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课件.pptx_第1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课件.pptx_第2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课件.pptx_第3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课件.pptx_第4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法提分点26 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四角度评价思想观点,读文支招,三品悟透诗家语 1.品意象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往往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饱含思念,“柳”代表惜别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等于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如诗歌中的“落花”“晚树”等。,2.品字眼 找到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句,就较易把握作者的情感。如诗歌中的“空”“怨”等。 3.品技巧 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所以分析写作技巧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诗歌中对比、用典等技巧。,典题文本,(2018浙江台州高三调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 清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 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译文】 秣陵 牛首山双峰对峙,状如皇宫前的阙楼;龙冈却怀抱着皇帝的宫殿,形势十分险要。六朝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现今皆湮没在萋萋春草之中;城内众多家宅有如落花似的,已经破旧不堪了,南京已是繁华不再。我此时所见的是,探访乌衣巷的人少了;连听玉树后庭花艳曲的人也没有了。为什么亡国之恨,总是尽在长江以东呢! 秣陵怀古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归于寂静,呈现一片凄凉的景象;晚风吹过十三陵,只有树叶微微作响。曾经统治全国的明朝政权与历史上偏安于长江下游以东的六朝等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对点解题,1.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解题指导 本题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题干“远在之上”暗示要将两首诗进行比较。,答案 (1)屈诗通过对南京的景物描写,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感伤于六朝古都的繁华已成过去,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悲和无奈。 (2)纳诗所持观点与屈诗有所不同,他认为明朝后期在北京的所作所为(中原事业)和后来的南明流亡政权(江左)以及建都南京的六朝一样,都是上下贪图享乐,其灭亡也是咎由自取,无须怨天尤人。其立论可谓是发人之所未发。,2.秣陵的颈联,运用了_和_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解析 结合关键词“乌衣”“玉树”分析,诗歌用到了“乌衣巷”“玉树后庭花”两个典故。刘禹锡的乌衣巷抒写盛衰更替的感慨,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传说陈灭亡时,陈后主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