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香菇》PPT课件.ppt_第1页
《chapter香菇》PPT课件.ppt_第2页
《chapter香菇》PPT课件.ppt_第3页
《chapter香菇》PPT课件.ppt_第4页
《chapter香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 香菇栽培,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3、栽培品种 4、栽培技术,1、概述,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L) 我国是世界第一香菇生产国和出口国 砍花栽培-代料菌袋栽培-花菇栽培,1.1生产概况,1.2 食疗价值,营养,含18种氨基酸,有7种必需氨基酸 脂肪仅有4%,灰分含量达3.4% 含有特殊香味物质 维生素D含量约是大豆的21倍 是高级碱性食品,药效,提高免疫力 抑制癌细胞 降低胆固醇,2、生物学特性,2.1 形态特征 (1)菌丝体 (2)子实体 2.2 生活史 2.3 生活条件 (1)营养条件 (2)环境条件,2.1形态特征,(1)菌丝体,白色、细短绒毛状 气生菌丝少,略有爬壁现象 老熟菌丝分泌褐色素,形成有韧性菌皮 生长较慢,1214天长满试管,(2)子实体,单生 或 丛生,圆形,褐色,有鳞片 表面龟裂是优质花菇,菌褶,纤维质、幼脆老韧,菌柄,白色,后期红褐色,菌盖,板菇,花菇,重1.5kg,菌盖直径24cm,2.2 生活史 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减数分裂,担孢子,初生菌丝,质配,次生菌丝,扭结,子实体,担子,核配,2.3 生活条件 2.3.1营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2.3.2环境条件 (1)温度,子实体适温,低温型:515 中温型:1520 高温型:2025,高温型:分化需35昼夜温差 低温型:分化约需10昼夜温差,变温结实,(2)湿度,RH:菌丝:70%以下;分化:85%90%,(3)空气(好气性),(4)pH,(5)光线,菌丝体:黑暗,花菇需大量散射光及少量直射光,3、品种与栽培期的选择,3.1 主要品种 3.2 栽培期,返回本章,3.1品种,1春栽迟生品种,中温型,最适菇温1418 菌龄约90天,抗逆性强, 耐高温。,939,庆科20,中温型,最适菇温1520 菌龄90-150天 转色快,易形成优质花菇 抗逆性强,最适播种期47月,2.秋栽早生品种,品种使用注意,段木、代料种勿混用 因地制宜选对路品种 各品种合理搭配使用,3.2 栽培期,4、栽培技术,4.1配料 4.2装袋 4.3灭菌 4.4接种 4.5发菌期 4.6出菇管理 4.6.1.转色期 4.6.2.分化期 4.6.3.育菇期 4.6.4.间歇期,4.1配料,料水比1:0.91.1 ,含水量55左右,4.2装袋(熟料袋栽法),材料:低压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两口要封严密 装袋匀实,手托起无指凹 快装,防止料变酸,饱满 充实,4.3灭 菌,攻头:尽快到100 控中:稳在100、12h左右 保尾: 猛火攻一阵停火,焖一夜出锅,常压,装锅留缝,4.4 接种,返回本节,4.5 发菌期,环境洁,光线暗 空气新(逐渐加强通风) 料温25左右 空气湿度低于70% 防止污染及烧菌, 排放 菌袋, 增氧,每次翻堆 结合刺孔 刺34次,4.6出菇管理 4.6.1.转色期 4.6.2.分化期 4.6.3.育菇期 4.6.4.间歇期,4.6.1转色期,深褐色:较厚,出菇迟,出菇少,个大黄褐色:偏薄,出菇早,出菇密,个小灰白色:太薄,出菇少,菇小而薄, 排袋,场所,套棚,不脱袋:卧排菇架上(间距58cm),脱袋:,排筒间距58cm,斜立于横枕上,排袋方式, 方法,促丝倒伏,转色1520天,菌筒表面形成棕褐色菌膜,4.6.2 分化催蕾期,喷水,4.6.3 育菇期,返回本节,育花菇,定蕾,时机:蕾1-1.5cm时,未脱袋的可围蕾环割袋膜3/4,标准:每袋810个圆、均、旺,催花,时机:菌盖直径达23cm时,菌盖尚未全展开,呈现铜锣边时采菇。,6.间歇期,停止喷水 温度2025 相对湿度75%85 暗光、适当通风 710天(采菇穴现白丝) 再刺激分化,养菌,出完2茬菇 菌袋失重约1/3时补水 浸泡至菌袋的原重量 从第3次补水始 添加营养素,补水,本章主要内容,作业题,1.代料栽培香菇为何多用熟料栽培? 2.香菇在管理中主要有哪些特点? 3.花菇形成的花纹浅、窄、颜色暗, 是哪些原因造成的?,1.香菇的生活条件有哪些特殊点? 2.香菇菌丝与平菇菌丝有哪些区别? 3.发菌期的管理有何特点?怎样做? 4.转色的作用、时机和措施是什么? 5.理想的转色膜有什么特征? 6.催花的时机和措施是什么?,思考题、讨论题,本章参考资料,1.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10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12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3.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下册.第1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张松.食用菌学.第12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潘崇环.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潘崇环.新编香菇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姚淑贤.花菇栽培新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食用菌J.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2005:16 9.中国食用菌技术 .,谢谢,返回本章,,第10章 病虫害的防治,1、主要病虫害,1.1 竞争性杂菌及病害 (一)竞争性杂菌 (二)主要病害 (三)主要诱发条件 1.2 主要害虫,1.1争性杂菌及病害,1.1.1竞争性杂菌,主要种类,非丝状杂菌,细菌:致病子实体;使料变粘、臭、腐烂 酵母:使料发酵,变酸变质。,细菌三型,细菌污染,酵母菌,丝状杂菌,种类,木霉 食用菌的劲敌,后期呈墨绿色,速生恶性菌,后期呈橘红、 橘黄或粉红色。,链孢霉,显微镜下,曲霉(黑曲霉及黄曲霉),黑曲霉孢子成熟后呈黑色,呈黄绿色的是黄曲霉。,青霉 孢子成熟后呈青绿色,根霉 后期呈黑色(有假根及匍匐菌丝),毛霉 后期呈黑色(无假根及匍匐菌丝,日长速有时达3cm)。,白色石膏霉,白色绒毛状菌丝 白色革质状物 白色石膏状粉末桃红色粉状颗粒,鬼伞,小伞状, 后腐解流墨汁,1.1.2主要病害,主要种类,真菌病,褐腐病 只侵染子实体 患处褐色 流褐液 有恶臭味 疣孢霉侵染,褐斑病 只侵染子实体,细菌病,1.1.3 主要诱发条件,1.2主要害虫,咬食菌丝体及子实体 降低商品价值,导致减产或绝产 是传播杂菌的媒介,1.2.1 危害,1.2.2 主要种类,成虫似蚊,飞行强,产卵,传播杂菌 不直接危害子实体,(1)蚊类,幼虫白色似蛆,头黑,咬食菌丝体 伴有腥臭味,多菌蚊,眼菌蚊,瘿蚊,幼虫,料中幼虫,成虫,蛹,黑腹果蝇,杂腹菇果蝇,(3)螨类(菌虱),种类多,常见有粉螨与蒲螨,(4)跳虫(烟灰虫),无翅低等小昆虫,卵,(5)线虫,有寄生性和腐生性两种,(6)蛞蝓(鼻涕虫),软体动物,2 综合防治,2.1 防治原则 2.2 防治措施,2.1 防治原则,组成较完整的防治系统 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之目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治早,治了,2.2 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2)物理防治,(3)生物防治,是实现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技术, 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应用前景乐观。,(4)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常用杀虫剂,(2)常用杀菌剂,杀真菌药剂,应多种药剂交叉使用 以免产生抗药性,杀细菌药剂,本章主要内容,一、竞争性杂菌及病害 1.竞争性杂菌(特点、主要种类) 2.病害主要种类及危害症状,二、害虫主要种类及危害症状,三、防治 1.防治原则 2.防治措施(农业法、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作业题,1.竞争性杂菌对食用菌的危害有哪些? 2.褐腐与褐斑病有什么区别? 3.杂菌初期的菌丝与食用菌的菌丝有什么区别? 4.诱发病虫害的条件有哪些? 5.防治病虫害的农业措施有哪些?,思考题、讨论题,1.在发菌阶段出现了局部的根霉污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处理? 2.出菇期间的培养料中出现了螨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处理?,1.黄年来.食用菌病虫诊治(彩色)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苗长海.简明食用菌病虫防治.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张维瑞.新编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4.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21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