末梢前膜膜(内)电位达到阈电位值Ca2+通道开放大量 内流小泡相前膜移动小泡与前膜融合递质被释放到间隙中。 间隙:1.递质运动的通道; 2.递质消除的场所。 后膜:受体+递质后膜(内)电位阈电位局部电位(其强度随传导距离加长而) 很多受体+递质(来自同一个或不同突触前)局部电位总和动作电位并可传导。 突触传递性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接上页功能,29,第三节 神经系统解剖,一.脊髓 二.脊神经 三.脑 四.脑神经 五.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30,一.脊髓,(一)位置和形态 1起点:枕骨大孔,终止:(成人)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第三腰椎水平) 2外形:圆锥形。 有两处膨大:一个在第5、6颈椎附近,称颈膨大;另一个在第12腰椎附近,称腰(骶)膨大。与支配四肢的脊神经数量有关。,31,一.脊髓,脊髓表面: 前面正中裂。沟较深。 后面后正中沟。沟较浅。 前方:前外侧沟前根 在锥孔处汇合,成 两侧两对外 脊神经。汇合前后 侧沟 根具膨大的神经节。 后方:后外侧沟后根 颈髓和胸髓后中间沟:后外侧沟和后正中沟之间。,32,一.脊髓,脊神经的前根和后跟在锥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与其相连的脊髓阶段称为脊髓节,脊髓共有31脊髓节。 脊髓节与脊椎的关系: 初生末端达到第三腰椎; 成人末端平第一腰椎下缘。 脊髓节与脊柱关系见P65,图3-25和下表。,33,表2- 4 脊柱和脊髓节及锥孔的对应关系,马尾:腰、骶、尾前后根汇合成脊神经垂直下降,围绕终丝 聚集成束。,34,(二)内部构造,内灰质,“H”形,由神经原胞体和纤维构 成。中间有中央水管,纵贯脊髓全长,与 第四脑室连通内含脑脊液。 外白质,由神经纤维束构成,包括上下行 传导束。,35,前角前端膨大;颈膨大发达。含运动神经元胞体,轴 突沿前外侧沟组成前根。骶髓2-4段为副交感神经 胞体。 侧角C8-L3,位于前后角之间。多极细胞为侧角细胞。 为交感神经胞体,轴突加入前根。 灰 后角称后角细胞。 上行。 质 接受后根感觉纤维。后角细胞轴突 节段间联系。 后角细胞:数量多,形体较大。传导束的启始核: 脊髓丘脑束传导躯体的温、冷、痛、触觉; 脊髓小脑束大型细胞组成的背核,位于C8-L2, 的同侧侧索。,36,前索 前根与前正中裂之间。 白质 侧索前根与后跟之间。 后索后根与后正中沟之间。,37,前正中裂,后正中沟,锥间孔,前根,后根,脊神经,38,脊髓背腹面和横切面,39,颅骨,枕骨大孔,第一对脊神经,寰锥(C1),40,枕骨,41,枕骨大孔,42,C 颈椎,T胸椎,L腰椎,S骶锥,CO尾锥,寰锥,43,枕骨大孔,脊柱,44,二.脊神经,(一)脊神经 与31个脊髓节相连的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跟在锥间孔处合并而成。,45,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 分布在骨骼肌、心 前根 肌、平滑肌和腺体。 脊神经 侧角交感或副交感神经 原轴突运动。 后根: 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轴突。周围突分 布在躯体和内脏感受器上感觉。,脊神经构成,46,脊神经去向,前支:粗大,分布在颈、胸、 胸神经肋间 腹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 神经; 和肌肉。 脊神经分支 其余颈丛、臂 (离开锥孔后) 丛、腰丛、骶丛。 (P65,图3-25) 后支:细而短,分布在枕、项、背、 腰和骶臀部深层肌肉和皮肤。,47,三.脑,组成:大 间 中 脑桥 脑干 延脑 小脑 (脑全图见P76 图3-35),48,表2- 7 脑 干 腹 侧 面,(一)脑干(腹面),(见教材P84,图3-60,61),49,表2- 8 脑 干 背 侧 面,50,2. 脑干内部结构,灰质分化为功能相同的的神经原胞体集合成神经 核。分散在白质中。四种功能核团。 (1) 脑神经核:脑神经传入(感觉)的终止核(感 觉核)内脏和躯体; 核团 传出(运动)的终止核(运动核)。 内脏和躯体; 中继核:中继上下行传导束的冲动。红核(大小 脑至脊髓的中继站)与黑质(大脑至间 脑以及脑干网状结构的下行中继站)。 灰白相间区域网状结构:其中有控制心血管及内脏活 动的中枢。,51,红 核 与 黑 质、内囊,52,脑干内部结构,重要脑神经核: 前庭核与平衡有关; 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副神经核、延髓和脑桥泌延核参与内脏调节,参与副交感神经组成。,53,(2)脑干网状结构:,位置:第四脑室底灰质和中脑中央灰质 的前外侧。(见教材P272,图11-9) 形态:灰白相间。纤维和细胞体相间。 功能:纤维与各级中枢有广泛联系。,54,表2- 11 脑 干 网 状 结 构,55,(二)间脑,位置: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 结构:中央第三脑室; 两侧通过室间孔通向大脑侧脑室; 向下中脑水管。 划分:丘脑、后丘脑、下丘脑。 1丘脑位置:背侧部。被Y字形内髓板分 三个核团。,56,表2- 12 丘 脑 三 个 核 团 (图3-31),1.丘脑,57,2后丘脑,位置:丘脑的后外侧。 包括: 外侧膝状体视神经的终止核。是视觉传导中继核。 内侧膝状体外侧丘系的终止核。是听觉传导通路上 的最后中继核。,58,丘脑核团,59,3下丘脑,位置:丘脑前下方。 外部结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和一对乳 头体。 内部结构:很多核团视上核、室旁核、 乳头体核。 功能:与激素分泌、水盐平衡、糖和脂肪代 谢、体温调节、睡眠、情绪有关。是 植物神经的较高级中枢。,60,下丘脑位置,61,下丘脑内部结构,62,(三)小脑,1位置:延髓与脑桥的背侧。 2形态:小脑半球,小脑蚓部。 3结构: 表面一层灰质。 内部白质(髓质)。白质内有灰 质核团,如齿状核。,63,小脑下面,64,小脑上面,65,表2- 13 小脑内部结构与功能,功能:新近研究发现,小脑参与情绪与思维的活动。,66,(四)大脑 1位置:,大脑,67,2形态:,背外侧面:突出。位于表面。有很多沟回。 面 内侧面: 平坦。位于中间内侧,互为相邻。 底面: 凹突不平。位于底部,与间脑等相邻。 注意:沟浅凹,裂深凹,回突起。 额极: 大脑半球长轴的前端。 方向 枕极: 大脑半球长轴的尾端。 颞极: 大脑半球的横轴。,68,2.形态,中央沟起点:半球上缘中点稍后; 行走:向前斜下。 外侧裂起点:半球底面; 行走:转至外侧面,从前下 表面 方向后上方。 分界 顶枕裂起点:内侧面后部; 行走:前下走向后上,略转 至背外侧面。 距状裂起点:胼胝体后缘; 行走:枕叶后端。,69,70,71,2.形态,额叶中央沟前方; 表面分区 顶叶中央沟后方至顶枕裂; 枕叶顶枕裂后方; 颞叶外侧裂下方。 岛叶外侧沟内部。,72,大脑表面分叶,73,岛叶,74,3组成:,大脑半球、连接左右半球的胼胝(pian zhi)体、边缘叶、半球内为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沟通)。 胼胝体是最大的神经纤维束,位于白质,其连接两 个大脑半球。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构成一个环(穹隆 形),围绕在脑干的周边。是大脑的内 始 端。,75,胼胝体,76,胼胝体,77,4内部结构:,l 灰质:覆盖在表面大脑皮质(大脑皮层)是神经 元胞体集中的地方。 内侧古皮质。分三层: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多 细胞层。 外侧新皮层。分六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 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多形细 胞层。(见教材P89,图3-67) 深层在白质内的核团。因位置靠近脑底, 称为 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78,基底(核)神经节,尾状核分头(膨大)、体(长)、尾 (细)。伴随侧脑室。 纹状体 壳核 基底神经节 豆状核 (图) 苍白球 杏仁核与尾状核尾相连。位于海马回深处, 是边缘系统皮层下中枢。 屏状体位于壳核与岛叶间。 黑质,79,基底神经核(参考P90,图3-68),杏仁核,80,4.内部结构(续),l 白质:位于大脑皮层深部。 组成:神经纤维。 有关结构: 胼胝体位于两半球的底部。连接两 半球横向纤维。 内囊位置:在丘脑、尾状核和豆状 核间。 含: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 束、视觉和听觉传导束。,81,内囊(参考P77图3-38),82,4.大脑内部结构,l 侧脑室:位于半球白质内,左右对称。其中脉络丛(衬于脑室壁上的毛细血管丛)是产生脑脊(髓)液的主要部位。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连。 脉络丛衬于脑室壁上的毛细血管丛。,83,侧脑室,84,脉 络 膜,85,4.大脑内部结构(续),l 边缘系统: 组成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 等。 大脑皮质额叶眶部、脑岛、颞极、 海马、齿状回等 皮质下结构杏仁核、下丘脑、丘脑 前核、部分丘脑背核、中 脑背内侧区等。 功能调节嗅觉、内脏活动、躯体活动、 情绪活动。,86,边缘系统(位置),87,边缘系统(组成 ),88,大 脑 额 状 切 ( 屏 状 体 ),89,海马,90,四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除迷走神经外,都分布在头面部。 1、2、8感觉神经。脑神经节内感觉神经 元周围突构成,中枢突与脑干内 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 3、4、6、11、12运动神经。脑干内神 经核轴突构成。 5、7、9、10混合神经。 (12对脑神经功能见P91页,表3-5),91,脑 神 经,92,五脑脊髓被膜、脑脊液、脑血屏障,(一)被膜三层。由外向内:硬膜、蛛网 膜、软膜。 1硬脑膜组成:纵行的胶原纤维。含有 神经和血管。头顶部膜分为两 层,形成腔隙,内含静脉血, 颅内静脉血流通道,构成硬脑 膜血窦。 性质:厚而坚韧。 作用:保护。,93,2蛛网膜,组成:无血管、透的明膜。由网状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在颅顶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伸入硬脑膜静脉窦,称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以结缔组织小粱与软膜构成。内含脑脊液。脑脊液经蛛网膜颗粒回到硬脑膜静脉窦进入血液。,94,脑膜,95,(二)脑脊液,1位置: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2成分:类似淋巴液。蛋白质浓度低,有少 量淋巴细胞。 3来源:脑室壁上的脉络丛。95%来源于 侧脑室。 4路径: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 四脑室三个孔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硬脑膜静脉窦颈内 静脉回心脏。 5作用:缓冲保护、营养和运走代谢产物、 维持脑内压。,96,(三)脑血屏障:,毛细血管与脑组织间、脑脊液间 物质交往的屏障,起控制调节作用。(教材P94,图3-72),97,脑血屏障,98,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感觉功能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99,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作用可用下列实验观察: 脊髓横断实验: 操作:在脊髓5-6节处横断。 现象: 出现横断面下脊髓所支配的: 骨骼肌肌紧张性0,血压, 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0, 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等。,100,(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续1),定义: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术后出现暂 时反射功能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 现象。 脊休克的恢复:以脊髓为中枢的反射逐渐恢复。 简单的先恢复曲肌反射、腱反射; 较复杂的后恢复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等; 逐渐血压上升到一定水平,一定的排尿和排便反 射,发汗反射。 特点:有些反射比正常时广泛扩散甚至加强,如曲肌 反射、发汗反射。,101,(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续2),对脊休克的说明: 1. 脊休克产生原因是脊髓与高级中枢联 系突然中断造成。 2.脊髓可以单独完成一些简单反射,正常 时受高级中枢控制。 3.脊髓不能完成知觉和随意动作。,102,(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续3),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兴奋传递过程 定义: 神经肌肉接头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联系点也 称运动终板。 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 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一个运动单位的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多可达2000多根(如三角肌)可产生巨大的肌张力,少则6-12根(眼外肌)可控制精细运动。,103,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兴奋传递过程(续1),结构:神经末梢(终板前膜),间隙,肌膜 (终板后膜)。见教材P81,图3-43。 过程:动作电位传导至前膜前膜去极化 Ca2+通道 (电压依存式)开放间隙中Ca2+内流囊泡与 前膜融合递质释放到间隙Ach+受体(终板 后膜)通道 开放(Na+,K+,Ca2+)终板电位 (局部电位)电紧张扩布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肌肉兴奋收缩。,104,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兴奋传递过程(续2),说明终板电位特性: 1)不表现“全或无”的特性:其大小与前膜递质释放 量成正比。一次动作电位的到达,可使前膜内 200个小泡被释放,Ach分子达107个。 2)没有不应期:可表现时间或空间总和。 3)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电压随传导距离增加而下降。 间隙递质清除: 存在于间隙和后膜上的胆碱脂酶可水解Ach。 药物影响: 占据受体美洲箭毒和银环蛇毒肌肉松弛; 抑制胆碱脂酶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等 肌肉僵直。 疾病:重症肌无力终板后膜离子通道不足。,105,2.牵张反射,定义: 牵张反射当有神经支配的肌肉受到牵拉被 动伸长时,具有反射性收缩的特性。 如:肌紧张、腱反射等。 肌紧张正常清醒时,骨骼肌处于轻度持续收 缩状态。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 牵张反射。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106,2.牵张反射腱反射,107,表2- 14 肌紧张和腱反射的反射弧,临床检查腱反射意义:消失脊髓受到损伤;亢进脊 髓失去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见表2-15)。,脊髓反射原理:,108,表2- 15 常 用 的 腱 反 射,脊髓反射,109,3.屈反射,定义: 屈肌反射当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 时,该侧肢体关节的曲肌收缩、伸 肌舒张,产生屈曲动作的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当刺激增强时,在同侧发生屈 肌反射同时,对侧伸肌产生收缩反 射。 中枢:脊髓。 意义:维持姿势。,110,4.脊髓与高级中枢的关系,(1)脊髓中枢:低级的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中枢,如排尿和便,姿势反射 等。 (2) 高级中枢作用:有兴奋也有抑制。 (3)传导通路:多数传入神经先进入脊髓在 白质中上行到高级中枢;高级 中枢通过脊髓将运动冲动传达 到效应器。,111,(二)高级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1.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实验:在中脑上下四叠体间横断脑干的动物,称为去 大脑动物(P83图3-44) 。 现象:肌紧张反应亢进四肢登直,头尾昂起,脊 柱挺直去大脑僵直。 原因: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 刺激和现象: 刺激剩余脑干部分区域肌紧张, 刺激剩余脑干另外部分区域肌紧张。 分析: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着对肌紧张加强的易化 区和减弱的抑制区。,112,表2- 16 易化区和抑制区的分布,113,表2- 17 去大脑僵直原因分析,114,2.大脑皮层的结构,大脑皮质细胞总数140亿个。 组成: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 胞。 胶质细胞:神经细胞=2:1。,115,l 传出神经: 表2- 18 神经细胞分类及功用,皮层细胞排列分为6层(见下表2-19)。,116,3.大脑皮层得分区Brodmann分区法 (52个)见图3-49,运动区:中央前区的4、6区躯体运动。第 一和第二运动区。 特征:1支配: 躯体肌肉支配对侧; 面部(咀嚼、喉运动、面上部)双侧; 面部(下部、舌肌)对侧; 内囊损伤:对侧下部面肌和舌肌麻痹。 2定位精细:运动越精细,运动代表区越大 (P90,图3-53)。 3皮层分布:功能分布与人体方向相反。,117,大脑皮层沟回,4区,6区,3-1-2区,118,大脑皮层内侧沟回,119,4.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椎体系由皮层发出经延髓椎体而后下达到脊髓的 传导系(皮质脊髓束),和由皮层发出抵 达脑神经核的纤维(皮质脑干束)。 发源4区:第层内贝茨(Betz)细胞,占椎体系 细胞数(约100万个)的3%,约34000个, 较粗大。第层的小椎体细胞。 6区、3-1-2区、5区、7区等。 中央前回占60%。,120,椎体系(皮质脊髓束),121,椎体系(皮质脑干核束),122,椎体交叉(延髓),123,4.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椎体外系除垂体束外全部由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 构发出下行调节躯体运动的传导路径。 皮质-文状体-苍白球系: 纹状体维持肌张力和调节肌肉活动,配合随意运动。 病变现象脑干黑质病变:释放多巴胺抑制纹状 体释放的Ach纹状体释放的Ach (对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抑制)对大脑皮 层运动区兴奋性肌张力、表情呆板、 运动迟缓震颤麻痹症。 纹状体病变: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抑制 皮层运动反馈消失舞蹈病。 皮质-脑桥-小脑系: 小脑维持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124,椎体外系(皮质- 文状体- 苍白球),125,内囊中的传导束,126,椎体外系(皮质-脑桥-小脑系),127,4.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椎体系与椎外系的关系 椎体系:发动运动, 椎外系:协调运动。,128,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一)特异投射系统 定义:特异投射系统感受器发出的冲 动沿特定的通路传到大脑皮质而 产生特异性感觉的传到通路。,129,(一)特异投射系统,意识性深部感觉 深感觉: 位置觉、运动觉 非意识性深部感觉 (本体感觉) 震动觉 浅感觉中的精细触觉 特异投射 痛觉和 躯体四肢浅感觉 温度觉 浅感觉:皮肤黏膜痛觉、 触觉 温度觉、 头面部浅感觉 粗略的触觉 1. 深感觉传导路,130,表2- 21 深感觉传导通路(参考P92,图和P93,图354),薄束楔束核,丘脑外 后侧核,131,深感觉传导路 意识,132,深感觉传导 非意识,133,表 2 22 浅 感 觉 传 导 通 路,134,浅感觉传导 脊髓 丘系,135,浅感觉传导 三叉丘系,136,(二)非特异投射系统,定义: 非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内侧核群弥散地 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联系。 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对 大脑皮层具有上行唤醒功能的系统。也称脑 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组成:特异感觉系统在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时,发出 很多侧枝与网状结构中的核团发生联系,并 反复换元上行,最终抵达丘脑内侧部分的核 群(见教材附彩图三)。,。,137,(三)内脏感觉的特点,1感受器适宜刺激:化学、机械(牵拉、压 力)、温度、痛觉等。 2传入和传出神经:通常在一起行走。如迷走 神经(副交感),内脏 大神经(交感)。脑神 经中的第5、7、9、10对 为混合神经。 3中枢:脊髓丘脑大脑边缘叶下丘脑 (主要),见教材P96,图3-58。,138,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定义: 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 系统。习惯上主要指传出神经。,139,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1),1植物神经结构和功能:两级神经原,在神经 节中换元。 交感神经: 中枢脊髓胸(全部)腰(L13)侧角。 传出腹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链 有的换元灰交通支皮肤; 有的不换神经节换元内脏。 换元位置 (1)在交感链上:颈上神经节(支配眼球、泪腺、腮腺、 颌下腺和舌下腺)。 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支配心脏)。 (2)在交感链和器官之间(见下表),140,表2- 23 交感链外主要交感神经节分布和功能(图),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2),141,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3),定义: 交感链交感神经离开脊神经后在脊髓两侧集中 换元或分支的场所。脊柱两侧各一条。 (图) 白交通支交感神经离开脊神经后进入交感链前的 通道。 灰交通支在交感干中换元后的节后神经,离开交 感链再次进入脊神经的通道。,142,交感神经灰白交通支,143,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4),副交感神经: 中枢头部:脑干,总称为副交感核(如:缩瞳核、 上下泌延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等)。 骶部:S24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传出头部:在、对脑神经中。 骶部:盆神经。 支配头部:-眼,-泪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腮腺,-心脏、肺、胃小肠和近端 结肠、肝、胰。 骶部: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官 和外生殖器。,144,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5),表2- 24 副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原的分布,145,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功能比较,表2- 25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结构功能特点比较,146,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功能比较(续1),特点: (1)经常性紧张性发放。交感和副交感作用相互拮 抗。少有一致,如唾液腺。 (2)安静时:副交感作用为主,物质代谢(消化、 排泄、生殖等系统活跃)加强; 激动时:交感作用为主,应对作用加强(循环、 呼吸、血糖升高、),副交感作用减弱。 (3)作用范围:交感广泛,副交感较小。,147,(一)对内脏活动的调节,2植物神经末梢的化学传递 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纤维: 肾上腺能纤维交感节后 胆碱能纤维交感节前、副交感节前 和节后。,148,(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脊髓:出汗、缩血管、排便、排尿。正常时受 高级中枢调控。 2脑干网状结构: 生命中枢心血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 枢、吞咽中枢。消化管道运动 和分泌中枢。 3下丘脑:较高级的内脏调节中枢。可协调大脑 皮质、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信息。,149,表2- 26 下 丘 脑 内 脏 调 节 中 枢,。,视上核:生物节律的调节中枢,150,(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1),4新皮质: 内侧4区膀胱和直肠运动; 4区背外侧呼吸、血管运动变化; 4区底部消化管道运动和唾液分泌变化; 6区竖毛、出汗上下肢血管舒缩反应; 8区和19区眼外肌运动,瞳孔反应。,151,大脑皮层分区,152,(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2),5边缘系统 刺激杏仁核 躯体运动:转离刺激侧,咀嚼,吞咽等。 内脏运动:呼吸、血压反应,自发排尿和便,唾液 分泌。 激素分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 与记忆功能有关的结构海马-穹隆-下丘脑乳头 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海 马环路。损伤有关结构近期记忆 丧失。,153,四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一) 条件反射学说 定义: 非条件反射天生就具有的本能性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在非条件反射基 础上形成的反射。需大脑皮质参与。,154,1 条件反射的建立,巴浦洛夫经典实验: 给狗在颈部做一个食管瘘,使食物不能进入胃,在胃处做一个胃瘘收集胃液。当用肉喂狗时,可记录其胃液分泌量的变化。见教材P207,图8-20。 实验开始: (1)单独给狗听铃声,胃液分泌没有变化; (2)用肉喂狗,同时给予铃声,可见胃液 分泌增加,反复几次; (3)当单独给予铃声时,胃液分泌增加。 实验结果:条件反射已建立。,155,1.条件反射建立(续1),实验分析:用肉喂狗,同时给予铃声,可见胃液分泌 增加非条件反射; 喂肉非条件刺激 铃声无关刺激; 同时:喂肉+铃声(或铃声稍超前并同时 给予)强化; 单独:铃声胃液分泌条件反射建 立。 建立关键:(1)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 (2)反复强化,156,2 条件反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