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292-2008缩微摄影技术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pdf_第1页
GBT17292-2008缩微摄影技术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pdf_第2页
GBT17292-2008缩微摄影技术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pdf_第3页
GBT17292-2008缩微摄影技术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pdf_第4页
GBT17292-2008缩微摄影技术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3 7 0 8 0 A1 4 园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17 2 9 2 - - 2 0 0 8 代替G B T1 7 2 9 2 1 9 9 8 缩微摄影技术 第一代银一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 2 0 0 8 - 0 7 - 1 6 发布 M i c r o g r a p h i c s - - R e q u i r e m e n to nt h eq u a l i t yo f f i r s tg e n e r a t i o ns i l v e r - g e l a t i nm i c r o f o r m s 2 0 0 9 - 0 1 一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辔士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伸 刖吾 G B T17 2 9 2 - - 2 0 0 8 本标准代替G B T1 7 2 9 21 9 9 8 6 缩微摄影技术第一代银一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本标准与 G B T1 7 2 9 21 9 9 8 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附录A ”; 本标准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原章节依次顺延; 一本标准将原标准第4 、5 、6 、7 章中的悬置段,改为5 1 概述、6 1 概述、7 】概述和8 1 概述; 在规范性g 【厢文件一章中,以最新的国家标准代替了原标准中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增加了 O B T1 7 3 9 22 0 0 6 、G B T6 1 5 9 3 、G B T6 1 5 9 4 、G B T1 8 5 0 32 0 0 8 、I S O1 1 9 6 2 :2 0 0 2 。删 除了G t 3 T7 5 19 、G B T8 9 8 7 、G B T8 9 9 0 ; 对第5 章节进行合并和调整编排,将原标准第4 章中有关密度要求的条款统一归人“5 2 密 度”中,将缩微品表面缺陷有关条款统一归人“5 4表面缺陷”中,将缩微品影像缺陷有关条款 统一归人“5 5 影像缺陷”中; 5 2 2 中将“片基加灰雾的密度不得超过0 1 6 ”改为“片基加灰雾的密度不应高于0 1 0 ”; 5 4 2 3 中增加了“缩微平片的卷曲程度,应符合G B T1 8 5 0 3 2 0 0 8 的规定”; 一根据新的标准编写规则,对原标准中的一些程度副词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8 6 )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七分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志东、邓昌军、刘培平、宫岩。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T17 2 9 2 19 9 8 。 缩微摄影技术 第一代银一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 G B T1 7 2 9 2 - - 2 0 0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低、中、高缩率的第一代银一明胶型负像缩微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超高缩率缩微品、彩色缩微晶和C O M 缩微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往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6 1 5 9 ,12 0 0 3 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1 部分一般术语( I s O6 1 9 6l :1 9 9 3 ,M O D ) G B T6 1 5 9 32 0 0 3 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3 部分:胶片处理( I S O6 1 9 6 3 :1 9 9 7 ,M O D ) G B T6 1 5 9 42 0 0 3 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4 部分:材料和包装物( I S O6 1 9 64 :1 9 9 8 ,M O D ) G B T6 1 5 9 52 0 0 0 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五部分:影像的质量、可读性和检查( e q vI S O6 1 9 6 5 :1 9 8 7 ) G B T6 1 5 9 2 22 0 0 0 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二部分:影像的布局和记录方法( e q vI S O6 1 9 6 2 :1 9 9 3 ) G B T6 1 6 0 - - 2 0 0 3 缩微摄影技术源文件第一代银一明胶型缩微品密度规范与测量方法 ( 1 S 06 2 0 0 :1 9 9 9 ,M O D ) G B T6 1 6 1 19 9 4缩微摄影技术 2 号测试图的特征及其在缩微摄影技术中的应用 ( e q vI S 03 3 4 4 :19 8 9 ) G B T7 5 1 6 1 9 9 6 缩微摄影技术图形符号( e q vI S O9 8 7 8 :1 9 9 0 ) G B T7 5 1 7 2 0 0 4 缩微摄影技术在1 6l t l m 卷片上拍摄古籍的规定 G B T7 5 1 8 - - 2 0 0 5 缩微摄影技术 在3 5m m 卷片上拍摄古籍的规定 G B T1 2 3 5 5 19 9 0 缩微摄影技术有影像缩微胶片的连接 G B T1 5 0 2 1 1 9 9 4 缩微摄影技术用3 5F a m 卷片抬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G B T1 5 7 3 7 - - 2 0 0 5 缩微摄影技术银一明胶型缩微品的冲洗与保存 G B T1 6 5 7 3 - - 1 9 9 6 缩微摄影技术在1 6m m 和3 5m m 银一明胶型缩微卷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 程序( e q vI S 06 1 9 9 :1 9 9 1 ) G B T 1 7 2 9 3 1 9 9 8 缩微摄影技术检查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的测试标板 ( e q vI S O1 0 5 5 0 :1 9 9 4 ) G B T17 7 3 9 ,22 0 0 6 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摄影第2 部分:3 5m m 银明胶型缩微品的 质量准则与检验( I S O3 2 7 2 2 :19 9 4 ,M O D ) G B T1 8 4 0 5 - - 2 0 0 1 缩微摄影技术I S O 字符和1 号测试图的特征及其使用( i d tI S O4 4 6 :1 9 9 1 ) G B T1 8 5 0 3 2 0 0 8 缩微摄影技术A 6 透明缩微平片影像的排列 I S O1 1 9 6 2 :2 0 0 2 缩微摄影技术1 6r t l m 和3 5m i t t 卷式缩微胶片使用的影像标记( 光点) 1 G B T1 7 2 9 2 - - 2 0 0 8 I S O1 8 9 1 7 :1 9 9 9 摄影术 已显影加工摄影材料中硫代硫酸盐和其他残留化合物的测定碘一直 链淀粉法、亚甲蓝法和硫化银法 3 术语和定义 G B T6 1 5 9 12 0 0 3 、G B T6 1 5 9 3 2 0 0 3 、G B T6 1 5 9 42 0 0 3 、G B T6 1 5 9 52 0 0 0 、G B T6 1 5 9 2 2 2 0 0 0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缩微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缩微品应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同时根据缩微品不同的制作目的与作用,也应满足相应的完整性、保 存性和凭证性的质量要求。 5 可读性及要求 5 1 概述 可读性是指缩微品中记录的影像信息借助阅读设备可识别的程度。 影响缩微品可读性的主要因素是缩微摄影系统的综合解像力与可读性、拍摄缩率、影像密度,影像 缺陷、表面缺陷、胶片平整度等。 5 2 密度 5 2 1 缩微品影像背景密度 缩微品影像背景密度应选择在被摄原件缩微品影像区内不含字迹、线条、图形、皱折阴影的位置测 量。测量方法和背景密度值应符合G B T6 1 6 02 0 0 3 的规定。 5 2 2 片基加灰雾的密度 选择缩微品朱曝光的区域测量片基加灰雾的密度。 片基加灰雾的密度值不应大于0 1 0 。 5 2 3 同画幅缩微品影像背景密度差 同画幅缩微品影像背景密度有明显差异的,应选择影像背景密度最高与最低区域进行检测比较。 同画幅缩微品影像背景密度差不应大于0 4 0 。 5 2 4 同盘( 张) 缩微品背景密度差 一般选择同一盘( 张) 缩微品中影像背景密度最高的画幅与最低的画幅进行检测比较。 深色纸张浅色字迹、特殊载体原件的影像画幅,不宜作为检测比较画幅。 同一盘( 张) 缩微品影像背景密度差不宜大于0 4 0 。 5 2 5 边缘灰雾 胶片边缘未曝光区域密度如果高于本盘( 张) 缩微品片基加灰雾密度,则认为该盘( 张) 胶片产生了 边缘灰雾。 缩微品画幅区、检索符号( 数码) 区、平片标头区均不应有边缘灰雾。 5 2 6 胶片漏光 缩微晶影像区域内不应出现漏光,前后引片漏光区应距起止画幅2 0 0m m 以上。 缩微平片不应出现漏光。 5 3 缩微摄影系统的综合解像力与可读性 综合解像力应采用G B T1 7 2 9 31 9 9 8 规定的测试标板和方法测量。2 号测试图应符合 G B T6 1 6 11 9 9 4 的规定。综合解像力应不低于表1 的要求。 可读性应采用G B T1 7 2 9 31 9 9 8 规定的测试标板和方法进行测量。1 号测试图应符合 G B T1 8 4 0 52 0 0 1 的规定。可读性应不低于表1 的要求。 表1第一代缩微品缩合解像力与可读性的要求 G B T17 2 9 2 - - 2 0 0 8 1 号测试图2 号测试图 名义缩率缩率范围 ( 可读性)( 解像力) 1 :1 0 1 :9 1 :1 i4 590 1 :1 2 I :1 1 I :1 4 5 08O I :1 6 I :1 4 1 :1 7 5 67 1 1 :1 8 1 :17 1 :2 06 36 3 1 :2 2 1 :2 0 1 :2 37 15 6 l :2 41 :2 3 I :2 88 05 0 I :3 01 :2 8 I :3 39 04 5 1 :3 6 I :3 3 I :3 81 0 0 4 0 I :4 0 1 :3 8 l :4 41 1 2 3 6 1 :4 8 1 :4 4 I :5 2 1 2 5 3 2 5 4 表面缺陷 5 4 1 污斑 缩微品的表面不应有影响阅读、拷贝、还原和保存的指纹印迹、水印等污斑。 5 4 2 缩微品变形 5 4 2 1 折痕 缩微品画幅区域不应出现胶片折痕。 5 4 2 2 变形 缩微品不应有影响阅读和拷贝质量的卷边、扭曲、凹凸不平等变形。 5 4 2 3 卷曲 缩微胶片卷曲程度不应影响缩微品的拷贝和阅读,应根据不同阅读设备提供的卷曲模板测定其是 否合格。 缩微平片的卷曲程度,应符合G B T1 8 5 0 32 0 0 8 的规定。 5 4 3 网纹 用阅读设备观察,缩微品影像区域不应出现乳剂层鳞状网纹。 5 5 影像缺陷 5 5 1 静电斑纹 缩微品的影像区不应有静电斑纹。 5 5 2 重叠画幅 缩微品内不应有重叠的画幅。 5 5 3 条纹 缩微品中不应出现非原件固有的各类条纹。 5 5 4 背透印迹 原件的背透印迹不宜影响缩微品影像信息的判读。 5 5 5 反光斑和异物阴影 缩微品中不应含有因被摄原件表层面和稿台玻璃的强反射光及外界异物投影等造成的缩微影像密 3 度不均的现象。 5 5 6 影像畸变 缩微品中不宜产生影像畸变。 轮转机拍摄的缩微品影像的纵向、横向缩率应一致。被摄原件中任意方向上的两条相等线段,在影 像中的长度差不应大于0 5 。 拍摄书本式原件时,不宜出现中缝处影像的变形。 5 5 7 虚像 缩微品中不应出现由于拍摄时被摄原件超出景深范围、调焦偏差、曝光中被摄原件移动和缩微摄影 机振动等原因造成的虚像。 5 5 8 影像排列和位置 缩微品影像排列的顺序应与相应原件一致,并应符合G B T1 6 5 7 31 9 9 6 中4 3 2 的要求。 缩微品影像在画幅中应居中或位置固定,不宜上F 起伏或歪斜。 5 6 缩率 缩率的设定应考虑被摄原件状况及缩微品的预期用途。 一盘( 张) 缩微品宜采用同一个缩率或几个固定的缩率拍摄,并有相应的缩率标注。 6 完整性及要求 6 1 概述 完整性是指缩微品对被摄原件原貌的再现程度。 6 2 漏拍 一一盘( 张) 缩微品中不应出现原件的遗漏拍摄,出现漏拍时应采取重拍或补拍措施补救。 6 3 影像信息完整 各画幅内拍摄的缩微影像信息应完整,原件的所有原始信息( 原始字符、线条、印迹、图形) 应拍摄齐 全。被摄原件边缘均应显露在画幅之内。被摄原件应无折叠、无皱曲。画幅的影像区内不应出现异物 遮挡。 大幅原件的分幅拍摄应符合G B T1 5 0 2 11 9 9 4 中6 5 的规定。 有签条原件的拍摄应符合G B T7 5 1 72 0 0 4 、G B T7 5 1 82 0 0 5 的规定。 6 4 划伤 缩微品画幅区域不应出现影响拷贝质量的划伤。 6 5 胶片粘连 缩微品胶片之间不应有粘连现象。 6 6 胶片破损 胶片不应有破损现象。 6 7 乳剂层脱落 缩微品不应有胶片乳剂层脱落现象。 6 8 龟裂 缩微品不应有胶片乳剂层龟裂现象。 6 9 引片 缩微胶片的片头和片尾应各有不少于7 0 0m m 的空白引片。 6 1 0 正文前后标识区 正文区前后标识区中的图形符号标板、技术标板、凭证标板、识别标板和著录标板等应齐全,内容及 格式要规范。 4 G B T17 2 9 2 - - 2 0 0 8 6 1 1 图形符号 针对被摄原件具体缺陷或拍摄情况,要拍有相适宜的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式样及使用应符合G B T7 5 1 6 19 9 6 的规定。 6 1 2 检索标记 根据检索需求在缩微品上设置自动或手工的检索标记。检索标记应完整、准确无误,宜与所拍摄原 件编号或缩微号相对应。 自动检索标记的位置、尺寸、密度应符合I S 0 1 1 9 6 2 :2 0 0 2 有关规定。 6 1 3 画幅间隔 需装入开窗乍、封套的缩微胶片应留有适当的画幅间隔,以便于裁切和装嵌。 7 保存性及要求 7 1 概述 保存性是指缩微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供保存时问长短的质量评价。 7 2 硫代硫酸盐残留量 缩微品硫代硫酸盐残留量应采用I S O1 8 9 1 7 :1 9 9 9 中规定的方法检测。 长期和永久保存的缩微晶在制作过程中定影要充分、水洗要彻底,硫代硫酸盐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