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定义:通过摄食而使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导致的感染性和中毒性疾病(WHO,狭义)。 食源性疾病的三要素 食物(媒介) 致病因子(3类) 临床症状(表现),致病因子 生物 化学 物理,食物中毒,概念:摄入有毒有害的食物或者把有毒有害的物质当作食物摄入从而引起的急性或者亚急性的疾病。(生物概念+法律概念) 区别于 暴饮暴食导致的胃肠炎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物过敏 各种食物源性的慢性损害,食物中毒的三要素: 致病因子 食物 急性或者亚急性的临床表现,食物中毒的特征: 爆发 临床表现相似 发病与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无人与人之间的传染,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基本情况: 通常为环境中的常见细菌,为条件致病致病菌。 最为常见。 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较好。 夏秋季节多发。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要中毒食品,其次是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中毒机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病源: 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常见肠道菌,宿主特异性弱,可以寄生于各种温血动物的肠道。 外界生活能力强。 污染食品无感官性状变化。,中毒食品: 主要是肉类,包括蛋禽奶和制品。 污染途径:宰前感染,宰后污染。 中毒机制: 活菌感染(感染型)。,流行特点:全年可发,多见于夏季。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12h-36h, 恶心,高热,腹痛,腹泻,呕吐。 病程3-7天 老人和小孩一般表现较重。 有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等表现。 预后良好。,副溶血性弧菌: 病源: 近海细菌,海产品带菌率高。 嗜盐 对醋等环境因素敏感。 能使红细胞溶血(神奈川试验阳性),中毒食品:海产品,被污染的肉及咸菜。 流行特点:夏秋季高发,多见于沿海地区。 中毒机制:毒素,细菌侵袭。,临床表现: 潜伏期11-18h, 频繁腹泻,严重可致脱水。 轻微发烧 病程3-4d 预后良好。,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病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见于人的体表和上呼吸道。 兼性厌氧。 可以产生肠毒素,耐热。,中毒食品:水分、蛋白质和淀粉丰富的食物。如剩饭菜,乳制品,肉类。(不恰当的食物储存方式) 流行特点:夏秋季高发。 中毒机制: (耐热)肠毒素。,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 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反复剧烈的呕吐是主要表现, 体温不升高。 病程1-2d 预后良好。,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病源: 厌氧菌,具有芽孢。 环境中分布广泛。 可以产生肉毒毒素(不耐热),中毒食品:有发酵或者密封保存工艺,食用前一般不加热的食品。 流行特点:全年可发,与饮食习惯习惯有关,集体爆发的情况较少。 中毒机制:(不耐热)肉毒毒素(BTX),有神经毒作用。,临床表现: 潜伏期天。 前驱症状。 对称性的神经损害。 肌肉麻痹,神经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死亡。 预后差。,大肠埃希氏细菌食物中毒 病源 大肠杆菌,寄生与人和动物的肠道,分布广泛。 少数菌株(血清型)能引起肠道感染。 O157:H7最新的一个变种。,2019/8/5,24,可编辑,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中毒食品: 动物性食物为主,其它食物也常见。 流行特点:夏秋季多见,重者者多见于儿童和老人。 中毒机制: 肠毒素 侵袭能力,临床表现:感染,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 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婴儿流行腹泻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旅游者腹泻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痢疾样腹泻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特殊治疗:抗生素,抗血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防止污染 控制细菌繁殖 杀灭细菌,正确的储存食物 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 食物分开储存和处理。 处理食物前洗手 保持厨房的干净,整洁 防止动物进入厨房。,真菌食物中毒 真菌毒素: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抗原性,一般加热不被破坏。 直接摄入。 通过食物链摄入。 发病特点: 季节性,地方性。 抗生素治疗差。,赤霉病麦中毒 病源:禾谷镰刀菌为主的真菌产生的多种毒素 中毒食物:新收的病害小麦,库存霉变小麦 临床表现:“醉谷病”-潜伏期短,醉酒表现,持续2h。,霉变甘蔗中毒 病源:节菱孢霉产生的3-硝基丙酸,神经毒。 中毒食品:经过冬季长期储存的甘蔗,通常有霉味,有变色。 流行特点:北方春季,多见于儿童,病情较重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昏头痛,抽搐,四肢强直,昏迷,死于呼吸衰竭 预后极差,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和肢体残疾。 治疗:对症,无特效药。,有毒动植物中毒 中毒食物类别 有毒,与天然食物相似。 有毒,加工处理不当。 保存不当,毒物产生。 流行特点: 发病快。 无发热感染症状。 明显特征症状。,河豚鱼中毒: 中毒机制:(耐热)河豚毒素(TTX),性质稳定,神经毒素。 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 肌肉和血液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发病迅速,神经、肌肉麻痹,死于呼吸衰竭。 治疗:排除毒物(催吐等),对症,无特效药。,鱼类组胺中毒 中毒机制:不新鲜的鱼类(海鱼)含大量组胺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皮肤潮红,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荨麻疹,咽喉烧灼感,哮喘。 治疗:抗过敏治疗。,毒蕈中毒: 中毒机制:毒蕈毒素(来源和构成复杂) 临床表现: 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肝肾损害型 治疗:排除毒物(催吐等),对症,巯基类药物,透析。,氰甙类食物中毒 中毒机制:果仁和木薯中的氰甙体内水解为氢氰酸,抑制电子传递,组织内窒息。 临床表现:可闻及苦杏仁味,病人有恶心,呕吐,心悸,头昏,头痛,呼吸困难。 治疗:排除毒物(催吐等),亚硝基异戊酯类,化学性食物中毒 毒物为工业,农业,医药业和日用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 发生率高,潜伏期短,病死率高。 多为误食和误服。,砷化物中毒 中毒原因:各种情况的误食 中毒机制:常见为三氧化二砷,原浆毒,也有直接的腐蚀作用。 临床表现:发病急,口干,上消化道烧灼感,剧烈呕吐,呕血,米泔样腹泻,重症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肝肾损害表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治疗:排除毒物,防止毒物吸收,巯基类药物治疗。,亚硝酸盐中毒: 中毒原因:误服,添加过量,食物或者饮水中含量过多。 中毒机制:氧化剂,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组织缺氧。 临床表现:发病急,紫绀,呼吸衰竭。 治疗:迅速排除毒物,美兰和维生素c治疗。,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氨) 中毒原因:误食 中毒机制:中枢兴奋作用,致惊厥。 临床表现:头痛,头昏,醉酒感,意识模糊,强直抽搐,伴消化道症状 治疗:排出毒物,对症。无特效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自读文本 愚溪诗序说课稿(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 零信任架构中的SDN安全挑战-洞察及研究
- 新型抗原表位筛选-洞察及研究
- 第五单元《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综合探究 结合社会实践 勇于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 幼儿园生活课题研究申报书
- 中学文科课题申报书范文
- 新冠课题立项申报书
- 指针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分布式系统协议失败的自愈性设计与实现-洞察及研究
- 水暖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形考大作业答案
- 化工安全网络培训课件
- 2025年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88)
- 肺康复护理进展
- 202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表内除法》教案
- 202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电子元器件供货方案与保证措施
- 2025便利店便利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