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_第1页
AMT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_第2页
AMT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_第3页
AMT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_第4页
AMT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AMT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 第3 l 卷) 第1 1 期 汽车工程 A u t o m o t i v e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9 ( V 0 1 3 1 ) N o 1 1 2 0 0 9 2 0 4 A M T 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拳 孙冬野,陈然,秦大同,刘振军 (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 0 0 0 3 0 ) 摘要】根据电控机械自动变速汽车起步过程中,对不同目标油门踏板开度下传动系统冲击度的设计要求, 提出一种新的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目标控制鼍的求取方法。通过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仿真分析,建立了节气门开度变化 率随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和离合器接合位移量而变化的目标控制数表。试验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节气门开度变化率 目标控制数表,可有效地协调离合器接合速度与节气门开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较好地满足电控机械自动变速汽车的 发动机局部恒转速起步控制策略的要求。 关键词: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节气门;控制策略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O b je c t i v eC o n t r o lV a l u e sf o rt h eE l e c t r o n i c T h r o t t l eo fA M TV e h i c l ei nS t a r t i n gP r o c e s s S u nD o n g y e ,C h e nR a n ,Q i nD a t o n g L i uZ h e n j u n 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S t a t e 研L a b o r a t o r yo fM e c h a n i c a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h o n g q i n g4 0 0 0 3 0 A b s t r a c t1 B a s e do nt h ed e s i g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ni e r ki n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o fa nA M Tv e h i c l ea td i f f e r e n tt a r - g e tg a sp e d a lt r a v e li ns t a r t i n gp r o c e s s ,an e wm e t h o dt od e t e r m i n et h eo b j e c t i v ec o n t r o lv a l u ef o rt h ec h a n g i n gr a t e o fe l e c t r o n i ct h r o t t l eo p e n i n gi sp r o p o s e d B yt h es i m u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w i t h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a no b j e c t i v ec o n t r o lv a l u et a b l ei so b t a i n e dt od e t e r m i n et h ec h a n g i n gr a t eo ft h r o t t l eo p e n i n gd e p e n d i n go no b j e c t i v eg a sp e d a lt r a v e la n d c l u t c he n g a g i n gd i s p l a c e m e n t T h et e s t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o b j e c t i v ec o n t r o lv a l u et a b l ee s t a b l i s h e dC a l l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o r d i n a t et h ec h a n g i n g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l u t c he n g a g i n gs p e e da n dt h r o t t l eo p e n i n g ,b e t t e rm e e t i n g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c o n t r o ls t r a t e g yo fs t a r t i n gw i t hc o n s t a n ts p e e dp a r t i a l l yf o rt h ee n g i n eo fA M Tv e h i c l e K e y w o r d s :v e h i c l e ;a u t o m a t i cm e c h a n i c a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 ;t h r o t t l e ;c o n t r o ls t r a t e g y 刚青 在电控机械自动变速传动( a u t o m a t e dm a n u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A M T ) 汽车起步过程中,离合器接合速 度的控制总体遵循“快一慢一陕”原则。其中, “快”是指离合器按可允许的最大接合速度进行接 合;而“慢”则受A M T 系统冲击度和离合器盘片间滑 摩功的限制J 。对于不同应用车型和行驶环境的变 化,离合器起步的总体控制策略亦不尽相同,以往关 于A M T 起步控制策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离合器接 合速度和位移方面咱1 。对于节气门开度及其变化 率的控制则多以发动机转速或目标油门踏板开度为 目标值,采用模糊控制等数值方法来决定节气门开 度变化率的大小“ 叫引。 文中以实现A M T 汽车的发动机局部恒转速起 步控制策略为目标,采用解析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新 的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分段线性控制的设计方 法,并依此建立节气门开度变化率随目标油门踏板 开度和离合器接合位移量的变化控制数表,以期通 过更为简单的控制算法来实现A M T 汽车的平稳起 步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0 4 7 5 0 6 6 ) 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2 0 0 7 B B 0 1 1 2 ) 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2 0 0 9 年1 月6 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 0 0 9 年3 月2 5 日。 万方数据 2 0 0 9 ( V 0 1 3 1 ) N o 1 l孙冬野,等:A M T 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 1 0 2 1 1 离合器起步控制机理 拟设计开发的A M T 系统起步控制采用发动机 恒转速控制原则 1 卜他 :为充分反映驾驶员操纵意 图,以油门踏板开度为控制依据,对某一油门踏板开 度下,发动机输出转矩最大时的发动机转速( 考虑到 滑摩功的设计要求,转速限制在20 0 0 f r a i n 以下) 为 控制目标,保证在起步过程中,发动机尽可能在该最 大输出转矩时的转速下恒定运行。 离合器接合速度:在空行程阶段,离合器以最大 速度进行接合;在消除空行程后而到达目标接合位 移量之前,以及主、从动盘转速同步之后,则为目标 油门踏板开度的函数,以恒定的接合速度进行接合, 以保证车体冲击度的可控性;在达到目标接合位移 量后,接合速度保持不变,直至主、从动盘转速同步。 节气门开度变化率为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和目标 发动机转速的函数。在离合器空行程阶段,发动机 维持怠速状态,节气门开度不变;在离合器达到目标 接合控制位置时,节气门开度则尽可能达到目标油 门踏板开度位置,即尽可能使离合器接合位移和节 气门开度同时达到目标控制位置。 受时变的离合器接合转矩的影响,在节气门开 度和发动机转速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使保证离合器 接合位移和节气门开度同时达到目标控制位置只是 一种理想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则以保证离合器接 合位移为优先控制量,并通过对节气门开度变化率 适当修正加以实现。 1 1 发动机目标转速的确定 以某一车辆为例,发动机性能测试结果如图1 所示。根据不同油门踏板开度下发动机转矩与转速 的变化关系,原则上选取某一油门踏板开度下最大 转矩时的发动机转速作为发动机目标控制转速,考 虑尽量降低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差的因素,在转矩 变化幅度不大时,尽可能减少所选取的发动机目标 ? 蚕 萋 瑟 发动机转速n r a f r o 1 图1 发动机特性试验结果 控制转速的数值,文中将目标控制转速的数值限制 在20 0 0 r m i n 以下。然后,通过油门踏板开度和所 选定的发动机转速,获取发动机的目标控制转矩,并 利用离合器传递转矩与盘片间压紧力的试验关系曲 线,确定控制发动机维持恒转速时所需离合器的目 标接合位移量。 由图1 所确定的不同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卢。下 发动机目标控制转速n 。和目标转矩L 如表1 所示。 表1 发动机控制目标值 口。 1 21 42 42 64 59 5 0 n m r m i n 。l 9 0 012 5 012 5 0I5 0 015 0 020 0 0 L N m 5 1 05 2 25 8 。66 0 46 2 96 6 7 1 2 离合器接合位移的确定 根据发动机恒转速控制原则,为确保离合器起 步过程中发动机转速稳定于目标控制转速1 , 。,必须 保证在恒转速阶段,离合器目标接合位移。所决定 的接合转矩疋等于目标转矩咒,即 瓦r - 2 r c k J c ( L 。一厶)( 1 ) 7 1 L 。= 哥+ 厶 ( 2 ) - oe 一C 式中,离合器有效工作半径k = 7 4 m m ,摩擦因数 工= 0 2 5 ,波形弹簧刚度系数蠡。= 13 9 9 N m m ,离 合器接合总行程( 分离轴承处) L 。= 7 5 m m 和空行 程L o = 5 0 m m 。不同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口。下的离合 器目标接合位移L 。一厶如表2 所示。 表2 离合器控制目标值 卢。 1 21 42 42 64 5 l 5 0 ( L 。一L o ) n u n 0 。9 81 O l1 1 31 1 71 2 21 2 9 V m m m 8 一l 1 4 01 4 22 3 22 3 44 2 14 6 8 1 3 离合器接合速度的确定 由于车辆起步过程所用时间短、车速低,可以认 为道路情况和风的流速基本不变。由于控制过程 中,可通过实际发动机转速与目标转速的比较来修 正离合器接合量的,近似取离合器主、从动盘接合转 矩瓦与波形弹簧位移厶。为线性关系。达到半接合 点后,车辆起步冲击度J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合器的 接合情况,可表示为 ,= 去x 警警 ( 3 ) 瓦= 2 r 。k Z L ; ( 4 ) = 2 r e 矗Z f 面d L , ( 5 ) 设f :1 盟。其中,车辆满载质量m = 万方数据 1 0 2 2 汽车工程 2 0 0 9 年( 第3 1 卷) 第1 1 期 11 8 0k g ,轮胎工作半径r d = 2 7 4 m m ,一挡速比i 1 和 主减速比i o 分别为3 4 1 7 和4 3 7 5 ,传动系统效率叼。 - - - 0 9 。 根据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要求保证_ 一 1 0m s 3 的设计要求,离合器的接合速度为 c i , : 秽c 2 蓄硒J m a 万x = 4 6 8 2 m m 8 ( 6 ) 驾驶员的起步意图通常分为缓起步、正常起步 和急起步3 种模式。根据参考样车发动机的具体特 征,设定卢。1 2 为半离合器( 滑摩) 状态;1 2 J 8 。2 5 为缓起步,要求起步过程平稳;2 5 J i B 。 5 0 为正常起步,既要求起步过程平稳,又要尽 量减少滑摩功,此时车体冲击度与目标油门踏门开 度按正比例变化;5 0 p 。为急起步,其主要出现 于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或冲击障碍时,此时允许有 较大的冲击现象发生。其中,口。的设定原则是以最大 允许冲击度1 0 m s 3 为限制值,采用插值的方法,随 着目标油门踏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目标油门 开度下,离合器目标接合速度影。见表2 。 2 节气门开度控制策略 根据离合器起步的发动机恒转速控制原则,从 车体冲击度的角度考虑,某一确定目标油门踏板开 度下,离合器接合速度是固定的。如果忽略使用期 限内离合器空行程变化的影响( 可以通过离合器机 械结构设计和软件控制加以补偿修正) ,那么离合器 达到目标位移量的时间t 。也将是固定的。其中,节 气门开度a 和发动机转速f l , 。的控制区间为 f d = 0 。卢。 1 t n e = n e 0 n m ( 7 ) 式中:n 为怠速时发动机的转速。车辆起步过程中 发动机工作状态控制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发动机控制流程 由图2 可以看出:受时变的离合器接合转矩疋 的影响,节气门开度a 和发动机转速n 。之间将因发 动机和转动惯量的原因存在耦合关系: = f ( 坐屿等盟 ( 8 ) 如果离合器起步以发动机转速为控制目标,即 保证在某一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口。下发动机运行于 目标控制转速n 。,在控制阶段往往会出现节气门开 度a 超出目标油门踏板开度J B 。的现象;如果以驾驶 员的操纵意图为控制目标,虽可保证节气门开度a 达到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口。,但发动机控制转速尼。将 会偏离目标控制转速n 。 从实际样车开发调试的角度出发,采用分段线 性的定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的控制方法。其设计原则 为:基础节气门变化率由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卢。除以 离合器达到目标位移的需要时间t 。所决定,并根据 目标控制发动机转矩与节气门的变化关系,对节气 门变化率加以补偿修正。 节气门开度a 到达目标油门踏板开度届。所需 时间t 。为 :墨 量+ 生 秽mt I c T n “ ( 9 ) 在样车分离轴承处,离合器的最大接合速度 V e 一= 4 6 8 2m m s 。根据表2 可得不同目标油门开 度下,离合器消除空行程后,达到目标位移所需时间 t 。一t 曲及基础节气门变化率( 见表3 ) 。 表3 节气门控制目标值 p 。 l 1 2 1 42 42 64 55 0 ( t 。一I 曲) s 0 7 00 7 1 10 4 8 70 5 0O 2 90 2 7 6 d 8 - 1I 1 7 1 4 1 9 6 94 9 2 85 2 01 5 5 21 8 1 2 控制结果仿真分析 3 1 起步控制仿真模型 车辆起步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如式( 1 0 ) 所示。 式中发动机端等效惯量,。= 0 1 k g m 2 ;车辆滚动阻 力系数丘= 0 0 1 8 ;r t ,为车轮转速。 f 等咖t 一瓦 2 百q l “ m i r j 元,= 印。瓦一嘁r d ( 1 0 ) I 一 【瓦= 2 r 。七z | ) 移。d t 3 2 控制数表的制定 由表l 可以绘制出目标控制发动机转矩与节气 门的变化关系曲线( 见图3 ) 。图中,点线是由恒转速 万方数据 2 0 0 9 ( V 0 1 3 1 ) N o 1 I孙冬野,等:A M T 汽车起步过程节气门目标控制量的确定 1 0 2 3 控制原则和发动机特性试 验结果所确定的控制点,细 实线为各控制点的拟合曲 线。该曲线可以近似划分 为4 个区段:卢。1 2 、 1 2 芦。2 5 、2 5 4 5 时,节气门开度是在空行程结束前开始调 节。这是因为当油门开度较大时,离合器接合速度 较大,受节气门变化率最大值的限制,发动机转速较 难达到目标值,这时给节气门变化一个提前量,即在 离合器还处于空行程阶段即开始调节节气门。 另外,由图4 ( a ) 还可以看出:当卢。= 1 0 时, 发动机转速存在较严重的超调现象,这是由于受 最小节气门变化率数值的限制且离合器接合速度较 低所导致的。在仿真中这一现象可以消除,所采用 的方法与较大油门踏板开度时采用的方法相反,即 给节气门变化起始时间增加一个延迟,也就是在离 合器已消除空行程后的某一时刻再开始调节节气 门。但考虑小油门工况下,发动机目标转速较低,为 防止发动机熄火,所以允许超调现象的存在。 口。= 3 0 时,车辆起步控制仿真结果如图5 所 示。在实际车辆起步过程中,油门踏板并非瞬间达 堡 魁 最 : F 招 2 暑I i 。 皇 硝 鬈 0l23 时间以 ( a ) 时间以 ( c ) 已 要 越 书暑 量 图5A M T 车辆起步控制仿真结果 到所确定的目标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 对油门踏板开度及其变化率的数值进行反模糊控 制,建立驾驶员油门踏板目标值预估模型,并将预估 值作为油门踏板开度的目标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 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分段线性控制的方法,可确保节 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均能较好地达到目标值。与 以往离合器起步控制相比,其特点如下。 ( 1 ) 由于离合器接合速度为分段线性,从而使 车体冲击度具有可控性,即在设计阶段就可预先确 定某一油门开度下车体冲击度的大小。同时,接合 速度的分段线性化,可有效地降低对离合器执行机 量c、_了镩覃I姐每 万方数据 1 0 2 4 汽车工程 2 0 0 9 年( 第3 1 卷) 第1 1 期 图6 离合器起步控制试验结果 经试验发现:采用节气门分段线性控制方法进 行离合器起步控制,除离合器接合速度和节气门开 度变化率外,对控制效果影响较为显著的是离合器 空行程数值的确定,因为离合器位移量决定着节气 门开度调节的起始时刻,同时也决定着发动机恒转 速控制的有效实施。 4 结论 提出的节气门开度分段线性的控制方法,使 A M T 车辆的起步控制更加程式化,系统起步控制参 数的实车调试更加简单方便,并有效地降低了对离 合器和电子节气门控制执行机构的动态性能要求, ( 上接第1 0 1 9 页) 6 g i mT ,K i mH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I n t e g r a t e dE n g i n e C V TC o n t r o l C o n s i d e r i n gP o w e r t r a i nL o s sa n dC V TR e s p o n s eL a g J P r o c e e d - i n g so ft h el l t i t u t i o n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n ,P a r tD :J o u r n a lo f A u t o m o b i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2 ,2 1 6 ( 7 ) :5 4 5 5 5 3 7 P l i f f n e rR ,G u z z e l l aL ,O n d e rCH F u e l o p t i m a lC o n t r o lo fC V T P o w e r t r a i m J C o n t r o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2 0 0 3 ,11 ( 3 ) : 3 2 9 3 3 6 8 L e eH ,K i mH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F u e lE c o n o m yb yS h i f tS p e e dC o n - t r o lf o raM e t a lB e l tC o n t i n u o u s l yV a r i a b l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J P r o - c e e d i n g so f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l 眈i p g ,P a r tD :J o n r - h a lo fA u t o m o b i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2 ,2 1 6 ( 9 ) :7 4 1 7 4 9 更好地满足了A M T 系统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并通 过计算机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刘东,宋健。李磊A M T 产品起步控制策略的研究 J 车辆 与动力技术,2 0 0 8 ( 1 ) :5 7 2 雷雨龙,李永军,葛安林。等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控 制 J 机械工程学报,2 0 0 0 ,3 6 ( 5 ) :6 9 7 1 3 张祥,杨志刚,张彦生汽车A M T 系统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建模 与仿真 J 系统仿真学报,2 0 0 7 ,1 9 ( 1 4 ) :3 3 3 9 3 3 4 3 4 黄建明,曹长修,苏玉刚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控制 J 重 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2 8 ( 3 ) :9 l 一9 4 5 D e l o g uM ,P i l oLI n f l u e n c eo fT h r o t t l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i nV e h i c l e d r i v e l i n eD y n a m i ca n di nC a rP e r f o r m a n c ep e r c e p t i o n C S A E P a p e r2 0 0 2 - 0 1 2 1 5 7 6 T s e n gC h i n g H u a n ,H s i e hM i n g F e n g A n a l y s i sa n dO p t i m i z a - t i o no fC l u t c hA c t u a t o ro nA u t o m a t e dM a n u a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 t e r n C S A EP a p e r2 0 0 5 - 0 1 1 7 8 2 7 苏玉剐,曹长修,黄建明A M T 车辆节气门执行器的仿人智 能模糊控制 J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2 ,2 5 ( 1 ) : 7 0 一7 4 8 赵永胜,张云清,任卫群。等汽车A M T 自动离合器的改进 模糊滑模控制 J 汽车工程,2 0 0 6 ,2 8 ( 8 ) :7 5 0 7 5 4 9 Z h a oY o n g s h e n g ,C h e nl A p i n g ,Z h a n gY u n q i n 晷E n h a n c e dF u z z y S l i d i n gM o d eC o n t r o l l e rf o rA u t o m a t e dC l u t c ho fA M TV e h i c l e C $ A EP a p e r2 0 0 6 - 0 1 1 4 8 8 1 0 w uG ,S h e nS ,Y a nG S t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