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ppt_第1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ppt_第2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ppt_第3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ppt_第4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生命科学学院 龚妍春,第二章 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结、肌肉三部分组 成。骨和骨连结组成骨骼,附上肌肉(动力装置)构成运动系统。 功能:运动、支持、保护。,第二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骼,1. 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短骨:立方形,如腕骨及跗骨,承受较大的压力,灵活。,. 骨骼的分类,1.2 骨骼的构造,骨质: 密质:长骨的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 松质:长骨的骨骺、短骨、扁骨的内部,疏松象丝瓜芯。 骨髓: 红骨髓:胎儿幼儿骨髓腔及松质内部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5岁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 骨膜:在骨的表面。 外膜:外表面。 内膜:腔面。,1.3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化学成分: 有机质 无机质 (脱脂干骨) 骨蛋白33% 钙盐67% 物理特性: 弹性与韧性 硬脆 年 龄 差:成人: 3 7 幼儿: 5 5 老年: 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合理,才使骨有弹性和硬度。,. 骨的发生和生长,骨发生于胚胎中胚层的间充质。 成骨过程有两种:膜化骨、软骨化骨,、骨连接,2.1、直接连结(纤维连结) 膜性结合 软骨结合 骨性结合 缝隙结合 2.2、间接连结(关节) 关节:有两块骨组成的叫单关节, 两块以上组成的叫复关节。,关节的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面:一凸一凹,表面有关节软骨,属透明软骨,减少磨擦,缓冲冲击。 关节囊:包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内有滑膜层,分泌滑液,保持运动的灵活性和动态平衡。 关节腔:囊与面之间的密闭间隙,正常情况呈负压。,辅助结构: A:韧带:稳固性 B:关节盘:纤维软骨,使关节稳合,减少撞击。 C: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加大关节面。,关节的运动: 屈、伸:两骨的角度变小为屈(前屈)。两骨的角度变大为伸(后伸)。 收、展:收(内收)向中线靠拢。展(外展)远离中线。 内旋外旋:内旋(前转向内)外旋(前转向外) 环转:以上动作的复合动作。,脱臼 伴有关节囊撕裂和韧带损伤 脱臼部位出现肿胀、疼痛、并失去运动功能,2.3 颅骨 颅骨的组成:颅骨由29块骨组成。 脑颅:8块 额骨1块; 顶骨2块; 蝶骨1块;蝶骨体内有空腔,称蝶窦; 枕骨1块; 筛骨1块,有许多空腔称筛窦; 颞骨2块,内有位听器;,面颅:15块成对的有: 上颌骨:骨体内有腔称为上颌窦,下缘称牙槽突,牙根嵌入。 鼻骨 颧骨 泪骨 下鼻甲 腭骨 不成对的有:犁骨: 舌骨: 下颌骨。,颅脑连接,1、比值大(与体)新生儿1/4,成人1/7。 2、脑颅面颅,比值是8:1。 、骨化不全,留有间隙,叫囟门,有膜封闭。前囟(额囟),后囟(枕),乳突囟,蝶囟。生后:蝶、乳突、枕、额囟依次闭合。 意义:有利于分娩。,. 脊柱 组成:26块,颈椎C7,胸椎T12,腰椎L5,骶骨S1,尾Co1。 侧面观:成“S”形,为生理性弯曲,分为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腰曲凸向前。胸、骶曲凸向后。 生理弯曲的意义:维持重心,缓冲振荡。新生儿 脊柱的功能:保护内脏、脊髓。作前屈、后伸、侧屈、环转的运动。颈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易损伤。,2019/8/5,25,可编辑,椎骨的一般形态: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脊柱的连接:靠椎间盘,韧带,关节相连结。,2.5 胸廓: 组成:胸椎12块,肋12对,胸骨1块。 胸廓的整体观:呈前后略扁的锥体形,额状径大于矢状径。特点:前后扁。,2 . 上肢骨,组成: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上肢带骨:锁骨;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 尺骨; 桡骨; 手骨;,. 下肢骨,组成:由下肢带骨及自由下肢骨组成。 下肢带骨:即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足骨,第二章 运动系统,第二节 骨骼肌,、一般形态和作用,概述:全身肌肉600多块,占体重的40%。 1.1 肌的形态构造: 长 肌:长梭形,多分布于四肢。 短 肌:肌腹短,位于躯干深部。 阔 肌:薄而宽,一端无肌腱而是腱膜,腹部的阔肌。 轮匝肌:肌纤维呈环形排列,口、眼周围。,1.2 肌的起止: 起点:近侧的为起点,即相对静止的一端。 止点:远侧一端为止点,牵引骨运动的一端。 起点止点可跨一个或多个关节,除皮肌外,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 1.3 肌的命名: 1)作用:屈肌、伸肌。 2)部位:岗上肌、下肌。 3)起止:胸锁乳突肌。 4)形态:三角肌、二头肌。 5)纤维的走行:直肌、斜肌。 6)联合命名:桡侧腕屈肌。,1.4 全身肌肉分布,2 骨骼肌特性,3 骨骼肌的收缩,3.1 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 3.1.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指当肌肉收缩时仅产生张力的增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等张收缩:指当肌 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3.1.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Single muscle twitch) :指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有效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强直收缩:指由多个有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重叠形式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临界融合频率,3.2.1、暗带和明带,暗带(A带):长度较固定(1.5或1.6mm);中央有相对透明H带(Hensen带),H带中央有横向的暗线,称M线。 明带(I带):长度可变,收缩时可见I带缩短;明带中央也有一横向的暗线称Z线。,3.2 骨骼肌的功能解剖,3.2.2 肌小节,肌原纤维相邻两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包含一个位于中央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3.2.3 肌丝的分子组成,1)粗肌丝 (Thick Filament) 直径10-15nm,长约1.5mm,由200-300个肌球蛋白分子构成;M线结构也是与能量代谢有重要关系的酶所在。 成分:肌球(凝)蛋白 (Myosin) 横桥(Cross-bridge):肌凝蛋白分子头部与臂部 横桥的特点:可与肌动蛋白呈可逆性结合;头部具有ATP酶活性,2)细肌丝 (Thin Filament) 直径约5-8nm,由Z线结构向两侧伸出,每侧的长度都是1.0 mm,部分伸入A带,与粗丝处于交错和重叠的状态。 成分:肌纤蛋白(肌动蛋白) (Actin) 原肌凝蛋白(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原宁蛋白)(Troponin),3.3.1、兴奋-收缩耦联,定义: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耦联因子是Ca2+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1.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2.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联体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3.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肌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