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总论,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相关概念 消化道(810m的管道) 消化腺(富含各种消化酶)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研磨与混合) 化学性消化(化学分解) 吸收食物经消化、成为小分子后,透过消化道粘摸,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 3、具有紧张性 4、节律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 数值:-50-60 mV 机制:K+外流生电钠泵 影响因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钠泵静息电位幅值超极化兴奋性肌张力 乙酰胆碱钠泵静息电位幅值去极化兴奋性肌张力 基本电节律(慢波) basic electrical rhythm,BER 定义: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产生节律性自发性去极化称为基本电节律。 机制:Cajal间质细胞的钠泵周期性变化有关。 意义:基本电节律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 胃:3次/min 十二指肠:12次/min 回肠末端:9次/min,(二)电生理特性,2、动作电位: 以BER为基础,去极缓慢,持续时间长 上升支主要为Ca2+内流少量Na+内流 下降支为K+外流 AP 的数目与收缩力的大小相关 慢波、快波及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动作电位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而平滑肌的收缩继动作电位之后。 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其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伸缩能力强; 收缩过程为Ca激活,但来源于细胞外液,持续时间长。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扯敏感 3、平滑肌的结构特性 功能合胞体结构,(三)平滑肌的收缩特性,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腺细胞从其周围的血液中摄取原料; 在腺细胞内合成分泌物并贮存起来; 当腺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则将分泌物排出。 整个分泌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消耗能量主要来自腺细胞内的ATP。,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外来神经: 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二)壁内神经丛 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影响消化管的运动; 位于粘膜下层的粘膜下神经丛,影响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构成完整的反射弧可完成局部反射。在整体情况下受外来神经的调制。,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管是身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胃肠激素:肽类。 分泌方式:旁分泌、神经分泌、腔分泌、自分泌 胃肠激素的作用: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 消化道运动 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对消化道组织的营养作用,主要胃肠激素名称及分布部位,第二节 口腔消化,一、唾液腺和唾液 1、唾液腺 腮腺:浆液腺,较清,酶含量高 颌下腺:混合腺。 舌下腺:粘液腺,黏蛋白较多,较浑浊,2、唾液的性质及其分泌 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1.01.5L 成分:水分约占99%,其余成份主要是粘蛋白、球蛋白、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盐。 3、唾液的作用: 湿润和溶解食物 清洁和保护口腔 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排泄,4、唾液分泌的调节 基础分泌:0.5ml/min 反射调节:以副交感神经为主,IX和VII神经 P物质和VIP(血管活性肠肽) 条件反射调节:色、香、味、望梅止渴 激素调节:肾上腺素,垂体 血流的调节:主要通过舒血管作用,由乙酰胆碱引起,传出神经对唾液腺的作用机理: 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Ach唾液腺M受体IP3Ca2+稀薄唾液(水多、酶-粘液少) 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NA唾液腺受体cAMP粘稠唾液(酶-粘液多、水少) 2)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杯弓蛇影。,唾液分泌的调节,二、咀嚼和吞咽,咀嚼为随意动作,由咀嚼肌的顺序收缩所引起。 吞咽动作的完成是一系列反射活动共同完成的。,吞咽的过程,Figure 24.11a-h,食团形成并被推向软腭至咽部,食团由咽挤入食管,食管蠕动使食团向下运动,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的功能和机能分区 功能:贮存、研磨食物,形成食糜并排空。,分区: 头区:无扩布性电位和蠕动 尾区:有起搏点,控制胃的收缩节律。,二、胃的运动,1、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对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产生的刺激所引起的胃底、胃体部肌肉的舒张反应。 2、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某种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有助于食物与胃液的混合,并推向小肠。 3、蠕动 出现在胃的基本电节律之后,蠕动波在食物入胃后23分钟开始。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还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向小肠推行。,胃的运动,二、胃运动的调节,(一)胃的排空(gastric emptying) 1、定义: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推进力:胃和十二指肠间的压力差。 2、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胃内压:紧张性收缩和蠕动产生胃内压 幽门括约肌:幽门窦、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为一完整机能单位。 食物的理化性质、质和量的影响: 糖类蛋白质脂类,混合食物约4-6小时排空; 食糜量大胃运动强; 等渗溶液快于水的排空,肠-胃反射:减慢胃排空 胃肠激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等抑制胃运动;胃泌素加强胃的运动 (二)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影响壁内神经丛神经元的活动,减少胃基本电节律的频率,减低环形肌的收缩力; 副交感神经增强胃运动; (三)呕吐反射 胃内容物和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喷射动作。属于防御反射。,三、胃液的分泌和调节,胃的外分泌腺: 贲门腺:分泌碱性黏液 泌酸腺(壁细胞、主细胞、黏液颈细胞):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 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 上皮细胞: 内分泌细胞: 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ACTH样物质 D细胞:生长抑素 肠嗜铬样细胞(ECL):组胺,(一)胃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酸性(pH 0.8-1.5), 1.5-2.5L/day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碳酸氢盐 1、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合成 在HCl作用下,成为胃蛋白酶 水解蛋白质,产生多肽、胨 最适pH为2.0, pH为5.0以上时失活,2.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500um,pH2,pH7,HCl,234567,HHCO3 H2OCO2,作用: 润滑作用; 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侵蚀。,3.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防止 VitB12被破坏和促进其吸收。,4、盐酸和胃酸的形成 壁细胞泌H+ 通过H-K-ATP酶(质子泵)的作用 Cl-通过分泌小管或者Cl-K交换而进入胃腔 基础盐酸排出量 0-5mmol/h 最大盐酸排出量 20-25mmol/h HCl的作用 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 提供酸性环境 变性蛋白质,易消化 进入十二指肠,促进 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的释放,胃液性质、成分和作用,(二)胃粘膜屏障,1、粘液在屏障中的作用 粘液层受刺激而增厚,起到机械保护作用; 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磷酸盐等,中性环境时胃蛋白酶无活性;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抵挡H+的逆向扩散。 2、粘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与磷脂单分子层 桥粒连接与疏水单分子层(屏障),表面活性物质 3、前列腺素 增厚粘膜层,刺激碳酸氢盐生成。 4、H+反扩散与粘膜下组织的碱潮 存在于胃粘膜下组织中,可以中和H+。,胃粘膜的结构,胃壁内层的结构,Figure 24.13c, d,(三)胃液分泌的调节,1、促进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ACh 迷走神经Ach+壁细胞3受体IP3Ca2+蛋白激酶H+-K+ATP酶,Cl-通道HCl 胃泌素 G细胞胃泌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IP3Ca2+蛋白激酶H+-K+ATP酶,Cl-通道HCl 组织胺 肠嗜铬样细胞(ECL)组织胺壁细胞胃H2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H+-K+ATP酶,Cl-通道HCl 其他因素: 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1)头期(神经-体液调节) 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信号、进食 迷走神经/Ach/胃液分泌;蛙皮素/胃泌素 量多(30%)、酸高、酶高,与食欲有关,Figure 24.15b,(2)胃期: 神经反射:机械刺激胃底、胃体或幽门部感受器 食物(肽、氨基酸)的化学刺激G细胞 胃泌素的作用 特点:量多(60%)、酸度较高,酶较头期少,2019/8/5,40,可编辑,(3)肠期(主要通过体液调节) 进入小肠的食靡、蛋白胨(机械、化学刺激) 小肠黏膜G细胞释放胃泌素、肠泌酸素 特点:量少(10%)、酸度低、酶原少,Summary of cephalic, gastric, & intestinal phase of gastric juice secretion,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生长抑素(内源性) 抑制胃窦G细胞胃泌素/抑制ECL细胞组胺/抑制胃壁细胞胃液,3、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小肠平滑肌的紧张性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 2、分节运动(segmenting contraction) 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舒张运动,不向前推进食糜。 3、蠕动(peristalsis),4、回盲瓣的功能(Functions of Ileocecal Sphincter) 主要功能是阻止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还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十二指肠长约25cm 空肠长约2.4m 回肠长约3.6m,二、小肠运动的调节,内在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起主要作用(肠壁的机械、化学刺激,肠肌反射) 外来神经 副交感兴奋、交感抑制(肠肌紧张性) 体液因素 加强小肠运动:5-HT(蠕动反射)、胃泌素、P物质、胆囊收缩素等 抑制作用:促胰液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三、胰液的作用,1、胰液的分泌及成份 无色、无臭 pH:7.88.4 无机物:水 Cl- 、碳酸氢盐 有机物:酶,2.消化酶: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淀粉酶:,糊精、麦芽糖 麦芽寡糖,粉淀,胰淀粉酶,胰脂肪酶: 核酸酶: 水解DNA和RNA。 胰液是消化力最强,最重要的消化液。,甘油三酯 脂肪酸、 甘油一酯和甘油,胰脂肪酶,十二指肠和胰腺,小叶,胰液酶成分和作用,四、胰液分泌的调节,五、小肠液的分泌,十二指肠腺(勃氏腺) 位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粘稠的碱性液体,含粘蛋白,防止胃酸对十二指肠上皮的侵蚀 肠腺(李氏腺) 位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分泌物含多种酶,如肠致活酶等,为小肠液的主要成分。 小肠液在消化中只起辅助作用。 调节 肠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是调节小肠分泌的主要机制。 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都具有刺激小肠液分泌的作用 。,六、肝的功能及胆汁分泌,(一)肝脏功能 1、消化和吸收:脂肪的消化吸收 2、代谢功能:参与糖、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代谢 3、清除功能:净化血液,保护体内器官免受生物活性颗粒的侵袭。 4、解毒和排泄功能:解除氨的毒性,排泄胆色素等代谢物 5、造血功能:生成红细胞(胚胎期),Figure 24.20a, b,肝的组织结构,(二)胆汁的分泌,1、胆汁的组成和成分: 肝细胞产生,苦味、黄绿色粘液样液体: 肝胆汁(pH7.4,)与 胆囊胆汁(pH6.8 ) 无机成份:水与电解质 有机成 份:胆盐(肠-肝循环)、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等 胆汁分泌持续进行,分泌速率取决于从门静脉返回肝脏的胆汁酸(胆盐)的量。 2、作用: 乳化脂肪,便于脂肪消化、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中和胃酸,肝脏、胆囊的位置,胆汁,管道系统,脾脏,3、胆汁分泌的调节, 促胆汁分泌物顺序: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食物 神经因素: 迷走神经ACh肝、胆胆汁 体液因素 促胃液素 HCl入肠促胰液素肝细胞肝胆汁 促胰液素胆汁总量、HCO3 胆囊收缩素胆囊胆汁 胆盐肠-肝循环:胆盐小肠95%吸收入血门静脉肝脏肝胆汁,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一、大肠的运动 1、袋状往返运动 由分节收缩完成,将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位移。空腹时多见。 2、分节推进和多袋推进运动:进餐后 3、集团运动 推进性运动,把内容物完全排空至下一段,主要是把粪便推向肛门。 3、排便 随意和不随意动作。,二、大肠的分泌与功能 分泌: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 成分:黏液和碳酸氢盐(pH8.3-8.4),少量淀粉酶和二肽酶 微生物的作用: 发酵糖与脂肪,腐败蛋白质 合成维生素B、K等被肠壁吸收。 作用: 吸收水盐,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吸收维生素B和维生素K; 形成和贮存粪便。,蠕动和排粪,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的部位 各吸收部位的显微结构: 口腔与食管:食物不被吸收 胃内:水溶性物质(乙醇)和少量水分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水分和盐类,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小肠是吸收的最重要器官),1)面积大(200平方米); 3*10*20=600,100倍 2)停留时间长(38小时); 3)食物已消化成小分子。,Figure 24.17b, c,小肠壁的结构,二、吸收的机制,1、被动转运 扩散作用:脂溶性物质,单糖等 滤过作用:流体静压差 2、主动转运:耗能,Na、K、氨基酸等 3、交换扩散:主动与被动,两种离子,如H+-Na+交换。,三、主要物质的吸收,(一)水、电解质、维生素的吸收 1、水分的吸收: 吸收量:8L/DAY 机制:被动吸收借盐主动吸收所形成的渗透压梯度 2、钠的吸收: 空肠内主要随水、糖的吸收而被动吸收; 回肠内通过Na+- H+和Cl- - HCO3-交换进行,主动过程,3、钾的吸收: 小肠、回肠,被动过程 4、钙的吸收:Ca2+ 小肠和结肠,主动转运(肠粘膜)和扩散。 受机体的需求和维生素D的供应的影响 5、铁的吸收:溶解状态 十二指肠和空肠,主动 铁蛋白可贮存铁和控制铁吸收 6、维生素的吸收 脂溶性:乳化后扩散 水溶性:扩散 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后胞饮,(二)有机大分子的吸收,1、糖的吸收 以单糖方式被小肠粘膜吸收,但吸收的速率有差别。 吸收机制 继发性主动转运 与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